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肉牛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肉牛寄生虫驱虫技术

( 2)焦 虫 用 三 氮 脒 ( 贝 尼 尔 、 m 虫 净 ) 按 3 . 5~3 - 8毫克 / 公斤体重配成 5 % ~7 % 溶 液深 部 肌 肉注射 ,体 重 大于 5 0 0公 斤的牛一次 只使用 1克, 每 天一 次 ,连 用 2天 。 ( 3)球虫 用 氨丙 啉按 2 0~5 O毫克 / 公 斤体 重灌 服 ,连 用 5— 7天 ,或 用 呋 哺 唑 酮 按 7~l 0 毫克 , 公斤体重灌服 , 连用 7 天。 3 . 体 外寄 生 虫, ( 1)体 外 用药 用敌 百虫 配 成 2 % ~5 % 水 溶液 涂擦 或 药 浴 ,亦 可 选 用 溴 氢 菊 酯 、杀 灭 菌 脂 、双甲脒 、 “ 螨净” 等药物进行 喷 雾 或药 浴 。 ( 2)体 内用药 用伊 维 菌 素按 0 . 2毫 克 / 公斤 体 重一 次性 皮 下 注射 ,螨虫病 7天以后再J I 】 药一次。 采源 :云 南农 业 信 息 网
二 、驱 虫 方 法
驱虫前 3天和后 3天要集 中圈养 .收集粪便发酵处理 ,避 免病原污染 。驱虫 时 ,按 照寄生虫 种类选择适 宜药物。
5 3
1 . 蠕 (1 )线 虫 选 用 敌 百 虫 按5 O~7 0毫 克 / 公 斤 体重 配成 8 0 % 水 溶液灌 服 ,或左 旋 咪唑按毫 克 / 公 斤体 重 配 成 1 o % 水 溶 液 灌 服 ,或 丙 硫 咪唑按 1 O~2 O毫 克 / 公 斤体 重灌 眼 ,或伊 维菌 素按 0 . 2毫 克 / 公 斤体 重 一 次性 皮 下注 射 。 ( 2)吸 虫 选 用 硝 氯 酚按 4~7毫 克 / 公斤 体重 配 成 悬 浊 液 一 次 灌 服 .或 硫 双 二 氯 酚按 4 I 】 ~6 0毫 克 / 公 斤体 重 配 成悬 浊液 灌服 .或吡喹酮按 5 0毫 克 / 公斤体重 灌服 。 ( 3)绦 虫选 用氯 硝柳 胺按 8 0 毫克 / 公 斤体 重配成水 溶液 灌服 ,或 硫双二氯酚按 8 0毫克 / 公斤体重配成
肉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肉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肉牛皮蝇蛆病,又称为肉牛蝇蛆病、肉牛蝇蛆病,则为洞蝇幼虫在肉牛体内寄生、生活并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寄生虫病。
该病流行于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肉牛皮蝇蛆病的蔓延也成为一项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介绍肉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病。
一、流行特点1.地理分布肉牛皮蝇蛆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度较高,是洞蝇幼虫生长繁殖的理想环境,因此该病在这些地区较为常见。
2.易感人群肉牛皮蝇蛆病主要感染牛类动物,人类是该病的偶发宿主。
通常与人类的工作、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如养殖业、屠宰业、食品加工业等,易受到肉牛皮蝇蛆的侵袭。
3.季节性肉牛皮蝇蛆病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更容易传播,比如夏季和雨季,因为这些季节气候适宜洞蝇幼虫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二、临床表现肉牛皮蝇蛆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洞蝇幼虫在人体内寄生引起的。
患者通常在感染后的一到两周内出现症状,主要包括:1.皮肤损害感染肉牛皮蝇蛆病后,皮肤会出现疼痛、肿胀、红斑、溃疡等症状。
受感染部位可发生溃烂坏死,严重时可能形成坏疽。
这些皮肤损害会导致患者出现瘙痒、灼热感及全身不适。
2.体温升高部分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畏寒、发热和意识模糊等表现。
3.其他症状感染肉牛皮蝇蛆病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防治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洞蝇幼虫的寄主是畜类的排泄物或腐败物,因此加强畜禽粪便的清理和处理是预防肉牛皮蝇蛆病的关键。
要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减少腐败物和垃圾的滋生地,降低洞蝇的传播途径。
2.个人防护在高发疫区从事牛类饲养、屠宰等工作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与肉牛皮蝇蛆接触。
比如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及定期洗手、消毒等,减少感染的机会。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
肉牛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由巴贝斯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主要特征是寄生在肉牛的消化系统内。
流行病学剖析变化:
1.流行病学:肉牛巴贝斯虫病主要分布在多雨湿润地区,主要在夏季高温时期发病率较高。
2.传播途径:巴贝斯虫通过感染牛粪,环境水源和进食受污染的饲料等途径传播。
牛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传染媒介(如苍蝇)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3.宿主携带:巴贝斯虫不仅可感染肉牛,还可感染其他动物,如羊、马等,同时巴贝斯虫也是人畜共患病原。
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肉牛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卫生环境的改善,定期清理牛棚,消毒牛舍,减少传染源,防止饮水、饲料和环境的污染。
2.药物防治:对于已感染的肉牛,可以采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多菌灵、伊维菌素等,但应避免滥用药物和超量使用。
3.预防针对:对于高风险地区的肉牛,可以进行巴贝斯虫的预防针对。
预防针对是通过给予动物疫苗来提高其免疫力,防止感染。
4.饲料卫生:定期检查和疫苗注射是防治肉牛巴贝斯虫病的重要措施,同时注重饲料卫生,减少传播媒介。
总结:肉牛巴贝斯虫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综合多种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药物防治、疫苗预防等。
加强对肉牛巴贝斯虫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肉牛免疫和驱虫操作程序

肉牛免疫和驱虫操作程序
一、免疫程序:
1、W病:春、秋两季各接种一次。
2、炭疽:炭疽二号芽孢苗免疫期为一年,每年春季用炭疽芽孢苗作一次预防注射。
3、牛出败:每年给牛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2次,在3、11月各注射一次。
非疫区从外地引进牛须经隔离观察1-3个月,确诊无病方可入群。
4、气肿疽:免疫力6个月,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6月龄以下犊牛免疫后,到6月龄时再注射一次;剂量按说明书。
二、驱虫制度
1、从外地引进的牛要进行检疫和驱虫后再并群,牛场内应消灭老鼠、蚊蝇季吸血昆虫。
2、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牛群的驱虫,平常结合转群时实施。
常用驱虫药:丙硫咪:每公斤体重5-10毫克,驱牛新
蛔虫、胃肠线虫、肺线虫;毗喹硐: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驱虫血吸虫;别丁:每公斤体重40-50毫克,驱肝片吸虫;贝尼尔:每公斤体重3-5毫克,配成5-7的溶液,深部肌注驱伊氏锥虫、梨形冲和牛泰勒虫;1敌百虫溶液喷于患部,可杀死牛皮蝇蛆和牛螨。
犊牛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一次。
寄生虫病对肉牛养殖业的危害与防控对策

寄生虫病对肉牛养殖业的危害与防控对策寄生虫病是肉牛养殖业的一大危害因素,会导致养殖效益下降、营养不良、疾病传染等问题。
因此,科学防控寄生虫病,对于肉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寄生虫病会导致肉牛的生产性能下降,影响养殖效益。
常见的寄生虫病有口腔蹄叶缺乏症、鼻腔螨病、肺吸虫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肉牛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受损、呼吸困难等情况,从而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其次,寄生虫病会导致肉牛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会竞争肠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使肉牛吸收的营养不足。
这会导致肉牛身体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再次,寄生虫病容易引起疾病传播,对养殖场卫生产生严重影响。
肉牛感染寄生虫病后,会排放出大量的虫卵、虫囊等寄生虫体,这些寄生虫体会通过粪便、呼吸道分泌物、鼻液等途径传播给其他肉牛。
因此,寄生虫病的传播对于养殖场卫生具有很大的危害。
针对以上问题,肉牛养殖业可采取以下防控对策:一、建立科学的防治制度。
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加强疫情监测、定期检查病例等,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规划。
二、加强营养管理。
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含量,增强肉牛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增加其抵抗寄生虫病的能力。
三、严格管理饮用水。
采取多种方法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杜绝水源污染,防止因饮水引起疾病。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清理垃圾等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繁殖的生活环境。
五、合理使用驱虫药物。
在驱虫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应根据寄生虫种类、疫情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药物造成的副作用。
六、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肉牛养殖业的防疫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总之,科学防控寄生虫病是肉牛养殖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只有充分认识和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够避免寄生虫病对肉牛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寄生虫病对肉牛养殖业的危害与防控对策

寄生虫病对肉牛养殖业的危害与防控对策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侵染动物体内引起的疾病,对肉牛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寄生虫侵染会导致牛只生长缓慢、卧倒、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为了防止寄生虫病对肉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定期驱虫是防控寄生虫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肉牛养殖场应根据养牛情况和当地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驱虫方案。
常用的驱虫药品有环磷酰胺、多菌灵、吡虫啉、伊维菌素等。
在使用驱虫药品的过程中,应注意药物剂量的准确计算和药物的安全性,避免过量使用和药物残留。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
肉牛养殖场应做好牛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和床上物,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要保证牛只的饮水卫生,避免因饮水被污染而引起寄生虫感染。
要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喂方式,避免过度饲喂和饲喂粗糙饲料,提高牛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防止寄生虫的侵染。
还可以利用生物控制手段来防控寄生虫病。
利用天敌昆虫或寄生昆虫控制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
对于一些植物寄生虫,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轮作、间隔等方法来防止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进行病害监测和防治措施评估是有效防控寄生虫病的重要环节。
肉牛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牧区的虫卵检测和疫情监测,及时发布病情预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定期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和成本效益,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寄生虫病对肉牛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降低疫情风险和损失,肉牛养殖场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包括定期驱虫、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利用生物控制手段和进行病害监测等,以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肉牛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肉牛常见疾病防治技术肉牛养殖是农牧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保证肉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肉牛常见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以下为肉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1. 胃病防治技术胃病是肉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胃病包括胃酸过多和胃溃疡。
为了防治胃病,首先要保证肉牛饲料的质量和种类,饲喂时要遵循适量、适时、适合的原则。
可以添加抗酸剂和抗溃疡剂,如氢氧化铝、硫糖铝等,以减轻胃酸和胃溃疡的症状。
还可以采取定时喂食、分散喂食、增加粗饲料的方法来帮助消化,减少胃病的发生。
肉牛常见的传染病有口蹄疫、炭疽病、瘟病等。
为了预防传染病,首先要做好肉牛的免疫工作,按时按量进行疫苗接种。
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经常消毒,定期驱虫,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牛群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畜,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如果疫情爆发,要立即报告疾病防控部门,接受指导和管理。
寄生虫是肉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寄生虫有圆线虫、鞭虫、蛔虫等。
为了防治寄生虫病,首先要做好草料的检疫,防止感染源进入饲料。
要定期驱虫,驱虫时要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指导使用,避免驱虫药物的滥用和抗药性的产生。
要加强肉牛的营养管理,提高免疫力,对抗寄生虫的侵害。
消化系统疾病是肉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急性胃扩张、胃痉挛、断奶腹泻等。
为了防治消化系统疾病,首先要合理饲喂,控制饲料的质量和饲喂量,避免出现饥饱交替,造成消化系统的负担。
要定时喂食,建立科学的喂食制度,避免过度饲喂和间断饲喂。
在断奶后要逐步转换饲料,适应肉牛的消化能力,防止腹泻的发生。
呼吸系统疾病是肉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肺炎、鼻炎等。
为了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首先要保持牛舍的通风和卫生,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干燥,避免病原菌繁殖。
要做好肉牛的免疫工作,按时按量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采取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控制疾病的发展。
肉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包括胃病、传染病、寄生虫、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与控制策略

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与控制策略牦牛是高原地区的重要家畜之一,但由于生长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常容易感染各类寄生虫,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牦牛的寄生虫防治与控制是保障牦牛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常见牦牛寄生虫及其防治1. 旋毛虫寄生:牦牛患旋毛虫病可导致贫血、消瘦、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关键是加强牦牛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弓形虫感染:弓形虫主要通过牦牛粪便排泄至环境中,牦牛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会感染该病。
对于弓形虫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清理牦牛圈舍,加强饲料和饮水的消毒处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
3. 肺吸虫感染:牦牛患肺吸虫病后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防治肺吸虫感染的关键是消除牧场中的中间宿主,如田螺等水体,避免牦牛饮用被感染的饮水。
4. 瘤胃与肠内寄生虫感染:牦牛肠内寄生虫感染较为常见,如蛲虫和绦虫等。
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给牦牛进行驱虫等。
二、牦牛寄生虫控制的常用药物1. 阿维菌素:可用于防治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蛲虫等,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2. 可威灵:可用于防治牦牛肝吸虫感染,具有杀灭各类肝吸虫的作用。
3. 密苏里乳酸盐:可用于防治牛旋毛虫病,具有杀虫效果。
1. 饲养环境卫生:定期清洁牦牛圈舍,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喂,保证牦牛的营养需求,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寄生虫的机会。
3. 定期驱虫:根据牦牛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定期给牦牛进行驱虫,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4. 密切监测:定期对牦牛进行寄生虫感染的检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 牛 皮 蝇 和 纹 皮 绳 的 幼 虫 寄 生 在
牛 的 背 部 皮 下 组 织 而 引起 的 一 种 慢 性 病 。 纹 皮 蝇 在 牛 的 前 腿 蹄 踵 及 颈 部 垂 皮 处 产 卵 ,而 牛 皮 蝇 则 在 牛 的后 腿 和 腰 部 产 卵 。防 治 可 用 2 3 ~ %敌 百 虫 溶 液
药物。
5 新 蛔 虫 病 又 称小 牛 疳 积
所 引 发 的 具 有 贫 血 、消 瘦 、 四肢 下 部
常发 生肿 胀 、甚至 死 亡 的寄生 疾 病 。
毫 升 ,都 可 杀 死 皮 下 的 第 二 、 三 期 幼
虫 。也 可 口服 皮 蝇磷 ,每 千 克 体 重 10 0 毫 克 。 也 可 用 手 从 皮 肤 穿 孔 处 挤 出 幼
蛔 虫 寄 生 于 6月 龄 小 牛 的 小 肠 内 .
溶 液 喷 洒 牛 体背 部 。
3 牛 混 睛 虫病
引起 下 痢死 亡 。治疗 方 法 :①槟 榔 、
贯 众 、使 君 子 、石 榴 皮 、苍 术 、厚 朴 、
由 马 丝 状 线 虫 的 幼 虫 寄 生 于 眼 前
神曲各 2 5克 ,鹤 虱 2 0克 ,煎 汁 灌 服 。
生 震 颤 .在 治 疗 时 禁 用 硫 酸 镁 等 镇 静
1 6 口叵宙匿圃 216 1 00 .
②烟末 1 ,加水 5份 ,煮成红色 汁, 份 凉后涂搽。③ 苦参汤 :苦参片 30克 , 0
花椒 6 5克 ,地 肤 子 8 5克 共 煎 汤 ,洗
患 处 。 灭 疥 油 :硫 磺 3份 、雄 黄 2份 、
滑 石 2份 ,植 物 油 1 0份 ,共 研 末 加 油
保 持 饮 水 、饲 料 、厩 舍 及 周 围环 境 卫 生 。控 制 感 染 途 径 。定 期 有 计 划 地 进 行 驱 虫 , 定 期 化 验 ,定 期 检 查 , 逐 个 治 疗 。驱 虫 要 选 择 以高 效 、广 谱 、低 毒 、绿 色 、无 残 留 、无 毒 副 作 用 ,使 用 方 便 为 原 则 。治 螨 虫 、 蛔 虫 和 线 虫 等 体 内 外 寄 生虫 较好 的药 物是 爱 普 利 , 可 长 期 使 用 ,不 产 生 耐 药 性 。 消 灭 中 间 宿 主 和传 播 媒 介 ,可根 据 当地 情 况 , 采 用 化 学 、生 物 方 法 ,并 结 合 农 田 水
2 3次 。 ~
肤 瘙 痒 .被 毛脱 落 、 皮 肤 增 厚 的 一 种
皮肤病 。治疗 以外治 为主 :① 硫磺 4 0
克 、雄 黄 6 5克 、 轻 粉 8 5克 、 冰 片 6 5
克 ,研 末 ,醋 5 0克 ,浸 6天 后 涂 搽 。 0
障 碍 或 睛 生 翳 膜 、导 致 失 明 。治 疗 方 法 开关 穴针 刺 法 ,先 将 小 宽针 磨 锋 利 ,
数 量 增 多 ,呼 出 的 气 体 有 丙 酮 气 昧 。
伴 早期 生 产瘫 痪 的神经 型 酮病 病 牛 , 主 要 表 现 为 肌 肉 震 颤 ,步 态 蹒 跚 ,行 走 类 似 麻 醉 或 醉 酒 ,随 后 倒 地 ,并 可
能 H 现 感 觉 过 敏 和 惊 厥 。 产 后 截 瘫 除 {
■■ 瞄 鞠 瞄■ ■■ ■ 嘲瞳曩 ■ ■
● ■■■■■■■__ ■●■■■日■■■ ■■■■■
疫病 防治
介 绍几种 肉牛寄 生 虫病 防治措施
王玲 ( 山东省诸城 市 畜牧 兽 医管理局 2 2 0 ) 6 2 0
肉 牛 寄 生 虫 病 、牛 伊 氏 锥 虫 病 常 被称 为 苏拉病 .是一 种发 生 在 肉牛 、 马 、骆 驼 ,这 类 动 物 群 体 的 主 要 因伊 氏锥虫 寄生于宿 主血浆 和造血器 官 内 涂 擦 牛 体 背 部 。可 以 杀 死 皮 肤 内 的 幼 虫 。皮 下 注 射 1 %敌 百 虫 水 溶 液 , 每 0
千 克 体 重 O2毫 升 。或 皮 下 注射 5 %乐 . 0 果 酒精 溶 液 ,大 牛 6毫升 。小 、 中牛 4
疗 以 内服 为 主 :① 硫 双 二 氯 酚 ( Ⅱ 另
丁) ,牛 每 千 克 体 重 4 ~ 5毫 克 ,1次 55
投服 ,有 良好效果 。②硝氯酚 ( 拜耳一
91 ) 0 5 。按 每 千 克 体 重 5 8毫 克 .1次 ~ 投 服 ,效 果 更 好 ,是 治 疗 本 病 的特 效
胆 管 中而 引 起 营 养 障 碍 、贫 血 、消 瘦 、
水 肿 、 异 食 为 特 征 的一 种 疾 病 。 虫 体 如 树 叶 状 .新 鲜 时 呈 淡 红 色 。 虫 卵 为 椭 圆 形 、 黄 褐 色 ,前 端 较 尖 有 卵 盖 , 后 端 钝 。卵 内充 满 卵 黄 细 胞 和 一 个 卵
后 肢 不 能 站 立 外 ,病 牛 的 精 神 、食 欲 、 体 温 、各 种 反 射 、粪 尿 等 均 无 异 常 , 也 应 与生 产 瘫痪 相 鉴 别 。
的测 定 ,其 含 量 普 遍 下 降 ,其 下 降 值
为 7 1 ~ . % 。 有 的 患 牛 局 部 肌 肉 发 . 58 2 5
对 该 病 无 论 何 型 均 应 及 早 用 钙 制 剂 治 疗 。可 取 得 满 意 的 效 果 。静 脉 补
钙 的 时 候 一 定 要 缓 慢 进 行 。 对 奶 牛 非
平 时 的 日粮 中添 加 矿 物 质 添 加 剂 进 行
预防。
非 典 型 的 生 产 瘫 痪 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须 与 酮 病 相
由 疥 螨 或 痒 螨 寄 生 于 皮 肤 上 ,皮
房 的 一 种 眼 病 。虫 体 多 侵 害 一 眼 ,病
初 结 膜 充 血 .羞 明 流 泪 , 眼 房 液 稍 混 浊 ,能 见 到 白细 线 虫 游 动 ,最 后 视 力
② 鸡蛋 2只 ,打在碗里 ,加茶籽油 6 O
克 拌 匀 ,于 晚 上灌 服 ,7天 一 次 ,连 续
患 畜 站立 保定 ,以手 撑开 患 牛 眼睑 , 看 清 虫 体 确 在 前 房 游 走 时 ,对 准穴 位 ,
寄 生 虫 的 防 治 措 施 必 须 坚 持 预 防 为 主 ,防 治 结 合 的 方 针 。消 除 各 种 致
病 因 素 。 实 行 科 学 饲 养 ,加 强 管 理 ,
4 肝 片 吸 虫病
拌 匀 ,外涂 。④ 硝 l份 加猪 油 4份 ,
调 成油 膏 擦 患 处 ,每 3天 1 ,连 搽 3 次
天 。⑤ 硫磺 6 ,青油 2 0克 ,混合 5克 0
涂搽 。6红糖 15克 ,烟 筋 10克 ,煎 2 0
汁调 涂 。 2 牛 皮 蝇幼 虫 病
由 肝 片 形 吸 虫 寄 生 在 牛 的 肝 脏 和
生 ,定 期 消 毒 厩 舍 、处 理 粪 便 。可 达
到 很 好 的效 果 。
胚 细 胞 ,靠 卵 盖 的 一 侧 有 个 卵胚 。 治
心率 增 快 和节 律 不 齐 。 3 体 会
剂 。为 了 防 止 本 病 的发 生 ,在 奶 牛 产
犊 前 , 1 2个 月 时 ,可 静 脉 补 钙 ,或 在 ~
利 建 设 , 消 灭 中 间 宿 主 ,搞 好 环 境 卫
轻 手 急 针 .针 尖 斜 向 瞳 孔 直 刺 , 此 时 虫 体 立 即会 被 前 房 液 冲 出 。 个 别 虫 体
未 m而 被 压在 虹彩 与 角膜 内壁 之 间 , 这 时可 用 手指 将虫 体慢 慢 压 向针 孔 , 用 民间 眉 毛 钳 或 眼 科 镊 子 将 虫 体 钳 出 。 术 后施 以绷 带 。
虫 。并 将 其 踩 死 。还 可用 3 %的 敌百 虫
寄 生 虫 给 畜 牧 业 发 展 造 成 了 巨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 预 防 疾 病 传 播 首 先 要 预 防 寄 生 虫 对 动 物 的 侵 害 。 下 面 简 单 介 绍 几
种 病 例 的 防治 措 施 : 1 牛 疥 癣 又 名疥 疮 。螨 病
鉴 别 。酮 病 虽 然 有 半 数 左 右 也 发 生 在 产 后 数 天 ,但 酮 病 在 泌 乳 期 间 的 任 何 时 间 都 可 发 生 .妊 娠 末 期 也 可 发 病 ; 患 酮 病 奶 牛 的 奶 、 尿 及 血 液 中 的 丙 酮
典 型 性 生 产 瘫 痪 要 及 时 做 血 清 钙 含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