杜甫草堂——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合集下载

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这就是杜甫诗中所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成都的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草堂建筑大廨,“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

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大廨内悬挂着清朝学者顾复初的对联非常值得一看:“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

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正中端坐着杜甫的青铜塑像,单薄清瘦的身躯仿佛是诗人饱经忧患、贫病交加的真实写照,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穿过大廨走过一条长满栀子花的小径,就来到草堂纪念中心——诗史堂。

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唐人孟启在《本事诗》中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导游词

甫草堂导游词3篇-导游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 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杜甫草堂导游词1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兀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 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他是草堂第一重建筑。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

步入正门,将看到的便是大廨,他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

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

rh穿过大廨,徐行数十步,就来到了草堂的主厅一一诗史堂。

他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石桥勾连交通。

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四重建筑一一“柴门”迎面而开。

步入柴门即可见草堂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 ---- 工部祠。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 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 西安市南长安县。

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 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 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

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 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讲解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讲解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讲解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故居,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郊青羊区草堂街,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唐代遗址。

草堂是杜甫晚年流亡时的居所,也是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的地方。

如今,草堂已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

整个建筑群以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典雅古朴,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草堂的建筑布局严谨,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功能,前院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中院是杜甫的起居之所,后院是杜甫的书房和创作场所。

进入草堂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石牌坊,上面刻有“杜甫草堂”四个大字。

石牌坊的两侧是一对石狮子,它们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穿过石牌坊,便进入了前院。

前院的中轴线上有一座亭子,名为“梅花亭”,亭内种植着几株梅花,象征着杜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亭子的两侧是一排石凳,供游客休息。

在前院的东侧,还有一座名为“杜甫铜像”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杜甫的形象。

穿过前院,便进入了中院。

中院是整个草堂的核心区域,也是杜甫的起居之所。

中院的正中央是一座名为“杜甫铜像”的雕塑,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杜甫的形象,给人一种亲切感。

雕塑的两侧是一排石凳,供游客休息。

在中院的东侧,有一座名为“杜甫纪念馆”的建筑,馆内陈列着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物,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一生和他的作品。

从中院穿过一道门,便进入了后院。

后院是杜甫的书房和创作场所。

后院的正中央是一座名为“杜甫书房”的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书房内陈设着杜甫的书籍和文房四宝,墙上挂着杜甫的诗作和手迹,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杜甫当年创作的氛围。

书房的两侧是一排石凳,供游客休息。

在后院的西侧,还有一座名为“杜甫纪念碑”的石碑,碑上刻有杜甫的名言和赞美之词。

除了建筑本身,杜甫草堂的周围环境也十分优美。

草堂的东侧是一片绿树成荫的花园,花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杜甫草堂大雅堂简介

杜甫草堂大雅堂简介
大雅堂于1986年9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杜甫草堂大雅堂简介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锦里西路,距市中心约5公里。公元761年(唐大历年间),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之久,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不朽诗篇。后因杜甫流寓成都时生活贫困,死于草堂附近的一条河沟里。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1959年政府在草堂建立了杜甫纪念馆。
草堂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战乱,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重建于今址。现有建筑为清代所建,坐北朝南,布局由正门、拜庭、月台和主堂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祠内有厅、堂、室、轩等各类建筑100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大雅堂占地356木结构建筑。堂内梁、枋、柱上施以浮雕或圆雕装饰的各种人物故事图案300余幅,图案形象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杜甫草堂一览亭介绍

杜甫草堂一览亭介绍

杜甫草堂一览亭介绍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南郊,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住所。

草堂一览亭是草堂内的一座亭子,坐落在一处高地上,可以俯瞰整个草堂及其周围的景色。

亭子建于明代,是后人为了纪念杜甫而修建的。

站在一览亭上,可以看到草堂的全貌。

草堂周围是一片青翠的竹林,夏日时分,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草堂内有一座小桥流水,桥上种满了鲜花,蜿蜒曲折,宛如仙境。

而草堂本身是一座仿古建筑,红墙黛瓦,雕梁画栋,显得庄严肃穆。

草堂内的陈设也别具特色。

正厅上挂着杜甫的画像,画像神情肃穆,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厅内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书桌,上面摆着一只青铜灯,似乎还留有杜甫当年的墨迹。

书桌旁边是一张红木椅子,椅子上铺着一方熏衣草色的靠垫,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草堂的后花园更是一处胜地。

花园中有一片草坪,中间种着几棵梧桐树,树下摆放着一张藤椅,可以供人休息。

花园内还有一处小池塘,塘边立着一尊杜甫的铜像,手持一卷诗卷,目光坚定,仿佛在倾听世间万物的声音。

草堂一览亭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文化遗产。

站在亭上眺望,可以感受到杜甫当年的清贫与志向。

他虽身处逆境,却能以诗为伴,抒发胸臆,对人生、对社会充满感慨。

草堂一览亭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杜甫对话,感受他的苦闷与坚韧,领略他的豪情与激情。

在这里,人们可以静心品味杜甫的诗篇,感受他的豪情壮志,也可以放空心灵,聆听内心的声音。

草堂一览亭是一处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也是一处让人沉思的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放飞心灵的羽翼,感受诗人的境界,体会人生的意义。

总的来说,杜甫草堂一览亭是一处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化内涵的景点。

它不仅展示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也传承了他的文学精神。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寄托,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了解杜甫,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成都杜甫草堂特色

成都杜甫草堂特色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

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

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少陵草堂”碑亭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

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杜甫草堂主要景点草堂大廨进入杜甫草堂正门,跨过石桥,是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

两壁悬挂有一幅意深语工的长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原为清代顾复初撰书,惜早已不存,现在所见墨迹为解放后由著名书法家邵章补写。

诗史堂自宋以来,人们尊称杜甫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故堂名诗史。

诗史堂两侧配有对称的陈列室,经回廊和大廨相连。

堂中安放着古铜色的杜甫全身塑像。

成都民间艺人蔡缉武所塑李白、杜甫像也陈列堂内。

堂内悬挂有朱德、陈毅、郭沫若等人的题词。

堂前一片梅林,两株硕大的罗汉松,枝繁叶茂,更烘托出高堂素壁的雅洁。

堂后有小桥连接柴门,过柴门即是工部祠。

工部祠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

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

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杜甫草堂介绍词

杜甫草堂介绍词

杜甫草堂介绍词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它坐落在成都市南三环路内西外大街附近,北临浣花溪,南依华阳桥,占地面积约50亩。

始建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唐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曾在此居住近4年之久,他在草堂写下了大量诗歌,是我国最着名的田园山水诗派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诗圣”。

杜甫草堂依山而筑,是一座四合院落式的古朴建筑。

它由前堂、中堂、后堂及左右厢房组成。

大门前有一条石级而下的小路直通草堂寺。

前堂为三间平顶的平房,是杜甫生前居住和写作的地方。

中堂屋正中有一张古铜雕制的大床,床上有一位身着纱衫的年轻女子,手捧香茗正笑吟吟地望着你。

这就是诗圣杜甫在成都生活时经常使用的床。

中堂是杜甫住过的地方,四扇大窗敞开着,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左边靠墙有一张太师椅,前面是一张长桌子,上面放着笔墨纸砚。

右边靠墙有一张八仙桌和几把太师椅,也是他平时工作和写作用的地方。

—— 1 —1 —。

杜甫草堂的介绍

杜甫草堂的介绍

杜甫草堂的介绍杜甫草堂,位于中国成都市青羊区西郊,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故居。

草堂是杜甫流亡四川时所建,成为他晚年创作的重要场所,也是他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

杜甫草堂坐落在蜀江之滨,周围环境幽静宜人,山水相依,景色宜人。

草堂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以木质为主要材料,窗户敞开,让清风和阳光自由地穿梭其中。

草堂内外布置简朴,没有过多的繁饰,更加凸显了杜甫的文人风范。

进入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亭台楼阁,古朴典雅。

亭台之后是一片宽敞的庭院,绿树成荫,花草盛开,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庭院中央有一口井,清澈见底,据说是杜甫亲手挖的。

井旁边是一棵千年古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树下还有几张石凳,供游客休息品茗。

这里仿佛是一个避世的世外桃源,让人远离尘嚣,沉浸在杜甫的诗词世界中。

走进草堂的正厅,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草堂”二字。

这块石碑是清代乾隆皇帝题写的,字迹工整,气势磅礴。

石碑后面是一间书房,书房内摆放着杜甫的文物和书籍。

墙上挂着一幅杜甫的真迹,字迹遒劲有力,表现出杜甫豪迈的人格魅力。

草堂的一侧是杜甫的卧室,房间内有一张木床和一张书桌,床上铺着简单的被褥,书桌上放着一副文房四宝。

据说杜甫晚年常常夜卧书桌,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投入到写作中。

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些杜甫的画像和手迹,展现了他的人生轨迹和文学成就。

草堂里还有一个小院子,名为“闲园”,杜甫在这里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

院子里有一条小石径,曲折回转,通往一座小山坡。

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子,亭内有杜甫的雕像,栩栩如生。

站在亭子中央,可以俯瞰整个草堂,欣赏到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场景。

杜甫草堂见证了杜甫的艰辛流亡生活和他的文学成就,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迹。

每年都有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杜甫的风采和草堂的魅力。

草堂内外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受到杜甫的创作激情和他对人生的热爱。

杜甫草堂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杜甫的故居,更是一座文化遗址,见证了杜甫的人生和他对文学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