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功能

园林植物在 园林景观营造 中的功 能
刘 艳
( 河南科技大学林 业职业 学院,河南 洛阳 4 10 ) 70 2
摘 要 : 园林 植 物 种 类繁 多 ,形 态 各 异 ,其 选择 和 配 置是 园林 规 划 设 计 的 重要 环 节 。利 用 园林 植 物 可 表 现 四季 景
2 2 运用绿篱分 隔空间 .
用 绿 篱 分 隔 空 间 是 常 见 的 方 式 ,在 庭 院 四 周 、建 筑 物
1 利用 园林植物表 现 四季 景观
园林植物 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 现出不 同的季相特征 : 春 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 荫,秋季硕果累累 ,冬季枝 干 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 律 ,为我们创造 园林 四季 的
园林植 物本身具有独 特的姿态 、色彩、风韵之美 ,不 同的 园林植物表现 出形态各异 、变化 万千的景观。既能表 现 植物的个体美 ,又能表现植物的群体 美 ,这都需要掌握 植物的生态习性 ,合理安排 ,巧妙搭配。 不 同植 物能 创造 出不 同景 观效 果 。高大 乔木 孤立 栽
植 ,可 构成 园林 主 景 ,如 交 叉 路 口栽 植 的 高 大 雪 松 ,建筑 四 周 的 铅 笔 柏 。 秋 季 变 色 叶 树 种 ,如 枫 香 、银 杏 、 重 阳木
物 布局 应根 据实 际需 要做 到疏 密错 落 ,在有 景可 借的地 方 ,植物 配置要以不遮 挡景 点为原则 ,保持透视线 ;对视 觉效果差 、杂乱无章的地方 要用植物材料加以遮挡 ,形成 障 景 。对 于 大 片 的 空 旷 地 带 ,则 可 遍 植 草 坪 地 被 ,形 成 空 间开 朗,适 于观赏远景 的空 间形态 ,令人心旷神怡 ,但 由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作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空间营造、景观美化、生态平衡、心理效应、历史文化、环保节能、气候调节以及教育科普等。
1. 空间营造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强的空间营造能力。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感受,如开放、封闭、半开放等。
植物的枝叶能够遮挡视线,改变气流方向,从而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
利用植物的高度和形态,还可以营造出垂直空间、水平空间和空中空间等。
2. 景观美化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香味为园林增添了美感和魅力。
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如春天的嫩芽,夏天的浓叶,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枝干,都为园林增添了不同的景色。
3. 生态平衡植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等。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等。
4. 心理效应植物对人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形态和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放松、安静、兴奋等。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配置植物,可以缓解人的压力,提高心情愉悦程度。
5. 历史文化植物在历史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往往与某些历史事件或文化传说相关联,如中国的梅花文化、竹文化等。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运用植物,可以增强园林的历史文化内涵。
6. 环保节能植物在环保节能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它们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发挥植物的环保节能作用。
7. 气候调节植物能够调节局部气候。
大型植物能够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而植物的蒸腾作用又能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的气候调节作用,可以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8. 教育科普植物在教育科普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学习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植物景观空间结构与组织

2、空间的完善
图J0.3-13 植物与地形相结合
图J0.3-14 植物的空间分隔作用
图J0.3-15 植物的 围合(封闭) 作用
图J0.3-16 植物的连接作用
1.3 拓展知识
几种特殊功能植物景观群组的组合方式,如自然风景式树丛 组合、隔离树丛的组合、背景树的组合、庇荫树的组合等,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也很重要。
1、成“林”式风景树丛组合 组合草坪上的树丛要造成“林”的意境。树种宜选择高耸直
的大乔木。一般一二个树种,七八株树,自由裁植。 2、隔离树丛的组合 在草坪的边缘。结构比较紧密的树丛起隔离作用。常常用以
划分草坪空间最简单的隔离树丛,扰如一堵绿墙,多用于服 务性建筑旁,用以“遮丑”。 3、背景树的组合 4、庇荫树的组合
1.1 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类型与创建
1、空间含义 所谓空间感的定义是指由地平面、
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 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 围围合(如图J0.3-1)。
图J0.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植物围合成的空间
图J0.3-2 树干构成虚空间的边界 图J0.3-3 树冠的底部形成顶平面空间
图J0.3-4 由植物材料限制的室外空间
出许多类型不同的空间。图J0.3-11是这些不同空间在一个小型绿 地上的组合示意图。风景园林师除能用植物材料造出各种具有特色 的空间外,他们也能用植物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植物就象一 扇扇门,一堵堵墙,引导游人进出和穿越—个个空间。
图J0.3-11 各种空间类型的轴侧图
图J0.3-12 植物以建筑方式构成和连接空间序列
③满足美观的要求 配植力求自然,有疏有密,取 不等距,切忌成行成排,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留 出透景线。
④注意经济效果 不浪费植物材料。
园林植物造景观空间功能

园林植物在造景观空间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增加美感和艺术性,还能够提供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多种功能。
以下是关于园林植物在造景观空间中的功能的详细介绍。
1. 美化环境:园林植物的花朵、叶片、树干等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色彩,能够美化环境,增加人们对于环境的审美享受。
植物的形态多样性为景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2. 营造氛围:园林植物通过其芳香、颜色和形态等特点,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
例如,花草的芳香可以带来宜人的氛围,林木的阴凉可以为人们提供凉爽的感觉。
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满足人们对于环境的期待。
3. 提供生态环境:园林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它们吸引了各种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丰富了景观空间的生态功能,还增加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感受。
4. 改善空气质量: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它们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尘,净化环境并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的存在能够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新健康的空气。
5. 调节气候:园林植物的树冠能够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
它们通过蒸腾作用和释放水蒸汽来调节空气湿度,减缓高温天气对于环境的影响。
植物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凉爽的休息场所。
6. 减少噪音:园林植物通过吸收和反射声音波动,能够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音。
高大的树木和茂密的灌木可以起到阻挡和减缓声音传播的作用,创造出宁静的环境。
7. 土壤保护:园林植物的根系可以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它们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土壤,并为其他植物提供养分。
总之,园林植物在造景观空间中具有多种功能。
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提供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感受,还改善了空气质量、调节了气候、减少了噪音等。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局园林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以实现更好的功能效果。
植物空间营造 知识汇总

植物空间营造知识汇总植物空间的建造功能植物对室外空间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室外空间形成的重要介质。
在种植设计中建造功能是最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观赏特性和其他因素。
1.室外空间形成室外空间是由地平面、垂直面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实际存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
地平面:以不同高度不同种类的地被和矮灌木来暗示空间。
如:草坪和地被之间的交界虽然没有植物实体对视线的屏障作用,但却有空间范围的暗示作用。
垂直面:树干以暗示的方式形成空间分割,其空间封闭程度随树干的大小疏密及种植形式不同而不同,树干越多,围合感越强。
如:自然界的森林、有行道树的道路、植篱和林地。
密林行道树绿篱沼泽庭院-——西班牙苔藓顶平面:植物的枝叶如室外空间的天花板,限制了向天的视线,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和感受。
季节、枝叶密度以及树木本身的种植形式会影响顶平面的形成效果。
2.植物形成的典型空间类型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但空间的四周被中小型植物封闭,常见于森林中。
光线较暗,无方向性,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隐蔽性。
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形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垂直感的强弱,取决于四周的开敞程度。
这种空间的营造尽可能用圆锥形植物。
完全封闭空间3.植物空间序列的形成就像建筑中的通道、门、墙、窗,引导游人进出和穿越一个个空间。
如植物改变顶平面,同时有选择性的引导和组织空间的视线,就能有效的缩小空间和放大空间。
空间的节奏需在设计时进行控制。
如: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
围合:完善由建筑和墙所构成的空间范围。
当一个空间的2面或3面是建筑或墙,剩下的开场面可由植物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
连接:用植物将景观中其他孤立的因素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同时形成更多的围合面。
连接形式多用线性的种植。
当然植物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山水、建筑的联系,使人工和自然要素统一在绿色中。
装饰和软化:沿墙面种植乔木、灌木或攀援性植物,以植物来装饰没有生机的背景,使其自然生动,高低疏密的植物形成变换的空间。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园林植物来达到更好地展示园林空间景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前言: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追求更加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概述(一)内涵园林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并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类植物。
它包括树木、花卉、草坪等不同类型,也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闻香等多个层次。
园林植物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园林植物还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因此,研究园林植物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高品质绿色空间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产生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园林造景。
《诗经》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追求;而苏州拙政园则是以水为主题,通过堆土叠石、栽种树木等手法来打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花园。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最初的园林植物造景雏形。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推崇,皇家园林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的园林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游憩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造园者开始大量运用象征高雅、淡泊名利的植物,如松、竹、梅等,同时也会结合假山、楼阁等建筑物进行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为典雅别致。
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植物景观是指通过植物的种植和配置,创造出美丽、舒适、健康的环境。
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还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吸收噪声、调节湿度等。
在室内设计中,植物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
下面将详细介绍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空间分隔二、美化环境植物景观可以点缀室内环境,增加美感。
将一些具有造型美感的植物放在角落、走廊或悬挂在墙面等地方,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还可以丰富空间层次,让整个空间更加生动、有趣。
三、改善空气质量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提高空气质量。
室内环境中,通风不良、化学污染、油漆材料等都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而植物具有吸附有害气体的作用。
适当地在室内设置盆栽、花卉、竹子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从而改善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
四、吸收噪声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吸收噪声。
当声音到达植物的茎叶时,会被吸收、反射、折射或散射,从而减少声波的传播。
因此,在一些噪声环境中,适当地使用植物景观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创造出更加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
五、营造氛围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可以用来营造氛围。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形态、颜色、芳香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植物,以达到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比如,在办公室中,可以适当地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营造出浓郁的自然气息,以减轻员工的压力和疲劳感。
综上所述,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噪声、营造氛围等。
当然,在使用植物景观的时候,需要注意植物的选择、种植方法、光照、水分等问题,以保证植物能够在室内环境中健康生长,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益处。
景观植物的空间营造和空间类型ppt课件

“时间”这一维度。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季节的变化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生命周期,
形成了一个在叶片、花朵颜色、香气、枝条、
株型和一系列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构成
了四个不同的季节变化。植物的这种季相变
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景观空间的组成,为
人们提供了各种可选择的空间类型。当落叶
植物围合植物空间的时候,围合程度会随着
半和开管敞理植的物地被植物的使用,来营造这样的空间。 半开空敞植间物空间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并不完
全开敞,部分的视角被植物阻隔了人们的视线,是开 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出现在园林中最多的空 间类型。它还可以使用地形、岩石和小品等景观元素 和植物配置在一起来实现。半开敞的植物空间可以抑 制人们的视线,以指导空间的方向,实现“障景”的 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封闭的那一面,可以使用大 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三层配置模式,这样能够带
植 物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树木创造空间的能力时,他们 才会感到树木的真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亚历 山大
目录
植物的介 绍.
植物的作 用
植物空间 营造.
中西方园 林
30%
国家规定景 观绿化率一 般达到百分
之三十.
在我国,园林植物配置早已被勤劳智慧的古代
人们开始着手研究。早在七千年前,花卉已经作为
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出各种优美、实用 的园林空间环境,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 园林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呢?带着这个 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次的专题,探 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营造怎样的植物 空间,才能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园林植物的空间构成
Plant space composition
01
垂直分割面
是由一定高度的植物组成的一个面。垂直分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
长久以来,植物配置存在着两个误区:其一是把植物仅仅当作“建筑材料”,不看重其生物学特性;其二是把植物配置当作单纯的艺术创作,仅仅关注于细节之美。
但若想塑造出完整而连贯的植物空间,则任何造园要素都不能被单独考虑,应从空间与结构入手塑造丰富的植物空间环境。
1 植物景观空间概述
1. 1 植物景观空间中“可变”与“可意象”的统一
尤纳•佛莱德曼( Yona Friedman) 在1956 年现代建筑大会提出“可变”概念:“城市存在的真实原因是满足人们日益频繁的休闲活动,建筑师必须允许一定的自我建造,并使这种建造尽可能的…可变‟[1]。
”正如纽约中央公园一样,Olmsted 将植物空间简单地分为两类:“友好的”和“群体的”,而这种“可变”的植物空间能在任何时期适用于人们的多种用途。
“可意象”是指“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出发,对这种潜藏认知结构的一种量化的描述”。
分析显示,秩序规整的平面,其几何形式虽清晰可辨,但可理解度可能较低,如果没有地图指引,人们在其中很容易迷路,而某些古镇的迷宫式变形网格平面却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其中集成度高的地方往往与更多的街巷相连,即使陌生人也只需稍加走动,便能来到集成度较高、人们活动较集中的少数空间中,因而不会迷路。
因此空间中“可变”与“可意象”相统一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在设计之初建立一个完备的结构体系。
1. 2 植物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
1. 2. 1 水平层面
水平层面界定区域的边界,包括不同种类、高度、色彩和质地的地被植物和低矮灌木,它们暗示着空间的地平面边界。
1. 2. 2 垂直层面
垂直层面分为“结构构件”和“可变构件”两类。
“结构构件”类似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它们支撑着整个空间,为空间氛围定性,使得空间“可意象”,提高其“可理解度”。
“可变构件”相当于室内的家具或围隔结构,为空间提供更为适宜的功能,需结合园林中其他造园要素,单就植物而言,可以采用耐修剪的绿篱、垂直绿化等。
隔离树丛的树种,常选用分枝点低的常绿乔木,或枝叶发达、浓密,枝条开展度小的灌木类。
1. 2. 3 顶层面
植物同样能限制、改变一个空间的顶平面。
植物的枝叶犹如室外空间的天花板,并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当树木树冠相互覆盖、遮蔽阳光时,其顶平面的封闭感最为强烈。
2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实例
2. 1 宏观层面:植物景观空间的结构
2. 1. 1 米勒庄园
丹•凯利(Dan Kiley) 将米勒庄园分为花园、草地和树林三部分,它们之间的衔接一气呵成,关系清晰而准确———翠绿的常春藤搭在挑檐之上,迷离的花影打碎了建筑的边界;花园西边界的皂荚树林荫道不但挡住了西晒,将斑驳的树影撒进房间,而且成为了花园和草地之间一道透明的屏障。
顺着花园南侧的小台阶走到草地旁边的树丛中,虽然草地呈现出被树林围合的长方形,但因为一直走在树影中,所以会觉得草地和树林是连为一体的,并不像凡尔赛大草坪那样由整形的树丛加以勾边从而突出“控制”的力度。
站在树林回望住宅,会发现住宅恰似轻放在绿丝绒上的白色宝石,略显人工气息的绿篱、道路因透视而消失。
在这里,植物所塑造的空间平静而宁和,在这种“隐藏的均衡”之中我们得以全身心放松,投入诗意的
世界[2] 。
2. 1. 2 福•勒•维贡特庄园
福•勒•维贡特(Vaux2le2Vicomte) 是勒•诺特园林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垂直的林墙与水平铺展的刺花草坪、大草坪等相互对比,从而勾勒出花园独立的空间和宏伟的轴线。
浓密的林墙形成了花园的背景,构成了花园的空间,并在花园的南端收缩、随地形上升,将视线集中于海格力士雕像及其身后的茫茫林海之中,透视深远(见图1) 。
中轴形成路径,所有的主要空间都围绕着轴线开展,每一条轴线都是一个空间序列。
空间的分割主要由植物来完成。
修剪的常绿树在轴线两侧,作为四季不变的稳定构图要素。
浓密的林缘反衬出中轴空间的开阔,空间对比强烈[3] 。
2. 2 微观层面:植物景观空间的感官体验
2. 2. 1 法国古典园林的宏伟画卷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道路两侧一般列植树木,如榆树、椴树、七叶树、悬铃木等巴黎地区乡土树种。
经过修剪的乔木林界定、强化轴线空间,宏伟的林荫道将视线引向远端,形成一条条视觉轴线,中部多为绿毯,作为延长透视线的一种手段。
中心区的一点透视构图使得园林的画面感强烈,均衡、宏大而稳定。
追求广袤无际,而又不乏细节,不密集而且毫不堆砌,庄重典雅、简洁明快。
法国古典园林利用两侧密实的树墙来强化中部宏伟的轴线,将视线引向远方的灭点。
由此可知,若要营造“稳定”“牢固”“永恒”或“广袤”的空间,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譬如利用密实的树墙、绿篱等屏蔽周边的景物,将视线集中于一点;采用单一的种植形式或种植单一品种的植物,从而弱化人们对于周边景物的关注;植物种植位置距离游览路线较远,从而降低游人和植物之间的相对移动速率,产生“广袤”之感;利用集中种植的树丛或灌丛,减慢游人与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速率;除此之外,色彩、质感等也可以产生微量的影响。
2. 2. 2 中国古典园林的丰富体验
“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
”绘画是我国造园之母,西方绘画遵循的是灭点透视,而中国画运用写意的散点透视。
前者只能取景物的一个视角,后者则如电影放映,更为自由地“屈伸变换,穿插映带,婉蜒曲折”[4]。
西方近代所提出的“多维空间”“流动空间”等理论在我国园林中早有运用。
尽管我国古代造园家并未系统地提出这种理论,但他们的造园实践却朴素地印证了这些理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多种手法来达到时间和空间的结合[5] 。
园林中的空间渗透手法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还借助廊、花木、假山来界定和划分空间,以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见图2) ,孤植或丛植的植被群落塑造了多样的视觉焦点,行走其间、步移景异,植被所塑造的空间特性随着人们的视线游走而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3 结语
通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植物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不但可以借助植被建立起明晰的结构,使整个空间便于识别、适于生活,而且可以打破植被原有静止的状态,随着观者的脚步产生流动感,随着空间的转换而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和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 尤纳•佛莱德曼. 为家园辩护———尤纳•弗莱德曼[M]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5.
[2] Gregg Bleam. Modern and classical themes in the work of Dan Kiley[A] .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a Critical Review[C] . 2005.
[ 3] Clemens Steenbergen ,
Wouter Reh.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The Design Experiment of the Gr eat European Gardens and Landscapes , Birkh¾user.
[4] 王欣. 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5] 成志军.“流动空间”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运用[J] . 中外建筑,2003 (4)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