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机载雷达的地杂波模型与仿真方法_苏卫民
机载前视风切变雷达杂波抑制的仿真研究

应预测器 。和组合器组 成 。图 1给 出了该 估计器 的结
构 , 中虚 线框 内为 M 阶 自适应预测器 。 其
归一化 L L联合 过程估计 器算 法还具有如下特 点 : S 与直 接 实现相比 , 格形结构具有较低 的与有 限字长有关 的计算 误
差 ; 非 归 一 化 格 式 相 比 , 一 化格 式 对 存 储 容 量 要 求 低 , 与 归 且
在上述算法 中 , d 是期望信 号 ; 为参 考信号 ;
估计器最后一 阶的误差 信号 , 是其 输 出信号 ; 也
是
是估
计器第 m +1阶的 n次 回归系数 ; Ⅳ为数据序列点数 ; 为格
形 最 大 阶数 ; 为 指 数 加 权 因 子 ( < < 1 ; 为 的 方差 0 )
飞和着 陆阶段 探测 风切变 的存 在 , 但此 时飞机 高度很 低 , 杂 波 回波功率很 强 , 信杂 比很低 。因此 , 要先对 雷达 回波 中 需
升力 变化又引起飞行高度 的变 化。如果遇 到空速 突然减小 , 而飞行员又未能立 即采 取措施 , 飞机 就要掉 高度 , 以至发 生
.
转换为相 序列 ;
2 联合 过程 估计 器
归一化 L L联合过程估计器 , S 由基 于归一化 L L的 自适 S
应 的非 相关 后 向 预测 误 差 e。 e 6 , 6
,
…
,
e 6
2 把后向预测误差序列 e , b , , 6 ..作为输 ) b e … e . 入, 通过多 回归滤波器 , 以横 向滤波 器的形式 , 对期望响应 d
6 — 3
te L I 联合过 程估 计器 ( i ,S c ) 简称 估计 器 ) 由于该 估计 器采 , 用的算法中最小二 乘算 法具有较快 的收敛 率 ; 且该 算法引入 了指数加权因子 , 用此 因子对 输入 信号 加指 数权 , 时间越 近加权越大 , 这样使算法更能反 映当前情况 。以上两点使得
用ZMNL方法实现地面杂波的建模与仿真

用ZMNL方法实现地面杂波的建模与仿真
刘 凡1甜,艾加秋1’2
(1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90) (2009年9月14日收稿;2009年11月25日收修改稿)
Liu F,Ai J Q.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ground clutter using ZMNL algorithm[J].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0,27(2):275-279.
对上面杂波建模的过程进行仿真.在仿真结果中,我们假设随机序列长度为20000点,方差为1,带 宽为100Hz,采样频率为1600Hz.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仿真结果和韦伯分布模型仿真结果如下.
由图1、图2对数正态分布和韦伯分布的仿真结果与理想函数之间的比较可知,使用ZMNL方法模 拟地杂波能够准确地符合理想分布函数模型,证明ZMNL是有效的地杂波模拟方法.图2中韦伯分布函 数的2个参数设定为q=1.2。P=2.
cI=省ICOSO)。t+j),Isinw。t,
(1)
其中,菇。、Y。一N(0,矿2),杂波载频为Z.电压吼可以表示为
q=√菇;+Y:,
(2)
可知,如果用…表示瑞利分布杂波回波的包络振幅,则IzI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为
f(I…=等唧『t一(粤)】2.
(3)
矿
、盯,o
当高分辨率雷达对地面进行低入射角探测时,地物杂波的分布与瑞利分布明显不同.杂波包络的
f(I z 1)=号(掣)P1唧【(一粤)’】,
(13)
累积概率分布函数(CDF)
F(J川“一exp{一(掣)’),
基于子带合成的超宽带雷达杂波建模与仿真

s lsg n s cl dg nrlae) codn r u dsa eUWB rd r okb n w dhisl e t a k maleme t (al eea ct acr igt go n p ; e f o h a r a d it i di oab n a w sp t n
( ) o t esbb n s F n l , h to f u —a dsnh s t i dt e UWB r a ru dc te f m h u —a d . ia y t emeh do bb n y tei i uiz ogt r l s ss le a rgo n l tr d u
d fe e t n i e ta g ea d r l tv a d d h i e p c i ey p o o e . is l , h c t sd v d d i t e i s f i r n cd n n l n ea i e b n wi t sr s e tv l r p s d F r ty t e f e i i e o a s re f i a i n o
杨 利民 许 志勇 苏卫 民 顾 红
南京
朱墨君
2 04 ) 10 9
f 南京理工 大学 电子工程 与光电技术学院
摘
要 :该文利用子带合成和广义平板模型 ,分别在 不同的入射角和相对带 宽条件下进行超 宽带雷达地杂波建模、
仿真 ,并对杂波统计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地形将地面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域( 称为广义平板) ;把超宽带信号划分
o u —a d n ro - a d ) T esc n tpi t b a h dvd a fctcutrb csatr gce c n f bb n sfarw b n s. h o dse oo ti tei iiu l ae lte akc t i of i t s e s n n en i e
一种解决噪声连续波雷达泄漏的新方法

一种解决噪声连续波雷达泄漏的新方法陈金立;顾红;苏卫民【摘要】噪声准连续波雷达虽能有效解决发射泄漏问题,但其经调幅断续后的发射波形不再具有时域连续性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噪声连续波雷达的优势。
为此提出在噪声连续波雷达中采用双频发射方式来对消泄漏信号。
该雷达的发射信号采用双频发射方式,利用两个载频所调制的泄漏信号的脉压一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频谱输出数据取模相等这一特点,将两个载频分离通道中取模后的脉压-FFT频谱数据相减,可有效消除泄漏信号及其产生的“噪声基底”。
仿真结果表明:双频发射噪声连续波雷达在保留原有连续波雷达信号特点的基础上,其泄漏抑制能力要优于噪声准连续波雷达。
%Although the noise quasi-continuous wave (CW)radar overcomes the transmit leakage,the transmitted waveform after interrupted amplitude modulation no longer preserv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tinuity in time domain. Thus the noise quasi-CW radar can no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noise CW radar. The dual carrier fre- quencies are applied to noise CW radar for canceling the leakage. In the noise CW radar with the waveform transmitted by dual carrier frequencies,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spectrums after pulse compression-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processing of two leakages modulated by the dual carrier frequencies are equal. So the leakages and the"noise floor" produced by the leakages can be cancelled by subtraction of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spectrums in the two carrier frequencies separated channels.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at the noise CW radar with dual carrier frequencieshas better performance of leakage suppression than noise quasi-CW radar,while preserv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original radar signal.【期刊名称】《电波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7页(P720-725,850)【关键词】噪声雷达;泄漏抑制;双发射频率;准连续波雷达【作者】陈金立;顾红;苏卫民【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51引言连续波(CW)体制雷达与脉冲体制雷达相比具有雷达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发射功率低、测速性能良好和低截获等特点[1-2]。
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显控界面仿真

第45卷第2期2023年4月指挥控制与仿真CommandControl&SimulationVol 45㊀No 2Apr 2023文章编号:1673⁃3819(2023)02⁃0144⁃06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显控界面仿真王旭明,姜㊀涛,曹㊀建,周大利(海军航空大学,山东烟台㊀264001)摘㊀要:从教学训练需求出发,针对战斗机综合航电系统显控界面的交互性㊁多输入多输出㊁复杂时序逻辑控制特点,探索一种将显控逻辑独立设计的显控界面仿真思路㊂在此框架下,提出一种面向多功能火控雷达的松耦合㊁模块化㊁可视化的显控界面仿真方法,并给出了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显控逻辑仿真实现㊂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开发过程直观,程序可维护性强,有利于提高显控逻辑仿真度和开发效率,可为综合航电系统及其子系统显控界面仿真提供参考㊂关键词:机载雷达;综合航电;显控界面;飞行仿真;有限状态机中图分类号:V247 1;TP391 9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DOI:10.3969/j.issn.1673⁃3819.2023.02.023Simulationof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sforairbornemulti⁃functionfirecontrolradarWANGXu⁃ming,JIANGTao,CAOJian,ZHOUDa⁃li(NavalAviationUniversity,Yantai264001,China)Abstract:Tomeettheneedsofflightteachingandtraining,aimingattheinteractive,multi⁃inputmulti⁃outputandcompre⁃hensivesequentiallogiccontrollingcharacteristicofintegratedavionicssystem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forfighters,afunctionalsimulationmethodbydesigningdisplayandcontrollogicindependentlyisintroduced.Onthebasisofthisstruc⁃ture,alooselycoupled,modularandvisualsimulationmethodof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formulti⁃functionfirecontrolradarispresented,andtherealizationofdisplayandcontrollogicbasedonSimulink/Stateflowisintroduced.Theapplicationresultshowsthattheprogramprogressismoreintuitive,andthecodeismoremaintainable,sothisdesignmethodcanim⁃provethefidelityanddevelopingefficiencyofdisplayandcontrolsimulation.Alltheseresearchescanprovidetechnologyref⁃erenceforthesimulationof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sforavionicssystemsanditssubsystems.Keywords:airborneradar;integratedavionicssystem;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flightsimulation;finitestatemachine收稿日期:2022⁃05⁃24修回日期:2022⁃06⁃23作者简介:王旭明(1982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航空电子系统应用及其仿真技术㊂姜㊀涛(1973 ),男,博士,副教授㊂㊀㊀火控雷达作为战斗机综合航电系统的传感器子系统,是探测目标,感知战场态势的主要手段㊂对于多用途战斗机,由于要承担对空㊁对地㊁对海作战任务,火控雷达也相应地具备多种工作方式㊂熟练掌握多功能火控雷达的操作使用,对于飞行员在作战中实现 先敌发现㊁先敌攻击㊁先敌摧毁 具有重要意义[1⁃2]㊂综合航电系统的突出特点之一是采用了综合化的显控界面,在减轻飞行员工作负担的同时,对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进行大量操作使用训练㊂在机型改装教学和训练中,应用具有高仿真度显控界面的飞行训练模拟器或模拟软件有助于飞行员缩短掌握新装备的时间,降低训练成本,从而提高教学和训练效益[3⁃6]㊂火控雷达与其他航电子系统的控制部件集中安装在航空电子启动板㊁正前方控制板㊁武器控制板等面板和握杆控制器上,目标数据则与飞行㊁导航㊁武器瞄准等信息共同在平显和多功能显示器上进行综合显示㊂此外,作为子系统,火控雷达的工作模式受航电系统工作模式的控制㊂因此,对火控雷达进行的显控界面仿真,应在综合航电系统显控界面框架下进行㊂火控雷达工作模式多,控制逻辑和显控界面复杂,传统的文本编程开发方式工作量大,调试不便,代码可维护性差㊂本文从教学和训练的实际需求出发,介绍了一种模块化㊁松耦合㊁可视化的综合航电显控界面仿真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多功能火控雷达的显控界面进行仿真,并基于Simulink/Stateflow进行了实现㊂1㊀航电系统显控界面仿真设计1 1㊀显控系统功能座舱人机交互界面功能由综合航电系统的显控系统实现㊂显控系统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㊂显控处理机(DCMP1㊁DCMP2)运行作战飞行程序(OFP),采集飞行员操作输入信号,通过总线接口板完成1553B总线管理并与其他子系统通信,将显示数据送字符发生器生成显示信息在平显(HUD)㊁多功能显示器(MFD)上进行综合显示,从而实现人机接口㊁总线数据通信控第2期指挥控制与仿真145㊀制㊁航电系统管理等功能[7]㊂图1㊀显控系统典型结构Fig 1㊀TypicalstructureofDCMS显控系统的输入包括航电启动板(AAP)㊁正前方控制板(UFCP)㊁武器控制板(ACP)㊁握杆控制器(HO⁃TAS)㊁多功能显示器(MFD)等上的开关㊁按键㊁旋钮等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飞行㊁作战等信息主要显示在HUD和3台MFD的多个画面中,如HUD要显示飞行数据㊁导航数据㊁目标数据㊁瞄准符号㊁告警信息等40多种数据,每台MFD可切换显示20多种画面,部分画面又有多种子画面㊂输入部件中,除旋钮用于输入数据外,开关㊁按键都是有限个状态的输入,其不同的操作顺序㊁开关不同状态的组合会影响航电系统的工作模式㊁各子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而改变平显和多功能显示器的显示画面和显示数据㊂因此,可将显控界面的功能仿真视为事件驱动的有限状态多输入多输出时序逻辑决策问题㊂1 2㊀显控界面仿真设计某型飞行训练模拟器采用半实物仿真方案,如图2所示㊂座舱部分采用与实装布局一致的硬件实现,航电系统功能仿真由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软件实现㊂由于显控界面仿真涉及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逻辑判断,为简化设计的复杂性,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将显控界面仿真模块从各子系统的功能仿真模块中剥离出来单独设计,主要包括显示画面仿真和显控逻辑仿真两个模块㊂1)显示画面仿真显示画面仿真主要包括由仪表虚拟仿真软件GLStudio开发的平显㊁多功能显示器的多个画面,如图3所示㊂各显示画面独立工作,不负责任何控制处理,只图2㊀航电显控界面仿真总体设计Fig 2㊀Designofsimulatedavionics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接收显控逻辑仿真模块送来的显示参数,在相应位置进行显示并实时更新㊂图3㊀显示画面仿真设计Fig 3㊀Designofsimulateddisplay2)显控逻辑仿真根据显控逻辑多输入多输出的时序逻辑决策特点,可应用有限状态机理论加以解决㊂有限状态机(FSM,FiniteStateMachine)是表示有限个状态以及在这些状态之间转移和动作等行为的数学模型,其广泛应用于建模应用㊂一个有限状态机模型M可用一个五元组来描述[8]:M=(Q,X,Y,q0,δ,O)其中,Q为有限的状态集合;X为有限的非空输入字符的集合;Y为有限的输出字符的集合;q0ɪQ为初始状态;δ:QˑXңQ为状态转移函数;O:QˑXңY为输出函数㊂将开关㊁按键等多个控制部件的有限个输入的组合作为时序输入X,将平显㊁3台多功能显示器的画面组合及每个画面的显示信息作为输出Y,通过定义初始状态q0,合理设计转移函数δ及输出函数O,来构建一146㊀王旭明,等: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显控界面仿真第45卷个确定的有限状态机模型,即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实现与实际装备操作控制逻辑一致的显控界面功能仿真,如图4所示㊂图4㊀显控界面有限状态机模型Fig 4㊀FSMmodelof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2㊀多功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为适应作战任务需要,机载火控雷达通常具有空⁃空㊁空⁃面㊁导航等三大类多种功能,从而实现不同任务场景下对目标的搜索㊁截获㊁跟踪,为武器与火控系统提供目标指示[9⁃10],如图5所示㊂图5㊀多功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Fig 5㊀Typicaloperatingmodesofmuli⁃functionfirecontrolradar雷达工作模式受航电系统工作模式的控制,各种工作模式之间根据飞行员操作控制进行转换㊂例如在边搜索边测距模式(RWS)下,飞行员移动光标截获目标成功后,雷达转入情况探查模式(SAM);边搜索边跟踪模式(TWS)下指定两个目标,进入双目标跟踪模式(DTT);海1搜索模式(SEA1)下按压周边键切换到海2搜索模式(SEA2)等㊂在空空拦截模式和空面模式工作时,雷达画面主要在MFD上显示;在空空格斗模式工作时,雷达画面在HUD和MFD上都有显示㊂3㊀火控雷达显控界面仿真按照前述航电系统显控界面总体设计思路,火控雷达显控界面包括信号转换㊁雷达仿真画面和雷达工作状态判断逻辑三部分,如图6所示㊂图6㊀火控雷达显控界面仿真设计Fig 6㊀Designoffirecontrolradar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3 1㊀信号转换信号转换部分负责实时采集模拟座舱控制部件的第2期指挥控制与仿真147㊀初始状态和输入信号,对信号进行去抖动处理,将拨动开关,按下按键等输入信号转换为操作事件,用于驱动雷达工作状态转换㊂3 2㊀工作状态判断逻辑雷达在某一时刻的工作状态是确定的,那么其在MFD(或HUD)上的显示画面也是确定的,将当前工作状态画面中所需显示的俯仰扫描行数㊁方位扫描范围㊁量程㊁光标位置㊁天线位置等参数,以及其他仿真系统生成的高度㊁速度㊁航向㊁坡度等信息封装为显示参数,即可送往仿真画面驱动显示㊂雷达工作状态判断逻辑模块采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实现,如图7所示㊂将雷达工作模式作为互斥基本状态,每种模式下有限状态的雷达参数为并行子状态(如RWS模式下方位范围㊁俯仰范围㊁重复频率㊁工作频率㊁IFF询问状态等),定义雷达关机状态为初始状态㊂根据飞行手册(POP)中火控雷达操作说明,设计仿真故障注入,操作事件触发下的状态转移函数δ,如按压AAP上 雷达 按键时,雷达开机㊁自检;按压油门杆主模式开关左键时,航电系统进入空空拦截模式,雷达默认进入RWS工作方式(默认选择60ʎ方位范围㊁4行俯仰扫描㊁自动重频㊁固定频点1㊁IFF询问接通);开机状态下,持续按压AAP上 雷达 键关闭雷达等㊂图7㊀火控雷达工作状态FSM模型Fig 7㊀FSMmodeloffirecontrolradarstates3 3㊀雷达画面仿真利用GLStudio软件开发的雷达MFD画面示例如图8所示㊂生成的程序代码既可独立运行,也可嵌入其他仿真程序中使用㊂根据松耦合原则,仿真画面不进行任何控制判断,只接收工作状态判断逻辑模块送来的显示参数进行显示并实时更新㊂4㊀基于Stateflow的仿真实现Stateflow是Matlab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图形化建模工具,通过状态转移图㊁流程图等图形化对象,针对系统对事件㊁基于事件的条件以及外部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等组合和时序逻辑决策进行建模[11]㊂构建的有限状态机模型可以作为Simulink模型中的模块执行,执行过程中通过图形动画能够直观地进行分析和调试,调试完成后可生成C++代码嵌入主仿真程序中㊂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雷达显控界面功能仿真实现如图9所示㊂图8㊀雷达MFD画面示例Fig 8㊀RadarMFDdisplayinstance输入端口对应控制部件采集信号㊁仿真数据和故障注入数据;输出参数包括雷达工作状态(送往雷达仿148㊀王旭明,等: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显控界面仿真第45卷图9㊀基于Stateflow的显控界面功能仿真Fig 9㊀Functionalsimulationof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basedonstateflow真程序)㊁HUD和MFD的画面索引号及各画面显示参数结构体㊂显控逻辑部分由Stateflow模型实现㊂雷达工作模式受航电系统工作模式的控制,为使结构清晰,采用分层的模块化设计㊂根据飞行手册设计的雷达空空拦截工作模式㊁空空格斗工作模式㊁空面工作模式,导航工作模式的Stateflow转换逻辑如图10所示,空空拦截各种模式的转换逻辑如图11所示㊂图10㊀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转换逻辑Fig 10㊀Switchinglogicoffirecontrolradaroperatingmodes通过Stateflow的可视化编程方式,能够简化复杂的转换逻辑开发过程,避免了文本编程的大量判断语句和调试㊁修改不便的问题,使开发人员重点集中在状态转移函数的设计中,从而保证操作逻辑的真实度㊂构建的模型通过SimulinkCoder可以直接生成C++类代码,嵌入主仿真程序中调用,从而提高开发效率㊂图11㊀火控雷达空空拦截各模式转换逻辑Fig 11㊀SwitchinglogicoffirecontrolradarA⁃Ainterceptmodes5㊀结束语从教学与训练的角度,对多功能火控雷达显控界面仿真更侧重于操作逻辑的真实度,因此,采用低成本的软件仿真方法更为经济可行㊂作为综合航电系统的子系统,火控雷达的显控界面仿真应与航电系统界面仿真统筹考虑㊂针对火控雷达显控操作的交互性㊁多输入多输出时序逻辑决策特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将显控逻辑从功能仿真模块中剥离出来单独设计的航电系统显控仿真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根据松耦合原则对多功能火控雷达的界面仿真进行了阐述,并应用Simulink/Stateflow对其中的显控逻辑部分进行了实现㊂该设计思路已应用于某型多用途战斗机飞行员模拟器航电仿真软件和火控雷达教学软件,结果表明,可视化㊁模块化㊁松耦合的设计思路结构清晰,代码易于维护,大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可供综合航电系统显控及其子系统的显控界面仿真参考㊂参考文献:[1]㊀常硕.航空信息设备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0.CHANGS.Principlesofairborneinformationequipment[M].Beijing:AviationIndustryPress,2020.[2]㊀梁青阳.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0.LIANGQY.Principlesofintegratedavionicssystem[M].Beijing:AviationIndustryPress,2020.[3]㊀蒋龙威,姜南,孙宇,等.用于教学和训练的雷达显控仿真系统设计实现[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1,35(1):30⁃35.JIANGLW,JIANGN,SUNY,etal.Designandreali⁃zationofradardisplayandcontrolsimulationsystemforteachingandtraining[J].JournalofAirForceEarlyWarningAcademy,2021,35(1):30⁃35.第2期指挥控制与仿真149㊀[4]㊀王凯.机载雷达集成显控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WANGK.Thestudyandrealizationoftheintegrateddis⁃playcontrolplatformforairborneradarsimulation[D].Xi an:XidianUniversity,2018.[5]㊀虞敬璠.雷达显控终端仿真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YUJF.Simulationanddesignofradardisplayandcontrolterminal[D].Xi an:XidianUniversity,2012.[6]㊀吴华兴,鲁艺,黄伟,等.基于多型航电系统的显控界面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23),7456⁃7459.WUHX,LUY,HUANGW,etal.Simulationofdisplayandcontrolinterfacesbasedonvariousavionicssystems[J].JournalofSimulationSystem,2009,21(23):7456⁃7459.[7]㊀杨立亮,董海涛.航电系统作战飞行程序仿真运行环境研究[J].航空电子技术,2011,42(4),24⁃28.YANGLL,DONGHT.ResearchonavionicsOFPsimu⁃lationrunningenvironment[J].AvionicsTechnology,2011,42(4):24⁃28.[8]㊀谭同超.有限状态机及其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TANTC.Finitestatemachineanditsapplication[D].Guangzhou: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3.[9]㊀刘俊江.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J].电子测量技术,2016,39(2):131⁃133.LIUJJ.Airbornefirecontrolradarworkmodesrecognition[J].ElectronicMeasurementTechnology,2016,39(2):131⁃133.[10]唐玉文,何明浩,韩俊,等.机载火控雷达典型空⁃空工作模式浅析[J].现代防御技术,2018,46(6):87⁃93.TANGYW,HEMH,HANJ,etal.Typicalairtoairoperationmodesofairbornefirecontrolradar[J].ModernDefenseTechnology,2018,46(6):87⁃93.[11]吕学志,于永利,刘长江.基于Stateflow的复杂可修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9,31(6):71⁃75.LVXZ,YUYL,LIUCJ.Amodelingandsimulationapproachofcomplexrepairablesystembasedonstateflow[J].CommandControl&Simulation,2009,31(6):71⁃75.(责任编辑:许韦韦)。
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调谐试飞技术研究

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调谐试飞技术研究文章基于机载双基地雷达空间位置关系,分析了对应的雷达回波信号和多普勒谱的展宽度特性,并提出了在飞行试验中如何利用航线和速度的调整进而控制地面散射杂波因天线波束宽度而引起的多普勒频谱的展宽,实现对地面慢速目标进行有效检测。
标签: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调谐技术;慢速目标检测引言双基地雷达即“使用处于不同位置的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的雷达”(1982年IEEE标准)。
双基地雷达是单基地雷达的扩展,单基地雷达是双基地雷达的一种特例。
通常,发/收共用天线或发/收天线相距不远的雷达称为单基地雷达,而双基地雷达的发射和接收天线是远距离分置的,因此在许多方面与单基地雷达相比较有其自身特殊性。
机载双基雷达一般采用远发近收的工作模式,即将发射机部署在远离战场的后方区域,而将接收器安装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 V)上并部署于前线空域或敌方领空中。
因此,机载双基地雷达不仅拥有机载单基雷达的优势,如:宽广的监视范围,良好的机动性和规避地物遮挡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雷达自身的生存能力及在目标检测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文章主要分析了机载双基地雷达地杂波分布、信号回波的多普勒频率和利用杂波调谐技术进行地面散射杂波消除的试飞方法。
1 机载双基地雷达的几何关系和多普勒参数分析在空載双基地雷达中,发射站、接收站位于空中,地杂波的强度远远大于地面双基地雷达的强度。
此外,收发站均处于运动状态,地杂波的多普勒频率变得很复杂。
收发主波束覆盖的距离单元上的多普勒频率将展宽、地面或低空目标淹没在杂波中。
典型的机载双基地雷达场景的几何配置关系如图1所示,它给出了收、发天线相位中心与杂波散射体之间的几何关系。
为了推导空载双基地雷达的多普勒频率,我们选取图1的坐标系。
XY平面为地平面,接收站位于坐标原点,基线位于X轴上。
Y轴为指北坐标系的北方向,目标T至接收站和发射站的距离与指北坐标系的夹角分别为Rr、Rt、?兹r、?兹t,Rr、Rt在XY平面投影长及与YX平面的夹角分别为R’r、R’t、?准r、?准t。
基于DEM的雷达地杂波仿真

基于DEM的雷达地杂波仿真
李壮志;张尤赛
【期刊名称】《计算机仿真》
【年(卷),期】2007(24)5
【摘要】地杂波仿真是雷达仿真系统的重点和难点.文中研究了基于高程数据模型的地杂波仿真问题.对利用分形算法产生随机地形的高程数据做了简要概述,并说明了如何对高程数据做平滑处理和着色.在高程数据的基础上,把地面分割成很多散射特性已知的简单的几何散射面单元,详细讨论了利用雷达方程和解析几何的思想计算每个单元的地杂波的功率,然后采用叠加原理对各个单元的功率进行叠加,实现整个地面的地杂波的计算,最后利用OpenGL技术进行着色和显示.上述方法的实验结果取得预期效果,基本符合工程需要.
【总页数】4页(P176-178,328)
【作者】李壮志;张尤赛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DEM数据在雷达地杂波仿真中的应用 [J], 李晓波;李雪光;陶文;崔博
2.基于DEM数据机载气象雷达地杂波抑制方法 [J], 李天尧;李京华;司君国
3.基于 DEM 数据的机载雷达地杂波仿真研究 [J], 王明明
4.利用QAR和DEM的机载气象雷达地杂波仿真方法 [J], 张金玉;秦娟;卢晓光;钟元昌
5.基于DEM的机载气象雷达地杂波剔除方法 [J], 秦娟;吴仁彪;苏志刚;卢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载预警雷达海杂波的抑制方法

机载预警雷达海杂波的抑制方法魏明珠【摘要】以机载预警雷达实测海杂波数据的统计特性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抑制海杂波的方法,涉及到波束内的信号检测方法和帧间积累方法两方面。
信号检测方法针对海杂波中的 Bragg 散射和 Whitecap 散射分量,处理方法包括时域信号检测和频域信号检测。
帧间积累方法主要针对海杂波分量中的 Burst 散射分量,采用的方法包括非相参的二进制积累、相参积累以及检测前跟踪。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海杂波环境下各种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条件,为机载预警雷达海杂波背景下的信号处理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real sea clutter data from airborne early warning radar, the techniques of sea clutter suppression are analysed,which include beam-in signal detection algorithms and scan-to-scan integration methods.The beam-in processing algorithms aim at suppressing the Bragg scatters and whitecap scatters of the sea clutter.The algorithms involve time-domain signal detection and frequency-domain signal detection.Scan-to-scan integration methods aim at suppressing the burst scatter of sea clutter. The methods involve binary integration,coherent integration and track-before-detection.The systemic analy-sis of detection methods and configuration conditions provide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sea clutter signal processing in airborne early warning radar.【期刊名称】《雷达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7页(P627-632,638)【关键词】机载预警雷达;海杂波抑制;波束内检测;帧间积累【作者】魏明珠【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TN959.730 引言机载预警雷达在搜索跟踪海面的舰船目标时,海杂波成为主要的背景环境,所以抑制海杂波成为对海工作方式的主要任务[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而进行机械扫描 , 仍然可以等效为常规的单天线 ,
见图 1 .1 。 将其与图 2 .1 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 单天
线的情况可以看作是阵列天线只有一个参考阵元 1
接收杂波 信号时的特例 。 令(2 .1)式中 ΔΥ(u , θ,
φ)=0 , 得
∫π
X (t)= G(θ, φ)· A(θ)exp(JB(θ))·
图 2.3 仿真地杂波功率谱(α=π/ 6) Fig .2.3 Simulated clutter spectrum(α=π/ 6)
3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杂波模型与仿真
与机载预警雷达不同 ,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一般
采用的是常规的单天线体制 , 尽管有些情况下为了
实现和 、差波束而采用阵列天线 , 一般也不进行电扫
傅立叶导引矢量 , 则二维傅立叶导引矢量 s 即定义 为矢量a 和b 的 Kronecker 积 , 即 s =a b .对杂波 协方差矩阵 R 的变量[ θ, f d] 在[ 0 , π] ×[ - f r/ 2 , f r/ 2] 区间上作遍历就得到地杂波的极大似然功率
谱
P
(cos
θ,
2
f
d
/
f
1 地面杂波特性分析
首先分析地杂波的多普勒特性 。常规的单天线 机载雷达与地面某杂波单元的 几何位置关系 如图 1.1 所示 。设雷达载机 A 沿 y 轴方向匀速直 线飞 行 , 速度为 v , 雷达主波束方位角为 θ, 俯仰角为 φ, 主波束中心线与地面的交点为 P , 雷达与 P 点的斜 距为 R , 天线主波束 3dB 宽度为 β , 雷达发射信号波 长为 λ.位于 P 点处的地面杂波单元引入的多普勒
cos φ
≈ 2λv βsin θcos φ
(1 .2)
2001 年 9 月收稿 , 2002 年 7 月定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N o00JS012 .2 BQ 02)
第 3 期 两种机载雷达的地杂波模型与仿真方法
3 25
由(1 .1)式和(1 .2)式可以看出 , 当 θ=90°, 也就是 雷达处于正侧视方向时 , 杂波多普勒中心 频率 f d0 为零 , 而主杂波带宽 Δf d 达到最大值 ;随着斜视角的 增大 , 主杂波带宽不断减小 , 而杂波多普勒中心频率 却迅 速增大 , 甚至 有可能超 过雷 达脉冲 重复频 率 f r , 造成方位向的多普勒模糊 。
14 , 脉 冲数为 16 , 雷 达载机 速度 97m/ s , 发 射波 长
0.69m , 脉冲重复频率 625Hz .从中可以看出 , 当天 线轴线与载机飞行方向重合 , 也就是正侧视工作时 ,
地杂波沿方位余弦 —归一化多普勒平面上的对角线
分布 , 称为杂波脊 。 若天线轴线与载机飞行方向不
重合 , 而是有一夹角 α时 , 杂波脊沿一个椭 圆的轨
制的 , 也就是必须大于主杂波的多普勒带宽 Δf d .为
图 2 .4 杂波椭圆 Fig .2.4 Clutter ellipse
图 3.1 仿真地杂波功率谱 Fig .3.1 Simulated clutter spectrum
第 3 期 两种机载雷达的地杂波模型与仿真方法
波单元引入的多普勒频率是不同的 , 这也就是说地
杂波具有“空时耦合” 特性 。机载雷达大都采用超低
副瓣天线 , 一般副瓣杂波可以忽略不计 , 而只考虑主 瓣杂波 。考虑到主波束宽度 β 很小 , 主杂波带宽 Δf d 可近似为
Δf d = 2λv cos
θ-
β 2
cos φ-2λv cos
θ+
β 2r)=sR1 Nhomakorabea-1
sH
(2 .2)
由(2 .1)式和(2 .2)式 , 分别作出正侧面阵 (α=0)
和斜侧面阵(α=π/ 6)的理想杂波功率谱 , 如图 2.2
326 兵 工 学 报 第 23 卷
和图 2.3 所示 , 其中 采用全向发射 , 接收阵 元数为
下面分析地杂波的散射特性 。 某距离上的地杂 波是由该距离环不同方位上各杂波单元散射回波合 成的 , 它们的复散射强度服从一定的随机分布 , 这与 点目标的反射有本质差异 。究其原因 , 每个杂波单 元的回波又可以分为许多更小的基本杂波单元回波 的合成 , 其中各个基本杂波单元的复散射强度可以 认为是相互独立的 。 这样根据中心极限定理 , 在不 同方位上由各基本杂波单元合成的杂波单元的复散 射强度应服从复高斯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 , 以上对 地杂波散射特性的分析仅适用于均匀的地面场景 。 对于非均匀场景 , 其散射特性十分复杂 , 很难用一个 统一的数学模型或统计分布去描述 , 所以当前关于 地杂波散射特性的分析都是以均匀场景下的复高斯 分布为基础的 。
图 1.1 机载单 天线雷达与地杂波几何位置 F ig .1.1 Geometry of airbo rne single-antenna
radar and g round clutter
频率就是距离单元 R 上的杂波中心多普勒频移 , 有
f d0 =2λv cosθcos φ
(1 .1)
由上式可见 , 位于同一距离环 R 内不同方位上的杂
投影应当是受天线方向图 G(θ)加权的 。
需要指出的是 , 以上分析的杂波谱特性是在无
多普勒模糊的条件下进行 的 。 在机载 预警雷达当
中 , 主要的侦察目标是敌机或导弹 , 为了保证对目标
的测速精度 , 常常采用中高脉冲重复频率 , 可以满足
多普勒不模糊的条件 。 而对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
为避免近距离很强的地杂波干扰远距离运动目标的
图 2.1 机载相 控阵雷达与地杂波几何位置 Fig .2.1 Geometry of airbo rne phased-array
radar and g round clutter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 , 对于机载雷达 , 地杂波的能 量分布具有空时耦合特性 , 这集中体现在方位 —多 普勒域的二维杂波功率谱上 。设阵元数为 N , 一个 CPI 内处理脉冲数为 M , 某距离单元上第 K 个阵 元 、第 L 个脉冲信号表示为XK , L , 则 X =[ X 1 , 1 , 2 , 1 , … , XN ,1 , X 1 ,2 , X 2, 2 , …, X N , 2 , … , XN ,2 , …, X N , M] T 称为该距离单元上的一个时空快拍 , R = E [ XXT] 称为该距离单元上的杂波协方差矩阵 。又设阵元间 距 d = λ/ 2 , 脉冲重复周期为 T r , 导引多普勒频率 为 f d , 分 别 定 义 a = [ 1 , exp(jπcosθ), exp(j 2πcosθ), …, exp(j(N -1)πcosθ)] T 为空域傅 立 叶 导 引 矢 量 , b = [ 1 , exp(jπf d T r), exp(j 4πf d T r), …, exp(j(M -1)2πf d T r)] T 为时域
摘要 本文讨论了机载雷达的地杂波模型及其仿真问题 。首先分析了机载雷达回波中地面杂波的 多普勒特性和散射特性 , 然后在 R.Klem m 杂波模型的基础上 , 以空时二维功率谱的形式讨论了机载预 警雷达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各自的地杂波能量分布特点 , 并且给出了地杂波在这两种情况下的简化信 号模型及其仿真方法 , 具有简便性和实用性 。最后 , 利用某项目试验数据和某型机载试验雷达的实测数 据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检验 , 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
第 23 200
卷第 3期 2年 8月
兵A CTA
工 A RM
学 AM ENT
A
报 RII
AVuogl ..2 3 N20o0.32
两种机载雷达的地杂波模型与仿真方法 *
苏卫民 孙泓波 顾红 刘国岁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南京 , 210094)
关键词 机载预警雷达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地杂波 中图分类号 T N957
机载雷达以其宽广的监视面积和灵活的工作方 式已成为现 代战场上 一种主要 的对敌侦察 手 段[ 1 , 2] 。对于机载雷达 , 地杂波的强度一般都很大 。 另外 , 由于雷达载机的运动 , 地杂波谱被大大展宽 , 并且不同方位上的杂波具有不同的多普勒频率 , 这 些都与地面雷达的地杂波特性显著不同[ 3] 。
2πf d(θ, φ)· t ] }dθ
(2 .1)
上式在本质上与 R .K lemm 提出的杂波模型[ 4] 是相
同的 , 但形式上更为简洁 。其中 G(θ, φ)为天线方
向图 增 益 , u 为该 阵 元 与 参 考阵 元 之 间 的 距离 ,
A(θ)为杂波散射单元的随机幅度 , 服从瑞利分布 ,
2 机载预警雷达的杂波模型与仿真
机载预警雷达一般都采用相控阵体制 , 它与地
杂波单元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如图 2.1 所示 , 其中
雷达天线简化为一个线阵 。尽管实际使用的可能是
平面阵 , 但处理时为减小运算量 , 一般都先对其各列
作微波合成构成一个等效的线阵 , 再对其作自适应
处理 , 所以这里以线阵为基础讨论相控阵雷达的地
2λv cos(θ+α)cosφ, 为位于方位角 θ、俯仰角 φ处的 杂波单元与雷达的相对速度引入的多普勒频移 。应 当指出的是 , 上面的杂波模型是建立在以下两条假 设的基础上 :(1)在一个相干处理间隔(CP I)内每一 个杂波散射单元的散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2)在 整个观测期间内每一个杂波散射单元相对于雷达的 方位角近似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