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专题作业

姓名:2011级梁希生物技术111班学号: 201101220224

1.从刺激神经引起兴奋到骨骼肌收缩的基本过程。

答:(1) 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刺激引起神经细胞膜去极化,达到域电位后引起细胞膜上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从膜外流向膜内,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

(2)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不衰减传导至神经末梢(局部电流学说)。

(3)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运动神经末梢传来AP,去极化激活神经末梢膜上的Ca2+通道,Ca2+进入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内Ca2+浓度的升高引起末梢中突触小泡的胞吐作用,许多突触小泡将泡内的Ach释放进突触间隙;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了受体的离子通道;离子通道开放,正离子循电化学梯度流经通道,产生突触后电流;突触后电流形成突触后电位,终板电位。终板电位超过域电位,引发肌膜上的AP。

(4)兴奋收缩耦联:当肌细胞膜出现AP时,AP通过横管系统直接扩布到肌细胞内部,深入到三联管终末池的近旁;骨骼肌细胞三联管处肌质膜上RyR与横管膜上的DHPRs 直接接触,兴奋信号通过蛋白的相互作用,最终传递给RyR,促使其打开并释放Ca2+,导致肌质中的Ca2+浓度比静息时升高100倍以上,引起肌肉的收缩。

(5)骨骼肌收缩(滑行学说):当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到10-7摩以上时,肌钙蛋白结合Ca2+并引起肌钙蛋白构象改变,由此导致原肌球蛋白的双螺旋结构发生扭转而离开原位,暴露出actin与横桥的结合部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构象发生变化,导致横桥头部向臂部方向转动,并拉动细肌丝向肌小节中心方向滑行;横桥转动后,结合的ADP 与Pi与之分离,空出的位点与另一分子A TP结合。由此横桥对actin的亲和力下降,从而解离;新的ATP分子分解,横桥处于储能状态。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1)细胞在静息时,细胞外K+低于细胞内K+,细胞外Na+高于细胞内Na+,细胞内的K+顺浓度差流向细胞外,使膜外有较多的正离子,从而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差,当这种电位差足以阻止K+进一步顺浓度差外流时,电位稳定在某个数值上,此时K+的进通量为0。

(2)细胞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开放,Na+顺浓度从膜外流向膜内,使膜内负电位急剧减少,此过程称为去极化,Na+进一步内流,使膜产生正电位,这个过程称为反极化;当达到某个数值时,AP达到最大值;之后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顺浓度差流向膜外,膜内电位急剧减少,此过程为复极化。

3.胰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胰液的分泌调节。

答:(1)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作用强烈;它还促使脂肪分解,增加心肌收缩力。血糖浓度下降和胰岛素分泌的增加都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浓度上升和胰岛素分泌降低则使α细胞的分泌减少。

(2)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决定于血糖的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作用于胰岛,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下降时,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减少,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下降。

(3)生长抑素:它以旁分泌方式或经缝隙连接直接作用与邻近的α细胞、β细胞或PP 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分泌功能。生长抑素也可进入血循环对其他细胞功能其调节作用。

(4)胰液的分泌调节:胰液中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盐酸的侵蚀;同时也提供了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最适宜的pH环境(pH7~8)。

4.血液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答:血液中有一些既能中和酸又能中和碱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碳酸氢钠(NaHCO3,即小苏打)和碳酸(H2CO3),两者的比率为20∶1。当血中进入酸时,NaHCO3与之中和;当血中进入碱时,H2CO3与之中和。

肺呼吸:当体内H2CO3过多时,它很容易解离为CO2和H2O,CO2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加速CO2的排出;反之,体内H2CO3过少时,呼吸减慢,CO2排出减少,使H2CO3增加。但是CO2的排出也是依靠血液运输的,因此血液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是显著的。

5.心肌生物电的特点与心脏的神经支配。

答:(1)心肌生物电的特点: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形式多样,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五期:0、1、2、3、4,其形成机制:0期:除极过程---肌膜对钠通透性增高,钠的快速内流,Hodgkin 循环,从-90mV迅速上升到+30mV,1-2ms;复极1期:快速复级初期。+30mV到0mV,约10ms。钾离子外流;复极2期:平台期,仃滞0mV、100-150 ms,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相对平衡;平台期是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区别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的主要特征;复极3期:从0到-90mV、100 - 150ms,快速复极末期钙通道失活、内向离子流终止,外向K+增强,完成复极过程;4期:静息期,膜电位恢复过程,Na+-K+泵运转,Ca2+通过Na+- Ca2+交换逆浓度外运。

(2)心脏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心肌细胞膜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升高,增加钙通道开放,Ca2+升高,故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

迷走神经:释放Ach,作用于M型胆碱能受体,使K+通透性升高,呈超极化。同时使肌质网钙释放减少。故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

6.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与特点。

答:(1)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及特点:氧1.5%溶解在血浆中,98.5%与血红蛋白形成化学结合。血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供给组织。

特点:反应快、可逆、不需要酶的催化、受氧分压的影响;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Hb与O2的结合或离解曲线呈S形。

(2)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及特点:物理溶解占10%,化学结合占90%。血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CO2从细胞中扩散出来,经过组织液,进入血浆。

特点:红细胞膜上有特异的HCO3- —Cl-载体,运载这两类离子跨膜交换;血液CO2含量随PCO2上升而增加,呈线性关系、无饱和点。

7.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答:(1)基础代谢:人体处于禁食12h,清醒,仰卧,在适宜气温(18~25℃),安静时的状态。

(2)影响因素: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引起机体能量代谢额外增高。主要原因是氨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