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养殖新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貂养殖新技术
水貂选种及适时引种
一、水貂的选种
1、初选(6-7月)
对成龄公貂,根据其精液品质、配种能力;对成龄母貂,根据其产仔数量、泌乳量、母性及
后代成活数量等选择优良个体;对仔貂,根据同窝仔貂数量、发育状况、成活情况及双亲的
品质,在离乳时按窝选留。初选要比实际留种数量多25%-40%。
2、复选(9-10月)
根据生长发育状况、身体的轻重、体型的大小、体质的强弱、换毛的早晚、毛绒的质量及色
泽等,对成龄貂和幼龄逐个进行选择。复选留的数量要比实际留种数多10%-20%。
3、精选(11月)
在打皮前, 根据毛绒品质(包括光泽、长度、颜色、密度、细度、弹性及分布等)、体型
的大小、体质类型、体况肥瘦、健康状况、繁殖能力、系谱及后裔鉴定综合指标,逐只详细
观察鉴别, 经反复对比观察后,采取选优去劣, 淘汰复选阶段多留的10%-20%余额。
特别注意淘汰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针毛只在尖端色浓,毛被有暗影和斑点,腹部毛绒红褐、
卷毛,后档缺毛等必须淘汰。对选定的种貂,要统一编号,建立系谱,登记入册。
种貂的性别比 标准公母1:3.5-4,白彩貂1:3-3.5,其它彩貂1:3.5。国外公母貂比例多
为1:5-6。我国亦应随着繁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饲养条件的改善而提高性比。这样有利于
降低成本及提高貂群质量。
种貂的年龄比例 因为成龄貂的繁殖力高,所以2-4岁的成龄貂应占70%左右, 当年幼貂
不宜超过30%, 这样有利于稳定生产。
二、适时引种
9月下旬,即秋分时节,此时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黄经180度,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相
等。天气开始变凉,水貂饮食量增加,蓄积脂肪准备越冬,换夏毛长冬毛的时候,是引种的
最佳时期。
水貂养殖对饲养场地、设备等的要求
1、饲养场地
饲养场地的选择,与水貂的繁殖、毛皮质量和卫生防疫的关系十分密切。应选择地势较高、
地面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并要远离粪坑、厕所、污水坑、垃圾堆及家禽的圈窝等。
2、饲养管理用品
包括水盆和食盆;场内转运用的串笼箱和场外运输种貂用的运输笼;捕貂网和捉貂手套;小
型绞肉机等。
3、笼箱
是貂笼和貂窝的总称,大多是分别制作组装在一起的。貂笼一般长50~60cm,宽高各为
30cm左右。笼底用两块铁丝网拼成(网片用14号铁丝编织,四周用16号铁丝编制,网
眼为3.5~5cm2),可随时拆换。也可用带孔铁皮、木框或竹条制作。窝箱用1.5~2cm
厚的木板制成。窝箱底做成活动式,底的一边用活页固定,清扫时可取下。窝箱用挂钩固定
在貂笼上,出入孔直径10cm,可随时取下或挂上。
4、貂棚
貂棚的走向以保证两侧都能平均地获得日照为宜,但不能使阳光直射到棚内,以确保貂皮的
质量。也可紧靠东西山墙修建单面貂棚,貂笼朝向棚檐,窝箱朝内,墙边留通道。貂棚周围
3~5m的地方修建围墙。围墙高度一般为1.6~2.0m。
水貂场的规划与建设
一、场址选择
场址的选择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场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的生产发
展。因此在建场前,必须根据建场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进行全面勘察和合理布局,切不可
草率定点建场或主观行事,这会给生产带来麻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场址的选择,应以自然环境条件适合于水貂生物学特性为宗旨,并以稳定的饲料来源为基础,
根据生产规模及发展远景规划,全面考虑其布局。重点应考虑饲料、水和防疫条件,同时也
要兼顾交通、电等其他条件。貂场用水量很大,因此,场地应选在地上或地下水源充足和水
质好的地方。水貂饮用水最好采用深井水或泉水。湖水、死水池塘的水容易被污染,不宜供
饮用。饲养场尽量不占耕地,最好利用贫瘠土地或非耕地。用地面积应与貂群数量及今后发
展需要相适应。土质以沙土、砂壤土为宜。
貂舍要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低洼、泥泞,不利排出污水的沼泽地带,
常有云雾弥漫和风沙侵袭严重的地区,不宜建场。
由于水貂的繁殖和换毛与光周期密切相关,而光周期的变化幅度又和地理纬度相关。因此,
在建场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纬度。从历年的生产情况看,我国北纬30℃以南地区不适宜发展
水貂饲养业。因为在低纬度地区饲养时,其繁殖机能将受到抑制,生产性能和毛皮质量也会
逐年下降。
二、场地规划与布局
场址选好后,动工建场前应对貂场各部分建筑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使场内各种建筑布局合
理。
水貂场一般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包括饲料贮藏室、貂棚、饲料加工室等建筑物)、
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备等)和疫病防治管理区
(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
依据地势和主风向进行合理分区。职工生活区(居民点)应占全场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
其次为管理区;生产区设在这些区的下风和较低处,但高于疫病防治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
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保持100米距离,生产区与疫病管理区保持200米距离。生活区、
管理区的生活污水,不得流入生产区。
1、生产区
是全场的工作重心,规模大的可分区规划与施工。为保证防疫安全,应将种貂和皮貂分开,
设在不同地段,分区饲养管理。
与饲料有关的建筑物,应配置在地势较高处,并且应保证卫生与安全。貂场的垫草用量大,
堆放位置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要考虑防火的安全性,与其他建筑物有60米的距离。贮粪
场的设置,应方便于貂粪运出,注意减少对环境污染。
2、疫病防治管理区
为防止疫病传播,该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与地势较低处,与棚舍保持300米的距离。病
貂隔离舍应单独设置院墙、通道和出入口。该区的污水与废弃物应严格处理,防止疫病蔓延
和对环境的污染。
3、管理区
水貂场的经营管理活动与社会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在规划时,这个区位置的确定,应有效
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输电线路,充分考虑饲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以及与居民
点的联系。貂场的供产销运输与社会联系频繁,造成疫霉传播的机会较多,故场外运输应严
格与场内运输分开。在场外管理的运输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车库应设在管理区。除饲料库
以外,其他仓库需设在管理区。管理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
不能进入生产区。
幼貂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一、幼貂营养需要特点
水貂仔兽从40-50日龄离乳,转为以饲料为食,至9月末为育成期,此为幼貂阶段,以后
则转入准备配种期或换毛期。育成期,由于营养物质和能量在体内以动态平衡的方式积累,
使机体组织细胞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幼貂生长和发育迅速,尤其在40-80日龄期间,是生
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此时幼貂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蛋白质代谢呈正平衡状态,即摄入氮
总量大于排出氮总量。因此,对各种营养物质,尤其对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需要极为
迫切。
二、幼貂的日常管理
(一)离乳分群
仔貂生后40-45天应及时离乳分群,提早或推迟离乳对母貂和仔貂均无益处。离乳前,应
做好笼舍的建造、检修、清扫、消毒和垫草等准备工作。离乳方法是一次将全窝仔貂离乳,
每2-3只同性貂养于同一笼舍内,7-10天后分成单笼饲养。
幼貂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可通过定期称重来判断。
(二)接种
对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等易感性传染病,必须进行单苗预防接种,切不可心存侥幸。
(三)搞好卫生防疫
育成期要尽力避免水貂采食变质饲料,饲料加工工具和饮食器具要天天刷洗和定期消毒,饲
料室和貂棚内的卫生要搞好。对蚁、蝇和老鼠等要尽力消灭,以预防胃肠炎、脂肪组织炎、
下痢和中毒等疾患。及时供给充足饮水,及时赶醒在阳光下睡觉的水貂,加强通风、预防中
暑。
三、幼貂的饲养
根据幼貂的营养需要,其日粮能量标准为836.8-1171.52千焦耳,动物性饲料应占75%
左右,由鱼类、畜禽内脏和副产品、颗粒饲料、鱼粉等组成,蔬菜可占1%-2%或不喂,
谷物饲料可占20%-23%,还应加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每只每天喂0.5-0.75克,
或补喂骨粉0.5-1克、酵母4-5克、鱼肝油0.5-1克、维生素E2.5毫克,饲用土霉素0.5
克。
育成期时值酷暑盛夏,要严防水貂因采食变质饲料而出现各种疾患。因此,除从采购、运输、
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上把好饲料品质关外,还必须有合理的饲喂制度。此时一般日喂3次,
早晚饲喂的间隔时间要尽量长些,每次饲喂后1小时内保证吃完饲料,如果吃不完亦应及
早撤出食碗。这是育成期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母貂经妊娠、产仔泌乳的
营养消耗,此期体质体况普遍下降,部分母貂已达枯瘦状态而出现授乳症。故在断乳后
10-20天仍应按泌乳期日粮标准饲养,对患授乳症的母貂,应在饲料中加入0.4%—0.5%
的食盐,并加喂肝脏、酵母、铁铜制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以使其尽快恢复
体况。否则,母貂夏季死亡率增高,翌年繁殖亦受不良影响。
水貂夏季饲养管理的四个方面
一、防暑降温
用席子、草帘等为水貂舍遮阳,并打开貂笼上盖,使之通风凉爽。供给水貂大量的清洁饮水
和洗澡用水,用凉水喷洒屋顶祛暑降温。
二、精心饲养
仔貂分窝8-10天后,将产箱垫草撤掉。饲喂方式调整为:早晨6点喂日粮的30%,10
点后将食盘全部撤出,下午3点喂日粮的20%,晚上19点30分喂日粮的50%。这种饲
喂方式能有效防止饲料酸败。在幼貂日粮中添加10%-15%的花生饼,这样能减少一部分
动物性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且适口性好,对水貂的胃肠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三、卫生消毒
夏季细菌繁衍迅速,饲料发霉变质快,要加强卫生管理,建立建全卫生管理制度,及时清扫
粪便、剩食、脏物;对水槽、食具要坚持清洗;笼舍、地面要定期消毒,注意饲料保管和检
查,严禁饲喂酸败变质饲料;每隔2-4天每公斤饲料中需添加土霉素0.1-0.2克,以避免
水貂发生胃肠疾病。
四、疫病防治
仔貂断奶分窝后要接种疫苗,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力,防止疫病的发生。其中病毒性肠炎疫
苗、犬瘟热疫苗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防疫时尽可能避开高温天气与高温时段,以免因
应激造成仔貂伤亡。对感冒及因食物变质而引起的中毒而导致的仔貂胃膨胀、出血性胃肠炎
等常见病要做到早检查、早治疗。
冬季水貂留种管理六要点
冬季是种貂管理的重要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水貂传染性肠炎和犬温热高发流行季
节,稍有忽视就有大批发病的危险,主要管理有以下六点。
1、做好消毒在留种后要把所需的笼舍编制整齐,最好使用喷灯火焰消毒;其次
是季胺类消毒药如百毒杀、新洁尔灭稀释喷雾消毒;三是用PP粉和甲醛混合烟
熏,可完全地杀灭细菌和病毒类。
2、挑选体壮的貂留种进行单个饲养调整体况,锻练其独立生存能力,愉快地跨
入配种准备期。
3、合理搭配饲料适当地添加蔬菜类或多维素,提高免疫力,如大葱、葫萝卜、
圆葱头。
4、疫苗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以颈部皮下为宜,注射剂量要加大1倍,每只貂2
毫升,注射日期1月份,注射时间下午或晚上。
5、适当加强运动每天诱导活动一小时,适当地增加阳光照射的时间。
6、及时按期注射疫苗种貂注射的疫苗有水貂犬瘟热和水貂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因为这两种
病的病原体是病毒类,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在病毒的流行季节,特别是在幼貂分窝时(7月
份)注射的疫苗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是半年,到12月份已逐日消耗降解为临界线,也就
是说危险期是交九寒冬季节,抗体水平正处在抗体空缺的位置,极易发病感染,一旦发生急
性的犬温热病来不及治疗会全军覆没,翌年会空圈,损失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