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
简述高原训练方法

简述高原训练方法
高原训练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体能训练。
由于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空气压力较低,人体对氧气的摄取会减少,身体需要适应高原环境才能正常进行各项运动,因此高原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高原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逐步升高海拔。
由于高原环境对身体的适应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开始高原训练时,应该逐步升高海拔,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环境。
2.增加运动量。
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运动时,由于氧气摄取减少,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运动,因此增加运动量可以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
3.增加训练强度。
在适应高原环境后,可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包括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等,以进一步增强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4.注意饮食和休息。
在高原环境下,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运动,因此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和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总之,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的体能训练,需要逐步升高海拔、增加运动量和训练强度、注意饮食和休息等等,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高原训练名词解释

高原训练名词解释
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训练方法,旨在利用高原地区的环境条件,提高运动员的身体适应能力和运动表现。
高原训练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训练负荷,提高运动员的缺氧耐受力,从而增强其体能和运动能力。
高原训练的主要特点包括: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这使得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增加心肺功能和肌肉的缺氧耐受力。
高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这些因素能够帮助运动员降低身体温度,从而减少疲劳感,增加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
高原训练通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性运动,例如长跑、骑车、游泳等,这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和肌肉耐力。
高原训练的时间一般较长,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来进行系统训练,这有助于运动员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并提高身体各项指标。
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例如,高原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生理影响
缺氧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 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以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 排出。
心理影响
缺氧还会导致人体出现焦虑、抑 郁等心理反应,影响人的情绪和 行为。
高原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提高
高原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心肺功 能,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 肺活量增大。
高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03
制定个性化的高原训练方案
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高原训练方案,以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表现。
高原训练与其他训练方法的结合研究
探索高原训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结合
01
将高原训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相结合,以提高运动员
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耐力水平。
研究高原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结合
01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通过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运
动员的缺氧耐受力和心肺功能,从而提高竞技水平。
促进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02
高原地区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运动员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和减肥。
改善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
03
高原训练还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增强抗疲
劳和抗压力的能力。
变化。
高原训练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进行高原训练前,运动员需要进行 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 病。
运动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训 练计划,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 的营养和睡眠,以支持身体的恢复和 适应低氧环境。
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注意 保暖和防晒,预防感冒和紫外线晒伤 等常见问题。
高原训练心得体会

高原训练心得体会高原训练对我的生命触及最深的地方。
高原训练是我大学期间参加的一项特殊训练,我是第一次离开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地区,对这个未知的环境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然而,我并没有想到高原带给我的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首先,高原的缺氧对我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一到高原地区,就感到气候的干燥和空气的稀薄,呼吸都觉得困难。
每天的晨练都让我筋疲力尽,直到我适应高原的环境才慢慢找回了体力。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适应新环境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克服困难。
其次,高原的恶劣天气和道路条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在高原地区,天气变化异常迅速,一会儿晴天一会儿下雨,有时候还会有狂风暴雨。
出行的路况也不容乐观,土路泥泞不堪,行走困难重重。
这让我学会了要时刻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不仅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还要熟悉和熟练掌握路况。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原的复杂环境中安全度过。
最后,和当地村民的相处让我受益匪浅。
在高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和我们大不相同,他们依靠牛羊为生,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贫困。
然而,他们的乐观向上和勤劳坚韧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他们勤奋工作,努力经营,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从不抱怨。
和他们的相处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努力,不要轻易放弃。
通过这次高原训练,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贵。
高原让我明白,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坚韧的。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努力奋斗,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我们想要的成果。
不能让困难吓倒自己,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我们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相信生活。
此次高原训练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它不仅带给我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想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保持住刚刚高原训练时的那份坚持和勇敢。
人生的路上没有轻松的旅途,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取得我们想要的成果。
所以,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困难,努力拼搏,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高原驻训方案

高原驻训方案引言: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环境与平原地带有着显著的区别,对人体的适应能力要求较高。
为了让驻训人员能够有效适应高原环境,并提高身体素质和战斗力,在高原驻训方案中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原驻训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点。
一、高原驻训的目标与意义高原驻训是指将部队或训练人员安排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特殊环境下的综合训练。
其目标是让驻训人员适应高原环境,逐渐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抗缺氧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和体力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战斗力。
同时,高原驻训还能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高原驻训方案的制定原则1.科学性:高原驻训方案需要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地形、海拔等因素制定,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循序渐进:高原驻训需要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给予驻训人员充分的适应和恢复时间。
3.个性化:根据驻训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安全性:高原驻训需要重视安全问题,提供充足的物资和设备,并进行及时的医疗保障和救援措施。
三、高原驻训方案具体内容1.适应训练:驻训人员刚到高原地区时需要进行适应训练,包括高原适应性体能训练、高原适应性呼吸训练、高原心理适应训练等。
训练内容旨在帮助身体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找到适应的节奏。
2.体能训练:高原驻训需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提高身体机能和战斗力。
3.战术训练:高原驻训需要进行基础战术训练和实战模拟训练,培养驻训人员的作战能力和意识,提高实战水平。
4.心理训练:高原驻训还需要加强心理训练,包括心理调适训练、心理咨询和支持等,以增强驻训人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能力。
5.生活保障:高原驻训期间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物、饮水和住宿等生活保障措施,保证驻训人员的基本需求,确保训练效果。
四、高原驻训方案的实施要点1.科学测评:在高原驻训前,对驻训人员进行全面的体能测评和身体状况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简述高原训练方法

简述高原训练方法
高原训练方法是一种通过训练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方法。
以下是详细的高原训练方法:
1.阶段性训练:高原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期、适应期和稳定期。
训练前应先进行基础训练,为高原训练做准备。
2.心肺适应性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如跑步、游泳、骑车等,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提高心肺功能。
3.力量训练:以耐力为主,包括重量训练、力量训练、爬山等,提高肌肉耐力和力量。
4.营养补充:多摄入富含铁质、叶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并补充维生素C和E 等抗氧化物质,以增强身体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
5.气候适应:在高原环境下逐渐适应氧气稀薄、干燥的气候环境,减少高原反应。
6.休息与调节:合理安排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平衡训练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高原训练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年龄、训练目的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高海拔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注意身体状况,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高原地区人员训练课目考核标准

高原地区人员训练课目考核标准一、背景介绍1.高原地区是指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人员的训练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针对在高原地区工作和生活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而为了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考核标准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课目1.体能训练:包括高原跑、俯卧撑、仰卧起坐、倒立等。
2.心理训练:包括高原适应性训练、高原环境心理压力抗衡训练等。
3.技能训练:包括高原地区生存技能、高原地区应急处理技能、高原地区地形识别等。
三、考核标准1.体能训练考核标准:(1)高原跑:持续跑步20分钟以上,心率稳定在145次/分钟以下。
(2)俯卧撑:60个/分钟以上。
(3)仰卧起坐:40个/分钟以上。
(4)倒立:连续站立时间3分钟以上。
2.心理训练考核标准:(1)高原适应性训练:无高原反应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2)高原环境心理压力抗衡训练:面对高原环境的压力,情绪稳定,能够自如调节。
3.技能训练考核标准:(1)高原地区生存技能:包括搭建简易避难所、寻找并净化水源、野外烹饪等。
(2)高原地区应急处理技能:包括高原地区常见疾病处理、高原地区突发情况应对等。
(3)高原地区地形识别:能够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准确识别所处位置。
四、考核方法1.体能训练考核方法:采用定点定时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监测心率变化。
2.心理训练考核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技能训练考核方法:采用模拟实景的方式进行考核,如野外生存技能考核可在户外条件下进行模拟。
五、考核评定1.体能训练考核评定:合格标准按照各项具体考核标准的达标情况综合评定。
2.心理训练考核评定:综合考虑高原适应性和心理压力抗衡训练的情况进行评定。
3.技能训练考核评定:根据各项技能训练考核标准的达标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六、考核结果处理1.体能训练考核合格者方可转入心理和技能训练考核,不合格者需进行补充训练。
高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高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高原训练是一种提高体能水平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下面就来谈谈高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高原训练的时机非常重要。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训练,一般需要在适应期之后才能开始正式进行高强度训练。
适应期一般为1-2周,这段时间里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让身体充分适应高原环境。
在适应期结束后,可以开始进行较为正式的高原训练。
其次,高原训练的强度和时间也需要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逐渐增加负荷的方法,逐步提高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强度的训练。
同时,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不可盲目进行高强度训练,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另外,高原训练中的营养补给也非常重要。
在高原环境中,人体消耗的能量会更大,需要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身体的能量供应。
此外,还需要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合理的营养补给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减少疲劳和损伤,提高身体的恢复能力。
最后,高原训练中的休息和恢复也不能忽视。
在高强度训练之后,身体需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以便更好地适应训练强度。
适当的休息可以减少训练带来的损伤,促进身体的恢复,提高训练效果。
因此,在高原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保证身体的充分休息。
综上所述,高原训练是一种提高体能水平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时机、强度、营养补给和休息恢复等方面。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训练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进行高原训练的人群有所帮助,祝大家在高原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①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
机体承受缺氧刺激,肾脏生成更多的促红细胞 生成素(EPO),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增强,生成更 多的RBC,使得Hb升高。总体规律是:上高原1周后 ,RBC、Hb水平接近平原时的水平;3-4周时RBC、 Hb水平显著下降,有时低于平原水平;回到平原后 ,则比训练前的水平高。
⑥ 睾酮和皮质醇
睾酮
• T为睾酮,是同化激素,它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重 量,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原训练无论是持续还是间歇训练, 均可使运动员血清睾酮明显下降。 • 系统的高原训练使机体的消耗过大,睾酮分泌细胞的分泌功能 产生抑制,睾酮含量发生非中枢性下降。 • C为皮质醇,是异化激素,它能抑制蛋白合成,抑制睾丸分泌, 加速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有助于为机体提供能量。 • 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大多数研究表明其值升高,但是24小时左 右基本可以恢复。
⑧ 心血管机能
心率 前期↗ 后期↘ 对低氧环境的代偿 心力储备能力增强
心输出量↗
左心室收缩分数和射血分数增加
心电图
早期:以心脏起搏机制异常为主,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 期间:左右心室电压均较上高原前显著增加 之后: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
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S
M
I
西方运动员 大多为3-4 周 我国学者认 为4-6周较 合适
结论
高原训练作为发展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还是得到了人们 的肯定,其主要原理是机体产生应激,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 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血 管体积增大,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粗,通过的血量增多,从而 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而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数量的增多提高了最大摄氧量和血色素浓度,增强了耐受 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 当然,高原训练的不利影响更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们在实践中要努力消除这些影响,充分发挥高原训练带给机 体的优势效应。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⑤ 肌酸激酶(CK)
96%的肌酸激酶存在于机体的骨骼肌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 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运动后 的血清CK的活性恢复更快。在平原环境下,肌酸激酶的正常值男子为10100IU/L,女子为10-60IU/L。高原环境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引起细胞的 通透性增高,使血液中肌酸激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平原正常值,男子可达 260.0±64.08 IU/L,女子可达257.2±72.66 IU/L。
逻辑法
• 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事实材料进行 整理加工,从中概括出定律、定理和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高原训练概述 第二部分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及其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第三部分 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高原训练概述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 到具有适宜海拔的高度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 动训练的方法。该训练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使机 体承受运动缺氧和高原缺氧双重刺激,因此人体 机能和运动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异于 平原训练,有利于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其机制 主要发生在红细胞、酶、最大摄氧量、乳酸耐受 力等方面,而以上综合作用有利于充分激发和挖 掘机体潜力,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⑦ 血尿素和尿素氮(BUN)
两者都是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一个分解代谢产物,其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反映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状况。 表1-陕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高原训练期四周的血尿素指标 第一周
血尿素(mmol/L) 6.77±0.81
第二周
7.42±1.41
不同训练方法的高原训练
3、高住高练低训法(HiHiLo)
即居住和低强度训练都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而高强度 训练在低海拔地区进行。这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提高运动员体能 的方法,原因在于低氧暴露提高机体运输和利用氧能力以及心 肺能力,又能保持正常强度。
4、间歇性低氧训练法(IHT)
该方法实施过程中将缺氧负荷的总量化为若干个独立的组 ,每组包括若干次,在每次低氧刺激的间歇时间内恢复正常大 气压下的自由呼吸,是低氧负荷训练表解的中间产物,又是有氧供能系统的氧化基质, 是机体能量储备的另一种形式。在平原上安静时人体的血乳酸浓度为 0.6-1.8mmol/L,高原低氧刺激使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糖酵解代谢旺 盛,安静时接近2mmol/L;训练时,在相同亚极量负荷下,运动员初期 血乳酸值比平原大约高一倍,机体为了产生适应,乳酸代谢系统工作 能力加强,从而使机体耐乳酸能力提高,无氧代谢加强。
T
<1800米,刺 激太小; >3000米,机 体无法承受 如此负荷;
H
Supply供给 Moment时机 Intensity强度
适宜为20002500米
Time时间 Height高度
最佳参赛时机 项目 下高原后(天)
长跑和马拉松
中长距离
4-5
10-14
短距离
游泳
20-26
35-40
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高原训练的不利影响
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有研究表明,血氧浓度下降持续4小时以上就会刺激体 内EPO合成数量增加,继而血液中EPO浓度增加。冯连世等人 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1周血清EPO水平下降,但是RBC、 Hb数量增加;4周后,虽然EPO水平仍然低于上高原前的水平, 但是RBC、Hb却持续升高。因此,认为较高水平的EPO并不是 高原训练期间RBC、Hb持续增加的必需因素。
不同训练方法的高原训练
1、高住低训法(HiLo)
由美国学者Levine于1991年提出,高住的目的在于通 过低氧暴露提高机体运输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低训的目的 在于解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运动量和强度无法保证、骨 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问题。
2、低住高训法 (LoHi)
由Hoppeler于2001年提出, 该方法是让运动员在相当 于2500米的高原环境运动数小时,而训练、 居住在常氧 环境,如此连续数周。
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低含氧量的 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 耐力所采用的方法。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1)高原训练概述 (2)高原训练方法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 其运动能力影响的分析
(3)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 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 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本文从学校的万方数据库、里 查阅了大量相关性文章33篇。
第三周
6.83±0.73
第四周
5.09±1.16
表2-现代五项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BUN值的变化 时间 高原前 高原后 运动员 男 女 男 女 尿素氮/(m mol/L) 4.84±1.80 6.38±1.04 5.37±1.41 6.12±1.37
高原后2周
男
女
4.39±1.54
5.91±1.41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③ 最大摄氧量
该指标能够反映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和人体有氧运动能力 。高原训练中,1500米是一个阈值,超过此高度,人体的 最大摄氧量将随着高度的升高而直线下降,每升高100米其 值将下降1%。
12分钟跑计算公式: 最大摄氧量=35.97×距离(里)-11.29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 能力影响的研究
LOGO
高原训练产生的背景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
选择 墨西哥城 作为本届奥运会的 主办城市颇具争议, 因为这座城市海拔 高 达 2240m , 空 气 含氧量要较平原少 30% , 高 原 气 候 对 于参赛运动员是极 大的挑战。
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含氧量较 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主要作用表 现在高原环境所致的低氧和运动缺氧对机体的双 重刺激。
皮质醇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T/C比值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能状况与疲劳积累的变化,并且反 映蛋白同化和异化激素之间的分泌协调关系,是目前公认的 评定和监督过度训练、疲劳恢复状况的最灵敏的指标! T/C比值高表明机能状态好,是对运动负荷适应的表现 ;反之,表现为机体不适应或疲劳。 当T/C比值下降20%提示机能状况不佳。 当下降30%时提示机体可能发生过度疲劳,这时应及时 调整训练安排,积极采取疲劳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