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空间营造探析
宅旁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宅旁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对于室内外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城市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对于恬静、清新的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宅旁绿地正是这一需求的满足者,因其在城市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对宅旁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宅旁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概念、特点、功能、设计与营造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景观空间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概念与特点宅旁绿地是指位于住宅周围的绿地空间,既可以是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也可以是居住区外的私人花园或院落。
宅旁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即是指通过设计与布局各种植物,使其在宅旁空地中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为居民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
宅旁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宅旁绿地通常位于住宅区的周边,紧邻居民的居住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绿色休闲场所。
2. 空间规划:宅旁绿地空间通常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创造出多样化、舒适的景观效果。
3. 植物选择:宅旁绿地植物的选择要既要满足美化环境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植物的耐久性、适应性和维护方便性。
4. 功能多样:宅旁绿地植物景观空间具有多种功能,除了美化环境之外,还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噪音等作用。
三、功能与设计1. 美化环境:植物在宅旁绿地景观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为居民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同时也可以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提升整体的环境品质。
2. 调节气候:通过对绿植的合理布局,可以增加阴凉区域,使得居民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享受到清凉舒适的气候环境。
3. 改善空气质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提高宅旁绿地空间的空气品质。
4. 吸收噪音:植物的树叶和枝干可以吸收噪音,减少环境中的杂音,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
浅析如何运用园林植物营造景观空间

改善 ;如果这些要素共同配合 ,则能形成变化多样 的 轮廓 线 ,提供 更为 丰富林植 物可 以充 当景 观 空间的协调者 ,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它使 园林 形成统 一 的空间环 境色调 ,在变 化 多样 中求得 统一 感 ,也使人们 在 绿色的优 美环境 中感受 到轻松
把 园林 植 物 的种植 设 计 及其 施 工置 于 次要 的 地位 ,
3 . 根 据植 物配 置 的美 学原理 ,考 虑园林 绿地 的
艺 术要 求 。在 园林 植 物 种 植 设 计 时 , 不仅 要 满 足 园林 绿地 实用 功 能上 的要 求 ,取 得 “ 绿 ” 的效果 , 而 且应 给 人们 以美 的 享受 ,按 照艺 术规 律 的要 求 ,
一
二 、园林植物种植 设计 中存在 的问题及 原 因
1 . 园林植 物种类 单一 。目前 ,我 国约有 4 0 0 0 种 以上植 物 可用作 园林 绿化 ,但 目前常 用 的只有 4 0 0 种 以上 ,大多 数城市 常用 的只有 1 0 0 种 以上 ,如 上 海 、南京 、杭州 、武汉 、昆明等地植 物种类在 5 0 0 种
气氛 ;而林木 夹径 ,小 色块 、类似 色处理 的花境 则 更容易 表 现幽深 、宁 静 的 山林 野趣 。
提高绿化水平 ,创造优美景观空间,是城市居 民日 益 高涨 的需要 。然 而 ,在营 造景观 空 间 中园林植 物 的运用仍存在着许多 问题 。在景观空间的营造 中,
如 何科学 化 、合理 化 、艺术 化地运 用好 园林植 物仍 有 待深 入研 究 。
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 图的要求。 采用三五成丛的 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 山水的风貌 ;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 , 则
杭州太子湾公园草坪空间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用草坪作为空间的基底,以灌木对空间进行填充,提高空间的层次感与丰富度,再通过高大的乔木作为空间的骨架支撑起整个草坪空间,不同的配置方式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草坪空间,因此在进行草坪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空间的类型进行植物的合理搭配和配置。
本文通过对杭州太子湾公园中典型的不同类型的草坪空间进行调查,根据其植物配置的特点,分析其优势与劣势,进而总结出不同类型草坪空间中植物的配置设计建议。
1实地调查与数据来源1.1草坪空间的类型及特征根据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草坪空间形成的空间感不同,因此根据草坪的空间感可将草坪空间分为敞开式草坪空间、半敞开式草坪空间、覆盖式草坪空间及封闭式草坪空间[1]。
在敞开式草坪空间的植物配置上,高大乔木的使用较少,主要利用地被植物及低矮的灌木作为空间的填充植物,并作为划分空间的主要空间限制因素,一般空间的尺度控制在25m 左右为宜,通过减少高大乔木的使用,使游人的视线高于四周的植物景观,并且将空间敞开、外向,减少空间的私密性。
在半敞开式草坪空间中,植物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方向性,四周仅部分敞开,植物设计时指向封闭性较差的敞开面,其余一面或多面利用高大的植物进行封闭与遮挡,空间尺度的控制上一般在20~100m [2],限制了游人的视线,降低了视线的整体穿透性。
在覆盖式草坪空间中,主要通过具有宽、大树冠和枝条、树叶较为茂盛、浓密的乔木,对空间的顶部进行遮挡、覆盖进而形成树下空间,一般在空间尺度设计上采用3.5~7.5m 的小型空间组合,使人们在树下空间活动时,处于树丛的覆盖、包裹之中,视线和活动不被完全限制。
而封闭式草坪空间则具有较强的空间限制,通过3.5~3.7m 的小型空间组合,利用高大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使草坪空间的垂直向、水平向的产生遮挡限制视线的穿透性,形成较强的隐秘性与隔离感。
1.2实地调查杭州市太子湾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西湖的西南隅、南屏山荔枝峰下,因南宋的庄收稿日期:2022-10-27作者简介:温黎翔(1990—),男,新疆塔城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布局植物、地形、水体和人造结构等元素来打造人工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以营造舒适的空间和环境。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等。
本文将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植物造景的种类及特点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植物造景包括草坪、花园、绿篱、乔木、灌木等。
它们各具特点,在园林景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 草坪草坪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的绿色植被能够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
草坪的施工相对简单,养护成本低,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花园花园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通过植入不同种类、颜色和形态的花卉植物来丰富景观,营造出色彩斑斓的环境。
花园的设计和养护工作相对繁琐,但其美丽的效果常常能够为整个园林景观增添生机和魅力。
3. 绿篱绿篱是通过植入不同种类的灌木或多年生植物来构建出绿色屏障,其可以分隔空间、遮挡视线、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作用。
绿篱经过修剪和塑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实用的元素。
4. 乔木乔木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色彩的乔木来构建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乔木可以提供阴凉、观赏、遮荫、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5. 灌木灌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用于填充空间、丰富景观效果,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灌木来丰富景观,为景观增添层次和丰富度。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应用效果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组合来美化环境,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效果,提升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生活品质。
2. 调节气候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植物来调节气候,提供遮荫、降温、保温、防风、净化空气等功能,改善环境质量。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园林设计方面的工作,以求获取到更为良好的生活体验。
园林植物以及园林空间景观在整个园林设计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能够充分反映出园林设计水平,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设计方面的艺术感,并且还可以促进园林功能得以全面有效的发挥。
因此,本文便针对园林植物以及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营造设计;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前言:在实际开展园林设计工作时,园林植物属于一个核心内容,一个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设计,不但可以有效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改善环境,优化园林,同时还能够构成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景观变得更为丰富精致,从而促使整个园林收获到良好的建设效果。
因此,园林植物对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必要对此做出深入分析,并开展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来美化环境,推动城市以及人民生活不断向好发展。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方面的作用1.能够丰富空间景观对于园林植物而言,其季相变化相对较为丰富,而且形体构造多变,在营造园林空间景观时,园林当中的一些其他要素大多数都需要园林植物做出补充,以此来达到丰富以及完善的目的[1]。
例如:一是,在营造园林景观过程中,植物与地形进行结合,能够消除曲折变化的地形带来的不良空间感。
二是将植物与建筑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软化构建物呈现出的硬直轮廓,并且丰富空间美感。
三是将植物嵌套于水中或者是岛屿当中,能够显著提高水面空间的层次感,使得水面构造以及色彩变得更为丰富。
1.能够协调空间环境在实际开展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工作时,园林植物能够有效担任协调者这一角色,例如:绿色的植物,能够促使园林整体空间呈现出较为统一的环境色彩,使得多样化的变化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感,除此之外,绿色的整体色调不但可以有效促使环境变得更为清新优美,同时还能够给人们带去一种轻松感以及舒适感。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园林植物来达到更好地展示园林空间景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前言: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追求更加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概述(一)内涵园林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并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类植物。
它包括树木、花卉、草坪等不同类型,也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闻香等多个层次。
园林植物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园林植物还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因此,研究园林植物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高品质绿色空间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产生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园林造景。
《诗经》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追求;而苏州拙政园则是以水为主题,通过堆土叠石、栽种树木等手法来打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花园。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最初的园林植物造景雏形。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推崇,皇家园林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的园林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游憩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造园者开始大量运用象征高雅、淡泊名利的植物,如松、竹、梅等,同时也会结合假山、楼阁等建筑物进行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为典雅别致。
景观植物的空间营造和空间类型

如何在遵循植物生态学原理、符合园林艺术构图和环 境保护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出各种优美、 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 和生态效益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次的专 题,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营造怎样的植物空间,才能 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郁闭植物空间
垂直植物的株型能构成竖向上紧密的空间边界,当这种植物和低矮型平铺生长的植物 或者灌木搭配使用时,人们的视线被完全闭锁,围合感更为强烈,大型乔木作为上层的覆 盖物,整个空间的就变成了完全封闭的空间。这种空间类型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或植 物园中最为常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这种植物空间具有最复杂的群落结构、最丰富的植 物物种和最明显的生态效益。
纵深植物空间
狭窄而长型的纵深空间因为两侧的景物不可见,更能够导引人们的方向,人们的视线 会被引向空间的一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经常见到植物材料来兴建的纵深空间,如 溪流峡谷等两边种植着高大的乔木形成密林,道路两旁整齐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行道树。 营造这种空间时枝繁叶茂的大型乔木为最佳材料选择,在纵深感被加强的同时,生态效益 也被提高。
03
基面
Kevin lynch说过,“空间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 但唯一的连续的面却在脚下”,可见基面形成了最基 本的空间范围物。
时间
04
园林植物空间和建筑空间最大的区别取决于“时间”这一维度。植物随着时间 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在叶片、花朵 颜色、香气、枝条、株型和一系列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构成了四个不同的 季节变化。植物的这种季相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景观空间的组成,为人们 提供了各种可选择的空间类型。当落叶植物围合植物空间的时候,围合程度会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到夏天,枝繁叶茂的树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秋冬季节到来时,伴随着植物叶片的凋零,人的视线可以突破限制,逐渐延伸 到外部空间。其次,季相变化中的颜色变化也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叶子和花 朵的颜色在一年四季中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园林植物营造的景观是一种动态的, 富有生命力的景观。
北京植物园月季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手法

北京植物园月季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手法1.北京植物园月季园简介1.1北京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位于燕山余脉香山脚下,面积超过200hmz,是北京市园林局指定的新优植物引种、驯化、繁育基地。
是一个集科普、科研、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其科普、科研、游览价值表现在以园林的外貌,收集、展示、保存植物资源。
1.2北京植物园月季园简介月季园位于北京植物园南部,南邻香山路,北靠杨树区,西至植物园南门,东至植物园东南门,总面积7 hm2,建成于1993年5月。
该月季园是北京现有最大的月季专类园,兼具搜集保存月季品种资源、展示品种多样性的功能,为月季品种的开发、科研、育种提供基地,为市民科普、游赏提供场所。
2003年,月季园在澳大利亚著名月季育种家劳瑞·纽曼(Laurie Newman)先生捐赠的部分月季品种的基础上,为北京植物园累计收集的200多个月季品种,于月季园西南辟地600m2,建设“中澳友谊月季园”;至此,月季园增加了新功能:展示月季的发展历史。
2.月季园设计要点分析2.1月季园的设计定位北京植物园月季园作为北京市花月季的专类园,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设计建设。
该园的功能定位为:“展示市花月季的风采和品种多样性,搜集保存月季的品种资源,为月季品种的开发、科研、育种奠定基础。
”2.2月季园的设计理念月季园原有场地地势中东部较低,西部较高,北部有洼地,南临城市道路,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树木,尤其以圆柏、侧柏、国槐、刺槐、毛白杨为主。
月季园的设计理念可归纳为“尊重自热,中西合璧”。
其“尊重自然”体现在对原有地形的利用、对原有植物的保留,以较小的土石方量完成设计建设。
其“中西合璧”体现在轴线的控制与各功能分区的设计上。
2.3月季园的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月季园运用“中西合璧”的概念,采用“一轴三区”的规划结构。
“一轴”是为“月季走廊”,“三区”分别指沉床园、自然种植区、盆栽月季展区(图1)。
月季走廊作为核心景区,诠释了其设计中的“中西合璧”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地景观植物空间与人群活动关系探析 Study of relation between Garden plants spaces in green and behaviors of people
刘灿 张启翔 何昉 LIU Can,ZHANG Qixiang,HE Fang
摘要: 景观植物空间设计直接关系人群对于绿地的使用状况,文章探讨植物空间的数量特性及其空间属性,并根据实例分析其对使用人群数量及人群活动类型的影响。 关键词 绿地,景观植物空间,人群数量,人群活动 Abastract: Design of garden plants spaces decide people how to use them. The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s of their quality and space; besides it discusses the number and different sorts of activities of people who use them according to examples. Keywords: green, garden plants spaces, number of people, activities of people 根据园林绿地中植物空间的数量性质,可将其分为围合式植物空间、半围合式植物空间以及开敞式植物空间,本文旨在探析园林绿地草坪上的植物空间的概念及特征、空间构成数量性质与人群活动的关系。(植物与铺装硬地同样也形成植物空间,然而其空间性质与人群活动习性与本文所谈虽有相似但有不同,在此不展开分析。)
1.植物空间概念与特征 本文中植物空间是指由植物与草坪共同形成的、人可进入休憩或活动的空间,人在其中具有一定的控制控制感。 植物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特征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图1 常见公共绿地植物空间 垂直面与顶面的特征突出。空间尺度以人体尺度为参照,人在空间中感觉空间具有可控制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安全感。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植物的主要功能是营造空间,其景观功能退居其次。在园林绿地中,植物围合的林间空地以及乔木林下可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场地都属于植物空间,如图1,人们在大王椰子林林中活动,大王椰子即是人群休憩活动的空间构造主体。
2.植物空间构成与人群活动关系分析 园林绿地中,植物空间主要由乔木构成,灌木地被的高度与竖向郁闭度决定植物空间围合的程度。乔木高度是植物空间性质的主导因素,设定乔木高度为H,人处于植物空间中,人与空间边界的距离为W,根据H与W的比值关系,将植物空间分为以下三类:
2.1围合式植物空间 当1︰1≤H︰W≤2︰1时,植物共同构成围合式空间,人在其中具有控制感,领域感较强(图2)。公园绿地树林中,由植物形成的围合式植物空间常被人们自发地选择为休憩场地或者进行一些动作幅度小的活动,能满足人们潜意识中寻求依靠与安全感的需求(图3)。
如果植物空间中树冠相互交接,则形成顶面封闭式空间。美国建筑师蒂尔(P.Thiel)对空间围合感受进行研究,通过真人试验,证明空间上水平界面被判断为空间围合感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当人们需要寻求一个安全感与领域感强的地方
图4 树冠交接空间领域感强
图2 围合式植物空间 图3 人对围合式植物空间的自发选择 时,设计者应该已经为其提供了一个树冠能交相覆盖的植物空间,尤其是当人们希望安静地交流、休息的时候。小群人(2~7人)比较亲睐此类围合式植物空间,以进行休息、聊天、看书等动作量很小的活动,相互间视听联系强(图4)。 如果植物空间的两三面郁闭度较高,则形成竖向封闭式空间,空间围合程度也比较高(图5)。根据蒂尔(P.Thiel)的研究,空间顶面在空间围合感作用中被赋值30,左右前方三个界面被赋值20,虽然绿地中的植物不一定树冠相接,但如果其竖向郁闭度高,即左右前方三个界面郁闭度较大,则其空间围合感依然会比较强,甚至大于树冠相接所带来的空间围合感,植物空间的感受更为完整,私密性与安全感也更强,人处其中排他性大。 但是,如果树木过高竖向郁闭度过大,空间将对人产生压迫感,人们会自发选择在植物空间的边缘活动,树木成为心理依靠对象。因此,除非场地十分开阔,一般不建议选用竖向性很强的植物(植物干茎很高而树冠很小的植物,如南洋杉、水杉、新疆杨、钻天杨等)来营造密林控制空间(图6)。 2.2半围合式植物空间 当1︰2≤H︰W≤1︰1时,植物围合而成的植物空间较为宽敞,形成半围合式植物空间(图7),H︰W =1︰2是空间具有内向性的临界值。值得重视的是,空间的围合感会随着植物的竖向层次丰富而增强,适当地采用复层植物景观设计有助于空间的领域感与安全感的增强。
图6 竖向高郁闭度大空间产生压迫感 图7 半围合式植物空间
图5 植物三面围合度高空间排他性强 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通常很受欢迎利用率较高,尤其在南方草坪具有较强的耐践踏性,人们习惯于在草地上休息畅聊或者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活动(图8)。周末或是节假日,在华南的一些城市公共绿地中,人们习惯于结伴在公园中享受轻松假期,嬉戏玩乐或是听音乐看书聊天等等。中等大小的人群(7~8人以上至数十人不等)习惯于选择这样的围合空间来进行活动,动作和视听联系更多,如进行坐谈、踢毽子等其它对抗性不强的活动。 在这样的空间中,大于7、8人的群体难于齐心,除非同时集体参加某个活动,其成员往往“三心二意”,或是选择参与,或是选择靠边欣赏,自发形成更小的群体活动,随意性较强(图9)。 2.3开敞式植物空间 当1︰3≤H︰W≤1︰2时,植物围合而成的植物空间对人的个体尺度而言十分开敞,外向性、离散性较强(图10)。如果乔木高度在5米以上,则植物空间内径约二三十米或更大。一般数目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群人会选择这样的空间来进行集体活动,比如小型露天音乐会、集体春游等(图11)。此外一些场地需求较大的体育活动也可能在这样尺度的植物空间中进行,比如踢足球。 H︰W 约为1︰3时 尚能产生最小程度的围合感(王晓俊,1993),当H︰W<
图8 中等群体偏好半围合式植物空间 图9 较大群体在半围合空间中自发分群
图11 大群人选择开敞式空间娱乐 图10 开敞式植物空间 1︰3时,空间基本上失去围合感,外向开敞,人或其他物体在空间中称为被观察的对象,空间对其而言是范围控制而不具有心理庇护作用,在这样的空间中小群人或单个人会产生局促感,不会做长时间停留,但是这类大的植物围合绿地空间常被适用为集体体育运动场所(图12)。 H︰W远小于1︰3的植物空间一般进行大型公共活动的团体才会用到,其通常会成为景观空间以及穿越空间(图13)。根据人的安全感与赏景需要,该类空间的边缘如林下或林缘常被选择为休憩地,人们可以面向开敞空间享受园林景色。与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不同,中国人不习惯于被欣赏与暴露自己,因此茵茵草坪在国外很多地方是进行阳光浴的好场所,在中国则主要成为欣赏对象。 上述有关植物空间的探析结论与日本的高木胜久博士的研究也基本上相符。高木胜久博士对植物高度与空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已知绿地中相邻两株植物高度(分别为H1和H2)的情况下(图14),依照植物的株距(L)和株高和(H1+H2)的关系,高木胜久对其空间利用类型进行了划分,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植物株距与其形成空间利用的比例关系 序号 株距与树高和的关系 空间利用 A (H1+H2)>L≥(H1+H2)/2 可以作为林荫广场,林下可增加休息设施
图12 植物空间完全开敞适于运动 图14 植物株高与株距示意图 L H2
H1
图13 空间太开敞人们不愿停留直接穿越 B 2(H1+H2)>L≥(H1+H2)
高大乔木的连续性不好,可进行复层设计或
作为广场 C L≥2(H1+H2) 树木孤立,可以作为庭院中的孤景树
表中A情况植物空间基本等同于围合式植物空间,B情况基本等同于半围合式植物空间,C情况基本等同于开敞式植物空间。
3.小结 植物高度与其围合的空间大小的数量关系直接决定植物空间的性质与人群活动的类型(图15)。围合式植物空间令人感觉亲切安全,领域感强,人们习惯于在其中安静地休息或做动作幅度较小的活动,比如聊天、玩扑克、看书等;半围合式植物空间较为宽敞,领域感稍弱,适合于八九个人至十几个人的小团体使用,如围坐野餐、讨论等或者开展一些动作幅度不太大的活动,比如做游戏、踢毽子、跳舞等;开敞式植物空间相对于个人而言尺度很大,人处期间缺乏空间控制感,比较适合于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群体活动,如集体郊游、露天音乐会等。这三类植物空间在公共绿地中需求大,利用率较高,值得设计者重视。
植物空间营造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活动,植物不只是人们欣赏的对象,同时也充当着人们活动的范围界定者,还是人们停留、活动的心理依靠。不论是广场还是草坪、树林,其周围及其中间的种植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习性与其空间布局距离,并要考虑时间带来的树木生长变化,满足园林设计的场地需求,为人们创造出宜人的植物空间,使其既可外部欣赏也可以进入其中休憩玩乐,满足功能与景观的双重需求。种植设计首先为人们创造可能的活动空间,然后绿地植物空间中才会出现人群活跃的身影。
图15 1︰1≤H︰W≤2︰1 1︰3≤H︰W≤2︰1 H︰W≤1︰3 围合式植物空间偏于静态使用 半围合式植物空间可静可动 开敞式植物空间适用于大群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