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全国首发

合集下载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古代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它以小巧精致的文字,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感悟。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是一部集合了古代小品文精品的文集,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编撰而成。

在这部文集中,我们可以欣赏到杰出的古代小品文作品,感受到当时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

下面,我将以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为主题,深入探讨古代小品文的魅力和价值,并分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对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的认识在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中,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小品文作品,内容涉及生活、情感、人情、风景等方方面面。

这些作品以简洁的语言、精致的笔墨,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在我们翻阅这部文集时,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对世间事物的深刻理解。

他们以文学的形式,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作品言简意赅、婉约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文学、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古代小品文的理解和感悟古代小品文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和读者对其进行欣赏和研究。

在我看来,古代小品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凝练和深远。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点到即止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精华和真谛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欧阳修原文中的作品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它们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是我们认识古代文学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智慧,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篇小品文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豁达和对人性的观察。

他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从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恬静而美好的意境。

当代大学生必读百本优秀图书推荐目录

当代大学生必读百本优秀图书推荐目录

当代大学生必读百本优秀图书推荐目录一、文学类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版中国文学,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片盛开异卉奇葩的艺术苑圊,一座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搏动着一个伟大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中国文学,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对人类精神宝库永久的贡献。

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 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长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只得四句3.《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是中国诗史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

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诗歌之路;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是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精选106首诗,逐一进行了注释、今译。

该选本选目得当,注释简洁,训诂信实,译诗畅达而富于诗味。

4.《唐宋词选释》俞平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共选词251首,分为三卷,所选之词大体上体现了词家风格和词的发展途径;注释多有新意。

5.《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的一部非常优秀的古文选本。

选文上起周代,下止明末,分为12卷,共222篇。

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长短相间,字字玑珠,宜咏宜育,乃中华五千年锦绣文章之极品,“观止”确非虚言!《古文观止》所选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基本上均为历代传诵名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古文观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苏洵散文鉴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苏洵散文鉴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苏洵散文鉴赏【序】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称赞的文人群体,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散文的新境界。

作为这个群体中的重要一员,苏洵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于世。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至今仍在被后人钦佩和解读。

本文将对苏洵的散文进行全面评估和鉴赏,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成就。

【一】苏洵及其散文背景介绍苏洵(1009年-1066年),字子容,号樊川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饱读经史。

苏洵的一生经历了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等几位皇帝的统治,亲身参与了政治斗争和国家事务,对于社会变革和政治风云有着敏锐的触觉。

这些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渗透到他的散文作品中,赋予了他的作品更加深入和细腻的内涵。

【二】苏洵散文的风格特点苏洵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饱含哲理思考:苏洵心思缜密,善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他的散文中,经常出现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历史的观察,思考着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对于人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自然描写生动:苏洵擅长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塑造了自然景物的形象。

他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配以精细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

3.感情真挚深沉:苏洵的散文中充满了真挚和深沉的情感。

他对亲情、友情和爱情表达了真诚和深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类情感的无限关怀。

4.语言简练精炼:苏洵的语言简练而有力,尽可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复杂的思想。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让文章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度和内涵。

【三】苏洵散文作品赏析苏洵的散文作品涉及广泛,既有议论文、游记,也有书信、家书等形式。

以下将对其中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

1.《送子规》这是苏洵写给他的儿子苏轼的一封家书。

书中,苏洵表达了对儿子的嘱托和期望,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父亲的深深爱意。

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近几十年来,中国文学已经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变化,如新小说、新戏剧等。

然而,中国历史上最为宝贵的文学流派诗歌,仍然傲立不倒,保持着它的传统和文化的历史价值。

因此,欣赏中国古代诗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人来说仍然保持着重要意义。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推出了一本名为《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的书籍,由国内一批学者以及外国诗歌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联合出版发行,旨在让中国当代读者熟悉、了解元、明、清时期的诗歌鉴赏规范。

该书收录了从元代到清代的诸多诗歌,并将每一首诗都以英文翻译,以便更好地理解。

书中的诗歌已经选择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涉及写景、叙事、抒情、文言文诗歌等多种类型,从早期唐宋诗歌,到近现代抒情歌曲,歌颂爱情,抒写生活,都有收录。

此外,书中每一首诗都附有注释,介绍了诗歌的背景、创作思路、内容构成和诗歌所传达的理念,让读者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欣赏诗歌的精妙结构和多变的情思。

此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还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要点,如音韵,四音制度,诗词的结构,以及诗歌写作中的工具和技巧,以及诗歌写作中的风格、内容和表达手法。

其中,该书也收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以及古老鼎鼎的尚书体诗歌等传统文学格式及其特点。

《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
的诗歌,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因此,本书将帮助普及中国古代诗歌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与精粹,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阅读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阅读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阅读参考书目文学史通史类:▲《中国文学史》 社科院文研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史》 章培恒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断代分体类: 《先秦文学史》 徐北文 齐鲁书社 《中国中古文学史》 刘师培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古文学系年》 陆倪如 人民文学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胡国瑞 上海文艺▲《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出版社▲《唐诗小史》 罗宗强 陕西人民出版社 《唐代文学史》 乔家钟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两宋文学史》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词史论平高》 刘尊明 文化艺术出版社 《宋史诗》 许总 重庆出版社▲《唐宋词》 杨海明 江苏古籍出版社 《情诗史》 朱则杰 江苏古籍出版社 《近代文学史》 郭延礼 齐鲁书社 《赋史》 马积高 上海古籍出版社 《骈文史论》 姜书阁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宋词史论》 王兆鹏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词史》 黄拔荆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神话史》 袁 阿 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小说史略》 鲁 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 北大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小说演变史》 齐袼焜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张稔穰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散文史》 王水照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词曲史》 王 易 上海书店 《中国古代散曲史》 李昌集 华东师大 《中国戏曲史长编》 周贻白 中国戏剧 《中国传说文学史》 韩兆陭 人民文学出版社▲《魏晋南北朝乐府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 吴文治 黄山书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 庚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散文选》 人教社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编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编 中华书局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编 中华书局 《毛诗正义》 孔颖达 中华书局 《毛诗郑笺》 毛亨 郑玄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集传》 朱 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楚辞集注》 朱 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楚辞章句》 王 逸 中华书局▲《楚辞选》 马 茂文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屈原集校注》 金开诚注 中华书局 《屈原和他的时代》 赵逵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 预 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国语注》 韦 昭注 四部备要 《国语译注》 李晓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战国策》 高 诜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晏子春秋集解》 关则虞 中华书局▲《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墨子闲话》 孙治让 中华书局 《庄子集解》 郭庆藩 中华书局▲《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老子注解》 高 亨 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孟子今译》 杨伯峻 中华书局 《荀子集解》 王先谦 商务 《荀子注译》 张 贵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非子浅解》 梁启雄 中华书局 《史记》 二十四史点校本 中华书局▲《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中华书局 《汉书》 二十四史点校本 中华书局 《后汉书》 二十四史点校本 中华书局 《三国志集解》 卢 弼 中华书局 《曹操集解注》 安徽亳县 中华书局 《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曹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建安七子集》 俞绍初 中华书局▲《陶渊明集》 逯钦立注 中华书局▲《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 中华书局 《玉台新咏》 穆克宏校点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选李注义疏》 高咢瀛撰 中华书局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中华书局 《陈子昂诗注》 彭庆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孟浩然诗选》 陈贻小欣 人民文学出版社▲《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 《岑参集校注》 陈钦民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王维诗选》 陈贻小欣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白集校注》 朱开诚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诗选》 复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杜诗译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杜甫诗选》 山大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 《韩昌黎文集校注》 钱仲联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愈选集》 孙昌武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愈诗选》 陈迩冬 人民文学出版社 《柳河东集》 廖莹巾校注 商务 《柳宗元诗文选》 贝远辰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禹锡诗词译释》 高志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白居易集》 顾学颉点 中华书局 《白居易诗选》 周汝昌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贺诗歌集注》 王 琦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贺诗选》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樊川诗集注》 杜中义著 冯集梧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杜牧诗选》 缪 铖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商隐诗编年集解》 刘学锴 余恕絾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商隐诗选》 安师大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诗品汇》 高 棅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别裁》 沈德潜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三百首译析》 喻守真 中华书局▲《唐诗选》 社科院文研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唐文选》 武大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李 李煜词》 詹安泰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花间集》 华连圃注 商务 《二晏词选》 柏 寒注 齐鲁书社 《乐章集》 柳 永 上海古籍出版社 《欧阳修文选》 杜维沫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安石诗文选读》 上海师院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东坡全集》 苏 轼 四库全书▲《苏轼词选》 陈迩冬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苏轼诗选》 陈迩冬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黄庭坚诗选注》 陈永正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淮海居士长短句》 徐均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情真集》 吴则虞校点 中华书局▲《周邦彦词选》 刘恩奄 广东人民出版社▲《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剑南诗稿校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出版社 《放翁词编年笺注》 夏承焘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陆游诗选》 游国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万里选集》 周汝昌选注 中华书局 《范成大诗集》 周汝昌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姜白石编年笺校》 夏承焘 中华书局 《花外集》 王伯孙著 杨海明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山中白云词》 张炎著 吴则虞点校 中华书局 《词综》 朱 尊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词选》 胡云翼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宋名家词选》 龙榆生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选》 文研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宋诗选注》 钱钟书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宋文选》 四川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元好问诗选》 郝树侯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天祥诗选》 黄兰波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元人杂剧选》 顾学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编校 中国戏剧▲《董解元西厢记》 凌景延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西厢记》 王季恩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琵琶记》 钱 箕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戏曲选》 王 起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元散曲选注》 王季恩 北京人民出版社 《辽、金、元诗三百首》 罗斯守注 岳麓出版社 《辽金元诗选》 章 逊选注 古典文学 《明诗三百首》 金性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代散文选》 刘世续 上海古籍出版社 《汤显祖集》 徐朔方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牡丹亭》 徐朔方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綄纱记》 梁辰鱼 上海古典文学 《宝剑记》 李开先 上海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 中国戏剧 《吴梅村诗集笺注》 程穆衡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湖海楼集》 陈雄松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饮水词笺》 纳兰性德著 李勖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林则徐诗选》 福建人民出版社 《龚自珍已亥杂诗注》 刘逸先注 中华书局 《人境庐诗文选》 钱仲联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秋瑾诗选》 郭延礼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情诗别裁》 沈德潜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情诗三百首》 钱仲联选注 岳麓出版社 《情词选》 张伯驹选注 中州书画社 《迫之三百年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散文选》 王荣初等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长生殿》 徐朔方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桃花扇》 王季恩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 《古神话选释》 袁 阿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世说新语笺》 余嘉锡 中华书局▲《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人小说》 汪群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大宋宣和遗事》 上海古籍出版社 《金相平话五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平山堂话本》 明 浇楩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许政杨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警世通言》 严敦易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醒世恒言》 顾学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今古奇观》 顾学颉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聊斋志异》(三会本) 张友鹤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初刻拍案惊奇》 凌袁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刻拍案惊奇》 凌袁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水浒传》(七十回本) 施耐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水浒全传》(百二十回本)施耐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隋唐演义》 明 诸人获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家府演义》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东周列国志》 蔡元启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说岳全传》 钱 彩 人民文学出版社 《水浒后传》 陈 忱 人民文学出版社 《醒世姻缘传》 西周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游记》 明 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封神演义》 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金瓶梅词话》 兰陵笑笑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镜花缘》 李汝珍 人民文学出版社▲《儒林外史》 吴敬梓 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新校注本) 文研所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残游记》 刘 鄂 人民文学出版社 《孽海花》 曾 朴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 黄 霖选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 丁锡根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明清人情小说研究》 方正耀 华东师大 《三国演义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水浒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西游记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金瓶梅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红楼梦卷》 一 粟 中华书局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 中华书局 《三言二拍资料汇编》 顾学颉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古文学史论集》 王 瑶 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 《大历诗风》 蒋 寅 上海古籍出版社 《系溪词选》 叶嘉莹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宋词风格》 杨海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 《南渡词人群体研究》 王兆鹏 台湾文涛 《汉唐文学的嬗变》 高晓音 北京大学 《红楼梦研究小史稿、续小史稿》郭豫造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词研究之路》 刘杨忠 天津教育出版社 《唐诗学引论》 陈伯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隋唐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代文学思想史》 张 毅 中华书局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会科学 《历代诗话》 何文焕 中华书局 《清诗话》 王夫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词话丛编》 唐圭璋 中华书局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词纪事》 唐圭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元曲纪事》 毛文才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 《笔记小说大观》 广陵古籍古典资料汇编: 陶渊明卷 杜甫卷 白居易卷 柳宗元卷 李清照卷 陆游卷 杨万里卷 中华书局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代诗文鉴赏系列 上海辞书出版社鉴赏辞典系列注:“▲”号为必读书。

新版《辞海》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坐标

新版《辞海》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坐标

等,也根据新的标准进行规范㊂四㊁推出‘辞海“网络版,开创融合出版新局面㊂按照‘辞海“(第七版)编纂启动大会上 与纸质版同步推出 的前瞻部署,经过不断探索和持续推进,‘辞海“网络版已经按期上线试运行㊂网络版不仅在纸质版的基础上建设了多层知识导图,新增了词目读音及汉字笔顺㊁源流㊁书法,融合音视频㊁图像和三维立体模型,成为一部有声㊁有色㊁有形的立体辞书,更基于‘辞海“协同编纂平台,积极探索在线修订的编纂方式㊂目前‘辞海“网络版包括网页版㊁App 版和微信版,覆盖PC㊁移动等各类电子终端,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知识查阅需求㊂五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为‘辞海“的持续修订编纂提供有力支撑㊂‘辞海“(第七版)不仅继承了历版‘辞海“修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方法,更基于对上一版的细致解剖,在原稿㊁校样两轮编辑三审基础上,历经两次专家通读,三轮专项检查,九次校样处理,十二遍全稿校对以及重大条目审读,并充分利用各类权威数据资源,以及自主开发的历版‘辞海“数据库㊁‘辞海“协同编纂系统和专项检查程序,在数据查核㊁表述统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㊂在作者队伍和编校队伍建设方面,实现了 以老带新 和 传承有序 ㊂‘辞海“问世八十多年来,几代 辞海人 秉持传承文明㊁传播文化的信念,一代传一代,一棒接一棒㊂‘辞海“(第七版)是 辞海 事业的一个新起点㊂‘辞海“的编纂出版工作将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守正出新,昂首迈向新征程㊂(作者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版‘辞海“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坐标陈尚君㊀㊀作为‘辞海“分科主编代表发言,我感到很荣幸㊂首先祝贺‘辞海“(第七版)圆满㊁顺利㊁及时出版!从2015年启动新版编纂,无数学者和编辑投入大量精力,追求全面㊁准确㊁前沿地反映世界的变化和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成就和细节更新,五年辛苦不寻常,终得全书底定,这是当代学术成就的总体展示,可喜可庆!我从1985年参加‘辞海“(第四版)的修订,执笔唐宋文学部分,至今已经35年;第七版担任中国文学部分的分科主编,负责中国古代文学部分㊂从‘辞海“(第一版)开始,中国文学特别是传统文学就占很大比例㊂我还记得第四版工作时,为执笔者提供了历年修订的5新版‘辞海“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坐标㊀6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完整档案,提出根据最新学术研究来更新内容的要求㊂比如唐代诗人旧条,多据史传㊁笔记㊁诗话写成,内容疑信参半㊂1978年以后国内学风遽变,即以诗史互证与追溯史源的方法,努力还原诗人的人生轨迹与文学活动,涉及作品解读部分则更多关心写作原因与作品寓意㊂最近40年,涉及唐代文史研究新文献层出不穷,学术研究日新月异,‘辞海“坚持反映这些进展㊂因为这部分始终由我负责,可以长期保持全方位的关注,无论新增词条还是内容更新,每次修改幅度都很大㊂手边所存最近两版增补内容显示,最近十多年新见唐代重要诗人韦应物㊁李益㊁姚合墓志内容得到反映;敦煌文献新见‘瑶池新咏“‘甘棠集“,敦煌通俗作品‘下女夫辞“‘庐山远公话“,敦煌所见重要作者张球㊁云辩,日本㊁韩国所存重要典籍‘翰林学士集“‘文镜秘府论“‘千载佳句“‘夹注名贤十抄诗“,港台地区学者编著‘敦煌变文集新书“‘全唐赋“,当代学者所著‘唐诗鉴赏辞典“‘全唐五代笔记“‘唐代墓志汇编“等,都增列了条目㊂涉及细节的改动头绪众多,难以一一表述㊂几十年来,‘辞海“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传统与编纂原则,如不收存者,评价适中,不刻意求新奇,及时反映当代社会变化,严格遵循辞书语言,学术有分歧者小心把握分寸,每次修纂对参与者既是严格的学术挑战,也是良好的学习㊂我参与30多年,感受非常强烈㊂一是辞书语言的严格训练㊂即在省略主语,高度浓缩,拿捏分寸,遣词规范,用最简明的语言将复杂的学术问题,在一二百字内讲清讲透讲准㊂前辈有典范,‘辞海编纂手册“提供具体操作原则,编辑严格把关,保证了词条定稿的坚确不移㊂二是养成全方位关注学术动向的习惯㊂唐宋文学部分约1500条,涉及之学术点超过万处,几乎每个点都有无数的研究积累,海外的研究也不能忽略,这是对学者知识面和掌握最新动向的严肃考验㊂三是在评价方面体现当代意识与全球视野,在外国文学部分尤其重要㊂如诗人波德莱尔,以往定位为颓废派代表,称其诗 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现在改为 被公认是开创了文学现代性的重要人物 ,突出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㊂四是恰当把握一家之言与学术定论的区别㊂诗人储光羲籍贯旧作润州延陵,其地原注为江苏丹阳,本次修订,地方学者指出应在常州金坛,为此我与编辑查阅了各类方志和今人考证,在确定储墓所在后,方敢改动㊂‘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所作,我在20多年前提出,目前学界同意者居多,不赞同者亦有,用‘辞海“作结论显然不合适,现在采取 题唐司空图撰 的方式,看似骑墙,其实最为稳妥㊂五是可以作结论的新说尽量接纳㊂如‘本事诗“作者有孟启与孟棨的不同记载,‘四库提要“硬断孟棨为是,沿用两百多年㊂现在孟氏家族墓志出土,孟启有三处署名,学者也调查了存世文本的署名以及名㊁字的对应关系,确认棨误而启是,应该可以作结论,全书也作了通改㊂无数这样的细节,确保了‘辞海“的学术质量㊂新版‘辞海“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坐标㊂我所知仅限一隅,偏颇失误难免,敬请指正㊂(作者为‘辞海“中国文学分科主编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努力吸收学界成果,持续提高‘辞海“中国近代史学科条目质量熊月之㊀㊀当今时代,人类知识生产㊁传播与创新,鲜明地呈现以下四个特性:知识更新快速性㊁知识总量无限性㊁信息发布随意性㊁知识真伪难辨性㊂知识分科越来越细,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㊂人类知识分为三大块,自然科学㊁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数理化天地生医农,文史哲经法社教,每一门学科下面不知分出了多少二级学科㊁三级学科㊂以历史学而言,大而言之,可分中国史㊁世界史,再细分,分古代㊁近代㊁现代㊁当代,还有城市㊁乡村㊁社会㊁区域,古代还可以按时段,先秦㊁秦汉㊁唐宋元明清,一直细分下去㊂据相关学者测算,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最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㊂知识总量越来越巨大,巨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换句话说,此前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现有科学知识总量的10%㊂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由于信息发布多样化㊁随意化,只要有手机,每个人都可以持续不断地发布各种信息㊂于是,信息世界,鱼龙混杂,真假难辨㊂知识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两个基点,即对学科前沿最新知识的准确掌握,与对学科宏大背景的全面把握㊂前者要求的是分析,后者要求的是综合,前者要求的是专,后者要求的是通㊂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知识创新㊂面对这样的知识总量,这样细密的分工,这样快速的更新,这样混杂的局面,每个人都显得越来越渺小㊂但是,人类需要由准确知识汇集起来的无所不包的万宝全书,这就是百科全书与‘辞海“一类以准确㊁宏通为特点的权威工具书㊂因为,知识无限,能力有限㊂一个能力有限的人要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创新,创造新的知识,就必须依托无限的知识界的综合能力㊂于是, 对不对,查‘辞海“ ,成为人们获得㊁验证知识的有效法门之一㊂百科全书与‘辞海“的共同特点,都是依托知识界的集体智慧,为社会大众提供可靠7努力吸收学界成果,持续提高‘辞海“中国近代史学科条目质量㊀。

奇文妙赏 相得益彰——《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辞典》评介

奇文妙赏  相得益彰——《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辞典》评介

奇文妙赏相得益彰——《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辞典》评介吉明周
【期刊名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现代小品文,以其短小的篇幅、优美的文字、奇妙的情思,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独秀一枝的文学样式。

由夏咸淳、陈如江先生主编的《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其宏大的体制、精富的选目、独到的鉴赏,在当今书林中堪称独标一格的文学鉴赏读物。

这部辞典囊括上起先秦、下迄近代的一百七十位作家、三百余篇优美隽永的小品文精华,勾勒了中国古代小品文发展的历史轨迹。

小品文滥觞的先秦小品,小品文兴盛的六朝小品,小品文大放异彩的晚唐小品,小品文成熟的宋人小品,小品文臻于顶峰的晚明小品,分别以其显著成就和鲜明个性,在书中占居重要位置。

以内容言,山水小品、咏物小品、寓言小品、抒情小品、幽默小品、讽刺小品……争奇斗艳,仪
【总页数】1页(P126-126)
【作者】吉明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解读、品味传奇文本的奥秘——《明清传奇鉴赏辞典》编余谈 [J], 蒋星煜
2.漫谈绝句和绝句鉴赏——《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前言 [J], 霍松林
3.《历代辞赋鉴赏辞典》评介 [J], 李生龙
4.传播陇右文学精华促进地域文化研究──《甘肃历代诗文词曲鉴赏辞典》简评 [J], 李秋新
5.精华之精华——《新编哲学大辞典》评介 [J], 傅盛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文化通志

中华文化通志
毛泽东全书 价格:¥1460.00元
莎士比亚全集全8卷 价格:¥790.00元
经典中国艺术史 价格:¥408.00元
流金岁月:中国经典老电影112部 价格:¥420.00元
1949-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大事记 价格:¥360.00元
中国红色经典电影60部 价格:¥760.00元
清儒学案(全八册)精 价格:¥648.00元
相关图书
论剑系列丛书 价格:¥319.00元
崇献英芝图 价格:¥3000.00元
蟾宫月兔图 价格:¥3000.00元
《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全16卷》 价格:¥2520.00元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30册) 价格:¥601.00元
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 价格:¥1915.00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藏书百部 价格:¥3160.00元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纪实全四卷 价格:¥பைடு நூலகம்00.00元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全4卷 价格:¥750.00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记录彩图版》全四卷 价格:¥350.00元
有声中外上下五千年10CD-ROM 价格:¥580.00元
铁血较量-中美朝鲜战争作战全史(图文版) 价格:¥698.00元
《红色领袖毛泽东全五卷》 价格:¥880.00元
file:///C|/Users/hj-6688/Desktop/html/中华文化通志.Html(第 2/5 页)[2011/12/20 23:45:05]
中华文化通志
御定全唐诗典藏珍本 价格:¥1400.00元
二十四史精华 价格:¥1024.00元
永乐大典全新校勘简体横排珍藏本12卷大众文艺 价格:¥1860.00元
千古奇谋全六卷 价格:¥990.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进行了精到、细致、深入浅出的赏析。其中如“萧涤 非”是培养了我国古典文学专业的首批五名硕士和两名 博士,美、日等国的学者都称之为“汉学伟人”;
其他如钱仲联、俞平伯、施蛰存、马茂元、程千帆等, 都是公认的国学名家,在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 均有杰出成就。还如袁行霈先生,现任中央文史
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当年也是唐诗鉴赏辞典的作者 之一。此外,《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的 名家配画和清雅装帧也颇受瞩目,国画名家刘旦宅
27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等图书发行 业巨头共同聚首,围绕“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9个 大系近百个品种和《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
(珍藏本)的出版与发行工作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珍 藏本继承了“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一贯的精品战 略,其作者队伍之强大,在国内同类图书中绝无仅
有。仅就《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中的 《唐诗鉴赏辞典》一书来说,当年就邀请了来自全国的 120多位中国古典文学名家对1000多首唐诗名
“辞书”不老藤 “经典”常青树《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 列》(珍藏本)全国首发导语:4月21日,上海辞书出版 社出版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 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四种精品力作的同时,
还为读者带来了“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9个大系近 百个品种的经典图书。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与经 典鉴赏大系”开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创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系列”、“三百首诗文鉴 赏系列”、“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系列”、“外国文 学鉴赏辞典大系”和“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系列
”等,内容囊括几千年中外文学名篇,凝聚了千余位名 家学者的心血。4月21日,作为“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 系”中最具亮点的新产品,上海辞书出版社、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在山西太原联合举行了《中国文学鉴 赏辞典系列》(珍藏本)全国首发式,首推精装《唐诗 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
、戴敦邦、吴山明、贺友直、乔木、韩天衡、施大畏、 韩硕、林曦明、马振声、杨正新等雅韵高致的画作,使 该书更具收藏价值。作为举办首发仪式的东道主之
一,山西的读者有望在全省各家新华书店、在最快的时 间内享受到这套精美图书带来的浓浓书香。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 棋牌游戏平台 ty1090htvv
融文学赏析读物和工具书一体的图书形式,开中国图书 出版界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气之先,面世三十年来累计销 售近千万册,在广大读者中久负盛誉。作为当代中
国销量最大、云集名家最多,出版至今累积销售近千万 册的强势品种,历经岁月考验,在读者中具有极高的品 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
“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已升级扩容为9个大系近百 个品种,包括“珍藏本系列”、“名家配画系列”、 “古代经典鉴赏系列”、“中国文学鉴赏经典系列
》、《古文鉴赏辞典》四函,该书内文双色精印,配四 色名家彩图,清雅唯美,蕴涵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不仅是陶冶性情、修养身心的典范之作,还能够使
读者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感悟华夏千年的智慧 结晶。首发式中,上海辞书出版社向山西省图书馆捐赠 了该书,并与来自山西、河北、甘肃、山东、浙江
、上海、安徽、广东、辽宁、北京、四川、重庆、陕西、 湖北、江西、福建、湖南、新疆、云南、吉林、内蒙古、 南宁、郑州、长春、青岛、呼和浩特、西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