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意境营造
植物景观意境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

植物景观意境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1. 院落绿化2. 天然景色营造高校校园中适量的天然景色营造可以很好地提升其视觉和美感效果。
例如,把仙人掌、天竺葵等充满异域情调的植物种植在悬崖峭壁的地方,这些植物在特殊的环境下展现出更为神秘而美妙的味道。
而玫瑰、百合等花卉种类则适合种植在校园的花园中,此外在学生宿舍的阳台或者走廊上,种上绿色植物,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悠闲愉悦的生活环境。
3. 美丽道路美丽的道路可以让行人心情愉悦,同时也是校园建筑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道路绿化中,可以用大面积的草坪和树木来打造出复杂而和谐的空间。
同时,在道路两边放置一些小蓝又可爱的花坛,让整个空间更为精致美观,也有助于缓解行人的压力和疲惫。
二、植物景观的作用1. 提升校园环境品质植物景观是建筑环境美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分类合理的栽种,可以让校园环境更为自然和美妙。
2. 塑造校园文化内涵高校校园是一个活生生的环境,作为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
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种上寓意丰富的植物,从而达到塑造校园文化内涵的目的。
3. 促进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接受教育。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规划中,应该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结合,使校园建筑更加具有教育功能。
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配合环境植物景观设计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要从校园整体环境出发,考虑到校园内的气候、地形、建筑规划等方面,达到与环境和谐配合的效果。
2. 种植选择植物种植选择要根据校园区域和馆宇的特点来选择,避免一味地追求花鸟异样而忽略了植物的功能和气质变化。
3. 种植养护种植养护是植物景观应用的关键。
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保养,并合理安排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发展。
结论植物景观的应用和使用对于高校校园建设和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凸显校园文化、促进教学效果。
在应用中应该注重环境配合、植物种植选择和养护保养等方面,从而使植物景观更好地发挥效用,为建设美丽校园贡献力量。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营造探析

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营造

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营造摘要:造园可以无山或无水,但不可没有植物。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能够通过姿、色、形、质等一系列美感平台创造意境美。
植物造景就是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适应下,通过艺术的手段体现植物的自然美、形势美和层次美,并由此在空间上、时间上生成无限意境。
关键词:意境植物造景季相空间Abstract:Gardening can be without hills or water, but plants have to be included. ‘Plant’is the only zoetic element in the garden sights, which can create the spatial imagery through their particulary positions , postures, color, etc. Thus,Plant-build-scene, under the adaptations between plants and entironments, is to embody the plants’nature beauty, posture beauty and layer beauty through artistic means, thereby creating infinite artistic conception.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plant–build-sceneseasonal outlookspace前言: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但同时却使人们远离了自然。
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遮荫防风等生态功能,植物造景同时又是城市景观意境的重要因素。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研究创造什么样的植物景观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色、香、形、质等形式美及季相美在时间和空间上来创造景观,通过情与景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境。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艺术

1 植 物 景观 的构 成 艺术
植 物 景 观 艺术 就 是 利 用 植 物 或植 物 群 落这 种 材 料 进 行 构
成 的 一 种 艺 术 。 它 围 和 了一 定 的 空 间 , 乔、 灌、 地 被 层 次 种 植
二、 植物 四季景观
园林 植 物 是 造 园 四 大要 素 之 一 , 是 园林 中 最 具 生 机 与 活 力 的景 观要素 , 它们或单 独 成景 , 或 与 其 他 的 造 园 要 素 相 配
一
、
植物景观艺术的概念
合, 营造出深、 奥、 幽 等 园林 景 观 。 生命之 美, 春 花、 夏叶 、 秋色、 冬 枝 的季 相 之妙 主 要 是 通 过 植 物 景 观 来 表 现 的 。
Ke y wo r d s : Ci t y P a r k ; p l a n t l a n d s c a p e ; s p a t i a l a r t
其四, 不 同植 物 色 彩 于 四季 之 中 不 断 变 化 : 同一种植物 , 从 春
引言
广 州 各 公 园植 物景 观在 艺术 性 及 科 学 性 上 需 及 时 总 结 提 高。 建 国 以来 , 广州 新建、 改建 了很 多公 园 , 在 公 园 建 设 上 取
利用植物 来表达 、 强化、 提升设计主题 关键词 : 城市公 园; 植物景观 ; 空 间艺术
Ab s t r a c t :Ci t y ga r d e n p l a n t i ng d e s i g n d i r e c t l y a f f e c t
t h e l e v e l a n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o c i t y r e s i d e n t s l i vi n g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 T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s t u d i e s t h e f o u r s e a s o n s l a n d s c a p e p l a n t s i n b u i l d i n g a n d p l a n t l a n d s c a p e t y p e s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wh i c h c a n b e t t e r g r a s p o f p l a n t s , u s e o f p l a n t t o e x p r e s s , a g g r a n d i z e me n t , e n h a n c e t h e d e s i g n t h e me .
园林景观——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

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目录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3篇) (1)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对比 (2)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共同点 (3)2.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特点 (4)3.进行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和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时的侧重点不同 (6)4.结语 (7)2论植物造景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8)1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8)2 园林植物景观是意境创造的表象 (11)3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3)4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4)5 结语 (15)3浅谈现代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 (16)1 植物造景及其重要性 (16)2 城市绿化植物造景艺术 (16)3 城市绿化植物造景中的注意事项 (18)4 结语 (19)1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与城市绿地植物造景对比摘要:风景游憩林和城市绿地都是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满足人们游憩休闲的需要。
两者都需要遵循美学和植物的生态学原则进行设计。
但是由于它们地理环境等的差异,风景游憩林植物配置时是以群体美为主,园林建筑作为景观的点缀,而城市绿地面积小,穿插在城市之中,所以植物个体美展现较多,而且还需要用植物柔化过多的城市建筑。
通过对比进而使2种设计方法相互借鉴。
关键词:风景游憩林;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在《雅典宪章》里,“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四大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对游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游憩与休闲我们通常一起提及,而“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人倚木而休”。
木即为植物,由此可见,人们需求的游憩休闲场所就是拥有美好植物的绿地。
在城市中分布着各种城市绿地,为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抗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满足了人们在城市里休闲游憩的需求,但是城市中的拥挤、噪声、污染、心理压力等还是促使人们走进郊野、走进丛林、获得一份大自然的恩赐。
园林植物景观意境创造的研究

红豆表示 相思 ;萱草忘 忧 ;山茶花终年 常绿 ,被称 为胜利
之花 ,象征 战斗英雄等。 以上这些都是利 用园林植物 的姿态、气质 、色彩 、生 态 习性 等 给 人 们 的 不 同 感 受 而 产 生 的 比拟 联 想 ,将 植 物 人 格化 ,在有 限的 园林空间中创造 出无限的意境 。
1 引言
利用植物进行 园林 意境的创造就是 设计者利用植物 本 身的 自然美( 姿、色 、味等 ) 通过艺 术构思对 园林植物的 形
象 表 达 ,体 现 “ 外 之 意 , 弦 外 之 音 ” 。 人 们 在 这 种 有 言
杭 州 岳 王 庙前 的 影 壁 墙 前 种 植 的 红 花 杜 鹃 ,是 借 “ 杜
荷 花 最 容 易 让 人 联 想 到 爱 莲 说 中的 名 句 “ 淤 泥 出
金 ”之说 ,均为大吉大利之 物 ,园林 中种植较 多。反之 , 银杏树 又名 “ 白果” ,园主不爱种。紫藤树有攀附 向上之
势 ,还 有 “ 气 东 升 ” 的 寓 意 ,庭 院 中 常 见 ,例 如 苏 州 拙 紫 政 园 有 文 征 明手 植 古 藤 ,就 种 植 在 庭 院 内 ,留 园五 峰 仙 馆 前 的 厅 山上 植 松 ,松 下 有 “ 所 ” 中 出 来 的 仙 鹤 ,组 成 一 鹤
鹃啼血 ”传说 表达对冤魂 的追忆 ,同时通过两株常绿植物 对植 ,既突 出 “ 忠报 国” 的主题 ,又表达 了对忠烈的崇 精 高 敬 意 和 缅 怀 ;毛 白杨 象 征 坚 忍 不 拔 ,奋 发 向 上 ;垂 柳 依 依 ,表示惜别 ;菊 象征 不畏严寒 ,繁 茂多姿 ;兰象征幽谷 自芳、清雅脱俗的素 质 ;牡丹象征富 贵吉祥 ,繁荣 昌盛 ;
物 因为蕴涵 着深厚 的文化 内涵,承 裁着丰 富的文化信 息,常用来进行 园林 意境 的创造 。结合实例对我 国古典 园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作者:李抒音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集大成者。
其中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其景观营造之奇巧,表达意境之精妙堪称绝伦。
本文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对其造园手法加以分析,并希望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有所启示。
江南古典园林大都为文人园林,文人们“天人合一”、“人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情怀使得植物成为造园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城市山林”的构建更是讲究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已成为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空间的开拓者以及艺术境界的提升者。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植物苏州园林中的植物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文人们情感的寄托。
如松竹梅象征着君子高贵的品格,此外,香樟、槐树、楸树、榔榆、柳树、梧桐等也是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对象。
为了避免园中气氛过于单调、肃穆、缺乏情趣,园主人常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适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于适当位置,邀约知友,欣赏吟唱。
这类植物多为观花植物,如梅、李、木兰、桃、山茶、杜鹃、迎春、海棠、芍药、牡丹、紫薇、栀子、木槿、合欢、桂花、木芙蓉、腊梅、月季、睡莲、荷花、木香、萱草、百合、凤仙等。
还有些植物,文化地位虽不高,但也具有良好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如枇杷、石榴、柿树、柑橘、枣、葡萄、枸杞等。
古典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之丰富,远不止于此,运用也极具多样性,这里不再赘述。
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对整体空间的营造“大园重在补白,小园重在点景”,对于面积较大的园林,“园中地广,多植果木松篁”,植物种植密度相对较大,若面积较小,则植物相对较疏,注重与其他景观协调搭配,创造富有情趣的空间。
具体来说,植物对园林空间的营造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丰富空间层次,加强景深透过植物构成的枝叶扶疏的网络,可使景物退于该层次之后,显得深远,并且可因网络的疏密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含蓄感。
如拙政园中部园景,从柳荫曲路观香洲,以树木枝干为近景,曲溪为中景,香洲便退居为远景。
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以雁山园景区为例

内容
P 9 8 ) 。特 色植 物景观的营造在景 区的生态环境 、视觉 吸引等 随着全 民旅游时代的 来临和城 市人 口的迅猛增长 ,想体 i 验与城 市不一样的农村生 态景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 一方面使 方面有很 好的效果 ,能达到休 闲度假 的 目的 ,对推进 乡村 生 得 乡村 旅游业蓬勃兴起 ,对农 村经济发展的 的促 进作用 目益 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凸显 ;另一方面 ,又使生 态旅 游在乡村旅游业中 的地位 目渐 特色植物 景观是指用植物 来营 造的 ,具有强烈视 觉冲击
物专类 园、利 用 乡土植物 营造具有地域特 色的植 物景 观、利用 “ 意境 美”提 升植物景观 内涵 、营造具有地 方风格 的园林植 物
景观等。
关 键 词 : 乡村旅 游 生 态旅 游 植物景观 雁山园 营造
一
、
生 态旅 游 已成 当前 乡村旅 游 业 发展 的核 心 熟阶段 ,能否成 为具有高度吸 引力 的旅游 目的地 ,很大程度
( 一 )建设植物专类园 专类园是指 由具有相 同或相似特征的植物集 中栽植 ,组
二 、 营造 特 色植 物 景 观 是提 升 旅 游 景 区 品味 的 成具有一定主题 内容 ,同时兼有汇聚专 类植物 资源 、观赏展
有效途 径
植物 ,作 为一类重要的旅游资源 ,具有一个其他类型旅 游资源不 可比拟的魅力特征——季 相变化 ,每种植物在不 同 季节能给 人们带来不 同的美感 ,是旅游景区不可缺少 的组 成 示 、生产研究等功能 的特 定区域【 2 】 I P 2 7 ) 。由于是 集中式的种
植 ,专 类 园通 常以量 取胜 ,能形成 较壮 观 、大气 的植 物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造景论文报告论文题目:植物景观意境营造——园林植物四季变化带来的意境学生姓名:陈纳学号:200830410301班级:园林指导老师:邱巧玲日期:2011-6-2植物景观意境营造——园林植物四季变化带来的意境文章摘要: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是设计者感情、意愿、理想的表达。
植物造景不仅是视觉艺术效果的表现,还是生态与文化的沉淀。
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
本文讲述园林意境的含义及园林植物四季景观带来的感受。
关键词:意境;季相;园林植物;综述;1 前言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 Clauston)说:“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1]。
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植物造景,不仅仅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创造、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艺术空间。
意境是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灵魂,如果把植物材料看作是景观的躯体的话,那么使之配置成景的“意”则是经管的灵魂,也是植物景观文化内涵的反映。
园林反应的是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时间而演替变化,园林上称为“季相”变化[2]。
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既要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构图,还要借鉴运用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使之成为一副具有意境美的动态构图。
2 园林意境的含义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即是主观的理念、情感,境是客观的园林空间景物。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石[3],换句话说就是寄情于景。
园林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虽然不像一山、一石、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的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
园林意境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创作意境的过程中要做到“意在笔先,情景交融”,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可能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
意境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
园林意境即指园林的诗情画意,即诗情画意在园林中的表现。
我们创作的意境应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但是在这个园林意境的特点把握上,我们不能犯一个倾向性错误,即为了让大多人理解而一哄而上,创造出俗文化,失去园林意境所应有的个性化特点,在这一点上,特别要防止媚俗、跟风的现象。
传统造园植物造景取法自然,模拟自然景色,更有化情于物,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里藏景,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优美生活环境[4]。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信号的感觉,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觉。
诸如柳浪闻莺,曲院风荷、花港观鱼、苏堤春晓等西湖有名胜景[5]。
由此可见,要创造富有意境一个园林景观作品,前提条件是要“情景交融”。
3 植物季相变化景观意境的创造园林景物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和天象变化紧密相关。
也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天时景象,使得意境更加深化,趣味无穷,给人以更深的艺术感受。
如“朝餐晨曦,西枕烟霞”、“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
园林里很多景物,都是以此为主题,来寄托造园主寄情自然,把自身溶入到大自然之中的情怀。
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
对于植物季相特色的理解,更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对生活最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升华。
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其对联取自唐·韩愈的诗句:“晚来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秋夜赏月,月光、池水、波光交相辉映,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6]。
除此之外,还有借助植物作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
如留园的“闻木樨香轩”,在其四周种植桂花,花开时节,四周飘香,从而表现秋季的景色。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以荷花为主景,表现出四壁荷花”的盛夏景观。
这些都是以时间季节的转换变化,以植物为媒介来体现造园者所寄予景物的意境。
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由观、听进而“游心太玄”,运用移情叙事,以达畅神之幽境[7]。
对于植物意境的重视,植物的季相往往称为植物景观的重要参照。
人们喜欢四季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也就是中国园林讲求的四时有景,季节也是重要的一个景观元素。
3.1春花新绿,桃露春浓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表现出一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候景象。
形成“桃红柳绿”这一典型的春季意境,主要的方法是采用不同色系的植物组合而成的景观。
绿色的柳树种红色的杉晰,都是春的使者,向人们暗示春的来临。
枝条向上挺直,花色粉红而繁茂的碧桃,与枝条下垂,叶色淡绿而疏朗的高大垂柳为背景,形成向上与下垂、繁茂与稀疏。
红色与绿色对比强烈的典型的“桃红柳绿”的春季意境。
也会不经意吟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优美诗句。
3.2 夏荫风采,荷云夏净夏天,主要是叶子的绿色,但是叶子也有颜色的深浅差异,明暗之分。
如垂柳初发时为黄绿,逐渐变成淡绿,夏秋季则为浓绿。
在突出“夏荫风采”的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般采用叶色的对比来强调意境的产生,以色度差别大者相配为好。
如用银杏与桧柏相配,叶色对比明显。
但将柳与香樟相配,虽然叶色相近,但树形迥异,效果亦好。
如将柳树与银杏相配,其叶色度相近,但柳树枝叶疏朗、银杏枝叶紧密,因而感到后者体量较重,色较深。
又如铺地柏与五针松的叶色度虽然相近似,但前者的树姿是由地面向上伸展,后者的树姿则是枝叶低垂,呈水平开展。
这种姿态的差异,可使游人对叶色的欣赏转向对姿态的欣赏。
所以,在创造“静态”意境的同时,考虑到植物的特殊性,还可以营造“动态”的意境。
以不同色度级的叶色与花色,进行不同高度的乔、灌木逐层配置,可形成层次丰富的意境效果[8]。
如西湖之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3秋色果香,桂风秋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要说植物既想的美,春天是百花争妍,五彩缤纷,希望的象征,可以让游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秋天给人带来的则是另一种思绪,往往是“秋高气爽”的意境之美。
风大给人以肃杀、萧条之感,也常使人产生悲秋“无可奈何花落去”“自古逢秋悲寂寥”之情。
但是秋也是给人带来欣喜的,那就是收获之乐。
人生的秋,那是成熟稳重的代表。
秋花、秋果的植物配置方法,不但整个画面色彩丰富,还可以进一步表现秋季的绚丽多彩,形成“秋时金风播爽,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霞生枫柏,雪泛荻芦”的胜景,此时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地势开敞的空间或者只是微地形的空间,采用群植或丛植的方式大面积种植肖黄栌、榉树、枫树等形态优美,秋色逼人又有一定“季相”特征,集中表现层林尽然色彩的意境美,使人流连忘返。
3.4冬枝神韵,梅雪冬妍冬天,是植物休眠的时期,除了常绿树之外,落叶树则以其枝千姿百态的形为主,但也有观花、观果者。
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处到处了冬景之一,梅花。
冬季可观的还有腊梅,以及触动的金银木果,火棘果等,尽管冬景树可能比不上春,秋景树的形色,不像它们那么丰满、艳丽多姿,但是冬季的虬枝神态,却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刺激与诱惑。
如冬季的黄葛榕、木棉、水杉、桃、李等更显媚姿。
利用雪中的植物冬景,则更能达到“别具情趣”的意境。
杭州市花港观鱼公园是利用植物季相变化作为主体意境的成功案例之一,四季季相明显,优美的植物空间。
公园内全部由植物组成,形成一个稍微封闭的空间,主景树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丛,位于细部空间的最高处。
主景树的对面是九棵徐uuanlingmu,背后柏木林一片。
小路旁常栽种樱花,还有春花,整个空间安静、简洁而优雅。
其植物景观已经特色在于:植物的色彩丰富,季相明显;植物配植得宜,主次分明;植物季相明显,注意了前后景的变化。
植物空间进行意境创造时,应注意意境的时空延续性,使得植物空间四季有景可观,时时有感而发的城市亮点绿地[8]。
当然,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只有借助文学语言,借助文学作品创造的画面和意境,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才能因妙趣横生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9]。
4 结语园林设计的关键是得宜的植物配置,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是使景观品质提高的关键。
意境的营造要考虑到能否引起人们的共鸣,更深层次地理解景观。
而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是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恰恰也就是营造意境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时造景也是体现植物景观特色和大自然无穷魅力的重要造园设计手段[4]。
在植物配置时,充分利用好植物在四季中的表现型,就能创造诗情画意的四季美景,也能成功地营造意境。
参考文献[1].王庆生.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要点及技术方案[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4(6):37 - 40,4.[2].陈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美学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3,第17卷,第1期:65-69.[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2-45.[4].卢圣,侯芳梅.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58-59.[5] .唐俊泓等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表现艺术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47-1048.[6]屠苏莉.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中国园林,2004(2):58-60.[7]刘郁川.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意境探析.ForumonArtandDesign,2006,1(153):18-19.[8]江岚.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点”空间植物造景初探[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04:19-20.[9]王福兴.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中国园林,2004(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