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
伺服电机控制方式详解

伺服电机控制方式详解伺服电机控制方式详解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
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
具体采用什么控制方式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满足何种运动功能来选择。
如果您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
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
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就伺服驱动器的响应速度来看,转矩模式运算量最小,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快;位置模式运算量最大,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慢。
对运动中的动态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时需要实时对电机进行调整。
那么如果控制器本身的运算速度很慢(比如PLC,或低端运动控制器),就用位置方式控制。
如果控制器运算速度比较快,可以用速度方式,把位置环从驱动器移到控制器上,减少驱动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比如大部分中高端运动控制器);如果有更好的上位控制器,还可以用转矩方式控制,把速度环也从驱动器上移开,这一般只是高端专用控制器才能这么干,而且,这时完全不需要使用伺服电机。
一般说驱动器控制的好不好,每个厂家的都说自己做的最好,但是现在有个比较直观的比较方式叫响应带宽。
当转矩控制或者速度控制时通过脉冲发生器给他一个方波信号,使电机不断的正转、反转,不断的调高频率,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个扫频信号,当包络线的顶点到达最高值的70.7%时表示已经失步,此时的频率的高低,就能显示出谁的产品牛了,一般的电流环能作到1000Hz以上,而速度环只能作到几十赫兹。
换一种比较专业的说法:1、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对应5N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2.5Nm: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2.5Nm时电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2.5Nm时电机不转,大于2.5Nm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
安川伺服驱动说明书

8.5 速度控制 ( 模拟量电压指令 ) 运行 - - - - - - - - - - - 8-33
8.5.1 用户参数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3 8.5.2 输入信号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3 8.5.3 指令偏移量的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8-34 8.5.4 软起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7 8.5.5 速度指令滤波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7 8.5.6 零箝位功能的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8-38 8.5.7 编码器信号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9 8.5.8 同速检测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40
8.2 控制方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8-15
8.3 通用基本功能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8-16
8.3.1 伺服 ON 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6 8.3.2 电机旋转方向的切换 - - - - - - - - - - - - - - - - - - - - 8-16 8.3.3 超程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7 8.3.4 保持制动器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8-19 8.3.5 伺服 OFF 时的停止方法选择 - - - - - - - - - - - - - - - - - 8-22 8.3.6 瞬间停电的处理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8-23
安川伺服电机使用说明

强制风冷
强制风冷
多个驱动器安装示意图
运动随心,控制所欲
7
4.1.3 配线注意事项
伺服电机使用手册
序号
类型
配线类型
规格
备注
确认电缆的线径是否
1 2
电源电缆 电机电缆
线径合适、环境 合适
必须保证与信号电缆间隔 30 厘米以上 配线,禁止两者在同一配线槽
与所要求的电流相匹 配 确认电机相序与驱动 器要求一致
如有损坏,请立即联系产品供应商
3 核查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型号的定义
运动随心,控制所欲
6
伺服电机使用手册
4 安装和配线
4.1.1 电机安装注意事项
安装位置:室内,无水、无粉尘、无腐蚀气体、良好通风; 如何安装:电机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当水平安装时,请把电缆出口朝下,以免进油进水;垂直安装 时,如果配有机械装置,必须保证机械装置的油、水不能进入电机; 禁止敲打电机后端盖,以免损坏电机的编码器; 请尽量使用弹性联轴器; 尽量避免敲打电机的轴端,以免损坏电机的轴承和后端的编码器; 需注意电机轴端的轴向和径向负载不要过大;
伺服电机使用手册
运动随心,控制所欲
14
3)多段速控制模式下参数: 必须修改参数:控制模式参数 51 设置为 0 需修改参数:电机转动方向参数 5B 0:正向 1:反向
伺服电机使用手册
运动随心,控制所欲
15
4.8
脉冲+方向
脉冲输入方式
脉冲 方向
PP-脉冲正,PG-脉冲负 DP-方向正,DG-方向负
塑料 4 芯插头 圆型航空插头
U 脚号 线色
1
红
2
红
插头的脚号和线色
V
W
伺服s曲线加减速算法

伺服S曲线加减速算法
伺服S曲线加减速算法是一种常用的伺服控制算法,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伺服系统的快速、准确、平稳的加减速控制。
具体来说,伺服S曲线加减速算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化:设定目标速度、加速度等参数,以及初始位置和速度等状态信息。
2. 计算当前位置:根据当前速度和加速度,利用运动学方程计算当前位置。
3. 计算加速度:根据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计算出当前需要的加速度。
4. 计算控制量:根据当前位置、目标速度和加速度,以及PID控制器的参数,计算出伺服电机的控制量,包括电机转速和电机转角等。
5. 调整控制量:根据实际反馈信号和误差信号,不断调整电机的控制量,以实现快速、准确、平稳的加减速控制。
6. 循环执行:不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到目标位置或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伺服S曲线加减速算法可以通过单片机等控制器进行实现。
由于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控制伺服电机的运动状态,因此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伺服电机的三种控制方式有哪些

伺服电机是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
在不同场景下,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各有不同,在进行选择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伺服电机是三种控制方式各有其特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伺服电机的三种控制方式。
伺服电机控制方式有脉冲、模拟量和通讯控制这三种1、伺服电机脉冲控制方式在一些小型单机设备,选用脉冲控制实现电机的定位,应该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易于理解。
基本的控制思路:脉冲总量确定电机位移,脉冲频率确定电机速度。
都是脉冲控制,但是实现方式并不一样:第一种,驱动器接收两路(A、B路)高速脉冲,通过两路脉冲的相位差,确定电机的旋转方向。
如上图中,如果B相比A相快90度,为正转;那么B相比A相慢90度,则为反转。
运行时,这种控制的两相脉冲为交替状,因此我们也叫这样的控制方式为差分控制。
具有差分的特点,那也说明了这种控制方式,控制脉冲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在一些干扰较强的应用场景,优先选用这种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一个电机轴需要占用两路高速脉冲端口,对高速脉冲口紧张的情况,比较尴尬。
第二种,驱动器依然接收两路高速脉冲,但是两路高速脉冲并不同时存在,一路脉冲处于输出状态时,另一路必须处于无效状态。
选用这种控制方式时,一定要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路脉冲的输出。
两路脉冲,一路输出为正方向运行,另一路为负方向运行。
和上面的情况一样,这种方式也是一个电机轴需要占用两路高速脉冲端口。
第三种,只需要给驱动器一路脉冲信号,电机正反向运行由一路方向IO信号确定。
这种控制方式控制更加简单,高速脉冲口资源占用也最少。
在一般的小型系统中,可以优先选用这种方式。
2、伺服电机模拟量控制方式在需要使用伺服电机实现速度控制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选用模拟量来实现电机的速度控制,模拟量的值决定了电机的运行速度。
模拟量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电流或电压。
电压方式,只需要在控制信号端加入一定大小的电压即可。
实现简单,在有些场景使用一个电位器即可实现控制。
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几种方法。
1. 位置控制:伺服电机通过控制位置反馈,使电机转动到指定的位置。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PID控制,通过计算电机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并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对电机施加适当的控制力,将电机转动到目标位置。
2. 速度控制:伺服电机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使电机以指定的速度运动。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电机的速度反馈信号,计算出速度误差,并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对电机施加适当的控制力,使其达到目标速度。
3. 力控制:伺服电机通过对电机施加适当的控制力,使其产生指定的力或扭矩。
方法之一是通过力传感器或力反馈信号来测量电机输出的力,并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计算出力误差,并对电机施加适当的力控制力,以使其达到目标力或扭矩。
以上是常见的三种伺服电机控制方法,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要求。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位置控制:通过反馈装置(如编码器或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机的实际位置,并与给定的位置指令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误差信号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向,使其精确地达到目标位置。
2. 速度控制:根据给定的速度指令,调整电机的转速。
速度控制可以是开环控制,也可以是闭环控制,闭环控制通常使用测速发电机或编码器等反馈装置来检测电机的实际转速,并进行比较和调整。
3. 转矩控制:通过控制电机的转矩来实现对负载的精确控制。
转矩控制常用于需要对负载进行精密调节的应用,如张力控制、扭矩限制等。
4. 脉冲控制:两相伺服电动机可以接收脉冲信号进行控制。
控制系统发送一定频率和数量的脉冲给电机驱动器,驱动器根据脉冲的频率和数量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
5. 模拟量控制:使用模拟信号(如电压或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转矩或位置。
模拟量控制可以提供更平滑的控制效果,但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控制电路。
6. 通信控制:现代的两相伺服电动机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接口(如串口、以太网等)与上位控制器进行通信,实现更高级的控制功能,如参数设置、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
这些控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需要考虑到被控对象的特性、控制要求、系统成本等因素。
伺服案例1相对位置控制模式

要求下图工件台按设定的距离左右移动。移动单位是1us。 可以点动左右移动。 具备原点回归功能。 左右需装有极限开关,工件台不能超过极限位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录
硬件配置
MR-J2S-70A伺服放大器 HC-KFS73伺服电机 FX1N-40MT PLC
下图中M8029在指令执行完毕后自动置ON一个周期。注意M8029一定要在指令
的下一行写,同时当M8029自动置ON后,在下一个周期要断开上一条指令的执
行条件。
当一条脉冲输出指令执行完毕后,至少要间隔一个扫描周期才能执行下一次输出。
通常在做定位控制时,要建立一个原点(零点)做标。ZRN指令即可建立原点。
为有绝对位置功能,所以编码器也会同时记录伺服的当前位置。所以当在绝对位置
控制时,做完原点回归后,D8040会自动清零,也要注意要将伺服编码器中的伺服12345
详细情况案例2中讲解。
当前位置值做清零处理。 将M8140置ON后,原点回归完成时Y2会输出清零信号。
二(3)伺服接线
主电路
接头和信号的排列
什么是命令脉冲? 命令脉冲由上位机(本例即PLC)发出的脉冲串。 相对位置指令DDRVI可以由Y0或Y1口输出指定数量指定频率的脉冲串。 按上图接线,放大器由CN1A_3和CN1A_10脚完成脉冲接收。
什么是反馈脉冲? 反馈脉冲由电机尾部的编码器发出的脉冲,电机转动一周反馈131072个脉冲。
下列程序中如果初始D8140为0,在执行完正向定位和反向定位后,D8140=K1000。
下列程序中第一条定位指令参数1为正数,在实际运行时此条指令执行过程中Y4为正,伺服正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
(实用版3篇)
《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篇1
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等领
域的电机控制设备,能够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和快速响应。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快速平滑地切换不同的控制模式。
下面是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
1. 确定控制模式:根据实际控制需求,确定需要切换到的控制模式。
常见的交流伺服控制模式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等。
2. 测量当前状态: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测量交流伺服驱动单元的当前状态,包括电机转速、位置、速度、力矩等。
3. 计算切换参数:根据要切换到的控制模式,计算所需的切换参数,例如位置控制需要计算目标位置和速度控制需要计算目标速度和加速度等。
4. 生成切换指令:根据计算得到的切换参数,生成切换指令,包括切换时间、切换速度等。
5. 切换控制模式:将生成的切换指令发送给交流伺服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根据指令进行控制模式切换。
6. 监测切换过程:在切换过程中,监测交流伺服驱动单元的状
态,确保切换过程快速平滑,避免出现突变或超调等现象。
7. 完成切换:当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成功切换到目标控制模式后,监测并确认切换完成,进入正常控制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切换过程的快速平滑,可以采用多种技术,例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
《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篇2
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等领
域的电机控制设备,能够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和快速响应。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快速平滑地在不同的控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下面是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
1. 确定控制模式:根据实际控制需求,确定需要切换的控制模式,例如从速度控制模式切换到位置控制模式。
2. 准备切换:在切换前,需要对电机的当前状态进行采集和记录,包括转速、位置、加速度等参数。
同时,需要根据切换后的控制模式,设置相应的控制参数和算法。
3. 切换过程:在切换过程中,需要对电机进行快速平滑的过渡,以保证切换过程中不会对生产过程造成干扰。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 将当前状态下的电机参数传递给切换后的控制模式;
b. 根据切换后的控制模式,计算出需要执行的控制策略;
c. 将计算出的控制策略传递给电机控制模块,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d. 在控制过程中,不断采集电机状态参数,并根据实际状态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以保证切换过程的快速平滑。
4. 切换完成:在切换完成后,需要对电机的状态进行再次采集和记录,以验证切换后的控制效果。
如果存在偏差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篇3
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等领
域的电机控制设备,能够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和快速响应。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快速平滑地切换控制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下面是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单元控制模式快速平滑切换的方法与流程:
1. 确定控制模式:根据工作需求,确定需要切换到的控制模式。
例如,从速度控制模式切换到位置控制模式。
2. 测量当前状态:通过传感器或其他测量设备,测量电机的当前状态,例如转速、位置、电流等。
3. 计算切换参数:根据当前状态和目标控制模式,计算切换所需的参数,例如切换时间、切换速度等。
4. 生成切换指令:根据计算得到的切换参数,生成切换指令,例如切换时间常数、切换速度常数等。
5. 切换控制模式:将生成的切换指令输入到交流伺服驱动单元中,开始切换控制模式。
6. 监测切换过程:在切换过程中,不断监测电机的状态,例如转速、位置、电流等,以确保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7. 完成切换:当电机的状态达到目标控制模式的要求时,切换完成。
此时,交流伺服驱动单元将开始按照目标控制模式对电机进行控制。
在切换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电机的平稳运行,避免出现突变或共振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