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必要性研究
推动我国内陆开放的思路与建议

推动我国内陆开放的思路与建议作者:马健瑞胡国良麻鑫鑫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2年第02期当前,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大国博弈、新技术革命等多重力量对全球格局正带来冲击,世界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区域格局与开放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东部地区受国际环境影响市场趋于饱和,增长动力有所减弱,内陆地区在全国经济增长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推动内陆开放是构建我国向西开放前沿阵地、完善开放格局、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选择。
此外,我国内陆开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易小光(2012)认为,中国转向经济内需主导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新取向为内陆地区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高国力、张燕(2014)认为我国内陆地区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蕴含重大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开放潜力。
新发展阶段下,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全面推动内陆开放,打通内陆对外开放通道,将沿海开放向内陆开放延伸,促成内陆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同时要加强内陆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内陆地区作为战略大后方的发展潜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为在大变局中保持我国战略定力提供有效支撑。
一是推动内陆开放制度创新。
李继樊(2013)分析认为加强内陆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是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是强化内陆开放通道与平台建设。
丁国蕾、王晓光(2019)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我国内陆经济开放水平,缩小内陆地区与沿海城市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差距。
三是明确内陆开放重点。
内陆地区开放与沿海开放不同,应着重在整合全球要素与资源、创造比较优势、创新贸易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进而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内陆地区开放发展面临成本较高、配套较差等约束,推进内陆地区开放开发协调发展重点要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提升效率。
一、新时期推进我国内陆地区开放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的理念、方向、重点、路径等发生了重要转变。
成都为什么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点

成都为什么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西部发展采取的战略性决策。
西部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应首先兴奋起来,发挥先导作用,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肩负着这种使命。
中央和四川省对成都寄予殷切期望。
1993年国务院就把成都明确定位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1999年国务院又确定成都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依托成都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圈,带动四川发展”。
要求成都在四川经济发展中起好带头作用,在改革开放中起好示范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好带动作用,在保持社会稳定中起好表率作用,在科教兴川中起好领航作用。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成都应该进一步发挥支撑点的作用。
成都具备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点的客观现实条件。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好,都江堰自流灌溉系统密布全境,农业发达,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蔬菜副食品供应基地,人民生活富裕。
在西部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宝成、成渝、成昆和成达铁路在成都交汇,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六大航空港之一;国道三纵两横就有两条经过成都,上海——拉萨线建成后,将有三条经过,基本形成以城区干道为依托、国道公路为干道,四条铁路为动脉、国际航空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
成都是全国六大通信、交换中心和九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报刊发行量居全国第三,函件、包件、汇款业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前4位。
另外,成都人的经济意识很强,中国古代第一张纸币交子、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张股票在成都产生,成都红庙子股市首开全国记录等经济现象,充分说明成都有很好的商品经济基础条件,非常有利于建立完善新的市场经济体制。
成都作为西南的科教中心,有49万科技人才,拥有科技人员总数和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据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有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华西医大等一批与现代化联系紧密的工程类和应用型的高等院校。
自贸区战略背景下泸州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研究--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为例

Research on the Inland Open New Highlands in Luzho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ree Trade Zone Strategy --Taking the South Sichuan Harbor Area of Free Trade Zone as an Example 作者: 陈强[1]
作者机构: [1]中共泸州市委党校,四川泸州646000
出版物刊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03-10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 自贸区;内陆开放新高地;川南临港片区
摘要:在泸州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的过程中,自贸区的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
运用案例分
析的研究方法,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基于此,提
出四川自贸区临港片区内陆开放型高地建设的瓶颈:产业竞争压力加大、交通短板制约以及专业
人才短缺。
最后,拟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强化人才队伍保障等方面
提出创新路径。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战略意义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意义(批准前的)首先,设立宁夏内陆经济开放试验区的条件日臻成熟。
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连接西北与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和前沿阵地。
其次,适应国家开放开发战略大趋势的要求。
集中东阿拉伯世界向东,国家所需,宁夏所能,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宁夏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是全国除台湾、海南和 4 个直辖市外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为适应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宁夏区位优势,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既是中东阿拉伯世界向东、国家所需,也是宁夏所能。
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将以沿黄经济区为主体,覆盖整个宁夏全境,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重点搭建向西开放的平台,全面加强我国同阿拉伯国家世界及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的新路径,有利于形成互为补充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可持续。
我区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并搭建起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是国家总体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又一“亮点”。
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在沿海、沿边通过建立特区趟出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之路后,在内陆开辟“特区”的又一重大探索,将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战略开放格局。
作为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特殊经济区、开发开放试验区、重点边境口岸,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加大向西开放力度特别是向中东阿拉伯国家与世界穆斯林地区的对外开放,不仅是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巨大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并增强西北地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合作,深化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互惠合作,持久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天府新区的优势及经济影响研究

成都天府新区的优势及经济影响研究■李鲲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成都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天府新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人才、产业等优势,又处在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从背景分析入手,分析了天府新区的发展的各种优势,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天府新区;区位优势;增长极一、背景从2010年9月1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刘奇葆提出天府新区规划,到2014年10月2日,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
天府新区实现了从概念到存在的飞跃,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在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下,天府新区无疑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探路者。
天府新区的地理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眉山、资阳3个市的7个市(区、县)以及37个乡镇,总面积达到面积1578平方公里。
这是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一个重大举措。
在规划纲要中,把新区的总体发展定位为主要依托现代制造业、聚集高端服务产业、努力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最终目标是把该区域打造成包括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新城区,在原有成都的基础上,造一个新的“产业成都”。
二、优势分析1.地理区位优势。
成都是中国西部最发达的特大中心城市,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正是依托这一地理优势,拥有超过2.5亿人口的内陆市场腹地,坐拥国内航空第四城、国内领馆第三城等完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在成都周边地区,已经先后建立了川南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川渝经济区。
而刚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天府经济区则地理位置上处于三个经济区所围成的三角形之中,是这些经济区的中心,因而具有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潜质。
依托成都的西南中心城市优势,天府新区的交通水平优势明显,航空方面,拥有面对欧亚腹地的国际航空枢纽,天府新区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规划的天府国际机场均只有半小时车程。
对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对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2016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也由此进入国家级城市的行列,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刚刚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
城市定位是一个城市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区域、一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所处的位置。
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并且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也将对成都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国家中心城市既是成都的历史荣耀也是成都的不断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的城市定位经历了多次变化。
195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市首个《城市总体规划》将成都定位为“省会、精密仪器、机械制造及轻工业城市”。
1984年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四川省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
从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成都的城市定位一直是四川的省会城市,四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
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跨世纪城市总体规划,将成都定位为“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的城市定位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城市功能的拓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环境得到改善,推动了城市由工业城市向区域性综合型中心城市的转型。
新世纪之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都开始站在西部地区的高度来思考自身的城市定位,并一直致力于巩固和提升其在西部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2003年8月,成都将城市发展的近期目标具体化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2005年,成都提出要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2013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抢抓成渝经济区机遇 占领工业发展新高地

抢抓成渝经济区机遇 占领工业发展新高地 南溪县政府副县长 秦孟刚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原则通过,与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增长极呈东西犄角鼎立之势。标志着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乃至中国的一个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川南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宜宾是川南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宜宾工业主战场的南溪,充分发挥基础、区位和交通、长江黄金水道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对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渝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南溪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工业基础以及强劲的发展态势,抢抓沿江产业带、川南经济区发展机遇聚力跨越发展,创造了一个个“南溪模式、南溪精品、南溪速度”。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优良的发展环境 南溪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处国家重点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沿长江发展带、成渝通道发展轴咽喉位置、川南经济区腹地,居宜宾、自贡、泸州三市品字形中心。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景秀丽。金沙江、岷江自宜宾汇合首经南溪,历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县”。 (一)便捷的交通优势。南溪到成都310公里仅需三个小时,到重庆270公里仅需两个半小时,到宜宾33公里完全融入宜宾市半小时经济圈。自贡至南溪一级公路已顺利开工,宜泸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两条省道S206线遂筠路,S307线泸盐路穿境而过。全县公路里程1,251km,内河里程63km,作为宜宾市的重要港口枢纽,已列为宜宾重点港口建设,已启动罗龙,九龙滩作业区建设。丰水期通航能力达3000吨级以上,枯水期通道航能力达1000吨级以上。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便捷的交通体系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前提。 (二)丰富的能源体系。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健全,国家电网全覆盖,现有110KV、220KV等各种变电站近10座,年供电16,500万千瓦时。天然气管道全县联网,西南油气田630毫米输气大管线经过南溪,有配气站3个,最大日供气量可达15万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长江南溪段年均流量7628立方米/每秒,年均来水量为2404亿立方米,江面宽800-1200米,县城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丰富的能源供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溪县城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文化古城。有长江沿岸保存最完好、工艺最精湛的明代城楼“文明门”,闻名中外的“南溪豆腐干”及各种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省级森林公园云台山风景区、是“水中大熊猫”白鲟的故乡。涌现出以“书法名噪遐迩,而画工尤绝”的“包体字”创造者包弼臣;五粮液鼻祖邓子均;革命家朱德和孙炳文等许多耀眼的名人。南溪教育历来是宜宾教育的名片,有南溪一中、南溪职中两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国家级职业高中。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工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提供了后勤保障。 二、强劲的发展态势,拓展工业领域新突破 (一)县域经济强势崛起。一是投资拉动从“弱”到“强”,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3.71亿元,是2000年的23.3倍,相当于2010年每半个月就能完成2000年全年的投资总量。二是工业园区从“无”到“有”,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的罗龙工业园区初具成效。目前,已入驻企业88户,投产5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3.68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三是产业集群从“小”到“大”,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2010年精细化工实现工业总产值24.45亿元,造纸包装等轻工业实现总产值21.73亿元,食品工业完成总产值21.01亿元。全县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0年前的5.0倍、8.5倍、5.1倍、2.8倍和2.7倍,多项指标增速跃居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前十位。 (二)发展活力强劲迸发。一是市场运作彰显新活力,组建财源公司、罗龙投资公司、南溪小额贷款公司和罗龙工业园区工业投资担保公司,激活南溪资本市场,融资近12亿元建设罗龙工业园区,近5亿元建设3.5公里防洪堤、滨江景观带等基础设施。二是城乡环境展现新形象,西城开发超常推进,4.76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初具雏形,江城品位逐步提升。宜南快速通道顺利通车,农村公路“五年规划、两年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80%的村通水泥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是10年前的5倍。 (三)社会事业全面保障。一是实现“弱经济”到“强民生”的突破,民生工程有效推进,2010年公共投入“民生财政”达3亿元,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二是实现“小财政”办“大教育”的跨越,成功创建为全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三是实现“保稳定”向“创稳定”的转变,开创综治、维稳、群工(信访)、防邪、大调解“五位一体”工作新模式,先后荣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首批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四)招商引资全面提升。2010年,全县总协议引资额为109.9亿元,实际到位引资40.08亿元,同比增长41.86%,比十年前增加了85倍,全年预计完成到位资金总额41.91亿元,是十年前的10倍,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9.5亿元,同比增长121.65%,全年预计完成到位省外资金总额30.08亿元,同比增长83.04%;市外到位资金36.1亿元,同比增长60.20%,全年预计完成到位市外资金总额37.98亿元,同比增长45.08%。各项指标基本上是成倍数增长。 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引领工业发展新引擎 (一)大开发带动大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支持西部发展的税收优惠等政策继续延续,并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对地处西部核心区域的南溪无疑将得到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筑连通内外的大通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速,将全面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提高通达能力,南溪所处长江的特殊位置,将直接在西部大开发中担当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作用,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将加快,通江达海能力将实现质的转变,必将成为川、滇、黔结合部通江达海的首选之地。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打通陆路开放国际通道,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南溪作为内陆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将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起到辐射作用。四大基地的建设,一是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二是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三是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四是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南溪轻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工业、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一区四园”格局正在向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聚集区和产业基地发展,契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南溪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提供了前提。培育内在经济引擎,为培育内在经济引擎,在具体的税收等政策上也将给予大力的支持。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免税收。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所得,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南溪立足建设绿色、生态工业,严格要求节能减排,这有将在南企业赢得政策依据,为南溪招商选资提供优惠保障,将提升南溪落地项目质量。 (二)产业发展趋势。国内外产业将涌向成渝经济区,中央对区域的财税、产业等方面将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势必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国内外的大企业在产业转移布局时,将更多选择成渝经济区,更多高端的产业在区域落户发展,促使区域内产业调整,提升区域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市场要素形成自由流动,最终达到川渝两地合作互赢。作为工业用地充足、后勤保障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南溪,不啻是一次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二级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的二级城市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区域在产业布局、产业链条发展等方面,将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间地带的二级城市在产业布局、产业提档升级等方面,资源分配将趋于合理。南溪作为西部重要二级城市宜宾的重要组团,将获得特别的优惠和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将彻底改变川渝中间地带发展滞后的现象。 (三)对接成渝经济区,融入川南经济区,宜宾是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将围绕建设 “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努力构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走廊,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努力成为成渝经济区、成渝通道发展轴的重点城市。并依托城镇、工业园区和水陆交通通道,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先型发展区域,着力打造临港经济区。南溪是宜宾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宜宾、泸州联系纽带中央,具有长江这一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融入全市发展战略,并融入到川南经济区发展范畴。 四、抢抓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 (一)研究政策,超前谋划发展方向。准确把握机遇,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既要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南溪工业经济长远发展,融入比较优势、市场竞争力、效益潜能,制订出一个符合南溪县情、切合南溪实际,特色鲜明,体现出开放和合作发展理念的规划。面对成渝经济区内其它城市的竞争,要成为率先崛起者,走“自主创新”之路。二是研究国家确定成渝经济区为国家级重点经济区背景及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宜宾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定位以及产业发展优势,深刻分析南溪目前所处的历史机遇及挑战,在发展定位、方向、措施以及战略上作一定的调整。深入实施三化联动,积极利用扩权强县资源和原有发展资源切实加强与市上、省上的对接协调,争取省、市政策支持,立足川滇黔结合部交通枢纽定位,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 (二)紧跟步伐,强化优势产业支撑。按照宜宾发挥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较强的优势,拓展延伸特色优势产业链,打造酒类食品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化工轻纺基地、机械制造和建材基地、川滇黔结合部物流商贸中心战略。突出比较优势,延伸六大产业链条,实行集群发展战略。食品产业。食品产业作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要充分发挥豆腐干、白酒、榨菜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内引外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的竞争实力。生物制药产业。发挥五粮液韦西药业的龙头作用,开发新产品,抓住“7+3”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的契机,延伸生物制药链条,发展现代中药,打造西南重要的制药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北方红光化工、红光特化、天蓝化工为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做大做强企业。轻工产业。大力发展我县以造纸、
开放经济条件下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

93开放经济条件下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龙娟作者简介:龙娟(1995-),女,汉族,德阳,硕士在读,四川农业大学,区域经济学。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611130)摘要:过去的十年里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GDP 首破20000亿元大关,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3.75%。
本文采用了该经济区成都、绵阳、德阳、眉山、资阳、乐山、雅安、遂宁8个市2000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能阐释其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进一步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引言四川五大经济区包括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
其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四川省经济发展最为蓬勃的区域,也是四川省最大的经济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
依据近几年的生产总值,五个经济区对比下来,成都经济区发展最为突出,GDP 增速遥遥领先,占经济总量的63.57%,成为四川经济“稳增长”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成都平原经济区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中小型企业外贸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占据了四川省64%的经济份额。
总体来看,近几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质量效应不断提升,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存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四个经济区发展水平,在面临地区发展不平衡、投资回报率下降、国内外环境约束、国际政治政策变化等诸多压力下,地区经济差异需要调整、结构性矛盾需要调整、企业创新积极性有待提高,国际贸易条款及相关法律保护需要完善。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关成都平原经济区如何重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值得深入探讨。
一、以往的相关研究经济增长研究最常见的方法一般以GDP 来作为度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CDGDP158.24180.14200.94226.02264.08289.44344.96437.19561.69659.14820.051061.281289.331470.791617.71664.461832.862070.23CD进出口总额14.818.920.825.233.745.469.595.2154.1178.6246.6379.1475.4505.8558.4395.3410.1583.0CD出口总额8.28.912.213.518.726.841.457.190.7105.0138.7229.6303.6318.8338.2239.2219.3305.6CD进口总额6.610.08.611.715.018.628.138.163.473.6107.9149.5171.8187.0220.3156.2190.8277.4外贸依存度%9.410.510.3511.1512.7615.6920.1521.7627.4427.130.0735.7236.8734.3934.5223.7522.3728.16出口依存度%5.24.96.075.977.089.2612.0013.0616.1515.9316.9121.6323.5521.6820.9114.3711.9614.76进口依存度%4.2
5.64.285.185.686.438.158.711.2911.1713.1614.0913.3212.7113.619.3810.4113.39
表12000~2016年成都市GDP增长和对外贸易额一览表(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统计公报,下同;(GDP亿元人民币以历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换算为GDP亿美元)
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牵头“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各个内陆城市都在利用此契机打造自己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霍伟东、夏婧雯(2017)提出成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优势并提出了对策,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塑造“一带一路”的胫骨,培育创新能力。冯晓阳、金泽虎(2019)研究以内陆开放新高地对接“一带一路”:基于合肥的分析,使用2000耀2017年的合肥GDP、合肥进出口总额、合肥进口总额、合肥出口额、合肥实际利用外资额、合肥旅游外汇收入额做了实证分析,提出合肥应当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参与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提出的对策有简化海关手续,让货物和服务更便捷;实施积极的出口鼓励政策;全方位打造国际旅游产业;持续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完善交通运输设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人才引进。李孟谦
成都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必要性研究□文/冯晓阳(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提要]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牵头“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各个内陆城市都在利用此契机打造自己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本文选取成都市相关数据,通过具体分析有关对外经济贸易指标对该地区经济推动作用的力度,论证成都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必要性,并提出成都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对策。
关键词: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一带一路”;成都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4月24日
经济/产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8s圆园19
4--(2019)提出陕西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应当从服务平台、产业、政策入手。周迎君(2013)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市的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建设进行了分析,还使用了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标等20个指标构建了内陆开放高地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金泽虎、董文静(2017)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多维贫困指标模型,证实了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韩文丽(2019)研究四川省全面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出四川省目前的短板,有实际利用外资额少、对外贸易依存度低、城市的开放度不均衡等等。迟福林(2017)提出中国应当抓住机遇,加快形成内陆对外开放的大通道,新高地。成都也在积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本文选取成都市相关
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具体分析成都市的各项有关对外经济贸易的指标对该地区经济推动作用的力度,论证成都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必要性并借此提出成都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对策。一、成都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必要性(一)成都市各项指标分析1、成都市对外贸易状况。成都市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在2013年以前大体成逐年上升态势,在2013年达到顶点开始走下坡路。成都市GDP随着时间逐年上升,在加大开放力度后增速越来
越高。但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小,始终没能超过40%,成都亟须扩大对外经济贸易联系。(表1、图1、图2)
图12000~2016年成都市GDP增长和对外贸易额情况图2000~2016年成都市GDP增长和对外贸易额情况图8006004002000CD进出口总额CD出口总额CD进口总额图2成都市外贸、出口、进口依存度走势图成都市外贸、出口、进口依存度走势图40
3020100◆
姻银
银
银
银
银银银
银银
银
银银银银银银银银
姻姻姻姻姻
姻姻姻
姻姻姻
姻姻姻
姻姻姻◆◆◆◆
◆◆◆
◆
◆◆
◆◆◆
◆◆
◆◆
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
姻
银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CD实际利用外资额2.653.14.05.07.55.57.611.422.5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CD实际利用外资额28.0
48.665.585.987.687.675.286.2100.4
表2成都市实际利用外资FI额(单位:亿美元)
图3成都市实际利用外资FI额统计图成都市实际利用外资FI额统计图100806040200图4成都市旅游外汇收入额统计图成都市旅游外汇收入额统计图15
1050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CD旅游外汇收入0.81.11.441.01.41.82.02.61.7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CD旅游外汇收入2.4
2.94.66.37.37.48.712.413.1
表3成都市旅游外汇收入额(单位:亿美元)
5--LNCDGDPD(LNCDGDP)D(LNCDGDP,2)LNCDE&ID(LNCDE&I)D(LNCDE&I,2)LNCDEXD(LNCDEX)D(LNCDEX,2)LNCDIMD(LNCDIM)D(LNCDIM,2)LNCDFID(LNCDFI)D(LNCDFI,2)LNCDVD(LNCDV)D(LNCDV,2)-0.810771-1.817667-3.667427-1.442339-2.489256-4.687783-1.535235-2.392021-4.256074-1.067648-3.875999-3.657891-1.086123-3.254546-6.930755-0.295559-5.000269-4.2683501%-3.920350-3.920350-3.959148-3.886751-3.920350-3.959148-3.886751-3.920350-3.959148-3.886751-3.920350-4.004425-3.886751-3.920350-3.959148-3.886751-3.920350-4.1219905%-3.065585-3.065585-3.081002-3.052169-3.065585-3.081002-3.052169-3.065585-3.081002-3.052169-3.065585-3.098896-3.052169-3.065585-3.081002-3.052169-3.065585-3.14492010%-2.673459-2.673459-2.681330-2.666593-2.673459-2.681330-2.666593-2.673459-2.681330-2.666593-2.673459-2.690439-2.666593-2.673459-2.681330-2.666593-2.673459-2.713751
不平稳不平稳平稳不平稳不平稳平稳不平稳不平稳平稳不平稳平稳平稳不平稳平稳平稳不平稳平稳平稳
表6ADF平稳性检验结果一览表注:D(变量)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D(变量,2)表示变量的二阶差分变量ADF值是否平稳临界值
2、成都市实际利用外资FI情况分析。成都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大体上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2015年略有下降,但是总体上还是上升趋势的。从图3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6年,成都市利用外商投资总额逐年上升,并且2016年成都市利用外商投资总额达到86.2亿美元,是2000年的32.5倍。这充分体现了成都市近些年来对利用外商投资的重视越来越高,不断创造着有利条件来吸引外商来成都投资。(表2、图3)3、成都市旅游外汇收入情况。成都市旅游外汇收入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大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也说明了成都市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虽然2008年略有下降,但这与全球经济危机有关。(表3、图4)(二)成都市开放型经济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1、数据的选取和处理。从上述分析可知,成都市的开放型经济拥有一定的基础,发展前途良好。我们还需要研究各个经济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借助Eviews8.0软件对上述经济指标与经济增长作回归分析,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文中对原数据取对数。
LNCDGDPLNCDE&ILNCDEXLNCDIMLNCDFILNCDVLNCDGDP1.000.980.980.980.990.96LNCDE&I0.981.000.990.990.990.92LNCDEX0.980.991.000.990.980.91LNCDIM0.980.990.991.000.990.93LNCDFI0.990.990.980.991.000.93LNCDV0.960.920.910.930.931.00
表5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一览表
LNCDGDP与LNCDE&I的协整关系LNCDGDP与LNCDEX的协整关系LNCDGDP与LNCDIM的协整关系LNCDGDP与LNCDFI的协整关系LNCDGDP与LNCDV的协整关系-1.481012-1.625631-1.605603-2.551337-2.2823621%-2.717511-2.717511-2.717511-2.728252-2.7080945%-1.964418-1.964418-1.964418-1.966270-1.96281310%-1.605603-1.605603-1.605603-1.605026-1.60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