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国最受欢迎十大教师

合集下载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致年轻教师一、做自尊自信的教师。

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

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

敬重和羡慕是两回事。

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作为一名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为者”。

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

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请自尊自信:我,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做一名有为的人,要奋斗,要拼搏。

做一名有为的教师,也要奋斗,要拼搏。

接触过不少青年教师,他们总认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器。

这个想法很普遍,是个普遍的错误。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绩,态度占85%,知识和智力只占15%。

“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有一个著名的2.18分理论:人的智商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他认为从对人的一生的作用来看,智力因素占40%的权重;在智力因素的知识和技能的对比中,知识占40%的权重;知识又分为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书本知识占40%的权重;书本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又占40%权重。

由此便能得出这样一个分值:如果你在学校的总平均分为85,在学校学习所打下的底子,不过是1×40%×40%×40%×40%×85=2.18(分)。

那些自认为以往的学习没打好底子的教师,最终什么也没做成,表面看来,似乎印证了自己的预言,其实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消极态度,把他们潜在的“人”的能量给封杀了。

我认为,一个教师要想做到杰出无比的程度,或许需要点天分,需要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是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成为一定范围、一定领域里有成绩和名望的人,则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奋斗达到。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一辈子最宝贵的光阴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一辈子最宝贵的光阴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一辈子最宝贵的光阴钱理群来源:致青年朋友艾芸导读:以下这些内容摘自钱理群先生的书《致青年朋友》。

钱理群,闻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

从1985年到2002年退休,钱理群是北大课堂一道独特的风光。

对北大学子来讲,在曼妙的青春年华,能够近距离聆听钱理群讲鲁迅,被以为是很幸福的事钱理群在北大开设17年鲁迅研究课程,有文章说,聆听钱理群绝对谈不上轻松,只有紧张感和压迫感。

这种感觉来自他“汹涌的激情”和“深刻的观点”。

闻名学者孔庆东有过如此的描述:“他汹涌的激情,在挤满了几百人的大教室里奔突着,回荡着。

他深刻的观点,时而引发一阵急雨般的掌声,时而把学生牢牢钉在座位上,全场鸦雀无声。

即便在冬季,他也满头大汗,黑板擦就在眼前,他却东找西抓寻不见,常经常使用手在黑板上乱涂着他那奔突又奔突不开,卷曲又卷曲不顺的字体。

听他的课,我不坐第一排,即便坐第一排,也坐在边上。

如此才能抵御他思想的庞大裹挟力,维持一份自我的思索和对他的静观”下面这些文字更令人向往:走在校园里的钱理群仍然是一道风光。

同窗们前呼后拥地围着他,有帮他拎包的,有帮他拿茶杯的,有请教问题的,有要求签名的,像仪仗队一样,在北大校园迤逦而过。

钱教师在讲过课以后,会找一个安静的地址继续和同窗交流讨论,只有到暮色苍茫中,人们才能发觉他匆匆回家的身影…我在“会意书屋”里结识了很多有方式的同窗,常常听到他们关于北大们的向往、关于钱理群们的企盼,以至于关于自己所处环境产生出一丝落寞。

还好,钱老如此的受学生欢迎的教授出了很多书,其中也收进了他们的讲座与答疑。

正如钱老所说,咱们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

咱们脚下的地或许海拔不太高,但咱们拥有同一片天空钱理群自序:本书所收录的演讲与书信,多数是最近几年来我和大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产物和记录。

我最感欣慰的是,如此的对话与交流,不管是青年大学生,仍是我自己,都没有感到有什么障碍;每次演说、通信,都达到了我所期待的生命的互动。

钱理群: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

钱理群: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

钱理群: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我虽然一直关心中小学语文教育,但却尽可能避免给中小学老师作报告,因此拒绝了许多约请。

因为我深知自己缺乏在第一线进行教学的经验,害怕讲一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让老师们失望,更怕发生误导。

我唯一敢讲的,是鲁迅作品教学,这不仅因为我的专业就是研究鲁迅,更因为我在2004年、2005年在我的母校南师附中和北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去年还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

我在这几所学校上课的讲稿,包括和学生课堂上的讨论,和学生的作业,课程结束后的调查中学生的反映,都已辑为《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一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有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我就有了点底气,敢在这里讲了。

但我也有自知之明:这不过是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熟悉,并非具有普遍性,更谈不上示范性,一切都要靠在座的诸位老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姑妄讲之,大家就姑妄听之,参考算了。

我想讲两个问题:熟悉问题和教法问题。

一、如何熟悉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和地位。

有人问:为何要在中学讲那么多鲁迅作品,少读点,滕出时间,多读点梁实秋、林语堂的作品,不更好吗?我不反对中学生读梁实秋、林语堂的作品,我还主张要读胡适、周作人的文章,此刻的语文教材中把他们两位排除在外,是不该该的。

咱们应该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开阔的阅读空间,思想文化空间,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我要强调的,是鲁迅与梁实秋、林语堂他们不同的地方,也就是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到的,鲁迅不是一般的文学家,而是具有原创性的,民族思想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学家。

这样的原创性、源泉性作家,每一个民族都不多,比如英国有莎士比亚,俄国有托尔斯泰,德国有哥德,等等,这样的作家在他那个国家、民族里,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从小就读他们的作品,而且要读一生,不断地从阅读他们的作品中,取得启迪,取得灵感,取得精神的支撑。

因此,他们的作品,老是成为国民教育的大体教材,他们的作品的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

推荐给高中政治教师的必读书

推荐给高中政治教师的必读书

推荐给高中政治教师的必读书一所著名中学的政治教研组长让我帮助推荐十本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图书,他们教研室组建书屋让教师读书活动用。

于是我选择了下面这十本书,供高中政治教师们参考。

其中,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方面的书有6本,从人生到教育,从教学到班主任工作,既有思想的引领,又有具体方法的操作,我觉得这6本书很值得一读。

政治学科方面,经济学和哲学各选择了一本,政治学在教学中是大多数政治老师觉得比较难处理的,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选择了2本,一本是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角度的比较宏观的书,一本是直接针对今天中国政治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的,可以帮助政治老师回答自身和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的许多政治现实问题。

1.《好教育好人生》,肖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从他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四本书中精选出一百来篇组成,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社会、人生和教育问题的明睿洞察,对教育理想的热切追求,对人类不灭良知的深沉呼唤,对人生当有境界的祈望与希冀,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力图用热忱与真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护正义与光明的良苦用心。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苏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教育理论没有教条说教而是那样通俗,语言不是深奥艰涩而是那样亲切、自然,让人能嗅到一股清新的乌克兰田野的芳香。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

3.《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著,长春出版社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片段的记录,记录下了老师的无奈与不甘,记录下了学生的欢喜与忧愁,也记录下了作者自身的反思与改变。

这不是一个“专家”、“学者”的权威性的“研究成果”或是长篇大论,这是一个真正深入到日常生活,与老师成为“自家人”的研究者的思索结晶。

马小平老师对中国语文教育界的启迪

马小平老师对中国语文教育界的启迪
南 省 中学 青 年 语 文 教 师 教 学 研 讨 会
韵 .只有摘抄数段如下 。 “ 培养学 生对古典诗歌 的热爱 , 这是古诗教学 的关键。要让他们知 道 .这是 中国文学 的精髓之所 在 , 也是中国文化 的精髓之所在 。中 国 人的生活 、中国人 的情感 、中国人 的精神境界都与诗歌 内容 紧密相关
早逝 的语文教育家 马小平
充满 了痛惜与怀念 。北京 大学教授钱理群说 : “ 马
老 师 走 了 ,一 个 真 正 的教
师走 了。他作为一个 中学 教师 ,却很早就有全球教
育 眼 光 ,在 2 世 纪 的 世 1 界 大 格 局 、人 类 文 明的 大
在我们血液 系统里 面就是
的 《 文素养读 本》 《 本 》包 人 。 读 括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生命意识
与 自我意识 ;公民的诞 生 :公民意 识与公德意识 :用灵魂的力量抵 御 暴力 :和平意识与关爱意识 ;全球

获。 ”经师易 得 ,人师 难求 。马小 平 就是 以 自己人格影 响学生的精神 导师 。德 国哲学家雅 斯 贝尔 斯说 :
资 教 通 鉴
我们 的时代是一个呼
代 青 少 年人 文 素养 的 忧
思 ,寄托着对提高下一代 民族素质的期盼 。这是一
个 教 育 家 心 事 浩 茫 连 广 宇
唤教育家的时代 ,因为教
育振兴 与 中华民族 复兴 休 戚相关 。正 因为处 在这样

个 时代 .我们才对英 年
的呕心沥血之作 .是以生 命为代价的赤诚之作。我 们听听当年他的主治医生 对他抱病 编辑 《 人文素养 读 本》情形 的叙 说 : “ 我 们 开始治疗 ,治疗就 知道 他 的病是淋 巴瘤 .淋 巴瘤

给钱理群老师的一封信

给钱理群老师的一封信
能有机 会和 您 见面 , 我最好 是错 过 这样 的机 会 。 您
对我 的评 价和 期待 , 让我 害怕 面对 您 。可是 我又 对您 深怀
愧疚 之心 ,所 以只 能拜 托 李玉 龙先 生 和 张文 质先 生 给我 带去 微薄 的 问候 , 的不 尽人 情 实有难 以言说 的苦 衷 。 我 这

当然 , 管 有 太 多 的不 如 意 , 管我 天 性 悲 观 , 我 尽 尽 可
还是 会 坚持 下 去 的 。于我而 言 ,绝 望之 后从 来 就不 是 希
望 , 是 一种 外 人无 法理 解 的平静 —— 这 是我 的生活 , 而 这
次, 由于 要 给 您 寄稿 子 去 , 又 动 了 写信 的 念 头 , 终 我 并
于提 起 了笔 , 想 , 一次 , 一定 要 写一封 完 整 的信 。 我 这 我
是我 , 我只 能这样 做 , 因为我 已经不 会别 的做 法—— 我 的
天性 使 我 从 站 上 讲 台 的第 一天 就 拒 绝 了那 些 别 的 做 法 。 我 要 活着 , 要 做 我 自己 , 只 能这 样 做 , 我 就 我把 我 现 在 的 教 学 变成 了一 种 生存 本 能 , 种 日常 生 活 , 一 就这 么 简 单 。 我或 许 很痛 苦 也很 绝 望 , 我绝 不 高 尚, 只 是在做 我 自 但 我 己,别人 那 些 高调 的理 想与 筹划 在 我看 来 都是 谎言 与 自
_
读 与 思
给钱理群老 师的一封信
◇梁 卫 星
钱老师: 您好 !
迟来 的信 , 请您 多 多原谅 ! 很 久 以前 ,就 是在 收 到您 写 的那封 关 于 我 自印之 书 的长 文 之后 , 就 多次 提笔 给您 写过 信 。 在您 写 了那 篇 我 而 发表 于 《 教育 ・ 写 月报》 新 读 的评 论后 , 更是 觉得 非 要给 我 您写 封信 不 可 。但 是 , 一 次 , 每 我都 无 以成文 , 最后 , 只好 颓然 作 罢 。我不 知 道该 和 您说 些什 么 , 我甚 至 想 , 果有 如

钱理群语文阅读理念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

钱理群语文阅读理念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

钱理群语文阅读理念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摘要:钱理群不仅是现当代文学家,还是一名教学理论丰富的教育工作者。

他的语文阅读教学观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壁垒,为语文阅读教学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种语文阅读观念不仅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选择,而且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与改进。

关键词:钱理群;语文阅读理念,教学启示一、钱理群语文阅读教学理念1.主体对话交流钱理群认为:阅读应以学生为主体,带有鲜明的主体性色彩,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就不仅要求学生投入情感,还需要发散思维与智慧,据此,钱理群提出了“主体性的自由阅读”。

阅读应该是自己主动思考、感悟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去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来感悟作品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大纲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构建,理解文本的意义。

阅读的本质也是如此,阅读就是通过作品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精神共鸣。

钱理群认为的“对话”是让读者深入到作品中,将自己沉浸其中,既有情感共振,又有独特的启发,这种对话也是多层次的。

1.注重多元理解阅读是学生充满创造性的活动,钱理群认为文学中很多东西是模糊的、朦胧的、甚至是无法言传的,只有自己真正去体悟才会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并且这个体悟也是千人千样。

针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每篇文章都千篇一律的讲授——主题思想,每段的段落大意,钱理群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阅读交流,让阅读课堂中原本鲜活的元素黯然失色,也违背了阅读与教育的初衷。

钱理群认为,阅读不仅是对文本和作者的发现,更是对自我的发现。

主张多元理解不仅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

1.加深比较阅读同题材不同作者的比较阅读,同一作者不同题材的比较阅读,根据语言风格、色彩的不同运用的比较都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可与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相互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钱理群像传统阅读教学一样,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比较,因为两篇文章表达思想大致相同,都表达了对北洋政府的批判。

钱理群为谁战斗与谁战斗

钱理群为谁战斗与谁战斗

作为北大的知名教授,钱老在退休之后抱着拯救教育、改变教育的梦想,投身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按照他的话说,他是在试图“改变人心”,是想与中国基础教育来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战争的对手自然是他一直深恶痛绝的“应试教育”。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钱老是以救世主的身份来拯救基础教育的,最直接拯救的对象自然是学生和教师。

因为在钱老看来,学生和教师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都是深受应试教育迫害、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之人。

谈到此,不由想起了李炳亭的那句名言:我们是在从油锅里往外捞孩子。

既然如此,被捞的孩子们自然应该是欣喜若狂、感激不尽的,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在南师大附中,钱老为学生们上课,课程的质量和气氛都极佳,但是却在短暂的热闹之后落得个冷冷清清。

究其原因,可以从一个学生写给他的信中找到答案。

一个老实的孩子,给钱老说了一段老实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您的课,而是因为您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拯救者热血沸腾、信心百倍地投身拯救战争,被拯救者却自甘沉沦,心甘情愿地被压迫、被奴役。

钱老,应该是为学生而战斗的,但是当他穿过枪林弹雨为学生带来光明时,却被学生的一记黑枪击中。

这种悲怆的感觉,或许只有钱老体会的更深入骨髓。

十年拼杀,竟然没有弄明白在为谁而战斗,更不知道对手是谁,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只不过,这种悲哀不知道是钱教授的悲哀,还是某些人、某个领域、某个时代的悲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理群:中国最受欢迎十大教师
钱理群北京大学退休教授钱理群先生,曾被北大学生评为“中国最受欢迎十大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钱理群先生一直关注语文教育问题,多方奔走并笔耕不辍。

这个银丝满头,笑态可掬的一个倔老头,眼眸中常常投射出睥睨古今、悲天悯人的精光,令人为之一凛。

钱先生退休后,关心中学语文教育的他一直身体力行,在四间中学先后开设“鲁迅作品选讲”课程,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甘作一架鲁迅精神的桥梁。

针对中学生的知识水平,钱先生的课程先从鲁迅作品中的父子形象说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继而从鲁迅作品中的故乡、动物、鬼神、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鲁迅等方面讲鲁迅。

这种呈现方式打破了中学很多课堂上讲鲁迅的常规讲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真实而丰富的鲁迅先生,不再是以往那个严肃刻板的鲁迅,他的作品也不再是佶屈聱牙令人望而生畏。

“以前认为他是一个冷冷的、尖刻的人;现在发现他的内心充满了那个时代的人所不具有的爱与悲悯。

”“老师讲到了中国人的奴性,那您受谁压迫,被谁而奴役呢?您有奴性吗?”“说实话,我对这门课的感受要远比单纯的对鲁迅的感受要丰富、真诚得多。

”——这些都是这门课的学生感言跟着钱理群向鲁迅学写作第一,学着用一种
理性思辨的角度去认识、理解一个人,提高自己文学阅读能力、识人察人能力,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最素朴最实在的语文学习。

第二,鲁迅作为现当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遗产对今天依旧有巨大的影响和启发意义,因此读鲁迅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过程。

克里希穆提说过,认识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

但认识自我不该是一个封闭、狭隘的,而应是开放、动态的,在不断与历史与现实中对话反求诸己,完善、修炼自己。

第三,我们的孩子平时写作文也经常提到鲁迅先生,但是他们笔下的鲁迅先生形象总是太单薄,写出来总是千人一面,缺乏深度,缺乏个性也没有自己的体会,孩子们要通过鲁迅慢慢去领悟一代大家独特的思维方式、感情方式、思想观念,在作文中刻画一个真实的鲁迅。

中学阶段很多写人文章,在这本书中也慢慢去领悟如何将一个人写丰富写深刻写饱满,写出一个有特点有精神的人,有亮点的作文分数肯定就不会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