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140417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水产养殖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寄生虫是危害水产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大病害之一。
那么,水产养殖中到底有哪些寄生虫呢?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每年5月~10月份流行。
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
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观赏鱼亦被寄生。
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
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
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
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
(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4.指环虫病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常见鱼病介绍范文

常见鱼病介绍范文鱼病是指鱼类患上的各种疾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鱼类体内异常状态,包括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以及环境因素等。
以下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鱼病。
1.寄生虫鱼病寄生虫是常见的鱼病原体,它可以附着在鱼体表面或进入鱼体内部,导致鱼体出现各种异常症状。
例如,鳃黏虫病是由鳃黏虫寄生在鱼的鳃上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鳃的组织受损,使鱼无法正常呼吸。
鳃虱病是由鳃虱寄生在鱼的鳃上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鱼的鳃严重受损,引起鳃炎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细菌性鱼病细菌性鱼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列氏杆菌病和鲈病。
列氏杆菌病是由列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鱼体出现溃疡和红斑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鱼体死亡。
鲈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鲈鱼出现腹胀和浑浊的眼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鱼体死亡。
3.病毒性鱼病病毒性鱼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和鱼病毒性脾胃炎。
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是由鱼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鱼体出现皮下出血和肌肉出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鱼体死亡。
鱼病毒性脾胃炎是由鱼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鱼体出现食欲减退和腹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鱼体死亡。
4.真菌性鱼病真菌性鱼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鱼鳃真菌病和鱼体真菌病。
鱼鳃真菌病是由真菌寄生在鱼的鳃上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鳃出现白色棉絮状物质和炎症等症状。
鱼体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鱼体出现白色斑块和溃疡等症状。
5.环境因素引起的鱼病环境因素也是引起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水质污染和温度变化等。
水质污染可以导致鱼体出现呼吸困难和鱼体表面炎症等症状。
温度变化可以导致鱼体出现应激反应和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预防和治疗鱼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水质、合理饲养和饮食、定期清洁鱼缸和过滤器,并且及时处理鱼体表面出现的异常症状。
如果发现鱼患上疾病,可以使用适合的鱼病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治疗鱼病时要根据具体的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探究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探究淡水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而鱼类的健康问题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鱼类疾病的防治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淡水养殖中常见的鱼类疾病,本文将进行探究,总结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常见的鱼类疾病1.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淡水养殖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吸虫病、绦虫病、虱子病等。
这些寄生虫会侵入鱼体,引起鱼体虚弱,甚至造成死亡。
2. 真菌病真菌病是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长有白色绒毛样物质,严重的话会导致鱼体溃烂。
3. 病毒病病毒病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状主要包括鱼体皮肤破裂、器官出现病变等。
4.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鳃炎等,这些疾病会引起鱼体器官的炎症,影响鱼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上疾病都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这些疾病成为了淡水养殖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防治措施探究1. 加强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预防鱼类疾病的重要保障。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清洁。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生长的要求。
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更换新鲜水源,避免水质变质引发疾病。
2. 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科学配比饲料,保证饲料中营养的均衡。
要避免过度喂食,防止饲料残渣造成水质恶化。
要避免饲料霉变,影响鱼类的健康。
3. 注重生物安全在淡水养殖中,要注意防范外来的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侵入。
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定期对鱼类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疾病扩散。
4. 合理投放鱼种在养殖鱼类时,选择健康的种苗进行投放,避免引入病原携带者。
要避免不同种类的鱼混养,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5. 合理使用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正确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抗药性等问题。
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寄生虫疾病是鱼类养殖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还可能传播给人类,引发疾病。
因此,预防与治疗鱼类寄生虫疾病是养殖者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并探讨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1. 蚴虫病蚴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
它主要通过脏水、食物和感染鱼类的直接接触传播。
蚴虫病的患鱼在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蚴虫病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2. 吸虫病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虫寄生虫引起的鱼类寄生虫疾病。
这种寄生虫生活在鱼类的肠道、鳃和皮肤上,会吸取鱼体内的养分,导致鱼类的生长迟缓和消瘦。
吸虫病的患鱼常常会出现鳃呼吸困难、腹部肿胀和暗淡无光的体色等症状。
3. 雅罗鱼病雅罗鱼病是由雅罗鱼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
这种寄生虫感染范围广泛,可以感染多种鱼类。
患鱼常常会出现体表溃烂、食欲不振和活动减少等症状。
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雅罗鱼病可能导致患鱼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二、预防鱼类寄生虫疾病的方法1. 维护水质清洁水质是预防鱼类寄生虫疾病的首要因素。
保持鱼池或鱼缸的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源,控制好水温和PH值,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有助于预防鱼类寄生虫疾病的发生。
2. 选择健康鱼苗在养殖鱼类时,选择健康的鱼苗是预防寄生虫疾病的关键。
养殖者应该选择来自正规饲养场的鱼苗,确保其没有感染任何寄生虫。
同时,在购买时仔细观察鱼苗的体表,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放弃购买。
3. 定期检查鱼类定期检查鱼类的体表和行为是预防寄生虫疾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者应该密切注意鱼类的体色、体形以及食欲和活动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寄生虫疾病的扩散。
三、治疗鱼类寄生虫疾病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鱼类寄生虫疾病的常用方法。
养殖者可以选择市售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药物,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给患鱼进行治疗。
水产必备!鱼类常见寄生虫大汇总,一大波高清图谱奉上

水产必备!鱼类常见寄生虫大汇总,一大波高清图谱奉上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
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
虫体也可依靠纤毛逆向摆动而改变运动方向,向后移动等。
在虫体的近前端有一明显的胞口,下接胞咽,后端有一个较小的胞肛。
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可寄生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
车轮虫车轮虫寄生在多种淡水动物的鳃及皮肤上,主要危害苗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
车轮虫用附着盘附着在鱼体的鳃丝或皮肤上,并来回滑动。
游泳时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车轮一样转动,所以称为车轮虫。
生殖用纵二分裂法和接合生殖。
车轮虫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圆碟形,运动是如车轮转动样。
隆起的一面为前面或称口面,相对而凹入的一面为反口面。
口面上有向左或反时针发方向螺旋状环绕的口沟,其末端通向胞口。
口沟两侧个生一行纤毛,形成口带,直达前庭腔。
反口面的中间为齿环和辐线环。
在辐线环上方有一马蹄形的大核,一个长形的小核和一个伸缩泡,其中部想体内凹入,形成附着盘,用于吸附在宿主身上。
车轮虫用附着盘附着在鱼体的鳃丝或皮肤上,并来回滑动。
游泳时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车轮一样转动,所以称为车轮虫。
生殖用纵二分裂法和接合生殖。
鱼鲺鱼鲺身体椭圆形,透明。
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的腹面有一对用作吸附在鱼体上的吸盘和一个刺破鱼皮肤的口刺。
胸部分四节,每节有一对游泳足。
腹部不分节,为椭圆形的叶片,是鱼虱的呼吸器官。
鱼虱没有卵囊,卵直接产在水生植物或石块上。
卵圆形,黄色或褐色,外面有一层胶质物,借以固定在其体物体上。
水温29-31℃时,10-14天即可孵出幼虫。
幼虫孵出后,若两天内找不到寄主,即行死亡。
鱼虱离开鱼体后,可在水中自由生活较短时间,所以它可以自行由一尾鱼转移到另一尾鱼体上去,也能随水流入其他水体中。
常见的10种观赏鱼外部寄生虫病的症状诊断,附带治疗方法

常见的10种观赏鱼外部寄生虫病的症状诊断,附带治疗方法大家好,我是小罗。
上一篇介绍了观赏鱼内部寄生虫病的防治,今天要再介绍一下观赏鱼外部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对于内部寄生虫,常见的观赏鱼外部寄生虫会比较多,一般多由原生动物或甲壳动物寄生于鱼体的体表、鳃等部位而引起的。
其中由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纤毛虫病、单殖吸虫病和鞭毛虫病;由甲壳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疾病主要有:锚头蚤病和鱼虱病。
常见的纤毛虫病有:白点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瓣体虫病。
常见的单殖吸虫病有:三代虫病、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
常见的鞭毛虫病有:鳃隐鞭虫病、口丝虫病。
患体外寄生虫病的鱼相对来说会比较好治疗,因为它们的症状往往我们用肉眼就能观察得到,一发现就可以及时治疗。
主要是观察其体色是否正常,体表黏液是否增多,是否有伤口和体表增生物,鳞片是否完整,背、臀、尾和腹鳍是否有充血等。
接下来我就一一介绍这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1)白点病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它会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和鳃组织,寄生处会形成直径 1 毫米以下的小白点。
当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全身都可能布满小白点,同时体表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暗淡无光泽、瘦弱、游动异常、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白点病可能是小罗至今遇到最多的观赏鱼寄生虫病,自己也在第一次养鱼时不小心让鱼患了白点病。
但是,其实只要及时治疗,白点病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瓜虫的生长习性——小瓜虫的繁殖水温为14~25℃,在水温低于10℃或高于28℃时,小瓜虫停止发育繁殖并逐渐死亡。
因此,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可以将水温提高到28℃,数天后,小瓜虫的囊泡会破裂脱落,此时换三分之一的水,但要保持水温恒定,然后辅以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a. 用2 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进行浸浴,每天药浴 5 小时;b. 用2 毫克/升的硝酸亚汞溶液浸浴30分钟,连续几天直至痊愈;c. 用浓度为0.2 mg/L的硫酸铜溶液药浴,持续1周,期间每天可以换五分之一的水;d. 用 1 克辣椒和 0.75 克的生姜捣烂制成挂袋,放入装有100升水的药浴缸中(也可按比例自己调试),将病鱼放入药浴缸中每天浸浴1~2小时,连用数天。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病病害种类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病病害种类
1、车轮虫导致的鱼类病害
车轮虫在水体中的活动,就像是车轮一样,其名字的由来也正来源于此。
这种生物通常会在鱼的腮部位置以及皮肤表层寄生,鱼类在受到这种寄生虫的侵袭会,其嘴部及头部位置会变现为白色,一些鱼类还会不断的在水中游动,伴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鱼类的生体会发生病变,逐渐变黑,在病情更加严重时,鱼类会产生出一些异常表现,如躁动不安,这些症状会一直持续到鱼类的死亡。
2、三代虫和环虫引发的鱼类病害
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三代虫与环虫较为常见,和车轮虫相同,它们也会在腮部位置和皮肤表层等位置寄生。
发展到中期阶段,在鱼类寄生位置出现有很多粘液生成,导致鱼类产生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一些较为弱小的鱼类或是鱼苗,由于自身抵抗能力较差,在这种病症的长期折磨下,会导致死亡情况的发生。
3、非寄生虫类型引起的鱼类病害
不但寄生虫会引发鱼类病害,一些化学药品的应用,也会对鱼类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例如一些药剂导致鱼类发生氨氮中毒的情况,鱼类就会表现出和车轮虫侵袭相似的症状,发病期间在水中不断游动,并且鱼类的腮部位置会发黑,伴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逐渐加深,鱼类会渐渐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王丽坤、高俊峰(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摘要:随着我国水产集约养殖的发展,鱼类寄生虫疾病频繁暴发,对水产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许多学者对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许多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及防治措施,对我国鱼类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对目前已研究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综述,以期本文可为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产业;鱼;寄生虫疾病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水产业增加迅猛,养殖鱼类的业户越来越多。
鱼病的发病机率和危害性也逐渐增大,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寄生虫疾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寄生虫病7-10月为流行高峰,发生水域广,流行时间长,危害严重。
寄生虫可以引起鱼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时挤压器官、萎缩变形、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为了减少渔业寄生虫疾病的发生,做到更好的预防治疗,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开展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现就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相关阐述,希望为增进鱼类寄生虫基础知识的了解和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和保障我国渔业的繁荣发展,并有利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鱼类寄生虫按其寄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
体内寄生虫是指寄生在水生动物体内部器官、血液、肠道和其他组织中,如各种绦虫、线虫、艾美虫、血吸虫等;体外寄生虫是指寄生在水生动物的体表、鳃、鳍等处,如指环虫、锚头鲺等,这类寄生虫容易蔓延,传染性较快。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的病原和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1. 绦虫病1.1 病原:主要有鲤蠢绦虫属、舌形绦虫、头槽绦虫属和双线绦虫属等。
绦虫白色,在鱼上寄生的绦虫一般长3-10厘米,宽约半毫米,呈夹带状,能看出环形节片。
虫体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极少数为圆筒状,可分为头节、颈和体节三部分。
鱼类属于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1.2 病症:1.2.1 鲤蠢绦虫属寄生在鲤鱼、鲫鱼肠道内,造成鱼肠道阻塞、发炎,甚至贫血死亡。
1.2.2 舌形绦虫为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
虫体肥厚,无头节和体节的区分。
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细镖水溞,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终末宿主是鸥鸟。
主要危害一龄鲫鱼和夏片。
发生此病的水域上空多是鸥鸟比较密集。
舌形绦虫的病鱼体瘦而腹部膨大,严重时,游动无力,鱼体失去平衡能力,侧游或负面朝上,浮于水面。
剖开病鱼腹部,可见体腔内充塞虫体,虫体数目较少时,虫体肥厚,虫数多时,虫体细长。
鱼内脏遭到虫体挤压萎缩,严重时,肝、肾等内脏破损,病鱼死亡。
1.2.3 头槽绦虫为扁带状,有许多节片组成,头节略呈心脏形,顶端有顶盘,两侧有两个深沟槽,无明显颈部。
头槽绦虫引起淡水鱼的肠道寄生虫疾病。
病鱼口常张开,但食欲下降,严重的腹部膨大,失去平衡能力,腹部朝上或者侧游,剖检可见体腔中充满带状的虫体,其内脏受到虫体挤压而变形萎缩。
团头鲂鱼种对绦虫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危害严重。
成鱼寄生绦虫后,摄食减少甚至停止,生长缓慢,有的鱼体发生畸形。
本病主要危害草鱼种。
已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产量和效益。
2. 线虫病2.1 病原:线虫的身体不分节,无纤毛,虫体呈圆柱状,横切面为圆形,有三胚层。
体细长,两端较中部细,体腔内有器官。
分为毛细线虫和嗜子宫线虫属。
2.2 病症:2.2.1 毛细线虫虫体细小,前端尖细,后端稍粗大,雌虫虫体长约4.99-10.13毫米,雄虫虫体长约1.39-4.15毫米。
毛细线虫寄生在鱼的消化道里,引起鱼体消瘦或肠壁炎症,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寄生虫体数量多时,病鱼离群分散于池边,极度消瘦,甚至死亡。
剖检开鱼的肠道刮取肠道内容物和粘液,加少许清水镜检,可见虫体。
2.2.2 嗜子宫线虫病俗称“红线虫病”,因为虫体呈红色。
常见的病原体为鲤嗜子宫线虫、鲫嗜子宫线虫和藤嗜子宫线虫。
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于2龄以上鲤科鱼类的皮肤下,造成鳞片竖起,出现紫红色不规则花纹。
在鳍部引起鳍条、皮肤、肌肉充血发红,鳍条部分或全部溃烂,鳍膜破溃,病鱼对外界刺激敏感性降低,严重的失去反应,易引发水霉病,严重时造成鱼死亡。
嗜子宫线虫的雄虫寄生在鱼鳔内和腹腔内,细小透明。
主要通过剑水溞传播,嗜子宫线虫的幼虫被大型剑水溞所吞食,幼虫在剑水溞体腔中发育,鱼吞食剑水溞而感染。
所以,减少嗜子宫线虫的感染,要首先铲除剑水溞。
3. 球虫病3.1 病原:虫卵球形,直径6-14微米,成熟的虫卵包含4个孢子,孢子外有一层透明的孢子膜,膜内有2个互相颠倒排列、长而弯曲的孢子体和1个孢子残余体,每个孢子体内有1个孢核。
可在宿主体内重复生殖,造成自然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为鲤艾美虫、青鱼艾美虫和鳙艾美虫等。
3.2 病症:艾美虫寄生在多种淡水鱼的肠、幽门垂、肝脏、肾脏、精巢、胆囊和鱼鳔等处。
青鱼艾美虫主要寄生部位是鱼类的肠道内壁上皮组织细胞中,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严重时病鱼出现贫血,鱼鳃呈粉红色或鳃丝苍白,腹部膨胀等症状。
剖检可见鱼的前肠道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甚至引起肠壁穿孔。
鱼体发病时,食欲减退、体色变黑、腹部积水膨胀、鳞片部分竖起、眼球突出。
鳙艾美虫、柳壕艾美虫常寄生在1龄以上的鳙、鲢的肾脏,引起病鱼鳞囊积水,贫血,腹腔内积水,腹部膨大,肝脏呈土黄色,肾脏色淡,有时呈灰白色,严重时引起病鱼死亡。
4. 指环虫病4.1 病原:指环虫危害各种海淡水鱼类。
常见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和鲢指环虫等。
虫体呈扁平状,头部背面前端有4个黑色的眼点,眼点附近有口,口下面膨大部为咽,咽后部分两个肠管延伸到虫体后端连接成环状。
虫体后端有固着盘,借此固着在鱼的鳃上。
此虫为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
对夏花鱼种危害很大,流行在夏秋两季。
4.2 病症:病鱼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一般表现出鱼体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
鱼苗和夏花鱼种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呈苍白色,呼吸困难,常因鳃丝肿胀而引起鳃盖张开,翻开鳃盖,可见鳃上有白色不规则的小片状物,并有蠕动感。
病鱼游动缓慢,贫血,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此病需在显微镜下确诊。
5. 三代虫病5.1 病原:三代虫为卵胎生的雌雄同体,虫体的卵巢前方有未分裂的受精卵和发育的胚胎,在大胚胎内又有小胚胎,因此成为三代虫。
三代虫危害各种海、淡水鱼类。
5.2 病症:三代虫对鱼苗及春花鱼种危害很大,主要寄生在鱼类鳃和体表,病鱼皮肤上形成灰蓝色无光泽的粘膜。
严重感染的病鱼体色暗黑,身体瘦弱,游动呆缓,食欲减退。
各鳍边缘有轻度蛀鳍现象。
翻开鳃盖,可见鳃丝上粘液增多,伴有局部出血或瘀血。
镜检可见鱼体表、鳍部及鳃有该虫寄生。
6. 粘孢子虫(疯狂病、碘孢子虫病)6.1 病原:粘孢子虫危害品种有各种成鱼,感染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常流行于4-10月间。
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鳍、鳞、吻、肝脏、肠道、肌肉等部位。
6.2 病症:主要寄生于鱼体表和腮上,鲫鱼、鲤鱼和草鱼体表寄生的粘孢子虫较常见,病鱼躯干部、鳍条、鳃盖或眼眶上分布有盘曲成团的线状包囊,象芝麻大小的白色点状胞囊,呈弥散形分布。
但寄生在鳃丝上的一般不形成胞囊,肉眼明显可见,寄生部位皮肤发炎、充血、溃烂。
当粘孢子虫寄生在鱼体表时,鱼体有不安状,引起鱼体在水中挣扎或在水面急游打转呈抽搐状,粘孢子虫还可以侵袭鱼体的肝脏、肾、肠粘膜等器官,从而引起鱼体出现腹水和鳍条出血的外部症状,但在体内不形成胞囊。
7. 车轮虫病7.1 病原:属于环毛目、壶形科淡、海水鱼类均有发生车轮虫病,寄生在鱼的体表和腮部引起疾病。
每年5-7月对鱼苗、鱼种危害尤为普遍。
7.2 症状:车轮虫少量寄生于病鱼时,无明显症状;一旦车轮虫大量在体表、鳃上和膀胱寄生,由于寄生虫的刺激,引起粘液分泌,鱼苗呈“白头白嘴”症状,或者成群沿池边浮动,甚至翻滚。
病鱼除体表发黑、消瘦、离群独游外,并无明显病症。
主要是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功能,使鱼缺氧,窒息而死。
8. 斜管虫病二、防治措施1.养鱼的环境要彻底消毒,消灭病原体。
2.采用少量多次施喂鱼食,避免大量食料发酵为寄生虫繁殖创造条件。
3.鱼类寄生虫病常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硝酸亚汞、高锰酸钾、碘、硫双二氯酚和敌百虫等。
4.普遍易发的鱼类寄生虫如绦虫、线虫和甲壳类等器官分化较为完备,杀灭它们常用敌百虫和硫双二氯酚等,选择晴天、空腹用药效果好。
5.在提倡绿色养殖的情势下,利用中草药防治鱼寄生虫疾病具有很高的应用空间和前景。
据相关报道,松枝曾用做防治鱼鲺、防治车轮虫病用苦楝树枝叶煮水。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已有人士利用特殊工艺提炼研制成鱼虫克星、新灭虫灵Ⅰ,Ⅳ号等药物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减少毒副作用和提高药效,可以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如溴氰菊酯、苦参碱、敌百虫进行交叉使用,会取得高效的治疗效果。
为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要求采取科学规范的养殖措施,保持水环境清洁、应用高猛酸钾定期处理;鱼种苗检疫检验、禁止携带病原体;定期采取鱼病防治措施,确保水产业的健康生态养殖。
参考文献[1]邱兆祉.鱼类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J].生物学通报,2000,35(11):9—12.[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淡水寄生虫论文集[M].北京:农业出版设,1984.25—34.[3]渔工.鱼类寄生虫病及防治[J]北京水产,2002,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