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基础知识l.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即.使(jí)嫉.恨(jì)寻.常(xún)B.估.量(gū)肤.浅(fū)抹.去(mō)C.芜.杂(wú)诬蔑.(miè)创.立(chuàng)D.领域.(yuè)诅.咒(zǔ)给.予(jǐ)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中都有的发现。
(2)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3)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去。
A.独特探索坚强抹B.独到探索顽强擦C.独到摸索顽强抹D.独到摸索坚强擦3.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如果则何况即使以至B.因为就甚至以至何况C.倘若便然而并且甚至D.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4.对下列句中关键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空白”表明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可见马克思贡献之巨大)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剩余价值规律的指导意义)C.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的强大和敌人的虚弱) D.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可能”“未必”都有不确定的意思,显得委婉,比用完全肯定的词要准确)5.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说词。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练习:第一专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答案.doc

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外阅读(2018·河南八市高三下学期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等雪宋自强梦里总是有雪。
前天,天气预报终于有了雪的消息,傍晚的天色,也好像有了雪的影子。
心中自是喜不自禁,只是迟迟不见那雪花的到来。
晚睡的人们都早已入梦,我还在漫不经心一页一页地翻书。
其实我也知道,我哪里是在看书呢?我那是在等雪!是的,是在等雪,小时候我就经常这样。
那时村里还不通电,冬天又冷,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吃过晚饭早早地就钻进了被窝儿。
我也一样。
不过将要下雪的时候就要另当别论了。
若是在晚上,不等雪花飘下来,我一般是不会老实入睡的,尤其是入冬的第一场雪。
记忆最深的是读小学三年级时的那个冬天。
我和奶奶一块儿睡在一侧的耳房里。
傍晚天色一变我就来了精神,可是,不知道是天公不解人意,还是雪姑娘打扮过于仔细,奶奶催我上炕都催了好几次了,雪仍是不肯降临,连个影儿都没有。
最后,抵不过奶奶的一再催促,我老大不情愿地钻进了被窝儿。
可是哪里睡得着呢?不大一会儿功夫,我就钻出被窝儿好几回,而理由只有一个:撒尿。
奶奶一直纳闷儿:没见这孩子喝什么水呀?——她哪里知道我是在等着迎候我的雪姑娘呢?不知到了什么时辰,我差不多要迷迷糊糊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听到院子里有人说活:“这雪下的!好啊!”是父亲从外面回来了。
“下雪了!”我立刻睡意全无,心跳立马加速了一倍。
我差点儿一下子从被窝儿里窜出来!可是我忍住了,——我多狡猾呀。
我现在就窜出去,老爹一顿喝斥,还不把我给怼回来了?难奈的等候。
估计父亲已经睡下,我便蹑手蹑脚又迫不及待地钻出了被窝儿:“奶奶,奶奶——”我压了嗓门儿叫了两声,奶奶已然入梦。
我索性擦了一根儿火柴点上油灯,然后披上老棉袄,光着小屁股儿就钻出了草屋——啊,雪!弥漫的雪花纷纷扬扬,在昏黄灯光的辉映下,一忽如漫天闪烁的金屑银屑扑面而来,一忽如璀璨的碎琼乱玉撒满寰宇。
我不由张开嘴巴,任雪花亲吻、滋润我干坼的嘴唇,也滋润、慰藉我爱雪、等雪的焦渴的心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语言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
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中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
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的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的感情裂痕上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
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
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解析:选C。
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
D项语序不当,最后两小句应与后文形成前后对应。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繁芜.不可估量.卓.有成就即.使拂.去浅尝辄.止嫉.恨悼.念诽谤..诬蔑..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A浅尝辄止竞相爱戴顶峰B忠心喜悦独到诬蔑忌恨C豁然开朗建树诅咒逝世D坚忍不拔芜草驱逐估量3.“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句中:“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一句中“首先”的含义是()A强调先后顺序,马克思先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然后又进行科学研究。
B强调马克思先成为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C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但主要还是一个革命家。
D强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理论方面的贡献比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大。
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一个简单事实”的内容是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B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C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D“人们首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冒号后的复句所阐述的观点,转换成下列复句来表达,选出符合原意的一项A物质决定精神,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上层建筑也必须由产生它的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021高中语文同步练习: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课时 (粤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 我思故我在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处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悼.词( ) ②肤.浅( ) ③诚意..喜悦( ) ④嫉.恨( ) ⑤豁.然开朗( ) ⑥纷繁芜.杂( ) ⑦诬.蔑( ) ⑧诽谤..( ) (2)多音字 ①抹⎩⎨⎧抹.杀( )抹.布( )拐弯抹.角( )②豁⎩⎨⎧豁.然开朗( )豁.出去( )③量⎩⎨⎧ 量.尺寸( )胆识( ) ④空⎩⎨⎧空.间( )空.白( ) 2.辨形组词(1)⎩⎨⎧ 蔑( )篾( ) (2)⎩⎨⎧诅( )沮( )(3)⎩⎨⎧芜( )怃( )妩()(4)⎩⎨⎧估( )沽()怙()3.词语释义 (1)不行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肤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诽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估量·估量估量:指依据某些状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或许的推断。
高一语文40分钟课时作业: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语文版必修4) Word版含解析

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哺.育(bǔ)扒.窃(bá)诽谤.(bànɡ)豁.然开朗(huò)B.祛.除(qū) 抹.杀(mǒ) 空.白(kònɡ) 得心应.手(yìnɡ)C.嫉.恨(jí) 豺.狼(cái) 估量.(liànɡ) 卓.有成效(zhuó)D.给.予(jǐ) 血脂.(zhǐ) 诅咒.(zhòu) 纷繁芜.杂(wú)答案 B解析A项“扒”读pá。
C项“豺”读chái,“量”读liɑnɡ。
D项“脂”读z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诬蔑驱逐国家设施唯物辨证B.建树领域竟相浅尝辄止C.摸索逻缉极端民主非同寻常D.不可估量预见毫不在意永垂不朽答案 D解析A项辨—辩。
B项竟—竞。
C项缉—辑。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________,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________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________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__________,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A.因此从而以便然而B.但是然而就因此C.因而即便便所以D.所以从而便因而答案 D解析根据分句间关系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茅塞顿开....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要提倡。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1 苏教版 必修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芜杂()忌.恨()悼.念()fěi bàng()诬miè() zǔ zhò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豁然开朗意识形态言简意赅伸张正义B.永垂不朽衷心喜悦恰如其分相濡以沫C.卓有成效坚韧不拔披星戴月迥然不同D.繁芜丛杂浅偿辄止大智若愚鞭辟入里3.选出与例句破折号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例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A.蝉的幼虫……寻找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B.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C.“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
——“我说不清。
”D.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箱子——箱子并不大——走过去……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的发现。
(2)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3)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去。
A.独特探索拂 B.独到探索擦C.独到摸索拂 D.独特摸索擦5.对下面的四句话,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损失。
(2)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
(3)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A.(1)议论(2)叙述(3)议论(4)抒情B.(1)叙述(2)叙述(3)议论(4)议论C.(1)议论(2)叙述(3)叙述(4)议论D.(1)叙述(2)叙述(3)议论(4)抒情6.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同中有异的一句是A.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也已经是幸..,该是很够了。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后巩固: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我思故我在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芫.荽/繁芜.丛杂豁.上/豁.然开朗掩.盖/学问淹.博B.领域./视觉阈.限车辙./浅尝辄.止泥淖./卓.有成效C.勒.掯/悬崖勒.马发轫./坚韧.不拔忌.恨/佶.屈聱牙D.诬蔑./高级篾.匠诽.谤/频曝绯.闻悼.念/尾大不掉.解析:A项,yán/wú,huō/huò,yǎn/yān;B项,yù,zhé,nào/zhuó;C项,lēi/lè,rèn,jì/jí;D 项,miè,fěi/fēi,dào/diào。
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这次谈话使我,就好像原先我的面前是一层又一层厚厚的云雾,他引领着我慢慢拨开云雾,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2)我们要有担当奉献的精神,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碰到困难不退缩,敢于挑重担;要有的毅力,做坚定、清醒、有为的党员干部;要有争先创优的气魄,自我加压,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水县坚持把学习教育贯串始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本地红色资源,拓宽渠道,灵活方式,通过“入耳入眼”确保学习“入脑入心”,避免,水过地皮湿。
A.豁然开朗坚忍不拔浅尝辄止B.茅塞顿开坚忍不拔适可而止C.豁然开朗坚韧不拔浅尝辄止D.茅塞顿开坚韧不拔适可而止解析:(1)句从语境看,“原先我的面前是一层又一层厚厚的云雾”“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应该是强调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后心情舒畅起来了,应该用“豁然开朗”。
(2)句横线处词语修饰“毅力”,强调的是持久性和一贯性,应该用“坚韧不拔”。
(3)句横线处前面有“避免”一词,横线处应该用一个贬义词,结合后面的“水过地皮湿”,应该用“浅尝辄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我思故我在
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悼.词( ) ②肤.
浅( ) ③衷.心喜悦( ) ④嫉.
恨( ) ⑤豁.然开朗( ) ⑥纷繁芜.
杂( ) ⑦诬.蔑( ) ⑧诽谤..
( ) (2)多音字
①抹⎩⎪⎨⎪⎧ 抹.
杀( )抹.布( )拐弯抹.
角( ) ②豁⎩⎪⎨⎪⎧ 豁.然开朗( )豁.出去( ) ③量⎩⎪⎨⎪⎧ 量.尺寸( )胆量.( ) ④空⎩⎪⎨⎪⎧ 空.间( )空.白( )
2.辨形组词
(1)⎩⎪⎨⎪⎧ 蔑( )篾( ) (2)⎩⎪⎨⎪⎧ 诅( )沮( )
(3)⎩⎪⎨⎪⎧ 芜( )怃( )
妩( ) (4)⎩⎪⎨⎪⎧ 估( )沽( )怙( )
3.词语释义
(1)不可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肤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卓有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嫉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垂不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浅尝辄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诽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估计·估量
估计:指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估量:指估计。
“估计”的运用范围比“估量”广。
有时可通用,如“阶级力量的估量(估计)”,但有的只能用“估计”而不用“估量”,如“石渠的长度估计有二十米”。
例句:①今年的植树节,我校________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②“遵义会议”是历史文化资源,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无法________,可以通过相关手续,将其相应的名称、图片等注册为历史文化商标,来保护这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衷心·忠心
衷心:出于内心的。
忠心:忠诚的心。
例句:苗副部长动情地说,通过参观和与大家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几代航空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________报国、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发展、为国防装备的提高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同时表示,新成立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将继续支持航空工业,也________希望各航空企事业单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3)忌恨·记恨
忌恨:因忌妒而怨恨。
记恨:把对别人的怨恨记在心里。
例句:电视连续剧《暖春》中结婚多年不曾生育的儿媳香草对老汉收养小花一事十分________,千方百计要把小花送走,而小花非但不________叔叔和婶婶对自己的伤害,还一次次用真诚和稚嫩的心去接近他们。
一、整体感知
1.文章是如何概括马克思的贡献的?
二、深层探究
2.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在第1段中却采用叙述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对此该如何理解?
3.“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仅说“欧美”,不说“世界”?“历史科学”跟通常说的历史学的概念一样吗?
4.恩格斯为什么拿达尔文来同马克思类比?
5.“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怎么理解?
6.如何理解本文中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
三、技法迁移
衬托
[文本回顾] 文中为了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予以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运用了衬托手法。
如文章在高度评价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之后,又用“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来说明科学家和理论创造还不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特点和主要成就,以此来衬托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作出的贡献。
[技法点拨]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使用这种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要说明的事物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分两种: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水深衬托汪伦的友情之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如:他的年纪小,志向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技法运用] 以“太阳”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注意运用衬托手法。
【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1)①dào②fū③zhōnɡ④jí⑤huò⑥wú⑦wū ⑧fěi bànɡ
(2)①mǒmāmò②huòhuō③liánɡliànɡ ④kōnɡkònɡ
2.(1)诬蔑竹篾(2)诅咒沮丧(3)芜杂怃然妩媚动人(4)估计沽酒怙恶不悛
3.(1)无法估计的。
形容(损失、收益、作用、影响等)非常巨大。
(2)形容狭窄幽暗一变而成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3)学识浅,理解不深刻。
(4)成绩和效果非常明显。
(5)因忌妒而愤恨,憎恨。
(6)(事迹、精神等)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7)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8)造谣诬蔑;说别人坏话,败坏别人的名誉。
4.(1)①估计②估量(2)忠心衷心(3)忌恨记恨
文本互动
1.马克思一生中对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文章第2段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概括揭示他的伟大贡献。
概括性的语句为:“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
2.其一,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来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上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其二,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
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法是含蓄的。
3.关于“欧美”,联系外部语境,重温世界近代史,可知道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尚限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地区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则是20世纪初的事情。
关于“历史科学”,跟通常说的历史学显然不同。
如历史唯物论属哲学,剩余价值论属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另一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
恩格斯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历史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
4.恩格斯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者眼里,达尔文是非常崇高的,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正是对历史唯物论的高度评价。
5.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公敌。
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这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6.本文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这位创始人”等。
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恩格斯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感情。
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对马克思的形象进行了一个高度概括。
接着转为“这个人”,表示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要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演说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位创始人”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国际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技法运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