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教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新人教版

【教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育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理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家间的比赛取决于综合国力的比赛,综合国力靠经济,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水平的提高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三、教学策略“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即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可选)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材料:云南省,新中国成立前全省人口中85%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仅20%左右。

建国50年来,云南教育发生了翻天班地的变化。

云南民族种类多,现有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

全省现有14个民族的21种文字进入学校进行“双语双文”教学,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各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中专生和大学,有的民族还有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各民族文化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

──2001年第1期《科技与经济画报》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请大家一起学习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楼、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语音室、餐厅、宿舍和广阔的操场等。

教师:国家投入大量教育经费进行这些硬件建设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4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4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成就以及863计划的制定;理解教育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论断;掌握《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的颁布及其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失学或辍学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材料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课后延伸: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帮助失学儿童?”或者以“让我们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写一封倡议书。

激发学生关注祖国命运的情感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强直观性,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3)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

【重点难点】1、重点A、《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

组织学生讨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原因,加深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P99页“动脑筋”和P101页“活动与探究”等问题来突破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介绍了明代、清代的教育形势和“学而思”、“格物致知”两大教育理念,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清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势;2. 调查、研究并建立“学而思”、“格物致知”两种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3. 能够分析和总结明、清两代的教育特点,进而领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对象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势、学而思、格物致知的概念解析;2. 教学难点:明、清两代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变化等。

教学方法:讲,问答,小试验,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看PPT,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教育历史,并提醒学生注意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明清两代的教育情况,略作讲解。

二、讲授课文(15分钟)1. 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势、学而思、格物致知的概念解析。

2. 通过概括明、清两代教育的重点内容、教育对象的变化等,使学生了解明、清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三、小试验(10分钟)1. 让学生通过小试验了解“学而思”、“格物致知”两种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古代教育的影响。

2. 小试验具体方式:通过幻灯片投影,展示一些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让学生猜测或写出其所代表的教育理念。

四、讨论(20分钟)1. 现给学生以“明代从万历时期起,开始实行了一种新的国家公费教育制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官方,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

”为题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明代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特点;2. 以“清代从康熙时期开始,废除了科举制度,改为会试制度和殿试制度,推行了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改革,为中国新时期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清代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特点。

历史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1(新人教八下).doc

历史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1(新人教八下).do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联系实际,体会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1 重温课本81页“自由阅读卡”,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

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教师分析:面对着机遇和挑战,肯定要趋利避害。

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急需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

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

“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这就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实现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请大家学习新课。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根据96页“动脑筋”,分层讨论回答: A. 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教师指出: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国已经成功推行义务教育,这是它们今天位居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条件。

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事实。

B. 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右边的女同学)C. 为什么?(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 结合95页“导入框”、98页“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思考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意义;掌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掌握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认识了解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4、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教学难点:“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教学方法提问引导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21世纪我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科技生产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满足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教育。

由此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这是新时期教育谈高校的发展。

阶段教育的愿望,引导学生谈谈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认识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六、板书设计: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二、高等教育的发展1、数量大增,齐全,布局合理2、办学质量、效益、办学条件提高3、科研硕果累累。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新人教版

“春蕾计划”
“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 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 实施的,旨在救助贫困地区 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 益事业。
“春蕾计划”一直得到党 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 持,每年“六一”,春蕾女 童代表都得到了党和国家领 导的亲切接见。
截止到目前,实施"春蕾 计划"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已 募集6亿多元,共救助150万 余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
自主预习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1986年,颁布实施了《_中_华__人__民_共__和__国_义__务__教_育_》法。 2.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_九__年_义__务__教_育____。 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__向__现_代___,_面__向_世__界_,__面__向__未_来。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实施_科__教__兴_国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
他们在曾一经个在占世界世上界很人多口地方1/办5厂的,发但展中 国劳中动国力家素实质是现最“高两的基,有”一,个是很一重要项的史原无 因,前就例是的这创些青举年它都改接变受过了九中年国义的务教命育运。。
---前教育部长周济招商的经历
贫困地区的简陋的校舍
贫困地区渴望知识的孩子
截至2007年底,希望工 程共收到海内外捐款近40 亿元人民币,资助了贫困学 生39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 13000余所。
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时 期 小学入学率 初中入学率
文盲率
1949年 2008年
不到
20%
99.5%
仅为6%
98.5 %
80%以

3.58%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我在武汉市当市长的时候,做了很多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2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2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及其取得的成就.本课分两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成就,第二个子目着重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

两个子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义务教育既为高等教育输送大批生力军,又是“科技兴国"的奠基工程。

二.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没有具体要求.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及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等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创新求思能力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以及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有一定的难度.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照片中的女孩叫苏明娟,她用那双闪亮的大眼睛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是“希望工程"资助她从小学、中学读到大学并开始回报社会,为希望工程做事。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分两目:第一目“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介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成就。

第二目“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自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一个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其中义务教育的普及既为高等教育输送大批生力军,又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二.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没有本课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的“三个面向”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创新求思能力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难点:《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以及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美国有很多名牌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说到哈佛大学,大家一定不陌生,说到“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可能许多人不理解。

展示:哈佛大学图片一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创建于1636年,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声望最高的大学。

教师:哈佛大学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早140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这不仅是指时间上的顺序,更是指哈佛在理念上形成美国的作用。

展示: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哈佛大学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研的主阵地,拥有数不清的“第一”。

这里云集了各个专业领域最为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是诺贝尔经济、化学、物理、医学奖得主和普利策奖获得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掌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⑵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⑵通过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以及教材的利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认识了解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⑵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⑶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

4.教学阐述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的特点,在设计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联系身边的,网上的资料等等)的过程中,加深对
“义务教育”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

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重点突破:提前了解《义务教育法》及科教兴国战略,利用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教师、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搜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情况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引导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难点突破:课前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中,认真了解《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意义;通过录像资料给学生介绍“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⑴提问引导法、讨论。

⑵资料整合,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⑶合作探究法。

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⑴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及意义;
⑵了解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及“科教兴国”战略;
⑶安排学生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如“863”计划等)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
⑷安排学生查找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尤其经济发达国家发展教育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

●教学渗透点
⑴使学生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及“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作用,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

⑵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作用。

⑶联系社会现实,使学生从审视、对比的角度认识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资料
⑴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

⑵录像资料及从相关网站下载的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