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制品市场前景看好
丁腈橡胶丙烯腈含量对丁腈橡胶

橡 胶 工 业 CHINA RUBBER INDUSTRY
2024年1月 J a n . 2 0 2 4 29
原材料·配方
丁腈橡胶丙烯腈含量对丁腈橡胶/聚氯乙烯 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高贺勇,郭 超*,高贺昌,张建松,吴华明
(华美节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65903)
母胶配方(用量/份)为:NBR(变牌号) 41, PVC 59,炭 黑 N330 12,碳 酸 钙 71,氯 化 石 蜡 63,发泡剂AC 29,其他 21,合计296。
NBR/PVC发泡材料的配方如表1所示。
表1 NBR/PVC发泡材料的配方
份
Tab. 1 Formulas of NBR/PVC foaming materials phr
(2)混炼胶制备。将母胶、硫黄、氧化锌、促进 剂ZDMC在开炼机上混炼,制得混炼胶,混炼胶冷 却后待用。
(3)挤出成型。将混炼胶以条状形式喂入挤 出 机,经 口 模 挤 出 定 型 后 进 入 发 泡 烘 箱 中 进 行 硫 化发泡。 1. 5 性能测试
(1)门尼粘度:按照GB/T 1232. 1—2016进行 测试,试样质量为25 g。
越好。胶料在发泡时需要较小的粘性和较大的弹 性 来 支 撑 泡 孔 生 长[17-18]。3308E-1和2875-1配 方
混炼胶硫化发泡过程中的tanδ曲线如图2所示。
从 图1和2可 以 看 出,与3308E-1配 方 混 炼 胶
相比,2875-1配方混炼胶的最大发泡力较大,这主
要是由于2875-1配方混炼胶始终具有相对较小的
0. 19 1. 00 0. 81 22. 08 79. 68 57. 60 936. 5 82. 68
粉末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赢达希贵化学试剂厂,过氧化氢来自北京化工厂, 硬脂酸镁来自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PVC 粉末来自新疆中泰,粉末丁腈橡胶由东莞市瑜瑞 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1.1 氢化丁腈胶乳的制备 氢化丁腈胶采用乳液氢化法对丁腈胶乳进行 加氢,将 100mL 的胶乳加到带有恒压漏斗、冷凝 器的三口瓶中,搅拌下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合肼, 加入 30ml 蒸馏水以防止反应体系浓度高导致起 泡而破乳。称量一定量的硼酸,与一定量 30%的 过氧化氢混合,再加入蒸馏水溶解未溶解的硼酸, 将混合物加入恒压漏斗内,调节反应温度至 50℃ 左右后,开始滴加。硼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在 一定时间内滴完,滴加完毕后再继续反应一定时 间,将温度升高,蒸发乳液中的水,提高胶乳的 固含量到 20%以上。
1.2 粉末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 取一定量固含量 20%的 HXNBR,向其中加 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等隔离剂,搅 拌致使混合均匀。升温至 65℃~75℃,搅拌下连 续加入凝聚剂 Ca(NO3)2 使胶乳破乳,再加入剩余 的隔离剂之后,得到 HNBR 的淤浆,将该淤浆经 过洗涤、烘干后得到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氢化丁 腈橡胶(PHNBR)。 1.3 PVC/粉末氢化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 PVC、助剂、粉末橡胶在双辊开炼机共混 15min,共混温度 160℃~170℃,每 100phr PVC 中分别加入粉末橡胶 10phr,15phr,20phr。共混 后将其放入平板硫化机中进行热压成型,规格为 15×15cm,厚度 2mm,热压温度 160℃,成型时 间 3min,成型后在 80℃下保温 3min。 1.4 表征 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氢化丁腈的加氢度进 行测试,仪器型号为 Tensor27,BRUKER OPTIK GMBH,ATR 扫描频率从 4000~400cm-1,分辨率 4cm-1 。 材 料 的 力 学 性 能 采 用 拉 力 机 测 定 , CMT4101,Shenzhen SANS Testing Machine Co. Ltd,拉力实验采用 6.00mm 宽裁刀裁制哑铃型样 条,每组 5 个样条,拉伸速度 500mm/min。低温 脆性使用耐低温脆性仪进行分析,器型号为 MZ-4068。磨耗体积采用阿克隆磨耗仪测定,仪 器型号为 MZ-4061。
解析中国氯化聚乙烯_CPE_市场的发展前景

本刊报道解析中国氯化聚乙烯(CPE)市场的发展前景本刊记者 汪焕心中国氯化聚乙烯(CPE)产品的发展历程已有久远的历史。
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研制氯化聚乙烯。
如江苏太仓助剂厂、安徽省化工研究院、湖北化工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氯化聚乙烯的研究开发工作,安徽省化工研究院于1973年开发成功了水相悬浮常压氯化法生产技术。
安徽省芜湖化工厂采用该技术于1980年建成了100t/a的生产装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种重要生产工艺(固相法和悬浮法)中的相当部分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中国氯化聚乙烯的生产厂家有60多家,总生产能力近30万t/a,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氯化聚乙烯生产国。
中国氯化聚乙烯的应用篇发展历程,也是历历在目。
在塑料方面的应用。
由于氯化聚乙烯和各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做为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塑料的改性剂。
氯化聚乙烯做为硬质聚氯乙烯的改性剂,可改善聚氯乙烯的抗冲击性、耐候性和加工性。
氯化聚乙烯与聚乙烯的分子结构相似,具有相容性。
在聚乙烯中掺入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可以改善其印刷性、耐燃性和柔韧性,醋酸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是通用的工程塑料,在汽车、电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量很大。
若在ABS中添加氯化聚乙烯,不仅可有效地提高其阻燃性,而且还可以改善抗冲击性,耐应力开裂性和加工性。
在电子电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 VA)具有柔软性,可以代替软质聚氯乙烯,但存在表面硬度低,易受擦伤和手感较硬的缺点。
在EVA中加入氯化聚乙烯,不仅可以提高EVA的表面硬度及提高冲击强度,而且还可以提高EVA印刷性、高频发热性和可焊接加工性,广泛应用于磁卡设备外壳及水槽、罐的内层材料等方面。
氯化聚乙烯不仅能有效地改进单一高聚物,而且还可以改进共混物。
如在聚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聚乙烯,能起到增容作用,大大提高制品的综合机械性能。
丁腈橡胶概述

丁腈橡胶概述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是由丁二烯(CH2═CH—CH═CH2)和丙烯腈(CH2═CH—CN)通过乳液共聚而成的一种合成橡胶。
丁腈橡胶于1930年首先由德国进行研究,在1931年制成丁二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发现其具有优异的耐油、耐老化及耐磨等性能。
1937年由德国法本公司投入工业化生产,以商品名BunaN问世。
1941年,美国也开始大规模生产。
此后不久,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始生产丁腈橡胶,现在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能够生产各种牌号的丁腈橡胶。
1.丁腈橡胶的分类根据丙烯腈含量不同有如下品种:2.丁腈橡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1)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丁腈橡胶的化学结构式如下:丁腈橡胶聚合物中,丁二烯的结合方式不同,性能也会不同。
当丁二烯顺式-1,4加成时有利于提高弹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当丁二烯反式-1,4加成时拉伸强度提高,热塑性好,弹性降低;当丁二烯1,2加成时支化度和交联度提高,凝胶含量高,加工性不好,低温性能变差,力学性能和弹性降低。
丁腈橡胶中丙烯腈的含量是影响丁腈橡胶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含量一般在15%~50%范围内,目前丙烯腈含量有42%~46%、36%~41%、31%~35%、25%~30%、18%~24%五种。
丙烯腈含量越多,大分子极性越大,内聚能密度提高,加工性能变好,硫化速度加快,耐热性、耐磨性、气密性提高,但弹性降低,耐寒性能下降。
它可以在120℃的空气中或在150℃的油中长期使用。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气密性及优良的黏结性能。
丁腈橡胶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70万左右,分子量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大分子链不易移动,拉伸强度和弹性提高,可塑性降低,加工性变差;分子量分布较宽时,分子间作用力相对较弱,分子易于移动,改进了可塑性和加工性。
分子量分布过宽时,影响硫化交联,拉伸强度和弹性等力学性能受到损害。
丁腈橡胶属于非结晶性的极性不饱和橡胶,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腈基,因而具有较高的对油如矿物油、动植物油、液体燃料和溶剂的稳定性,丁腈橡胶的耐油性(尤其是烷烃油)优于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仅次于聚硫橡胶、氟橡胶、丙烯酸酯橡胶。
解析中国氯化聚乙烯(CPE)市场的发展前景

性 。在聚 乙烯 中掺 人 氯化 聚 乙烯 弹性体 , 以改 善 其 印 品 ) 。氯化 聚 乙烯 还 可 与普 通橡 胶 共 混 加 工 , 得 制 可 等 所
刷性 、 燃性 和 柔 韧性 , 酸 乙烯一 丁 二 烯一 苯 乙烯 三 品具有 强度 高 、 耐 醋 耐磨 损 、 热 、 耐 耐化学 药 品 , 燃 自熄 、 难 耐 元共 聚物 ( B ) 通 用 的工 程 塑 料 , 汽 车 、 A S是 在 电器 等方 低温等优 良性能。由于氯化聚 乙烯既耐石油基液压油
2 1 3 卷第 6 00年 8 期
广州化工
解 析 中国 氯化 聚 乙烯 ( P 市 场 的发 展 前 景 C E)
本 刊记 者 汪焕 心
中国氯化 聚 乙烯 ( P 产 品 的发 展 历 程 已有 久 远 制 品的综 合 机械性 能 。 C E)
的历 史 。早 在 2 0世 纪 5 0年代 开 始 就 已研制 氯 化 聚 乙
分 技术 已处 于世 界领 先地 位 。 目前 , 国氯化 聚 乙烯 的 涂料的需求上涨 , 中 因此 H P C E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生产 厂家 有 6 0多家 , 生产 能力 近 3 总 0万 ta 已经 成 为 /, 世 界上 第 一大氯 化 聚 乙烯 生 产 国 。 在橡胶 方 面 的应用 。氯 化 聚乙烯 与 乙丙橡胶 、 天然 橡胶 、 异戌 橡胶 、 丁苯橡 胶 、 丁腈橡 胶 和聚 氨酯等 有 良好
子 材料具 有 良好 的相 容性 , 做 为聚氯 乙烯 、 可 聚丙 烯 、 聚 垫 圈 、 机器 配件 及 阻燃 运 输 带 等 , 以氯 化 聚 乙烯 为 基 料 乙烯 、 聚苯 乙烯 和丙烯 腈一 丁 二烯一 苯 乙烯 共 聚物 等 塑 制 得 的硫化 橡胶 在 耐 磨 损 、 电性 能 、 热 、 老 化 、 介 耐 耐 耐 料 的改性 剂 。氯化 聚 乙烯 做 为硬质 胶好 , 似于 乙丙橡 胶 、 类 天然 橡胶 、
丁腈橡胶

班级:高分子 111班
丁腈橡胶发展史
丁腈橡胶于1930年首先由德国进行研究 1931年制成丁二烯喝丙烯晴的共聚物(发现其具有优异 的耐油、耐老化、耐磨等性能) 1937年由德国I.G.Faben公司投入工业化生产,以商品 名BunaN问世。 1941年美国也开始大规模生产。此后不久,一些国家也 相继开始生产丁腈橡胶,现在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能够生 产各种牌号的丁腈橡胶。丁腈橡胶除具有优异的耐油性之 外,还具有耐老化、耐磨耗、低透气和凝聚力高等特点, 因此其应用领域是多方面的,需求量大。
(2)聚合往聚合釜内直接加入引发剂,在一定温度的釜 内进行聚合反应,尔后分批加入调节剂,以调节橡胶的分 子量。聚合反应进行至规定转化率时,加入终止剂终止反 应,并将胶浆卸入中间贮槽。 (3)脱气经过终止后的胶浆,送至脱气塔,减压闪蒸出 丁二烯,然后借水蒸汽加热及 注:工艺条件聚合温度为13℃。 真空脱出游离的丙烯腈。丁二烯经压缩升压后循环使用, 丙烯腈经回收处理后再使用。 (4)后处理经脱气后的胶浆加入防老剂D,过滤除去凝 胶后,用食盐水凝聚成颗粒胶,经水洗后挤压除去水分, 再用干燥机干燥,然后包装即得成品橡胶。经干燥后的橡 胶含水量应低于1%,成品胶一般每包重25kg。
(二)合成工艺: 丁腈橡胶制造普遍采用乳液聚合法,也有研究溶液聚合法的。现仅就 乳液聚会法介绍如下。 聚合工艺过程
(1)碳氢相、水相、助剂的配制将一定比例的丁二烯、丙烯腈混合 均匀,制成碳氢相。在乳化剂中加入氢氧化钠、焦磷酸钠、三乙醇胺 、软水等制成水相。并配制引发剂等待用。将碳氢相和水相按一定比 例混合后送入乳化槽,在搅拌下经充分乳化后送入聚合釜。
丁腈橡胶制品
丁腈橡胶手套制品: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碳酸钙与炭黑补强丁腈橡胶/废聚氯乙烯共混物物理性能的研究

本文 的 目的是研 究 使用 马来酸酐作 为相 容剂 时废 P VC( wP VC ) 与不 同 比例 NB R共 混 物 的介
电性 能 与 机 械 性 能 , 同 时 也 研究 了 NB R / w P VC 共混 物使 用碳 酸钙 与半 补强炭 黑作为补 强体 系 时 的介 电性 能 与机 械性能 。
可 能会 被溶剂 抽 出 , 因而 制 品在 使用 过 程 中会 变
硬、 变脆 。通 常情 况下 , 填料 加入到 聚合 物 中是 为
了改善其 物理 性 能和 电学性 能 。聚合物 或共 混 物 中添加 导 电填 料 如 炭 黑 等 , 其最 终制 品具 有 导 电 或 半导 电性 能 。聚合 物或共 混物 中添加 白色填 料 如碳 酸 钙 ( C a C O 。 ) 等, 其 最 终 制 品具 有 良好 的 电
AG- -4 1 1 B的 L C R仪 ( 日本 An d o电器 公 司 ) 上 测 试介 电性 能 。 电容 ( C) 和损耗角正切( t a n  ̄ ) 由
丙烯 腈一 丁二 烯 橡 胶 ( NB R) , 丙 烯 腈 含 量
3 2 %, 德 国拜 耳 公 司产 品 ; 废 P VC由埃 及 Te c h -
n i c a l I n d u s t r y公 司提供 。
马来 酸酐 ( MAH) , 过 氧 化 二异 丙 苯 ( D C P ) ,
表 1 含有 马来 酸酐 ( MA H) 的N B R / w P V C共 混物 配方组 成
P VC由于极性 较 强 , 可 与其他 聚 合物 制 备 成
相容性 共 混物 。NB R用 于耐油 领域 , 它与 天然胶
橡 和其 他合 成橡 胶相 比成本 更高 。另外 , P VC也
丁腈橡胶牌号及应用

丁腈橡胶牌号及应用
丁腈橡胶,又称NBR橡胶,是一种合成橡胶,由合成丁苯橡胶、天然橡胶等原料经高压共聚合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丁腈橡胶牌号及其应用。
1. NBR26:NBR26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通用型丁腈橡胶。
它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广泛应用于制造密封件、O型圈、油封等工业制品,尤其是在汽车、船舶、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NBR22:NBR22是一种低耐油、高耐热的丁腈橡胶。
它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老化性和抗氧化性能,适用于生产化学工业设备、蒸汽管道、耐油密封等产品。
3. NBR36:NBR36是一种耐油型丁腈橡胶。
它具有出色的耐油性、耐磨性和耐溶剂性,常用于汽车燃油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等密封零件的制造。
4. NBRPVC:NBRPVC是一种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共混物。
它结合了丁腈橡胶的良好耐油性和聚氯乙烯的良好耐候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建筑行业和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密封和绝缘材料。
5. NBR/PVC橡胶泡沫:NBR/PVC橡胶泡沫是一种具有良好阻燃性和耐油性的橡胶材料。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防火、车辆隔音和工艺保温领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丁腈橡胶牌号及其应用。
总的来说,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油
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因此在汽车、机械、化工、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丁腈橡胶制成的制品通常具有优异的密封性能和耐用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卓越的性能。
此外,丁腈橡胶还可以与其他材料共混,提高其综合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滑油性,聚合物主链完全饱和,故耐老化性极其优 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饱和的丙烯腈含量 44%以上的超高丙烯腈含量的工业化HNBR牌号。 由于新产品的丙烯腈含量达最高值和聚合物分 子链完全饱和,因此耐高腐蚀性介质,如最新的灵 活(flex)燃油(燃油组分变化)。Therban A 5008VPT 和Therban AT A5005VP的聚合物分子链中残存双 键小于0.9%,Therban AT 5065VP是部分饱和和 型HNBR。另外,新牌号也适用于要求高流动性和 耐高腐蚀性介质的石油钻井装置部件。
LLDPE和HPDE滚塑新牌号 据“Plastics Technology”,2009—01报道,在 美国伊利诺伊州Rosemont举行的2008年滚塑展览 会(Rotoplas 08)和美国滚塑加工厂协会(ARM) 第33届秋季年会上,一些公司推出了滚塑用高性 能树脂。 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公司推出LLDPE 新牌号LL8450.32为己烯共聚物。特点为有较高的 低温冲击强度和适宜加工温度范围宽,熔体流动速 率5g/10min,密度0.937g/cm ,其他优点为高刚 性、白度、翘曲小,高耐环境应力开裂(ESCR), 并有良好的耐候性,应用目标为购买点显示器、接 线盒、饮用水罐。 Jerico plastic Industries公司的HDEP新系列滚 塑专用料Rotoloy综合性能优良,具有极佳的刚性、 低温冲击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密度范围0.940~ 0.955g/c m ,uV(紫外)稳定化牌号一4.5 ̄C下冲 击强度81~108N·m,适用于制备海上、医疗和 其他应用的薄壁制品。
帝人开发出耐热PLA 据“British Plastics&Rubber”,2009—01—07 报道,生物聚合物聚乳酸(PLA)主要缺点是耐热 性和抗冲击性差,日本目标为2l世纪l0年代未所 用塑料的20%来源于可再生资源,许多日本PLA 生产厂着力开发热耐PLA牌号,Teijin(帝人)集 团公司将在2010年建成lOkt/a规模化PLA装置。 Teijin公司己与Musshino Chemical实验研究室 合作开发出热PLA树脂Biofront,用它生产的纤维 己用于Mazda Car(马自达汽车)公司的混合动力 汽车Premacy Hydrogen RE Hybrid的所有座位纤维 织物,己在2007年日本东京汽车展览会上首次展 示。Biofrend是用高纯L一乳酸和D一乳酸制备的 Sterocomplex PLA,熔点210oC,高于一般PLA的 170℃。Teijin公司正在用Biofront开发制备纤维、 薄膜和其他制品,除汽车座位用纤维外,还有其他 PLA耐热汽车内饰件,目前着手研发的产品为支柱 外罩和中控台面板。
(以上信息由扬子石油公司研究院唐伟家提供) 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制品市场前景看好 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的基混 胶己是目前橡塑并用的主要品种。其主要优点是兼 有PVC的耐臭氧性和NBR的耐油性和可交联性, 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其主体原料PVC的来 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应用相当广泛,市场前景 看好。 1 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制品的应用 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共混胶 主要应用于油管和燃油外层胶、电线电缆护套、汽 车防水条、汽车密封件、胶辊和胶圈、汽车模压零 件、微孔海绵、发泡绝热层、靴底和防护涂层等。 (1)胶辊 聚氯乙烯(PVC)与丁腈橡胶(NBR)共混料 综合了PVC与NBR两者的优点,具有较好的耐油 性、耐化学药品腐蚀性、耐臭氧性能等特别优点。 同NBR胶辊相比较,PVC/NBR共混并用胶辊的拉 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抗溶剂性和耐臭氧龟 裂性能等明显的提高。所制作的曲胶辊尤其适合要 求用浅色胶辊的场合。这是因为NBR/PVC具有较 高的强度,可以克服浅色橡胶制品由于不能采用炭 黑补强而引起强度低下的缺陷,同时NBR/P ̄ C共 辊胶胶辊色彩鲜艳,可满足乳胶手套联动生产线, 印刷、印染、纺织等行业的需求。 南京富达橡胶应用技术研究所进行了PVC/ 2009年第38卷第3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57 NBR/BR三元共辊制备模压浅色胶辊的配方和工艺 研究,制得了综合性能较好的浅色橡胶胶辊,中南 橡胶集团公司长征配件厂采用NBR与乳液法PVC 并用制造彩色印刷胶辊,产品耐油、耐磨、不易携 带静电、表面很容易研磨、而且油墨的传印性能 好。这种NBR/PVC共混胶制成的印刷胶辊经过湖 北京丰机械有限公司在配套出口的印刷机中使用证 实,耐油、耐磨性的良好、传墨均匀、不易携带静 电,提高了使用环境的安全性。 (2)胶管 NBR/PVC共辊胶在胶管中应用广泛,特别是 耐油胶管和煤气胶管。南京7425厂使用德国per- bunan NYVC 2870B胶料生产的耐热燃油胶管,产 品己正式生产。经过用户测试和使用,普通反映情 况较好。纯胶管直接挤成型,挤出速度快、制品表 面光滑黑亮、管坯挺性好,膨胀率小,尺寸易于控 制。带有编织层的胶管,编织后的胶坯管需要干 燥,外层工艺同纯胶管挤出工艺。宜中中南橡胶集 团公司研究了NBR/PVC/CO三元共辊胶制备胶管 的胶料配方和混炼制造工艺,采用德国拜耳公司的 perbuanan NT/VC 3470B和氯醇橡胶(CO)共混。 所研制的耐油胶管是由于汽车发动机附近的配件, 通常是三维空间尺寸的异型胶管,硫化时需将管坯 套入满足设计要求的异型芯棒上定型。 (3)密封条 汽车密封条是汽车除了轮胎以外使用橡胶量最 大的一类配件。汽车车顶用防水条专用料要求有足 够的回弹性、硬度、耐油性的密封性等。而且为使 防水条有足够的持久刚度,需要内衬许多金属件, 这就要求专用料还需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充模性, 以保证在挤出过程中同时完成复合。华东理工大学 所研制出的汽车车顶用防水条专用料可用于桑塔纳 轿车车顶防水条的生产,其各项性能均能达到进口 桑塔纳轿车车顶防水条的技术指标,完全可代替进 口产品。这种专用料还可用作车门饰条、发动机盖 饰条、翼子板饰条和门槛饰条等。青岛化工学院进 行了采用具有色藏结构的粉未丁腈橡胶改性高聚合 度聚氯乙烯制造汽车挡雨条的研究,所压制的挡雨 条完全达到了日本进口料LE608A的技术指标。北 京化工研究院采用美国Gord Year公司的CHEM. IGUMP 83进行了塑料窗用PVC密封条的研制、密 封条性能可达到国家标准GBI200-89,该工艺可以 省去切割橡胶、开炼、密炼工艺和设备,采用粉料 直接掺混、造粒、挤出密封条的工艺路线。一般的 异型材生产厂家不需要增加工艺和设备即可进行 生产。 (4)电线电缆 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共混胶 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中,在海底电缆等特殊电 缆领域中可与EPDM/PP相竞争。我国中小型电缆 厂初步统计有7000—8000家左右,每年NBR/PVC 的消耗量相当大。 (5)海绵泡沫 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软套泡 沫可以将制备型坯和型坯发泡两道工序在液压机上 次完成,这种一次发泡工艺,较二次发泡工艺先 进,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NBR/PVC泡沫制品具 有弹性好、密度低、收缩变形率小等优良性能,具 有较好的缓冲性能,从而广泛应用于密封制品、体 育用品的及鞋底材料等。 (6)鞋层 改性PVC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鞋底 材料大类品种之一,NBR在改进鞋底材料的耐油 和耐溶剂性、耐屈挠龟裂和耐磨性等方面效果更 佳,而其价格较低,因而成为改性PVC鞋底材料 中性能/价格比较高的品种。值得提出的是,自从 Cord Year公司和Polysar公司相继开发成功粉末 NBR(Chemigum P83和krynael122)以来,因其 与PVC及助剂配用和加工方便,可用先进高效的 挤出一注塑法制得粒料和底材,故PVC/NBR型鞋 底材料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四川 联合大学研究了国产NBR粉碎料和团块料作PVC 改进剂,以注塑法制造皮鞋底材的配方和加工工 艺,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工业化试生产出性能 标准符合国家标准GB 4492—84和QB 1002-90的国 产改性PVC鞋用粒料和底材。试产的粒料和底材 经多家塑料厂和皮鞋厂试用,证明具有加工流动性 好和热稳定性高、产品成品率高、外观光泽性佳、 橡胶感强与特出的优点,可同用进口改性剂P83、 741等生产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2国内外研究和生产情况 (1)国内研究和生产情况 我国对NBR/PVc共混研究起步于20世纪7O年 代。8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直到9O年代开始工业 化应用。在此期间加拿大宝兰山公司与中国企业曾 设想合作建立NBR/PVC生产和销售基地,以满足 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因各种原因,该项目未能实 现。目前国内厂家生产NBR/PVC主要是机械共混 法和乳液共沉法。机械共混法是将NBR 2707 (NBR一26)与悬浮法(PVC(XS-3)以70/30的比 例共混。兰化公司合成橡胶厂曾中试小批量生产过 共混比为70/30以及60/40的NBR/PVC其混胶, 58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固特异公司中的Hycar 1203 和日本合成橡胶公司NV—72产品水平。 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及部分高校对NBR/PVC 共混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 果,北京化工大学开展了NBR/PVC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硫化技术的研究。青岛化工大学研究了在开炼 机上动态硫化制备NBR/PVC热塑性弹性体的方法 和机理,并探讨了工艺条件、共混比、不同丙烯腈 质量分数NBR对热塑性弹性体热力学性能、耐油 和耐老化性的影响以及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华东理 工大学对NBR/PVC的研究发现:NBR中丙烯腈含 量在8%左右时PVC与NBR的相容性很差,相共 边界比较清晰、相畴较大;丙烯腈含量为15%~ 20%时,PVC与NBR成为半相容的多相结构,相 界面模糊,相畴较小,丙烯腈含量为30%~40% 时,PVC与NBR是相容的,并可以遂渐达到分子 级混合,西安交通大学以耐油型聚氯乙烯绝缘料、 护套料为基料,以丁腈橡胶-26为改性料,分别将 改性料以不同的混合比例混入基料中,在不同的工 艺条件下压制出经过改性的电缆料试样,并对试样 进行电气绝缘性与机械物理性能测试,经过正交对 比试验,提高了适用于弹性电缆料的合理配方及工 艺条件。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粉未丁腈橡胶对 PVC的改性作用的研究。研究了具有包藏结构的 粉未丁腈橡胶P-65对PVC性能的影响,取得了良 好的应用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采用硫磺、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和2,4,6.三巯基一1,3,5一三嗪3种硫化体系用 动态硫化法制备NBR/PVC热塑性弹性体,并考察 了共混比、交联剂的用量和品种、PVC品种等对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成都科技大学采用2,4, 6一三巯基一1,3,5一三I瑶 氧化锌/促进剂DM为硫化 体系,在密炼机中进行了NBR/PVC热塑性弹性体 的动态硫化制备工作。铁岭橡胶制品研究设计院采 用密炼机制备生产捷达轿车三角窗密封条所需要的 NBR/PVC共混材料。吉林长春永吉橡胶制品有限 公司采用兰化公司合成橡胶厂的PNBR,以共混比 例为40/60共混生产NBR/PVC热塑性弹性体。共 混比为40/60、20/80和10/90。南京化工大学等 还开展了用丁睛橡胶再生胶、硫化胶粉制备NBR/ PVC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使用 效果。 (2)国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NBR/PVC共混胶是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橡塑 并用产品,并用的方式有机械共混、乳液共混、溶 液共混。国外机械共混型NBR/PVC热塑性弹性体 的共混比有70/30、60/40和50/50等。代表性的 产品有日本瑞翁公司的Elustar、日本电电气化学株 式会社的Denka LCS和美国Pilhee公司的Tem prene。乳液共沉淀法和生产的NBR/PVC代表性的 产品是德国拜耳公司Perbunan NT/VC。 瑞翁公司生产的NBR/PVC共混胶生产方法有 二种:一是机械干式混合、干式混合技术己出口韩 国,另一种是在胶乳状态混合下。Elustar共有普 通、耐热、耐油、非抽出4种品级l0个牌号,其 中1987年推出的ES—36O1标志着NBR/PVC共混 技术己有了新的突破。Elustar的所有产品均可采 用挤出、注射、吹塑等加工方法成型,具有弹性 高、永久变形小、高温下耐油、耐老化、耐臭氧、 耐化学药品腐蚀的特点。El本Denka公司推出的 LCS是用NBR改性的PVC TPE,有12个品级,耐 油、耐臭氧的吸音性能优越,可部分取代EPDM。 日本合成橡胶公司(JSR)NBR/PVC共混胶采用 干法生产,产量为2100—2400t/a,主要的牌号有: NV-72 NV-73 NV-75 NV-76o 美国Uniroyal化学公司生产有OZO、OZO—HA、 OZO.515、X4 4种牌号NBR/PVC共混胶、OZO型 用于特殊电线和电缆包皮、鞋底、软管、胶布、运 输带、海绵和机械产品。其生产方法有二种,一种 是使用PVC胶乳为原料,将PVC胶乳在胶乳掺混 工序添加到丁腈橡胶乳中,经过凝聚一洗涤一挤压 脱水一箱式干燥一压片切块—包装。另一种是使用 PVC粉料,将PVC粉料加入凝聚糟,经过凝聚一 洗涤一挤压脱水一机械干燥一沸腾干燥压片切块一 包装。机械干燥使用的是Unirogal化学公司的特殊 机械,其干燥效果十分优良。 德国拜耳公司采用乳液共沉淀法生产的NBR/ PVC共混胶的主要商品牌号有Per--bunan NT/VC 2870、C3470、VC 2870B、VC 3470B、VCA370B等。 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的共 混胶己是目前橡塑并用的主要品种,其主体原料聚 氯乙烯(PVC)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应用相 当广泛。我国NBR/PVC共混胶在上世纪9O年代 己开始工业化应用,无论在挤出成型,吹塑成型、 发泡成型等表现出相当的优越性,可以预测丁腈橡 胶(NBR)与聚氯乙烯(PVC)的共 昆胶在我国 的市场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也将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