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色, 鱼体 出现 严 重 弯 曲等 。 主要 危 害鲢 、 鱼 种 , 病 率 高 、 鳙 发 死 亡率高 , 流行 于 5 8月 , ~ 8月之 后是 自 内瘴症状 。
() 3 九江 头槽 绦 虫病 。 鱼体 重 减轻 , 表 黑色 素增 加 , 病 体 离群 独 游 , 有恶性 贫 血 , 重时 前肠 第 一盘 曲胀 大 呈 胃囊 并 严
关 键 词 淡 水 鱼 类 ; 生 虫 病 ; 害 ; 治 措 施 寄 危 防 中 图分类号 ¥ 6 .. 9 51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0 —5 3 (0 8 1 — 2 2 0 0 7 7 9 2 0 )6 0 6 — 2
随着 我 国淡 水 渔 业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 , 殖 密 度 越 来越 养 大 , 病发 生机 率和 危 害性 也 不断提 高 , 鱼 已逐渐 成 为制 约 国
寄 生 虫 对 鱼 类 的影 响 显 著 时 可 引起 宿 主生 长 发 育 缓
跳 出水 面 , 造成 成 批死 亡 。 要 流行 于 初 冬和 春 末 , 其 能 主 尤 是密 集放 养 的越冬 池易 感染 此病 。
() 5 车轮 虫 病 。 鱼 类很 普 通 的 原 虫病 , 重 时 鱼 体 分 是 严
发 育 受 影响 , 者可 至死 亡 。 是 毒 素 的作 用 。 生 虫在 寄 重 四 寄
( ) 环 虫 病 。 我 国饲 养 鱼 类 中致 病 的有 鳃 片 指 环 1指 在
虫 、 指环 虫 、 指环 虫和 坏鳃 指 环虫 。 要 寄 生于 锶部 . 鳙 鲢 主 严
生过程 中 , 代谢 产物 排泄 于 宿主体 内。 其 有些寄 生 虫还 能 分 泌特 有 的有 毒物 质 , 宿 主产生 一定 的影响 。 对
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
虫体 直径 5 ~ 0 微米 ; 4 11 还有一 些小 型车轮虫 , 如 卵形 车轮虫 、 眉溪 小 车轮 虫等 , 些虫 体 的 这 直径在 2 - 7 0 4 微米 。 车轮 虫 的外 形 , 面观象 毡 帽 , 口面观 侧 反 圆碟 形 , 运动 时作车轮 般旋转 而得 名 。虫 体隆 起 的一面 叫 口面或前 面 , 口面相 对而 凹入 的 和 面, 为反 口面或后 面 。口面有一 向左 或反时 针 环 绕 的 口沟 和胞 口相 通 , 口沟 绕 体 J0 8~ 2 0C( 7  ̄ 小车 轮虫 ) 3 0 4 0C( 或 3 - 5  ̄ 车轮虫 ) 因 , 种类而异 。口沟两侧各有一 列纤毛 , 形成 口带 , 直达前 腔。胞 口和胞 咽相连 。在胞 咽附近有一
维普资讯
宝 盛堂 专栏
危害淡水 鱼 的寄生虫病 有数 十种 , 本文 只 阐述 常见 的 、 发 的 、 害严 重 的寄 生虫 病及 多 危 其 防治技 术 , 于养 好鱼 , 高 单产 有重 要 意 对 提
义。
病原 体 J车轮 虫病 的 病 原 体 为 车轮 虫 。车轮 虫 . 隶属 于纤 毛 纲 、 毛 目、 动亚 目 、 形 科 、 缘 游 壶 车 轮虫亚科 。常见 的有显 著车轮虫 、 中华 杜 氏车 轮虫 、 方车轮虫 等 , 些都是较 大型 车轮虫 , 东 这
一
原尾蚴在 中间寄 主体 内生活 时间 的长短 , 定 决 于剑水蚤 的寿命 。 带有成熟原 尾蚴 的剑 水蚤被 草鱼种 吞食后 , 圆尾 蚴就在鱼 肠道 中发育成 裂 头蚴 。 时身体不分节 , 此 在夏天经 J J天开始长 出节 片 、 发育为成虫 。在水 温 2 ~ 9 8 2 ℃时 , 裂头 蚴经 2 ~ 天达性成 熟 , J刀 初次 产卵。 ( 2) 双穴 吸虫 病 又称 复 口吸虫 病 , 其 病原体 为双穴吸虫尾 蚴 。 湖北双穴 吸虫 原蚴 如 及倪 氏双穴 吸虫 尾蚴 和 湖北 双 穴 吸虫及 倪 氏 吸虫 、 形双穴 吸虫 的后囊蚴 。隶 属双穴科 。 匙 后 囊 蚴 : 体 分 为前 后两 部 , 明 、 虫 透 扁平 、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鱼群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白点病
白点病是淡水鱼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伊氏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白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患鱼体表,若有白点现象,则可判断为白点病。
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多灵定等。
也可以通过水温升高、加氧等方法提高水质,促进鱼体自我免疫力的提高。
2.口气病
治疗方法:常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土霉素等。
同时,要保持水体清洁,加强水质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
3.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鱼体鳃部出现发炎、红肿,鳃组织出现溃烂,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鱼体鳃部是否发红、肿胀、有溃烂现象,判断是否为烂鳃病。
4.鳃腐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强效消毒剂进行清洗,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也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土霉素、四环素等。
5.水霉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药物进行防治,如双氧水、金银花等。
同时,要增强水体的清洁度,加强水质管理。
总之,针对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十分必要,养殖者要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鱼群发生疾病,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乌鳢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
养殖乌鳢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及时诊断和防治乌鳢的病害对于养殖业是非常重要的。
乌鳢主要病害主要分为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类,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1. 病因: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有假单胞菌、养殖水产中的常见细菌罗德文氏氏菌等。
2. 诊断:细菌性病害的患鱼会出现食欲减退、浮头、腹胀、游泳不灵活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死亡。
诊断可以通过将患鱼分离出来进行细菌培养检查,确诊后也可根据症状和病情特点来进行诊断。
3. 防治: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池水质清洁。
一旦发生细菌性病害,应立即对患鱼进行隔离治疗,并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也可选择疗法,以减轻病情。
二、寄生虫病害1. 病因:乌鳢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钩虫、鳃蟌、虱子、线虫等。
2. 诊断:患鱼出现瘙痒、相互擦挂、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可怀疑为寄生虫病害。
确诊可通过对患鱼进行鱼体刮片检查或者鱼体内部解剖检查。
3. 防治:为了预防寄生虫病害,需要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保持水质清洁。
对于发生寄生虫病害的鱼群,可以选择使用驱虫药物或者浸泡浴液的方式进行治疗。
三、病毒性病害1. 病因:乌鳢病毒性病害主要由乌鳢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易感染乌鳢,并在高温条件下特别活跃。
2. 诊断:乌鳢感染病毒性病害时会出现贫血、水肿、体重减轻、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会死亡。
确诊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对于乌鳢的主要病害,预防胜于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关键。
一旦发生病害,及时诊断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能对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淡水鱼类水霉病防治技术

淡水鱼类水霉病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5年第16期李霞白利丹焦忠凯淡水鱼类水霉病在各地均有流行,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及鱼卵。
以早春、晚秋最为流行,水温15~200C时为高发期。
病因主要是鱼类体表受伤或因体表寄生虫f如中华鳋、鱼鲺)侵袭而感染水霉菌所致。
密养的越冬鱼、春季塘水清瘦或体质虚弱的鱼类易患此病。
鱼卵因卵膜破损或未受精而被病原感染引发此病。
笔者通过对当地多个养殖户的调查分析,结合平时工作总结,提出防治技术方法,仅供参考。
l病原水霉病病原主要是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的菌类寄生或腐生在鱼体或鱼卵而引起的。
病原体属于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
2诊断2.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鱼类最初被病原菌感染时,症状不明显,深度感染后病灶部位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物(俗称“白毛”)。
感染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
患病鱼类体表粘液增多,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物磨擦现象,严重时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衰竭死亡。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被感染的鱼卵,可见到菌丝侵附,卵膜外丛生的菌丝呈放射状。
2.2实验室诊断从病灶部位取菌丝放在显微镜下放大400倍观察,可见具分叉、树枝状菌丝,菌丝为管形没有隔膜的多核体,分内外菌丝。
内菌丝纤细而分枝繁多;外菌丝较粗壮而分枝较少,可长达3cm。
繁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两种,以无性为主一无性繁殖形成厚垣孢子,有性繁殖形成卯孢子。
其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为较疏松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3防治3.1鱼类水霉病的预防3.1.1清塘消毒清除池塘过多淤泥,然后每亩水面用生石灰70—80kg或水霉净0.3~0.5 mg/L水泼洒消毒鱼种放养前用10mg/L高锰酸钾溶液或4%的食盐小苏打(1:1)溶液,浸浴5~10min3.1.2避免外伤捕捞、运输等操作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缺氧及冻伤,3.1.3加强营养除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外,每lOkg鱼类加投喂维生素E0.3—0.6g.每天2次,连喂3d。
3.1.4调控水质调节水质,使之保持一定肥度并符合NY5051的规定。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王玉军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总页数】1页(P29)
【作者】王玉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嘉荫县沪嘉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53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3.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4.也论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5.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治疗要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渔工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危害淡水鱼的寄生虫病有数十种,本文只阐述常见的、多发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技术,对于养好鱼,提高单产有重要意义。
一、病原体1.车轮虫病的病原体为车轮虫车轮虫隶属于纤毛纲、缘毛目、游动亚目、壶形科、车轮虫亚科。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渔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1.5
【相关文献】
1.常见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2.初春时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
3.鱼类三种相似寄生虫病(圆形碘泡虫病、小瓜虫病、卵涡鞭虫)的区别及防治
4.也论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5.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现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轮虫、斜管虫

寄生虫病车轮虫图1 (背面观)图2(侧面观)图3(腹面观)车轮虫病是我国海淡水鱼类养殖中的最常见寄生虫病之一,几乎能感染所有养殖品种,无论是苗种期还是成鱼养殖期经常可见这种疾病对鱼类养殖的危害。
对鱼种而言寄生于鱼类的鳍条、体表及鳃等处,对成鱼常寄生于鱼类的鳃等处。
因车轮虫的纤毛运动及摄取养分的活动等而使鱼体受到刺激,引响鱼类的呼吸。
多见于水质不良、有机质过多、养殖密度过大的养殖水体及连续阴雨的天气。
【病因】运动时犹如车轮旋转,故称车轮虫。
由纤毛虫类的车轮虫和微小车轮虫寄生引起。
【病症】苗种阶段常引起粘液分泌过多,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或病鱼成群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
成鱼食欲降低,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
【诊断要点】剪下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发症】常与指环虫等寄生虫混合感染。
并是引起细菌性烂鳃病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也常与草鱼赤皮病并发。
【流行情况】寄生于常规养殖鱼类如草鱼、青鱼、鲫鱼、鲤鱼、鳊鱼、白鲢、花鲢等,名特养殖鱼类如鳜鱼、乌鳢、大口鲶、黄颡鱼、叉尾等。
车轮虫的适宜水温为20-28℃。
【防治处方】1、常规养殖鱼类:全池泼洒“代森铵”、“戊二醛”、“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
2、名特养殖鱼类:全池泼洒“戊二醛”、“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
3、常规养殖鱼类同时感染车轮虫、指环虫病时:全池泼洒一次“代森锰锌”或“代森铵+阿维菌素”。
【特别提示】1、同时并发细菌性疾病时首先使用杀灭车轮虫的药物,然后再使用外用杀菌剂全池泼洒治疗。
2、使用“代森铵”后应及时换水或施用化学类的水质改良制剂如“硫代硫酸钠”等改良水质。
3、名特品种养殖池塘禁止使用“代森铵”或“代森锰锌”。
寄生虫病斜管虫图1 (仿宫崎照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与技术第33卷第5期2013年5月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朵胜
(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管理处,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
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
阐述,并提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9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 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 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 的经济损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 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 大部分寄生虫无法对鱼类造成明显的危害 在较为稳定情况的 水生态系统下,宿主和寄生虫的种群两者之间一般可以处在较 为平衡的一种状态,但是唯有当整个环境和生态发生急剧变化 时,寄生虫才有可能出现大量侵入宿主的情况,进而暴发寄生 虫病,为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 1寄生虫瘸对鱼类造成的危害 寄生虫能够给鱼类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成长期间它能 够使宿主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会使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有 甚者会引发死亡出现。当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时,养 鱼者通常难以给与必要的重视。根据生产情况分析,细菌性体 表病属于淡水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而引起此类疾病发生进 而不断流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寄生虫所引起的损伤。所以,要高 度重视寄生虫给鱼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鱼类寄生虫 病,导致鱼类死亡,死亡率低的为20%~30%,而严重者达 90%以上。2001年,在处于苏南、苏北地区的鳜鱼养殖的鱼 塘里面发现了鳜鱼尾孢虫,有的鱼池发病率及死亡率甚至达到 60%以上。2002年,在山东章丘某鱼塘发生极为严重车轮虫病, 导致大批的鲤鱼种类纷纷死亡,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当鱼类及 观赏鱼类一旦感染上了多子小瓜虫,如果不及时去进行治疗, 鱼种的病死率常会达到60%以上,严重时会达到80%以上, 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的危害主要有以下4点:会引起机械性刺激及导 致组织损伤,这是寄生虫病的一种共有的特征,能够直接导致 鱼类死亡或出现其他病变,产生不良影响;会产生压挤和阻塞, 有些寄生虫常寄生于鱼类体内易造成对宿主内部组织器官的压 挤,从而导致萎缩、坏死甚至生理机能的丧失;使宿主的营养 被掠夺,因为寄生虫的营养来自宿主,所以常常会对宿主的营 养进行掠夺,导致宿主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者可 导致死亡;毒素的作用,由于寄生虫在寄生中代谢产物直接排 泄在宿主体内,有的寄生虫还会分泌有毒物质,从而对宿主产 生影响。 2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2.1进行科学管理 对鱼病的预防要比治理重要。所以,治理鱼病要按照防治 优先的原则进行。首先,要全面彻底的清理养殖池塘,彻底排 干池内水,每667m 池塘适用块状生石灰约160kg,将其化成 浆在全池范围内进行泼洒,对种苗采取严格的检疫制度,严禁 把病原体携带进来,在进入鱼池之前,要用200mg,q ̄的高锰酸 钾对鱼种进行浸泡,时间为30min;在养殖期间,要每月在全 池塘将鱼用敌百虫彻底泼洒一遍,要严格控制饲料等生产投入 品的质量和数量,避免产生水体污染。要通过采用科学规范合 理的养殖举措来对水产品进行健康及生态养殖,使自身的免疫 力得以逐步提高;使发病率得以不断降低,对渔药的使用要最 大程度尽量减少;对能够抗病品种鱼的养殖要进行大力度的推 广 234 AGRICULTUREANDLTECHNOLOGY 2.2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高锰酸钾和硫双二氯酚等化
学药物常常用于对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类
危害较为明显的寄生虫病,一类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主
要有孢子虫、肉足虫、纤毛虫、鞭毛虫与吸虫;另一类是多细
胞后生大型寄生虫,主要有蠕虫、甲壳动物与钩介幼虫。其大
不相同的机体结构决定了在药物使用上面的不同。对于单细胞
低等动物,原生动物寄生虫用重金属盐类中的硫酸亚铁、高锰
酸钾和甲醛等即可杀灭,而对于大型寄生虫因为器官的分化比
较完全,所以就用敌百虫与硫双二氯酚等进行杀灭。
2.3进行中草药治疗
过于频繁并且大范围内的使用传统的杀虫剂,自然会导致
寄生虫容易出现较为突出的抗药性,从而使药物的作用疗效进
一
步的降低,进而导致对水质无可复原性的极大破坏,而且对
鱼类具有比较强的毒副作用,其药物的残留期还会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存在,这会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从而对广大消费者
的身体健康起到极大的损害作用。作为一种较为理想而又天然
的绿色环保药物,中草药因为毒副作用小且高效安全,残留物
少,成本比较低,来源范围广泛等种种优点,在当前对绿色健
康养殖大力倡导的时代新的形势环境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前景。在中草药对寄生虫病进行防治上,有的采用了松枝对鱼
虱进行防治,生姜辣椒水对小瓜虫进行防治,苦楝树枝叶煮水
对车轮虫进行防治等。当前用于对鱼类寄生虫病进行防治的中
草药有大蒜、百部、槟榔、南瓜子、苦参、大黄和黄芩等。另
外,用使君子、百部、榧子和贯众制成方剂治疗鳝鱼肠道寄生
虫病效果也不错,用槟榔、苦参、苦楝等3味中草药进行配伍
中草药,熬成药汤,然后全池泼洒,用于防治红鳍东方纯刺激
隐核虫病,效果也不错。
3小结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
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
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的关键因素之一。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伴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日趋严重起来,导致防治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本文主要就淡
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
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因此,要继续对鱼类寄生虫病的区系
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弄清楚一些致病性强、危害严重
的寄生虫,并研制出较为全面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1王咏和.鱼类寄生虫病的中草药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3(19):
18—19.
[2】朱于来.养殖季节应强化寄生虫病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5(15
29.
[3]姜礼燔,宗网华.速效治疗鱼类寄生虫病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1(15):30—31.
[4]翟文娟,龙家庆.大水面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2002
(11):34.
作者简介:朵胜(1963一),男,昆明人,本科,水产养殖工程师。
研究方向:虹鳟鱼病防治,滇池金线钯的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