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四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选修4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离子反应 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离子反应 鲁科版选修4

《离子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最后一节,担负着该快整合知识的任务,通过前面必修一知识的学习,学生接触过一些离子反应,对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能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共性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以离子反应为纲把学生接触过的一些离子反应进行系统归纳,寻找共同规律,使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本节的第二部分是定量测定强酸或者强碱的浓度,以此为例,可以整合出其他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反应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运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3)综合运用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4)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中和滴定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手段获得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索离子反应的实质,三、教学重、难点(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2)中和滴定的原理与中和滴定的方法四、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全面回顾、总结水溶液中的重要反应,综合运用并加深理解所学的化学反应原理。

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其实质是促进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减少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重要的广泛应用,通过“活动.探究”中和滴定测定强酸、强碱溶液的浓度来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中和滴定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设计一个分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此之前,教师要展示出酸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然后从滴定原理,滴定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科学素养。

第三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本课时实质是习题课,离子反应的应用很广泛,处理好这部分教材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很好的训练,对这部分知识采取边讲边练的方式。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课件1鲁科选修4.ppt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课件1鲁科选修4.ppt

(2)锥形瓶的准备:
用滴定管
先用蒸馏水洗涤,再注入一定体积的待测烧碱溶液,最后滴加2~3滴指 示剂。
20
(3)实验步骤: ①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②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③装液:将酸、碱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
2~3cm。
④赶气泡: 方法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21
⑤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并记下读数。 ⑥取液: 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 mL待测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 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22
⑦滴定:左手_____控__制__酸__式__滴__定__管__活塞 右手______握__住__锥__形__瓶__瓶__颈__,___
34
4.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 ⑥洗涤。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⑥①②⑤④
B.⑤①②⑥④③
C.⑤④③②①⑥
D.③①②④⑤⑥
35
5.⑴图I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 1 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体积是 3.2 mL。 ⑵图Ⅱ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位置,如果液面处读数是a,
二、物质分离与除杂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①除杂试剂应过量; ②过量试剂需除尽。
三、酸碱中和滴定
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向下观察(看)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
30
同步练习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4离子反应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选修4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4离子反应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选修4

观察滴定过程中其颜色的变化 ,常选用的指示剂是 酚酞 或 甲基橙 ,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 石蕊试液颜色变化
不明显,不利于滴定终点的判断

问题: 现有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标准液), 如何通过实验 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待测液)进而求其物质的量 浓度?
2.主要仪器及使用 酸碱中和滴定所用的主要仪器是锥形瓶和滴定管。 (1)滴定管分为两种: ①酸式滴定管: 包括长玻璃管玻璃活塞,可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



根据上述关系式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114 9 mol· L 1。

(3)根据以上原理分析,归纳总结中和滴定的概念是利用 中和反应 ,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 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其中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常称为 标准液 ,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常称为 待测液 。 (4)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反应完全的时刻),其方法是 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
+ + - - cH VH cOH VOH + + - - + 可计算c(H ),其表达式是c(H )= ;也可计算c(OH ),其表达式是c(OH )= VOH- 。 VH +-+ Nhomakorabea-
由c(H )、c(OH )的计算式可分别求出相应酸、碱的浓度。 (2)用0.103 2 mol· L 1的盐酸溶液,中和25.00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完成后用去盐酸27.84 mL,请你
L 1×0.022 71 L c NaOH · V NaOH 0.10 mol· - = 0.11 mol· c(HCl)= = ≈ L 1 0.02 L V HCl

(3)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_________________( 0.11 mol· L-1 保留两位小数)。

2018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3.4 离子反应 第2课时课件 鲁科版选修4

2018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3.4 离子反应 第2课时课件 鲁科版选修4

40 V(NaOH) / ml
指示剂选择
PH
12
10
酚酞
8
7
6
4
2
0
10
20 30
颜色突变范围
40 V(NaOH) / ml
指示剂选择
PH
12
10
8
7
6
34..414
甲基橙
2
0
10
20 30
颜色突变范围
40 V(NaOH) / ml
探究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用0.100mol/L盐酸溶液滴定20.00mL0.100mol/LNaOH
3、定义:
即标准液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
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即待测液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生成正盐,且两者均被耗尽,没有剩余。酸所能提 供的H+数和碱所能提供的OH-数必然相等。
n(H+)=n(OH-)
例 题 : 用 0.1100mol/L 的 HCl 溶 液 滴 定
22.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滴定完 成时,用去HCl溶液29.00mL。通过中和 滴定测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 少?
氧化性的物质。
b、溶液使指示剂改变颜色,发生化学变化。指示剂滴加太多必 将消耗一部分酸碱溶液(一般为1→2滴)。
2、原则:
①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须明显,颜色变 化最好由浅到深,易观察。(一般不用石蕊) ②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 接近。
思考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1)标准液 (2)待测液
(3)指示剂
☆二、指示剂的选择:

第3章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第3章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工具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栏目导引
[练一练] 1.(1)在下表中,欲用一种试剂Z来检验盐溶液中的离子X。在同 时有离子Y存在时,此检验可以判断的是( )
试剂 Z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C.①④
离子 X Al3+ Cl- Ba2+ SO2- 4
B.③④ D.②③
离子 Y Mg2+ CO2- 3 Mg2+ Cl-
答案: B
工具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栏目导引
二、酸碱中和滴定 阅读下列实验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回答 问题。 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 验如下:用1.00 mL待测硫酸配制100 mL稀硫 酸溶液;以0.14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 述稀硫酸25.00 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 液15.00 mL。
栏目导引
[记一记] 物质的净化原则 (1)要尽量除净杂质离子,一般要加入足量的试剂。 (2)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工具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栏目导引
[练一练] 2.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内为混 入的杂质): 物质 HCl(H2SO4) ZnSO4(CuSO4) 需加入的试剂 有关离子方程式
工具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栏目导引
(1)该学生用标准0.14 mol·L-1 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 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硫酸25.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 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 cm~3 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 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

2018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3.4 离子反应课件2 鲁科版选修4

2018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3.4 离子反应课件2 鲁科版选修4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完成校本作业
电离平衡
牛刀小试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 2Fe2++Cl2=2Fe3++2Cl2、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 2I-+Cl2=I2+2Cl-
记住强弱表
[氧化性]:KMnO4>Cl2>HNO3(浓)>H2SO4(浓)>Br2>F
H2SO4(稀) > [还原性]:
目 录
PART
01
最新考纲
PART
02
理论学习
PART
03
练习巩固
PART
04
重点总结
最新考纲
1、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溶剂பைடு நூலகம்
水 H2O H++OH



电离平衡:

CH3COOH H++
溶液中 的 行 为
二、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沉淀 2、生成弱电解质 3、生成气体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沉淀生成、转化
MgCO3(S) 2NaOH
CO32-(aq)+ Mg2+(aq) +
2Na+ + 2OH-
Mg(OH)2(S)
沉淀溶解平衡
生成弱电解

CH3COOH H2O
H+ + CH3COO- H+ + OH-
加一种电解质
水解平衡:
NH4++H2O NH
沉淀溶解平衡:
MgCO3(S) Mg2+(
→? 加多种电解质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2)CaCO3 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 答案:CaCO3 的溶解度小于 CaSO4,在 CaCO3 的饱和溶液中, 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aCO3(s) Ca2+(aq)+CO32-(aq),当加入
稀硫酸时,生成的 CaESvOa4lu微a溶tio,n又o沉n积ly.在 CaCO3 表面,阻碍反 eate应 2dC的Hw3进iCt行hOCOo,AH从pspy+而roCi使gsOeh32C.t-Sa=2lCi=0d=O0eH34s难2O-f2o溶+0r于C1.NO1稀2EA↑硫Ts+酸p3o.2;5Cs当eHC加3lPiCe入tOynOCtL-HtPd,3rC.o使OfiCOleOH532-时.浓2,.0
Evaluation only. eated w答i案th:As在poFseeS.S的lid饱es和fo溶r .液NE中T,3.存5 C在li沉en淀t P溶ro解fi平le 衡5.2.0
FeS(Cs)opyFrei2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aq)+S2-(aq),当加入稀盐酸时,2H++S2-===H2S↑,使 c(S2-)减小,从而平衡右移,使 FeS 最终溶解。
_B_a_2_+_或__CS_oO__p42_-y_的r_i_浓g_h_度t__,2_0_平_0_衡4_-_不2__0能_1_向1__溶A__s解_p_的o__s方_e_向_P_移t_y_动_L_t_d_._。
万一误服了少量 BaCO3,应尽快用大量 0.5 mol·L-1 Na2SO4
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 Na2SO4 溶液浓度的变 化,残留在胃液中的 Ba2+浓度仅为_2_×__1_0_-_10_mol·L-1。
c(Ba2+)和 c(SO24-)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促进 BaSO4 溶解,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离子反应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离子反应

第2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基础达标]1.Mg(OH)2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存在:Mg(OH)2(s) Mg 2+(aq)+2OH -(aq),下列哪种情况,Mg(OH)2(s)的量减少( )A .加入MgCl 2溶液B .加入少量NaOHC .加入NH 4NO 3溶液D .加入K 2S 溶液解析:选C 。

A 、B 项均可使平衡逆向移动,Mg(OH)2(s)的量增多;加入K 2S 溶液,S 2-水解呈碱性,抑制Mg(OH)2固体溶解;加入NH 4NO 3,NH +4与OH -结合成NH 3·H 2O ,促进了Mg(OH)2(s)溶解。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Na +2H 2O===Na ++2OH -+H 2↑B .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 2-3+2H +===H 2SiO 3↓C .0.01 mol/L NH 4Al(SO 4)2溶液与0.02 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 +4+Al 3++2SO 2-4+2Ba 2++4OH -===2BaSO 4↓+Al(OH)3↓+NH 3·H 2OD .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 +3NO -3+6H +=====△Fe 3++3NO 2↑+3H 2O 解析:选C 。

A 项电荷不守恒,错误;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拆成H +,B 错误;过量Fe粉反应时生成Fe 2+,D 错误。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 ·L -1 KNO 3溶液:H +、Fe 2+、SCN -、SO 2-4B .pH =0的溶液:Al 3+、Ag(NH 3)+2、Cl -、SO 2-4C .[H +]/[OH -]=10-10的溶液:K +、Ba 2+、NO -3、Cl -D .[ClO -]=1.0 mol·L -1的溶液:Na +、SO 2-3、S 2-、SO 2-4解析:选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节 离子反应
第 2 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课标要求]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和原理。 2.了解指示剂择方法。 3.掌握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橙,一般 不用石蕊作指示剂。 2.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一定要润洗,而锥形瓶 不能润洗。 3.中和滴定操作口诀: 左手塞,右手瓶;一边滴,一边摇;眼向下,别上瞧; 颜色变,等等看;半分钟,记数据。 4.滴定管读数时,仰视读数,视线偏低,读数偏大;俯 视读数,视线偏高,读数偏小。
1. 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测定某 H2SO4 溶液的浓度,从下表 中出正确选项 锥形瓶 滴定管中 选用指 选用滴 序号 中溶液 溶液 示剂 定管 ( )
① ② ③ ④
碱 酸 碱 酸
酸 碱 酸 碱
石蕊 酚酞 甲基橙 酚酞
甲 甲 甲 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①错误;
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用
C.酚酞 D.甲基红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 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根 据 下 表 数 据 , 计 算 被 测 烧 碱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是 - 0.400 0 97.56% 。 ________mol· L 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
待测溶液体 标准酸体积 积(mL)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4.10 24.00
酸碱中和滴定
1.滴定原理 (1)反应实质:H++OH-===H2O。 (2)定量关系: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 H+与碱提供的 OH-的物 质的量相等,n(H+)=n(OH-),即[H+]· V(H+)=[OH-]· V(OH-)
[H+]· VH+ [OH-]· VOH- - + + - V OH V H 则[H ]= 或[OH ]= 。
(3)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 2~3 次,求出用去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 值,最后求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1.滴定管在装反应液之前,是否需要用待装液润洗?锥形 瓶在装待测液前,是否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提示:滴定管在装反应液之前,需要用待装液润洗;锥形
瓶在装待测液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2.中和滴定原理是酸的物质的量与碱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二者恰好反应吗? 提示:不是。酸碱完全反应时,n(H+)=n(OH-),但酸与碱
滴定 次数
解析:(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 放在小烧杯中。 (2)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应甲基橙、酚酞等颜色变化较明显的 指示剂,石蕊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不明显,易造成误差。 cHCl· VHCl (4)根据 c(NaOH)= 分别求第一、二次的值,再 VNaOH - 求平均值,解得 c(NaOH)=0.400 0 mol· L 1, 0.4×0.5×40 w(NaOH)= ×100%=97.56%。 8.2
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因为酸有一元酸、多元酸之分,碱也 有一元碱和多元碱之别。 3.用盐酸滴定氨水,什么作指示剂?怎样描述滴定终点? 提示: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 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三个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用滴定管测定酸碱溶液的体积,不能用量筒,因为量筒只能粗 略量取液体体积, 精确度为 0.1 mL, 而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0.01 mL。 2.指示剂的择 (1)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用甲基橙或酚酞。 (2)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用酸性变色范围的 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用碱性 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
2.实验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酸、碱的体积。 (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 (1)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仪器: 烧杯、 锥形瓶 式滴定管, 。 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
4.滴定管 (1)构造
(2)使用方法 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 是否漏水 。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 盛装的溶液润洗 2~3 次。 ③加入反应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
(3)石蕊溶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大,一般不做滴 定指示剂。 3.滴定终点的判断(以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 (1)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 NaOH 溶液时,溶液的 颜色由无色突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2)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 NaOH 溶液时,溶液 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橙色, 且半分钟内不变为原色, 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②错误。答案:C
2.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 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 500 mL 待 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填编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Hale Waihona Puke -1C.托盘上(2)滴定时,用 0.200 0 mol· L ____(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0”以上 2~3 mL 处 。 面位于滴定管刻度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 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某 一刻度,并记录读数。
5.实验操作 (1)准备工作:滴定前仪器的检查、洗涤、装液。 滴定管:① ⑥ 锥形瓶:① (2)滴定操作 ,②洗涤,③ ,④装液,⑤固定, ,⑦调液面,⑧记录。 ,②装液,③加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