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的原理及利弊

合集下载

简述高原训练方法

简述高原训练方法

简述高原训练方法
高原训练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体能训练。

由于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空气压力较低,人体对氧气的摄取会减少,身体需要适应高原环境才能正常进行各项运动,因此高原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高原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逐步升高海拔。

由于高原环境对身体的适应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开始高原训练时,应该逐步升高海拔,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环境。

2.增加运动量。

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运动时,由于氧气摄取减少,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运动,因此增加运动量可以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

3.增加训练强度。

在适应高原环境后,可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包括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等,以进一步增强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4.注意饮食和休息。

在高原环境下,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运动,因此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和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总之,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的体能训练,需要逐步升高海拔、增加运动量和训练强度、注意饮食和休息等等,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高原训练名词解释

高原训练名词解释

高原训练名词解释
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训练方法,旨在利用高原地区的环境条件,提高运动员的身体适应能力和运动表现。

高原训练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训练负荷,提高运动员的缺氧耐受力,从而增强其体能和运动能力。

高原训练的主要特点包括: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这使得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增加心肺功能和肌肉的缺氧耐受力。

高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这些因素能够帮助运动员降低身体温度,从而减少疲劳感,增加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

高原训练通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性运动,例如长跑、骑车、游泳等,这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和肌肉耐力。

高原训练的时间一般较长,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来进行系统训练,这有助于运动员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并提高身体各项指标。

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例如,高原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生理影响
缺氧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 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以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 排出。
心理影响
缺氧还会导致人体出现焦虑、抑 郁等心理反应,影响人的情绪和 行为。
高原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提高
高原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心肺功 能,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 肺活量增大。
高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03
制定个性化的高原训练方案
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高原训练方案,以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表现。
高原训练与其他训练方法的结合研究
探索高原训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结合
01
将高原训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相结合,以提高运动员
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耐力水平。
研究高原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结合
01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通过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运
动员的缺氧耐受力和心肺功能,从而提高竞技水平。
促进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02
高原地区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运动员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和减肥。
改善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
03
高原训练还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增强抗疲
劳和抗压力的能力。
变化。
高原训练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进行高原训练前,运动员需要进行 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 病。
运动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训 练计划,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 的营养和睡眠,以支持身体的恢复和 适应低氧环境。
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注意 保暖和防晒,预防感冒和紫外线晒伤 等常见问题。

高原训练与不同模式低氧训练的比较

高原训练与不同模式低氧训练的比较

高原训练与不同模式低氧训练的比较作者:闫巧珍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摘要作者通过对前人对高原训练与其他几种模式低氧训练方法的分析与运用,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为以后寻找更好的训练模式,提高低氧训练方法应用的实效性提供理沦依据。

关键词高原训练低氧训练高原训练(high altitude training,HH)与高住低训(living high-training low,HiLo)、间歇低氧训练(inteun ittentnomobaric hypoxic exposure,INHE),其目的都是通过不同的低氧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低氧刺激,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水平。

本文通过对这几种训练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其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提高低氧训练方法应用的实效性提供理沦依据。

一、高原训练方法(HH)高原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它开始发展至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也已经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现在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可以进行高原训练,高原训练也是低氧训练发展的前身和基础。

(一)高原训练方法的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际上已经开始关注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特别是自墨西哥奥运会以来,高原训练得到了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引发了对高原训练实践和研究的热潮。

近30年的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也证实,高原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作用。

(二)高原训练的原理高原训练是利用高海拔和低氧浓度的双重刺激对心血管、呼吸、骨骼、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的影响,产生适应性变化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其生理机制表现在:1.高原训练可使运动员的RBC、HB、Hct有明显的增高,而MCV则有所减少,从而提高了RBC在血管中的移动和携带O2的能力;2.高原训练结束返回平原后,每搏输出量的明显提高使运动员在平原上运动时的心脏供血能力得到提高;3.经过高原训练后,运动员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增强、肌红蛋白浓度和肌肉缓冲容量增加,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强,以上作用使运动员骨骼肌代谢能力得以提高;4.有部分研究认为,高原训练可改善心脏功能及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传达;同时红细胞内2.3-DPG浓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和形态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释放和弥散,从而使机体的VO2max增加[1]。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针对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中,特别是优秀运动员在专项提高阶段达到较高水平后常出现的“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训练中顺利度过“高原期”的对策。

从而有效促进运动员健康成长和提高专项运动水平。

关键词:高原现象,体育训练,技术动作,高原期1引言我们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都是运动员通过刻苦、科学的训练逐渐掌握的。

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来自于长期刻苦的训练。

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更快地更为全面地掌握技术、技能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也必然要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技能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也不是直线性的,而往往是先快后慢,继而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

运动员所处的这个阶段被称为“高原期”。

2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特点认识“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体育训练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

我国著名学者对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优秀选手的研究揭示“高原现象”的发生率达69%。

且通常在从训后的6-8年时出现,出现“高原现象”的运动员的年龄为20岁。

“高原现象”的持续时间为一年半到两年间.为了更好的理解“高原现象”,我们首先认识运动技能的形成的几个阶段:2.1 初始阶段:对于竞技体育而言,初学者对某种技术的学习经历一个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的过程;身体有从一般素质基础向为技术服务的专项素质过渡的过程;技术动作也有从基本动作经过基本难度动作向高难动作过渡的训练过程。

在这个阶段,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心理还是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都只是一个准备、认识和过渡的阶段,对于该项技术还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因而该阶段成绩提高的速度较慢。

2.2 迅速提高阶段:因为运动员对技术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有了初步的提高和掌握,在训练中勤于动脑,积极训练,成绩会明显提高。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摘要】高原训练是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式,其机制影响着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系统。

本文通过分析高原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对各系统的影响,揭示了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综合影响。

研究表明,高原训练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氧运输能力,改善肌肉耐力和力量表现,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通过对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的探析,可以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高原训练的具体机制和优化训练方案,以更好地发挥其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运动科学的发展和运动员表现的提升。

【关键词】高原训练,运动能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影响机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基本原理,综合影响,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请让我为您输出关于"研究背景" 的内容:在体育训练领域,人们一直追求更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高原训练以其独特的生理适应性和训练效果备受关注。

尽管高原训练已经被运用于许多运动项目中,但其影响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有必要深入研究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高原训练的基本原理、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运动能力的综合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路径和机制,为运动科学领域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实践应用。

通过研究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在训练中合理运用高原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表现能力。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探索更多关于高原训练与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新颖认识和发现。

1.3 研究意义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2. 正文2.1 高原训练的基本原理高原训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暴露于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训练,以适应高原环境下的气压、氧气含量等生理环境的变化。

技能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技能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技能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技能训练的不断深入,许多人在高原地区进行技能训练时会遇到高原反应,这就是所谓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对于技能训练的效果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认真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原缺氧。

高原地区的大气压力较低,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分压降低,进而影响人体的氧气供应,引起各种不适症状。

此外,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加上风力较大,容易引起人体体温下降,增加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针对高原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技能训练前应充分休息,以免在高原地区出现疲劳和过度劳累。

其次,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增加能量供应,保持身体的充沛状态。

总之,高原现象是技能训练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探究其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以保证技能训练的效果和人体健康。

- 1 -。

浅谈高原短跑训练

浅谈高原短跑训练

浅谈高原短跑训练
高原短跑训练是指在高原环境下进行的短跑训练,其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
和耐力,以及提高速度和爆发力。

在高原环境下训练,主要是因为氧气含量较低,从而使
得运动员的身体需要适应更加贫瘠的氧气环境,从而激发身体产生更为强大的适应能力。

高原短跑训练的训练方式一般采用多次短跑、徒步爬坡、久跑等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多次短跑是最为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运动员锻炼速度和爆发力,在高原训练
中也能提高运动员的肺活量和氧气吸收能力。

另外,在高原短跑训练中,还需要注意逐步适应高原环境,不要一开始就过于强调训
练强度,否则可能会导致运动员身体不适,影响训练效果。

逐步适应高原的过程中需要注
意给运动员充足的休息和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矿物质,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此外,高原短跑训练还需要注意科学性和针对性。

根据运动员的不同能力水平和比赛
需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从而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此外,还需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
个体差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高训练效果。

最后,高原短跑训练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高原氧气含量低,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如
果运动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保护措施,在训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因此,在
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运动员的监督和保护,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性。

总之,高原短跑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运动员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方式,但需要注意逐步
适应、科学性和针对性,并注意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训练的原理及利弊
高海拔训练可以促进红细胞生成,而红细胞内含有一种蛋白质负责将氧气结合,叫做血红蛋白,就是说血液内的血红细胞含量决定了血液的携氧能力,然后通过血液流动向身体各个部位和机体提供氧气,这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几乎就是合法的兴奋剂。

专业运动员基本上至少都要在高海拔地区练两周以上。

当然,其实哪怕你练一周,回到正常海拔后都能让你受益好几周的。

除了血液方面,在高海拔地区那种相对缺氧的环境下,训练会变得异常艰难,也就逼迫你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付这种额外的不适和压力,而你的肌肉和关节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更大的强化,也就是无氧能力,这对四百运动员非常重要,鄙人原来就是练四百的。

其实,哪怕非运动员去了高海拔地区训练也会受到很好的效果,事实上,非运动员正因为血红蛋白数量较少,所以提升速度和提升量都会高于耐力型运动员。

不过,高海拔训练结束后,最好在赛前两三周回去,要不然过劲了就失效了。

其次,血红蛋白的生成需要铁,所以在去高原前后要多摄入富铁制品,比如:红肉、豆类、绿叶菜。

当然,补水也是必需的。

而且,高原训练会对免疫系统和红细胞再生能力有一定损害,所以前期的训练量大概也就正常量的四分之一吧,循序渐进的加量。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积极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肺系统功能的改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增加,使机体携带、运送氧气的能力提高;
二是机体利用氧气的能力增加;
三是组织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分解供能能力增强,肌肉具有更高的耐酸能力和氧利用效率;
四是肌肉中糖元等能量物质的含量和储备增加;
五是提高大脑对低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六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对运动员的自信心、耐受能力、拼搏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高原训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长期的高原缺氧刺激无疑对机体有不利的影响。

首先,高原缺氧训练可引起体重下降,骨骼肌组织丢失、肌肉萎缩,其在运动能力上的表现是肌肉力量的丢失。

如高原缺氧环境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过度增加,使血液的粘滞性增高,进而引起体循环、肺循环、微循环的改变,导致血流变慢,循环阻力增加,甚至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对组织的氧供应不利。

另外,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强度降低,绝对运动量也比平原训练少,这又使平原训练所获得的肌肉神经应激性减退,甚至消失的可能。

高原训练中产生的疲劳不宜完全恢复,易造成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另外由于客观环境和训练的影响,在高原训练中更易发生感冒、肠胃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受伤、血尿、心电图紊乱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