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合集下载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能,然后供给给电网或者自用。

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是影响系统性能和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常见的调节方法。

一、常见的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1. MPPT控制策略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是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通过跟踪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从而最大化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

MPPT技术可以根据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和电流实时调整直流母线电压,使得光伏电池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保持在最大功率点上工作,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2. 电压控制策略电压控制策略是通过对光伏逆变器输出交流电电压进行调节,实现对系统电压的稳定控制。

在接入电网的情况下,逆变器需要保持输出电压与电网同步,并满足电网的电压、频率和无功功率需求。

在无电网情况下,逆变器需要保持输出电压和频率稳定,以满足负载的需求。

3. 频率控制策略频率控制策略是针对接入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器而设计的,其目的是使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频率与电网的频率保持同步。

通过对逆变器的PWM控制方式进行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对输出频率的控制。

二、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的调节方法1. PID控制PID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策略之一,通过对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频率、电流进行PID控制,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准确控制。

PID控制根据系统的反馈信号和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信号调节控制参数,实现对输出量的精确调节。

2. DSP控制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控制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高性能控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的数字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

DSP控制由于其高性能、可编程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光伏逆变器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

3.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不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控制系统。

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综合控制策略

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综合控制策略

2、电压调整:在两种运行模式之间切换时,需要对电压进行相应调整。例如, 在并网模式下,可以依靠大电网来稳定电压;在孤岛模式下,需要通过储能设 备和逆变器来稳定电压。
3、优化决策:根据微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和优化目标,动态选择并网或孤岛运 行模式。例如,当大电网出现故障时,微网可以快速进入孤岛状态以保证连续 供电;当大电网恢复正常后,微网可以平滑切换回并网状态。
4、异常处理:在切换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 当检测到并网状态异常时,可以立即断开并网开关;当检测到孤岛状态异常时, 可以立即重新并网或进行故障排除。
参考内容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网结 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微电网能够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的 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微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平滑切换 控制策略的实现对于保证重要负荷的持续可靠供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 就微电网的平滑切换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和孤岛运 行模式平滑切换综合控制策略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微网并网运行模式
引言
随着能源结构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分布式能源系统逐渐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 要发展方向。微网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典型代表,具有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降低能源损耗、增强供电可靠性等优点。在微网运行过程中,根据不同的 运行模式,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策略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次 演示将介绍一种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综合控制策略, 旨在实现两种运行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提高微网的运行效率。
1、并网状态检测:通过实时监测并网开关的状态以及大电网的电压、频率等 参数,判断微网是否处于并网状态。

微网的光伏系统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的控制策略

微网的光伏系统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的控制策略

微网的光伏系统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的控制策略【摘要】光伏微网逆变器分为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双模式。

本文详细分析和研究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确定了在离网工作模式下的电压闭环控制策略和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瞬时电流控制策略。

根据选定的控制策略分别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和相关参数的设计,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并网和离网模式以及两种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光伏微网;微网逆变器;并网;离网微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各种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以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

光伏微网发电技术是介于离网型光伏发电和并网型光伏发电之间的前沿技术,既结合了两种技术优点,又克服了并网型光伏发电只能将能量输送到电网所带来的缺陷,并且可以解决离网型光伏发电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实际的研究价值。

1.微网逆变器的工作模式1.1 并网工作模式在太阳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微网逆变器一般工作于并网模式,除了保证本地重要负载正常工作外,还可把多余的电能输送给电网,可等效于传统的并网型逆变器。

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有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两种,在逆变器与电网进行并联运行时,电网可看作一个容量无穷大的交流电压源,如果用电压型控制,则与电网之间很容易产生环流,所以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经常采用电流型控制,只要将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跟踪电网电压,同时设定输出电流的大小,就可以实现稳定并网运行,其控制方法相对简单,效果也较好。

1.2 离网工作模式具有离网单独运行的能力是微网逆变器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当电网出现故障时,信号采样电流检测到电网故障,发出电网故障信号,经过DSP处理,发出指令,微网逆变器切换到离网模式,通过断开静态开关,利用蓄电池的储能,为本地重要负荷提供不间断供电,保证重要负荷供电的可靠与稳定。

微网逆变器离网运行的输出控制法也可分为电流型控制法和电压型控制法。

光伏-储能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机理及控制策略

光伏-储能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机理及控制策略

光伏-储能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机理及控制策略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风电、水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仅占16%。

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光伏-储能;联合发电系统;运行前言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DG)得到大量应用。

DG以其投资少、发电方式灵活、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广泛用于配电网,特别是一些地区存在大量分散性负荷,DG可以就近建设,有效减少线路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但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会受到环境的局限,出力表现为明显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发电功率与负荷无法达到平衡状态,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弃风、弃光现象频发,限制了DG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DG并网过程中,通常加装储能装置来平抑出力波动、削峰填谷。

这将有助于打破DG接入配电网带来的瓶颈问题,提高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同时可以提升电能质量,减小线路网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1储能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光伏系统输出功率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采用储能技术可以减小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光伏功率波动,保证光伏系统平滑并网,提高电能品质,使得光伏发电系统成为受电网欢迎的能源。

储能装置根据储能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两大类,物理储能主要有机械储能、电磁储能、飞轮储能、抽水储能等;化学储能包括蓄电池储能和氢储能等。

蓄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高,供电可靠性好,已经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

储能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1作为能量缓冲装置当光伏系统发出的功率大于负荷功率导致能量不平衡时,储能单元进入充电状态,吸收多余能量;当光伏系统发出的功率不足以支撑负载正常运行时,储能单元发电与光伏系统共同为负荷供电;1.2平滑光伏输出波动,解决弃光问题光伏输出功率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光伏与储能装置协调动作,可以有效改善光伏功率输出特性,提高能源利用率。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基本内容
模式平滑切换技术是解决低电压穿越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它通过识别电网 的状态,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以适应不同的电网条件。当电网出现故障,电压降 低时,虚拟同步发电机能够平滑地切换到低电压运行模式,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基本内容
在我们的方法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控制策略,该策略能够根据电网的 实时状态决定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模式。当电网正常时,虚拟同步发电机以同 步模式运行,发挥其调节电力频率和稳定电网的作用。而当电网出现故障,电压 降低时,虚拟同步发电机能够平滑地切换到低电压运行模式,保证系统的稳定运 行。
三、实验验证
三、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VSG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我们搭建了一个微网系统实验平台。该平台 包括一个三相微网逆变器、一个分布式能源(本实验中为太阳能电池板)、一个 负载以及一个电能质量分析仪器。
三、实验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将微网逆变器连接到分布式能源和负载,并正常运行。 然后,我们引入了VSG控制策略,观察并测量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VSG控制策略后,微网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电能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 善。具体数据如下:
基本内容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微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的控制策略,我们提出以下方案:
1、同步发电机的建模与控制: 首先
2、无模板:在实现虚拟同步发 电机的控制策略时,我们采用了 无模板的方法
2、无模板:在实现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策略时,我们采用了无模 板的方法
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 为了验证提出的控制策略有效性,我们搭建了一个包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 网实验平台。在实验中,我们采集了虚拟同步发电机及微网的各项运行数据,包 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通过实时调整控制策略,我们观察了微 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的控制效果。

基于改进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基于改进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第51卷第22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ol.51 No.22 2023年11月16日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Nov. 16, 2023 DOI: 10.19783/ki.pspc.230262基于改进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孙佳航1,黄景光1,徐慧鑫1,陈 勇1,张 霞1,王楷杰2(1.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微电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能够在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下运行,进行微电网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可能导致电压和频率的显著波动,严重时会威胁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无缝切换控制策略是保证微电网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为解决传统无缝切换控制策略易受干扰影响和动态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该策略包括并网-孤岛平滑调节器和孤岛-并网平滑调节器。

并网-孤岛平滑调节器通过对传统电压控制环的改进,可以为系统提供更多的阻尼并补偿逆变器输出处的瞬态电压降,从而改善系统动态性能。

同时,通过对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改进,可以根据系统有功功率的变化来调整其下垂系数,在受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将频率偏差降低到期望的水平。

孤岛-并网平滑调节器考虑内部控制回路和PLL动态的情况下,根据并网控制策略下的状态空间模型对传统电流控制回路进行了改进,可以保证PCC两侧电压的同步性和微电网频率的稳定性。

最后,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小信号分析,同时研究了孤岛检测算法对控制策略的潜在影响,突出了所提策略的鲁棒性,并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平滑稳定地实现微电网运行模式间的切换。

关键词:并网模式;孤岛模式;微电网;线性二次调节器;平滑过渡Seamless switch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microgrid operation mode based onan improved linear secondary regulatorSUN Jiahang1, HUANG Jingguang1, XU Huixin1, CHEN Yong1, ZHANG Xia1, WANG Kaijie2(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New Energ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microgrids is their ability to operate in both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ed modes.Switching between microgrid operating modes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voltage and frequency fluctuations, which can seriously threaten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system.Seamless switching control strategy is the key to ensuring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a microgri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raditional seamless switching control strategy is susceptible to interference and poor dynamic stability, a strategy based on an improved linear secondary regulator is proposed, one which includes grid-islanding and islanding-griding smoothing regulators. The grid-islanding smoothing regulator improves the system dynamic performance by providing more damping and compensating for transient voltage drops at the inverter output through an improv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voltage control loop. Also, by improving on the traditional sag control strategy, it can adjust its sag coefficient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the active power of the system and is able to reduce the frequency deviation to the desired level in the presence of disturbances. The islanding-grid smoothing regulator considers the internal control loop and PLL dynamics and improves the traditional current control loop according to the state space model under the grid-connected control strategy. This can ensure the synchronisation of the voltages on both sides of the PCC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microgrid frequency. Finally, a small-signal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carried out,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islanding detection algorithm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investigated, highlighting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and verifying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achieve smooth and stable switching between microgrid operation modes.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2107095).Key words: grid-connected mode; islanding mode; microgri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smooth transi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2107095)孙佳航,等基于改进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121 -0 引言微电网(microgrid, MG)作为一个小型电力系统,可以在并网(grid connected, GC)和孤岛(islanding, IS)模式下运行[1-4]。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迅速发展。

然而,随着光伏电站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如何高效地管理和控制光伏群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光伏发电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可以理解为对光伏电站中的多个光伏组件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合理的调度和控制,可以使光伏群的发电效率最大化,提高光伏电站的整体性能。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可以通过优化光伏阵列的布局和方向来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方向安排,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太阳光的接收效率,从而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可以通过智能跟踪系统来优化光伏组件的角度和位置。

智能跟踪系统可以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自动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始终保持最佳的光照角度,从而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还可以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来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根据光伏组件的特性曲线确定最佳工作点,从而实现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输出。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光伏电站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光伏组件的运行状态和发电效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和控制,以保证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来进行优化。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取光伏电站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并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光伏发电的效率和产量,从而指导光伏群的调度和控制。

光伏群调群控策略是光伏电站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布局、智能跟踪、最大功率点跟踪、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实现可靠、高效、环保的光伏发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光伏群调群控策略将为光伏发电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策略

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策略

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策略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策略对于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系统故障、降低能耗以及延长设备寿命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控制策略和优化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

一、控制策略1.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最大功率点是光伏发电系统获得最高实际输出功率的工作状态,因此,确保系统跟踪并保持在最大功率点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包括扰动观察法、增量阻尼法、模糊控制法等。

选择适当的算法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2.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储能系统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到平衡供需、提高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为了实现对电池的有效管理,需设计合理的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应包括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剩余容量估算、保护及故障检测等功能。

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储能效率。

3. 并网控制与反馈机制光伏发电系统常常需要将多个发电单元进行并联并入电网,因此,合理的并网控制策略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并网控制中,需考虑电压、频率等参数的稳定性控制,并实现对电网的响应和调节。

同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监测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对异常情况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二、优化策略1. 光伏组件布局优化合理的光伏组件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

对于大型光伏电站来说,需考虑地形地貌、阴影遮挡等因素,采用合适的布局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

2. 清洁和维护策略定期进行光伏组件的清洗和维护工作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合理的清洗策略可消除灰尘、杂物等对组件表面的遮挡,提高光伏转换效率。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池、逆变器等设备,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延长系统寿命。

3. 功率预测与负荷管理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预测和负荷管理是优化系统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功率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电功率,为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但传
统化石能源的储量却在逐渐枯竭,因此分布式能源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光伏发电作为最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

随着人
们对供电可靠性、灵活性、能源利用率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微网等新型供电方案
希望光伏发电系统不再是在电网发生故障时退出运行,而是同时具有独立发电模
式和并网发电模式的能力。

如何保证逆变器孤岛运行模式与并网运行模式的无缝
切换是提高负载供电可靠性、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无缝切换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新能源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光伏发展是非常重要
的成果,因此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更是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

但随
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能源的安全性、灵活性、能源利用率等方面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光伏发电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新经济形势下,
传统单一的光伏发电系统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对供电服务提出
的新要求,因此要求独立发电模式和并网发电模式能够进行无缝切换,当并网光
伏发电系统出现故障时,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电网系统
正常供电,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有效保证电
网系统供电服务的安全、稳定、灵活运行,提利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实
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光伏发电系统无缝切换慨述
1、逆变器控制策略。

目前的逆变器大多为单功能逆变器,只能在孤岛模式
和并网模式两种模式之一运行,为了顺利并网及对重要负载的不间断供电,双模
式间的无缝切换就显得尤为重要。

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电源和电网的接口,其性能
直接影响着并网系统的特性。

目前,并网逆变器主要有两种:并网电流控制型逆
变器和并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

其中,并网电流控制型以逆变器输出电流作为控
制对象,通过控制入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来实现并网,对系统电能质量影响较小。

但这种控制方式无法在孤岛运行时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在并网/孤岛运
行双模式无缝切换中存在困难。

并网电压控制型则是通过控制并网电压的幅值、
频率和相角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与并网运行,既可以实现并网输电,又可以孤岛
运行。

2、孤岛检测。

保障负载不间断供电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有效的孤岛检测。

现在的孤岛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电网端检测法和逆变器端检测法。

电网端检
测法一般需要额外安装设备,成本较高。

逆变器端的检测方法又主要分为两类,
被动式孤岛检测法和主动式孤岛检测法。

被动式孤岛检测法主要有:电压/频率
检测法、电压谐波检测法、电压相位突变检测法、关键电量变化率检测法。

优点
为实现简单,缺点是不可检测区(NDZ)较大。

主动式孤岛检测法主要有:频移法、基于功率扰动的反孤岛策略、阻抗测量方案。

优点为 NDZ 小,准确可靠。

缺点为引入了谐波干扰。

3、无缝切换、双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是保证重要负载不间断供电的重要前提。

目前,无缝切换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正常工作时,逆变器采用电
流型控制方法将电能输入电网,当孤岛模式发生时,逆变器需要改变为电压型控
制模式来给重要负载供电,在模式转变过程中,会有较长的暂态过程,输出电压
会变得不稳定,由于孤岛检测的延迟,电压会出现冲击。

并网和孤岛模式均采用
电压型控制方式,并通过下垂控制来实现功率平衡。

因为控制方式不变,暂态过
程非常短暂,但由于采用了下垂控制,动态性能比较差。

采用间接电流控制,在
并网模式为电流型控制,在孤岛模式为电压型控制,事实上,在两种模式下均通
过控制电容两侧电压来实现,并网到孤岛模式转换中是通过切除外侧电流环。

二、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
1、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结构。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LCL 滤波器以及电网等构成。

光伏阵列输出的电能为直流电,直
流电进入 DC/DC 变换器后再进入 DC/AC逆变器中,逆变为工频三相交流电。


相交流电进入 LCL滤波器后变为交流电,其波形与正弦波接近,从而最终进入大
电网,与电网进行有效连接。

2、光伏发电原理。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正
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储能、斩波、逆变、滤
波以及传输等环节,最终使电流和电压保持稳定,形成稳定、可靠、安全的电力
能源,被用户直接使用,也可并入当地电网系统中输送给用户。

3、通过下垂控制逆变器无线并联。

下垂控制是一种对等控制方法,能够对
逆变器无线并联进行有效控制。

其主要原理是对电力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的调频
和调压功能进行模拟,从而实现解耦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这种控制方
法的优点是促使并联的各个逆变器对负载功率进行快速合理的分配,只需要检测
自身信息即可,不需要进行通信,有效提高了负载功能分配的效率及合理性。

4、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实现,通过一系
列的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为了对太阳能进行充
分利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需要对前级Boost采取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从而
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实现最大功率。

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其后级逆变器的控
制形式主要为电流型,利用锁相环对电网电压进行跟踪,从而实现逆变器输出的
电流和电网电压实现同频同步相。

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电流大小,以此调节逆变
器的最大功率,使其实现并网功能。

在逆变器进行孤岛运行时,为了保证负载供
电电压以及频率的稳定性,必须使用电压型控制方法并网,以有效避免在并网及
孤岛运行模式之间频繁切换。

在孤岛运行模式下,通常会应用下垂控制法。

这种
控制方法本质上也是电压型控制的一种形式,因此无法通过电流反馈对并网电流
进行直接控制,而是采用间接控制方法。

这种间接控制需要对逆变器输出的电压
进行微调,其并网控制的过程比直接控制方式的控制过程更加复杂。

在实际应用
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因为前级 Boost 变换器应用的是 MPPT 控制方式,通过改进措施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二者的合理配合,保证直流母线电容电压以及逆
变器功率的稳定性。

电网系统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电源,在理想情况下,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系统在频率、电压等方面应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并
网逆变器稳定、安全、可靠地接入电网系统。

5、实现光伏发电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的策略。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入电网系统必须经过逆变器,这是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是直流电,而电网系统的电流是交流电,因此要实现二者的并网,就必须要由逆变器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电进行处理,使其转变为交流电,才能够进行并网,以保证光伏发电运行模式能够真正实现无缝切换。

在当今社会,电力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传统能源大量消耗的情况下,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有效开发太阳能,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保证能源安全,同时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实现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勇,李勇.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工程技术,2017,36(6):7-13.
[2]侯文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路径[J].科技尚
品,2018,(7):194-195.
[3]栗秋华,周林,刘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24.
[4]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