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与小时代:青春写作的几种形象
议论文写作素材:青春

议论文写作素材:青春(1)引言青春时代,是人生黄金期。
它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它使人充满着渴望和探索精神。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青年朋友们,珍惜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吧!把握时机,奋勇前进,为创造美好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2)事实论据王勃少有奇才"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
他六岁就会写文章,9岁读颜氏《汉书》,写《指瑕》一文,指出颜注的错误,受到长辈先生们的称赞。
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
二十余岁时,他赴海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今南昌市),当时都督阎伯屿在新修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也应邀出席宴会。
阎都督事先已要其女婿做好了序文。
但为了表示谦恭,假意请众宾客作序,大家都谦逊推辞,唯独王勃毫不客气,提笔挥毫,顷刻而就,写成了《滕王阁序并诗》,满座皆惊。
阎都督读到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子时,惊奇地从座位站起来连说:"真是天才啊。
"《滕王阁序》从此成为古今传育的名篇。
王勃就在这次赴海南省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华罗庚25岁成为知名数学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4岁读初中时因家庭贫穷辍学,靠刻苦自学取得极其优异的成就。
20岁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大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被调到清华大学任教。
1934年成为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1936年去英国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其间在数论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果,引起全世界数学界的重视。
25岁的华罗庚就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数学家。
他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既广泛又具有开创性,在数论、代数、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都有深刻的研究和卓越的贡献。
著作有《数论导引》、《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等数十种专著及大量科学论文。
萧邦20岁创作世界名曲《C小调练习曲》波兰19世纪杰出作曲家、钢琴家萧邦,他是浪漫乐派巨匠,有"钢琴诗人"的美称。
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心得体会【七篇】

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心得体会【七篇】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心得体会【七篇】身为新时代青年,大家要有担当的,努力擎起国家大旗,这是一份继往开来的、光荣的责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心得体会【七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心得体会精选篇1成功,没有捷径,靠的是拼博,靠的是奋斗。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都是一点一点打拼而来的。
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富含定力、毅力、魄力“三力”营养素,加强内外兼修,不断锻造坚强的意志,不断加油振翅,才能在祖国绘就美丽蓝图的征程上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初心如磐,永葆气定神闲的定力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忠诚、干净、担当,是衡量好干部的标准。
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时刻坚定政治定力,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青年干部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要在常学常思中加强修养,在真学真干中提升自我,要坚持纪律定力,不断增强个人修养和自我约束力,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把党的纪律规矩时时刻刻印在心上。
随时保持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千万不要因“乱花渐入迷人眼”而迷失自己,忘记自己的身份、职业道德和奋斗目标。
更不要被一些无味的饭局、酒场消费掉宝贵的青春,摧毁了斗志。
要时刻做到初心如磐、本色不变。
磨杵成针,涵养坚不可摧的毅力挑战人生之巅。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疾风知劲草、烈火练真金”。
青年干部在新时代会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要勇于天下先,敢吃第一个“螃蟹”,坚持不懈,才能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怕风吹雨打,不惧艰难险阻,以昂扬的斗志,奋发图强,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伟业。
“青年与青春”主题作文素材,10组人物素材

“青年与青春”主题作文素材,10组人物素材,超优质!角度一:青春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春向阳,不负芳华,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梁启超说:“青年人是时代的希望,祖国崛起强大会伴随无数青年人的前仆后继以及那些青春激昂的希冀与梦想。
”青春就是要见山见水,独善其身,兼济天下,除了诗与远方,还有家国天下。
李大钊说:“人失其青春,则人无元气。
”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境;青春永不会散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角度二:启蒙鲁迅说:“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五四”精神最主要的是启蒙,是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对国民进行启蒙的新文化运动,遗憾的是未能最终完成。
所以百岁高龄的马相伯,临终前痛心地说:“我只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国人叫醒。
”马相伯是复旦大学创始人,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另一个教育家蔡元培的恩师。
角度三:救世梁漱溟说:“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五四”时期,有各种“救国论”,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等,还有“东方文化救世论”,代表人物有梁漱溟。
1917年10月,梁漱溟在湖南目睹军阀交战、民不聊生的惨景,心中悲悯,写成《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并自费印刷千册散发,后来他放弃北京大学教授的职位,到农村去做乡村建设,都体现了救世济民的精神。
蔡元培说:“大学之大,因其无所不包,各种言论思想均可自由,但亦不必出于互相诟骂。
如各有主张,尽可各自鼓吹自己主张之长处,不必攻击或排斥他种主张。
”蔡元培主办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教育方针,聘用留过洋的新派人物,也聘用精通传统学问的旧派名家。
梁漱溟本是一个没有考上北大的中学毕业生,由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认为是一家之言,就聘请梁漱溟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
角度五:自由陈寅恪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巴金“青春型”创作风格的理解

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巴金“青春型”创作风格的理解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巴金“青春型”创作风格的理解「篇一」巴金及其创作导论1、巴金生平与创作2.创作分期:前后期1、巴金生平与创作巴金(1904.11.25-20xx.10.17),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1981年2月14日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 》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这一倡议于1981年3月12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4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决定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报中央批准。
1981年10月13日成立建馆筹备委员会。
次年,在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选定北京万寿寺西院作为文学馆临时馆址。
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召开成立会,胡乔木同志参加并为“筹建处”挂上牌子。
同年,财政拨款150万元作为修缮馆舍和购置基本设备的经费,巴金先生捐款15万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基金。
1984年修缮工作基本完成,馆内举办了“茅盾生平和创作生活展览”、“老舍生平和创作生活展览”。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宣告成立。
1985年3月26日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亲自主持,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胡乔木、王蒙同志发表了讲话,邓力群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知名作家出席了开馆典礼。
旧馆文学馆新馆1996年开始设计新馆,1997年底动工,1999年9月底完工,20xx年5月23日新馆开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门口的巴金手模馆中的巴金展区2.创作分期:前后期前期:1928年写作《灭亡》到抗战爆发前夕后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前后约二十年的时间,巴金写了20多部中、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等,还有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论时代气质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论时代气质文题有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以上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想认识或体验感悟。
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范文精选论时代气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尾段,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那么,时代气质究竟是什么?回望央央大国的历史,提到三皇五帝英雄事迹,几百年光阴展现的时代气质---辉煌、繁荣、强大。
到近代几十年,战火凝聚的时代气质--抗争、解放、复兴。
直至如今,改革开放进行时的时代气质---民主、文明、和谐。
时代气质可大可小,亦可正可负,勿忘被侵略时,被人刻下东亚病夫的伤疤,勿忘公然失效的巴黎合约下弱国无外交的过去。
总体看来,是时代中的人们推动了历史的书写,时代气质的缩影携刻在人们身上。
时代气质如何就产生了呢?每个人都在社会群体中,就00后,也可以是一个时代,有这个小时代的气质。
从小我们常听到争做新时代新青年。
在正在进行的历史里,“新”姑且算我们时代的特征,我们出生经历非典,学生时代经历新冠,特殊气候天灾,我看到疫情中年轻的志愿者,援鄂的医疗队,山火中的摩托车小队。
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过去时代的先辈的贡献,课本上有精忠报国,社会中流淌着正能量,我们是过去先祖的传承人,时代气质自然也从过去时代气质中过渡传承。
时代气质从不是一幢大楼建起,另一幢大楼又从平地新起,而是巨人的肩上托举着另一个人的天梯。
为了让时代气质永远长虹,重担由我们扛起,舞台为我们点亮。
那么“新”的时代气质,我们站在21世纪初始,现在中国新时期的历史节点上,更应开放思想,努力学习,承担国家责任,保持高昂状态,以最好的面貌书写我们的时代气质。
时间从不停止,时代的划分没有正确答案,随着国家发展,每个机遇都会发展成时代。
一个时代气质变为另一个时代气质人们难以察觉,像一阵风,吹到杨柳边关便国家安稳,吹到大西北便拔出开发建设,所以不必追逐风,我们都在风中。
小时代讲的是什么故事

小时代讲的是什么故事《小时代》是作家顾漫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改编成电影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都市青年为主要受众群体,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成长、爱情、友情和职场挣扎的故事。
小说的背景主要设定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通过主人公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故事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四个年轻女孩展开,她们分别是林萧、顾里、顾萧和唐宛如。
她们是大学室友,毕业后各自在不同的领域拼搏,经历了友情、爱情、事业上的挫折与成长。
林萧是一个时尚杂志的编辑,她对时尚充满热情,却在爱情和事业上屡次受挫;顾里是一个设计师,她热爱自由,却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犹豫不决;顾萧是一个企业家,她坚强果断,却因为家族问题一直受到困扰;唐宛如是一个演员,她热爱表演,却在职场上屡屡碰壁。
故事情节通过这四个女孩的成长故事,展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她们在爱情中受挫,又在友情中得到温暖;她们在事业上奋斗,又在家庭中犹豫;她们面对困难,不断成长,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小说通过对这四个女孩的情感世界和成长历程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心理困惑和成长烦恼,也展现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坚强和勇敢。
《小时代》不仅是一部描写都市青年成长故事的小说,也是一部反映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作品。
小说中的情节丰富多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生动,引人入胜。
通过对主人公们的生活经历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小时代》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成长、爱情、友情和职场挣扎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小说内容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现代都市青年成长小说。
古代文人笔下的人物形象描写

古代文人笔下的人物形象描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文人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刻画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不仅是故事情节的载体,更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本文将从历史小说、诗词、散文等不同文体出发,讨论古代文人笔下的人物形象描写。
一、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古代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常常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对其言谈举止、性格特点以及身世背景等方面的立体描绘,使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以《红楼梦》为例,其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塑造得深入人心。
贾宝玉是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才子,他温文尔雅、情感丰富,对世事有独到的见解,使得读者对他的喜爱和关注;林黛玉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激情的女子,她聪慧而敏感,内心充满了对世俗荒唐生活的不满,与贾宝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心机深沉的女子,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贾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古代诗词是文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来描绘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
在一定的格律和修辞形式的限制下,诗人们通过简洁而精练的文字,创造出许多传世之作。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形象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通过对周瑜与战争的结合,苏轼以凄楚的笔墨刻画出了一个忠诚而有才华的抗战英雄形象。
同样,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景的同时,将自己的无奈和失意通过对杜牧的描写表达出来:“出门俱是看花人,踏雪寻梅去欲迟。
因郎知我意,郎若有灵知。
”这种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描写相互映衬和补充,并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是古代诗词艺术的独到之处。
三、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小说和诗词相比,散文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探究。
在古代散文中,文人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对他人的观察为基础,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透露出的文人风采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使他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学家。
对影片《小时代》中人物形象“顾里”的探知与思考

对影片《小时代》中人物形象“顾里”的探知与思考摘要:笔者通过对《小时代》作品的纵向分析,从起初书本人物的整体了解,到荧幕上被真人化的视觉感知,探究出影片作者郭敬明对其塑造的小说人物“顾里”的最初源动力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从而能进一步的了解到当下新时代年轻人群的认知水平与价值取向。
关键词:郭敬明;小时代;顾里;上海;物质主义1《小时代》的纵向剖析1.1《小时代》作品的创作背景2008年10月,第一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发行的郭敬明长篇小说《小时代1.0折纸时代》正式问世。
江兵教授在他发表的“《小时代》:‘80’后的另类经验”中提到:“意外于郭敬明成长之迅速,青春偶像的背面于青涩中生出几分成熟;混乱于作品所呈现的大上海,以及由此折射的令人目眩神迷一时难以把握的文化景观。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郭敬明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而是由川入泸,毕业于上海大学的外来新移民人口。
除了跟大多数人一样,有着第三方的观察者的身份以外,也因在上海的逐渐融入,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有了他自己的认知与辨析度。
2013年影片诞生之初,在最近的一期网络视频采访中,郭敬明提及,因有前人翻拍其作品,曲解了他自身想要表达的意蕴,驱使着他不得不戎装上阵,亲自持当《小时代》这部影片的最终导演。
1.2《小时代》的人物分析小说以展现四位女主人公的青春生活为依托,且身份都为大学生,由此也不难分析其发售的定位人群。
四位女主人公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与遭遇,可故事的视野停留的范围并不算开阔,所反映的事件与冲突也大多并不生活化。
在电影里,这四位女主人公(名为林萧、顾里、南湘与唐宛如),似乎郭敬明对顾里的形象尤为看中,除了在影片中她所营造得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与在不同的危机事件里,所展现的逆袭行径,无不将观众的视线与重心从本该是《小时代》的一号女主角林萧,移到这位崇尚丛林法则、却又表现得有情有义的千金大小姐顾里身上。
导演几乎是认可了顾里的价值观,以欣赏的目光去追随这位上海女士的“出格”与叛逆,甚至有将其作为新上海滩“欲望都市”化身的潜在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