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对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虽然较多,但要使发病的水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对防治的方法及用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的原则。

一、预防措施1.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鱼类越冬期间,体质消耗较大。

因此,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

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免疫活性促长剂”、“鱼饲佳”等,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的恢复,大大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2.改善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

因此,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例如每10-15天施用一次“益池保”,或15-20天施用一次“保水王”,有效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水色的好转及鱼类的摄食,防止代谢废物的积累,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3.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水温一有升高,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大量感染。

为了防止寄生虫病暴发,可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例如“鱼虫杀星”、“克虫王”系列药物等,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二、治疗方法及其用药鱼类寄生虫病暴发后,虽然治疗的措施较多,但由于养殖的产品要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在药物的选用上一定要慎重。

1.禁止使用的杀虫药物①含砷制剂:如福美砷等;②含汞制剂:如硝酸亚汞和醋酸汞等;③有机氯杀虫剂:如五氯酚钠等。

2.控制使用的杀虫药物如敌百虫、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高灭磷、杀虫灵)。

此类含磷杀虫剂虽然能够较有效控制鱼类患寄生虫病,但其本身对鱼类的毒性较大。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十分常见,常见症状包括鳃部出血、溃烂、腹部肿胀、食欲减退等。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水体传播、饵料传播和爬行动物传播。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水质管理水平,保持水体清洁。

2. 严格控制饵料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投喂。

3.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使用适当的鱼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对于已经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鱼类,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鱼类,防止疾病的传播。

2.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注意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3.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帮助患病鱼类恢复健康。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会导致鱼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和死亡等问题。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寄生虫卵。

2.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3. 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盐浴、药浴等。

如果鱼类已经感染了寄生虫病,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治疗:1. 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遵循用药指导。

2. 隔离患病鱼类,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3. 定期观察患病鱼类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常见症状包括体表溃烂、腹水、贫血等。

想要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入池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2.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潜在的病毒来源。

3. 强化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水体温度等因素,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4. 出现疑似病例时,及时隔离,进行病原学分析。

鱼类寄生虫病传播及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传播及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传播及防治措施作者:吴明杰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3期寄生于鱼类寄生虫种类繁多,它们通过不同方式离开宿主,又通过另外一些途径回到宿主中来,因此了解其传播途径对预防寄生虫病有一定的作用。

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传播与入侵鱼体途径大致有下述几个方面:1.土壤:很多寄生虫的卵存活于地面土壤中、鱼池底,它们不仅具有感染性,而且存活时间较长。

就养殖场情况而言,乱丢病鱼、死鱼,使寄生虫卵或包囊孢子保存在土壤中,通过雨水的冲洗又可流入另外鱼塘中,从而扩大寄生虫的传播,造成鱼病的蔓延。

2.水:不少的寄生虫是通过水源来传播的。

水中不仅有微生物致病菌的存在,而且常含有鱼类寄生虫卵、侵袭性幼虫。

因此在鱼病预防中对水源进行适当处理是一个重要措施。

3.食物:由于饲料受到污染,往往成为传播某些鱼类寄生虫病的重要途径,如原生动物疾病。

4.动物媒介:某些动物是寄生虫蔓延的重要因素。

其一可作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如腹足类、桡足类及鸟类。

其二,鱼体本身带有病原,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因未作应有的处理或处理不当而成为重要的传播源。

鱼类寄生虫如何侵入鱼体呢?这亦是应了解的问题,大致有下述三个主要途径:1.经口感染:很多虫卵、幼虫或包囊可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鱼体中。

鱼吞食受污染的饲料及带有幼体的中间宿主而受感染,如艾美虫、绦虫及寄生于肠道中的吸虫等。

2.经皮感染:即是感染阶段之寄生虫通过鱼类皮肤、鳃、鳍而感染鱼类。

它们可主动侵袭鱼类(如双穴吸虫的尾蚴)或从伤口进入鱼体。

3.经血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在鱼体上较少见。

它是通过动物媒介的叮咬而将病原接种到鱼类血液中,病原通过体外寄生虫的口器而达鱼类的血液或组织,如蛭类叮咬鱼体而传播寄生于血液中的原生动物。

对上述有关情况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对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传播的了解,便于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

一、寄生虫对鱼体的影响及危害1.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

鳜鱼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鳜鱼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鳜鱼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防治引言鳜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产业在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

然而,由于鳜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鳜鱼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寄生虫病及防治1. 病因介绍寄生虫病是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鳃虫、鳃蚓和虱子等。

寄生虫会吸取鱼体营养,破坏鱼体健康,严重影响鳜鱼的生长发育。

2. 防治措施•定期清理鱼塘:清理鱼塘可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包括清除底泥和水质中的有机物。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合适的抗寄生虫药物来控制寄生虫感染。

但要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建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

•保持水质清洁:保持养殖水质清洁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换水、使用过滤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滋生的环境。

二、细菌感染病及防治1. 病因介绍细菌感染是鳜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常见的病菌包括水蛭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

细菌感染会导致鳜鱼出现腹胀、溃疡、腹水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2. 防治措施•提高养殖环境卫生:保持鱼塘清洁,减少细菌的滋生环境。

定期清理底泥、清除水面漂浮物,防止细菌孳生。

•使用抗菌药物:在发现细菌感染时,可以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同样地,要遵循药物使用说明,并避免滥用药物。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鳜鱼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从而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三、真菌感染病及防治1. 病因介绍真菌感染是鳜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霉菌和毛霉菌等。

真菌感染常出现在潮湿环境下,会导致鳜鱼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斑点或绒毛。

2. 防治措施•保持水质清洁:控制养殖水质的温度和PH值,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降低真菌滋生的机会。

•使用抗真菌药物:在发现真菌感染时,可以使用特定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使用药物前要先做好相关药物的检测和筛选工作,遵循使用说明。

•增强鳜鱼免疫力:提高养殖鳜鱼的免疫力,可以使用适量的添加剂和饲料来增强鳜鱼的身体健康。

金鱼常见的三种寄生虫感染鱼病防治措施

金鱼常见的三种寄生虫感染鱼病防治措施
维持良好的水质是预防寄生虫 感染的关键,定期更换水并使 用过滤器。
避免过度拥挤
避免在狭小的空间中饲养过多 的金鱼,以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
隔离新鱼
新鱼入缸前应进行隔离观察, 确认无寄生虫感染后再混养。
治疗措施
升温消毒
将鱼缸温度升高至28-30摄氏度,持续一周 ,可杀死部分寄生虫。
更换水
定期更换水,以减少水中的寄生虫数量。
环境中。
感染症状
感染鱼体表出现白色小点,周围 伴有红点或出血现象,严重时可 能导致鱼体消瘦、呼吸困难等症
状。
防治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适当增加换水频 率;使用专门的药物如福尔马林
等杀灭寄生虫。
03
CATALOGUE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对鱼缸进行清洁,检查金 鱼有无异常行为或症状。
保持水质清洁
02
CATALOGUE
寄生虫感染种类与分布
鱼虱感染
分布
鱼虱是一种常见的金鱼寄 生虫,广泛分布于全球淡 水环境中。
感染症状
感染鱼体表出现白色小点 ,周围伴有红点或出血现 象,严重时可能导致鱼体 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
经常更换水,保持水质清 洁;使用专门的药物如敌 百虫等杀灭寄生虫。
锚头蚤感染
金鱼的鳃。
眼睛异常
金鱼的眼睛可能会变得浑浊或 出现其他异常。
游动困难
感染寄生虫后,金鱼可能会变 得行动困难,无法保持平衡。
感染原因
01
02
03
水质问题
水中的寄生虫数量过多, 可能是由于水质问题引起 的。
饲料问题
如果金鱼的饲料中存在寄 生虫,那么金鱼可能会被 感染。
接触感染

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寄生虫疾病是鱼类养殖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还可能传播给人类,引发疾病。

因此,预防与治疗鱼类寄生虫疾病是养殖者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并探讨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1. 蚴虫病蚴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

它主要通过脏水、食物和感染鱼类的直接接触传播。

蚴虫病的患鱼在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蚴虫病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2. 吸虫病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虫寄生虫引起的鱼类寄生虫疾病。

这种寄生虫生活在鱼类的肠道、鳃和皮肤上,会吸取鱼体内的养分,导致鱼类的生长迟缓和消瘦。

吸虫病的患鱼常常会出现鳃呼吸困难、腹部肿胀和暗淡无光的体色等症状。

3. 雅罗鱼病雅罗鱼病是由雅罗鱼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

这种寄生虫感染范围广泛,可以感染多种鱼类。

患鱼常常会出现体表溃烂、食欲不振和活动减少等症状。

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雅罗鱼病可能导致患鱼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二、预防鱼类寄生虫疾病的方法1. 维护水质清洁水质是预防鱼类寄生虫疾病的首要因素。

保持鱼池或鱼缸的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源,控制好水温和PH值,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有助于预防鱼类寄生虫疾病的发生。

2. 选择健康鱼苗在养殖鱼类时,选择健康的鱼苗是预防寄生虫疾病的关键。

养殖者应该选择来自正规饲养场的鱼苗,确保其没有感染任何寄生虫。

同时,在购买时仔细观察鱼苗的体表,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放弃购买。

3. 定期检查鱼类定期检查鱼类的体表和行为是预防寄生虫疾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者应该密切注意鱼类的体色、体形以及食欲和活动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寄生虫疾病的扩散。

三、治疗鱼类寄生虫疾病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鱼类寄生虫疾病的常用方法。

养殖者可以选择市售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药物,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给患鱼进行治疗。

鱼类烂鳃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鱼类烂鳃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新农村2023.11鱼病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疾病或蔓延,不仅对鱼类的存活是一场致命性的打击,还关系着养殖户的切身利益,需抓住防与治这两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采取对症下药的防治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健康和养殖户利益。

下面介绍鱼类烂鳃病和寄生虫病2种常见典型鱼病的防治措施。

1.烂鳃病烂鳃病顾名思义就是鱼鳃慢慢腐烂,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如遇阴雨低温天气极易染病。

发病鱼死亡前一般漫游现象少,体色也正常,濒临死亡的鱼一般易“贴边”。

烂鳃病由柱状黄杆菌(或称鱼害黏球菌)和寄生虫感染引起鱼鳃组织腐烂。

流行季节:4—10月,水温20℃以上。

病鱼体色发黑,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透明的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丝肿胀、腐烂,粘液增多,严重时末端溃烂缺损。

烂鳍病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或因投饵太多造成水质恶化,致使细菌增生,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

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

有时,也可能是鱼体相互撕咬,鱼鳍破损又遭细菌感染。

(1)烂鳃病的成因车轮虫引起的烂鳃病:车轮虫运动起来的形状看起来像是圆整的车轮,其名字由此而来。

车轮虫常寄生在鱼的皮肤表面与鱼鳃上。

感染初期的鱼,其头与嘴呈现白色,或在水中不停歇地游动,随着病情的恶化,其身体发黑,后期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状态,快速游动,一直到死亡。

小瓜虫寄生鱼体引起的烂鳃病:小瓜虫能够用肉眼看鱼类烂鳃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广东省江门市新粤水产品开发公司(529100)陆刚29见,体型较小。

不要看其体型较小,但其对鱼类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能够通过鱼鳃与皮肤进入到体内,其携带的病菌引起鱼类的组织出现坏死。

白色囊饱是这类鱼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到了后期,形成白色薄膜,鱼鳞脱落,鳍条逐渐分裂并腐烂。

非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化学药剂的使用与非寄生生物的存在,也会引起鱼病。

如氨氮中毒,与车轮虫引起的疾病相似,不停歇地游动,鱼鳃等身体各处呈现黑色,并最终沉浮到水底死亡。

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措施引言鱼类寄生虫病是淡水和海水中常见的疾病,给鱼类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鱼类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管理鱼类养殖环境。

1. 温水消毒温水消毒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鱼类寄生虫病的方法。

在鱼类养殖设施建造之前,可以使用温水对设施进行消毒。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洁设施:首先,清除所有的残渣和废物,确保设施表面干净。

2.预备消毒溶液:准备一定浓度的消毒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3.温水消毒:将预备的消毒溶液倒入设施中,保持一定的温度,通常为50-60摄氏度。

将设施浸泡在温水中,达到一定时间,消毒作用可以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体。

4.清洗和烘干:将设施取出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并晾干。

2. 饲料消毒饲料是鱼类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对饲料进行消毒是减少寄生虫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饲料消毒的方法:1.热处理:将饲料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为70-80摄氏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以杀灭携带寄生虫卵和病原体的饲料。

2.化学消毒:使用适量的化学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或二氧化氯,在一定时间内浸泡饲料,以达到消毒目的。

3.辐射消毒:使用辐射技术,如紫外线灯,照射饲料,以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体。

3.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管理是预防鱼类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以下是水质管理的一些建议:1.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包括pH值、氨氮、溶解氧等重要指标。

确保水质稳定在适合鱼类生长的范围内。

2.循环过滤系统:安装循环过滤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废物和有机污染物,减少寄生虫和病原体的滋生。

3.水体消毒:定期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悬浮在水中的寄生虫卵和病原体。

4. 养殖环境清洁养殖环境清洁是预防鱼类寄生虫病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定期清理池塘或鱼缸:养殖池塘或鱼缸应定期进行清洁,清除废物和水草,以减少寄生虫和病原体的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作者:王玉军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 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反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破坏鱼体组织如体表、鳃、肠道等,引起细菌感染;二是吸收鱼体营养,影响鱼体生长;三是破坏鳃丝,影响鱼类呼吸功能,造成死亡;四是影响商品价值。

总之,鱼体寄生虫病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导致鱼体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鱼品质也极差,影响商品价格,严重的直接造成死亡(特别是鱼苗死亡率高)。

因此,对鱼体寄生虫不可忽视,应根据寄生虫繁殖周期(生活史)定期杀灭防治。

2 预防
2.1 强化饲养管理
2.1.1 饲料清洁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

最好投喂颗粒饲料。

2.1.2 食场药物杀灭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食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

2.2 改善水体环境
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

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2.3 切断传播途径
2.3.1 建立检疫制度对从外地引进,或引种到外地去的种鱼、苗种进行检疫,禁止携带病原体,并在鱼种人池前用200mg/L高锰酸钾浸泡30min,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

2.3.2 每年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杂物、杂草,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

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

2.4 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
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水温一有升高,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大量感染。

为了防止寄生虫病暴发,可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例如“鱼虫杀星”、“克虫王”系列药物等,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2.5 工具专用
养鱼用的工具,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做到工具专塘专用。

如果有困难,则要把使用过的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公共用具可用lOppm硫酸铜溶液浸洗20min,晒干后再使用;不宜用药浸洗的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要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

3 治疗方法
鱼类寄生虫病暴发后,虽然治疗的措施较多,但由于养殖的产品要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在药物的选用上一定要慎重。

3.1 禁止使用的杀虫药物
①含砷制剂:如福美砷等;②含汞制剂:如硝酸亚汞和醋酸汞等;③有机氯杀虫剂:如五氯酚钠等。

3.2 控制使用的杀虫药物
如敌百虫、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高灭磷、杀虫灵)。

此类含磷杀虫剂虽然能够较有效控制鱼类患寄生虫病,但其本身对鱼类的毒性较大。

低剂量敌百虫易诱发致畸、致突变。

同时,由于此类药物应用于生产的时间过长,很多寄生虫对其产生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药浓度由初期的0.2ppm增至0.5ppm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ppm。

不但治疗成本大增,还给养殖水体造成较大污染。

3.3 推荐使用安全杀虫药物
3.3.1 优马林:可治疗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属于高效、无公害的治疗寄生虫病药物,在绿色水产养殖中可安全使用。

3.3.2 鱼虫杀星此产品是针对绿色水产养殖中寄生虫病而研制开发的一种防治鱼类寄生虫病的复方制剂;主治由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中华鳋、锚头鳋、水蜈蚣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用量少,见效快,对水体无污染,对鱼体无毒副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海淡水鱼类,包括对敌百虫等有机磷药物十分敏感的鳗鱼、鲳鱼、鳜鱼、鲈鱼等各种名优水产品,绿色养殖可安全使用。

3.3.3 中草药杀虫剂如苦楝皮、青篙、槟榔等,可浸汁后泼洒。

也可选用“鱼饲佳”等制剂,能安全有效治疗寄生虫的侵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