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1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

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

虽为学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

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

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

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

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

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

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

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

颜悦色的样貌,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

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

应谨慎留意,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

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

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就应言行一致。

但是,当今社会,状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

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

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

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

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

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这天读《论语》就就应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

“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一

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

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

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

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一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

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一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

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

我们是不是就应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

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这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

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就应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

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忙碌的方向,让自己的

目标更明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而不谄媚

需要无尽的骨气及傲气,富有而不骄傲自大则只有真正

谦虚的人才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做到这

两点已属不易,更何况安贫乐道、富而好礼?不戚戚于

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

的又有几人?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能够

耐得住寂寞,不趋炎附势、沽名钓誉?我想,这些都是

我们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就应反思、拷问自己的问题。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不要同与自己不

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道不同不

相为谋,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朋友能够激发我们实现目标

的动力。

自己有了过错,首先想到的不就应是纹饰、狡辩,

而是改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正过错不是没用无能,反而是大智大勇的体现。只有能正视错误并勇于改

正的人,才能够寻找到生活与学习的真谛。

“夫子温良恭俭让”。温顺、善良、恭敬、俭朴、

谦让。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赞誉,这五条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到如今虽然表面上还在被大家赞誉,但其实很多人的内心并不以为然,认为此刻还这样

是会吃亏的。

但我觉得,这五种品德,体现了人的本性之美,不

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我们修身养性的标准,是我们就应继

续传承下去的美德。

《论语》学而篇的十六章每一章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我们此刻更侧重于知识学习而忽视品德修养的时代,

更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我们就应静心沉入其中,远离尘嚣,返璞归真,寻

找圣人留给我们的生活、学习之真谛。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2

《学而篇》为《论语》的第一篇,朱子的注描述"此篇为《论语》首篇,所记多务本之意。"此篇由"学而时习之"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主要是在

讲一个"学"字,此处之"学"并非通常所讲学问学习,而是说为人之学,强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是我在听老师讲解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儒家所讲

为人、成德意义丰富,虽然我尚不能十分理解但是也窥

得其中一二趣处。

从古至今,看似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

了人类社会,但是若从思想精神上来看,我们并没有超

越古人,关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古圣人看得

十分明白与透彻,而我作为一个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的大

学生却很少思考或者说从未有过清晰的认识,如此说来,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这个问题无法有所思考,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

一切无非是在机械重复人类社会的运转,如果我们连自

己都没对自己的存在有过相关的思考,那么我们所做的,对这个社会将无法产生真正的作用。这样一种无知的状

态无法改变,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论语·学而》首字为"学",即讲为人之学。人生之为人,生来与飞禽走兽是有本质区别的,人在本性上

是具有人本来的美德的,人性中具有一种自然存在的善

的情感,但是这种善经常被外物所蒙蔽导致我们没有成

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人性中本来存

在的真善美,于是便出现了社会中或"善"或"恶"的人。

读圣贤书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的灵魂和古圣先贤对

话交流,从而清除蒙蔽我们内心的尘埃杂质,成为一个

真正的人。

读经典,洁净我们的灵魂使之回到本真的清明纯净。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