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八次救市

合集下载

政策救市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政策救市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不可 鉴 ,即使 中国
要 的还是股市本 身
的因素发生 了不 利 于 市场的重大供 求 改变 。道理并不复 杂 ,如果市场 需要 1 0个橘子而供 给 O 方 只能提供 5 0个,
经济 与 世界 经济 的 基本面 出现好转 ,
但如 果 没有 找到 解
那么橘子价格 就会
暴涨;如果供给方提供的橘子不只 10 0
野的惨烈图景 。
8 1 月 8日的股 市暴跌 ,
题 没有 任 何 实质 性 的举 措, 对改变市场预期能够
虽然有 大盘 股 中国南车 上 有所帮助的股 指期货 、 融
市 的 因素 ,但 主要 还 来 自
资 融券 和 建立 平 准基 金 问题只字未提, 这就很难
于 市场对政策救 市的失望 、
今天 的 中国股 市恰恰就 处于这样

种供 求状态 。在 未来 两年多的 时间
内,市场将扩容 20 还有 占市场总数 0 %,
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 U T2 / l G s ∞8 8 41
产物, 供求关系 的逆 转就必然带来股市
走势的改变。 中国股市 的这一轮熊市 从 来说 ,股指暴跌 固
规模 解禁与上 市 问题 ; 以邻 为鉴不 可
鉴 , 因为 其他 国家 的股 市 中从 来也 没
然有 宏观基本面变
化 的 因素,但最 主
有 中国股 市这 样 大 规模 的大 小 非解 禁 过 程 和估 值体 系 重 建过程 ; 以本 为 鉴
维普资讯
政策救市怎样 才能走出困期
文@韩志国
8 1 月 8日,中国股 市又 释 了管理层 的态度 。 整个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

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

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

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八次危机 解读

八次危机 解读

八次危机解读
《八次危机》是温铁军教授的著作,该书主要从经济史的角度解读了新中国自建国以来所经历的八次重大经济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成本转嫁论”,主张将城市工业化的危机代价向乡村转移,认为这是城市实现“软着陆”的重要条件。

温铁军教授在书中不仅分析了这些危机的发生背景和原因,还深入探讨了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带来的后果。

此外,温铁军教授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避免过度的金融化和城市化,而应该重视生态文明和乡土社会的内部化,以应对外部性风险。

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才能避免重蹈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负债过高的危机。

总的来说,《八次危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如何在未来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曹凤歧:从救市转为治市

曹凤歧:从救市转为治市

部 的调整,缩小正规金融 与民间金 融在体制上的落差 ,从二元金融体制走
向一 元 金 融体 制 。 否则 , 当企 业 或个人大 面 积 无 法以 市场 利 率 申请 到 贷款 时, 民 间金 融 “ 竿 ”而 起 ,活 跃 其 间,而 此 时,招安 只 是权 宜 之 策 。( 自:上 揭 摘 《 海 金融 报 》 2 0 0 8年 7 1 月 8日)
: 状表 示 ,只有建 立 完 善 的资本
翁 市 制 才 解 中股 的 场 度 能 决 国 市 曩 问。指,理应 把 题 他 出管 层 该
精 力 从 救 市 转 到 治 市 上 来 , 要
市 在市场和上市公司制度建设问
题 上 加 强 管 理 , 比 如 强 制 分 红 制 度、平 准 基金 制 度、改 变印花 税征 收制 度 、改双 边征 收 为单边征 收 或卖 者 征 收 都 是 可 行 之 举 。 另 外 在 完 善 发 行 制 度 方 面 , 应 按 账 户 而 不 是 按 资 金
进 行 申购 ,让 中小 投 资 者也 能够 享 受
银监会来监管行业协会而非直接面向小 额贷款公司。而且 , 区组 织是最 社 好的农村监 管机构 , 让社 区发挥一定的监 管作用 , 是成 本最低的监管方法。
( 自 : 2 世纪 经 济 报 道 》2 0 摘 《1 0 8年 7 2 月 4日) 点评: 关于小额 贷款 ,茅 于轼 先 生是 当代 中国这 一 问题 的 “ 第一 个 吃 螃 蟹 者 ’ 许也 是 最 有发 言权 的人 。 对 于现 行 的 小额贷款 政 策 中的不 当, 茅先 生 :也 也 说 得 很 透彻 。 不 过 , 以 中国目前 的信 用建设 状 况 ,如 果 放 开 小额 贷款 公 司

温铁军八次危机

温铁军八次危机

评论温铁军教授的8次危机与3次圈地运动(2012-12-18 15:11:09)标签:杂谈温铁军教授梳理了1949---2009年建国后60年时间中计有8次危机与开放后有三次圈地运动观点一:四次4000万人大失业第一次:1960年代的青年大失业而上山下乡,1970年代是隐性失业的第二次:1980年代初期的知青大失业从而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即用倒爷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且直接导致了1984年严打第三次:1990年代国企大下岗并且同时伴随民工潮只能用用国际市场解决就业问题了即全国打工搞外贸了,并且直接导致了1996年严打,好在解决问题是迅速的从而犯罪并没有太过份,因为人们可以有新的就业方式如服务业,如一夜之间什么歌厅,足疗之类的,如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就业,因为从1995---2005年是外贸的黄金十年第四次:2010年代之后事实上是再次出现了失业潮即大学毕业生失业潮,这个失业潮也是极其的严重,源于1999年大学扩招年1000万人高考,680万人大学生毕业,并且海归也变成了海待了。

好在低端劳动力在2004年峰值出现,即质变为用工荒了,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但是这不足以解决就业只有发展服务业与城镇化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如目前大规模地招收了社区工作者。

美国人需要每个月提供33万个就业岗位才能满足失业率在5.5个点以下,而中国人却是需要至少要提供100万个岗位以上才能基本保持社会稳定。

即年新就业达到1200万人以上。

这个失业潮事实上在10年代相当的明显的这与中国的人口高峰相关联。

观点二:两大雁阵产业转移模式:苏式与美式,苏式是大陆型的三线转移,苏式是2.5条线即东欧线(10国)与东方线(中蒙朝越四国)0.5线就是印度线,经互会为载体,易华贸易为主体,最终是失败的美式是海洋型的二线转移。

西线与东线(日本,四小龙),经合会为载体,美元货易为主体。

最终是成功的。

输出的是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

观点三:国际格局的演变1列强纷争1945年前到2双寡头垄断1945---1991,再到3一超多强1991---?。

救股市,也是保经济

救股市,也是保经济
是 必 然 的 。这 也 就 是 在 这 个 时候 虽然 有 人 呼 吁要 救 市 , 但 是 没 有 得 到 管 理 层认 同 的 原 因 。但 是 ,2 度 以来 , 季
股 市 的 下跌 呈 现 进 一 步 加速 的 态势 ,这 就 事 实上 形 成 了
严 重 的 超 跌 。 很 明 显 , 尽 管 现 在 经 济 增 长 放 缓 了 , 但 是
这 个 时候 如果 居 民消 费再 下 降 ,那 么 经 济 形势 就 将 会 很 糟 糕 了 。于 是 ,通 过救 市 来 提 高 投 资 者 的信 心 ,从 而 拉 动 消 费 ,也 就 成 了一 个 重 要 的 政 策 选 项 。事 实 上 ,在 9
月 份 之 前 , 一 些 部 门 就 已 经 在 采 取 一 些 有 助 于 稳 定 股 市

应该说是很
为 什 么 管理 层 会进 行救 市
面 曾经 发 表 文 章抨 击 当时 股 市上 的投
出人 意 料 的 众 的恐 慌

这 当然 引起 了投 资 大
呢 ? 其 目的除 了挽救 处 于 危 急关 头 的
机 表现

其 中就 谈 到 有 人 指 望 如 果 泡

而也就
在9
5
月份

已经对
股市

还 有没 有其 它方面 的考虑 呢 ?
经 济晴雨 表的股 市 恐慌性的下跌

出现 了又
波 度

在相 当大 的程 度上 扭 转 了

沪市综合指数

股市 的单边下跌行情
也让 饱受股
内 外 经 济 形 势 的 必 然选 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次股市大跌图及原因分析

历次股市大跌图及原因分析

2013-5-31 6-25最高位2325.00主要受美联退出QE。

万科2009-8-5 8-30中国股市大跌启示录从1990年12月沪深两地市场诞生到现在,倏忽之间,十八个年头过去了。

中国股市从最初的“呀呀学语”到今天成长为一个“毛头小伙子”,期间,涨涨跌跌、大事小事,不一而足。

有的人,在市场大起大落中脱颖而出,成为财富五车、学高八斗、闻名华夏的股市高手,譬如声名显赫的杨百万……等等。

但是,更多的人,却在大起大落之间跌宕沉浮,有的甚至于从此一蹶不振,步入人生最低谷……那么,大起大落伊始,有没有一种共性或者什么征兆,既可以让我们获得较为理想的投资收益,同时又能让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回避市场调整风险呢?大涨,且不说它,因为这时候只要不是贪得无厌,傻子都能赚钱。

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7次大跌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引以为鉴。

当然,从实战意义上讲,仍然属于“马后炮”行为。

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上海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股市场自从1990年成立以来,政策市的影子就一直挥之不去,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明晰的“政策主导线”,“救市”与“控市”往往成为左右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股海沉浮,弹指一挥间,浪沙淘尽英雄,谁才是资本市场的上帝之手?新浪财经推出特别策划,与您一起回顾证券市场20年来由神奇的政策之手推动的一波又波牛市,以及那些令人铭记的井喷„„[点击进入网友评论]

第一次——设证券市场调节基金+邓小平南巡讲话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从1990年12月8日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了七八个亿,只剩下35亿元,市场一片恐慌。1991年4月22日,正在试营业期间的深交所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纪录。1991年7月3日刚刚举行了正式开业仪式的深圳证交所,就面临着市场急速下跌的严峻局面。

救市政策

邓小平南巡讲话:“坚决地试”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股指走出强势行情,并且在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详细] 深圳设证券市场调节基金 1991年8月26日,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将《关于“调节基金”入市的建议》上报深圳市政府。张鸿义当即在建议书上批示:“调节基金可在近20天内根据市况适当介入稳定市场。根据确定原则,请金明同志(深圳股市调节基金负责人)具体运作。要做好、做细,力争达到政策目标。”[详细]

救市效果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当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第二次——四不政策+三大救市政策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1993年至1994年,当时我国宏观经济偏热、通胀压力较大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在此期间股市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宏观调控政策再加上巨大的扩容压力,导致股指自1993年2月创出1558点新高后一路下滑,至1994年7月上证综指一度下探至325.89点,仅仅18个月时间,股市跌幅高达79.09%。

救市政策

刘鸿儒宣布“四不”救市政策 1994年3月14日,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刘鸿儒在上交所第四次会议上宣布“四不”救市政策:55亿新股上半年不上市;当年不征收股票转让所得税;公股、个人股年内不并轨;上市公司不得乱配股。

人民日报发表三大救市政策 1994年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利好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飚升33.2%,上证指数从最低的325点上涨到1052点只用了33个交易日,股市出现8月上涨狂潮。 [详细]

救市效果

利好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飚升33.2%,上证指数从最低的325点上涨到1052点只用了33个交易日,涨幅为204.13%。[详细] 第三次——国企“解困”+大幅降息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1995年到1996年初,大盘再度陷入低迷。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此时市场缺的就是钱。管理层希望能够利用股市来实现国企解困的目标。国务院证券委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开展股份制改造,发展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募集资金来改造国企。

救市政策

国企解困——大力发展证券市场 国务院证券委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开展股份制改造,发展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募集资金来改造国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目标: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

央行两次大幅降息 从1996年起,央行实行稳健带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大量资金从储蓄中分流,给A股市场带来大量资金。1996年5月1日,央行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个百分点。8月22日,央行再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5个百分点。

救市效果

1996年的大牛市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全貌,投资者从以投机为主的跟庄炒作开始向以投资为主的价值投资转变,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这波行情次年5月12日才见顶,时间跨度达315个交易日,其间上证指数从最低512点涨到1510点。 第四次——“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1998年全年,A股市场筹资额比1997年减少了484亿元。1999年春节前持续阴跌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节后探底1084点。 救市政策

降低B股印花税 国务院批准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政策建议的文件。

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允许三类企业入市 1999年9月8日,首次明确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除可参与配售股票外,还可参与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 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1999年6月10日,降息。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救市效果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 第五次——停止减持国有股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市开始暴跌。一直跌到了2002年1月29日,股指跌回1339点。随后市场虽然也有管理层表现稳定市场的信心,大幅降息,恢复新股配售等消息,但对股市影响不大。

救市政策

央行降息 2月25日,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25%下调为1.98%。这是1996年来的连续第八次降息。 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2001年10月22日晚9时 中央电视台报道,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救市效果

当实质利好“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出台后,市场出现井喷式的“624”行情,沪深指数当天几乎涨停,个股涨停大家经历很多,但股指涨停在A股历史上并不多,该天是令股民记忆深刻的一天,也是幸福的一天。只有经历过这样的股民才能够算是真正股民,也只有这样的经历,你才能够知道什么是疯狂。 第六次——国九条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市开始暴跌。一直跌到了2002年1月29日,股指跌回1339点。随后市场虽然也有管理层表现稳定市场的信心,大幅降息,恢复新股配售等消息,但对股市影响不大。

救市政策

国九条出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国九条”。“国九条”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文件从9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指导原则和任务、需要完善的政策、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市场监管水平、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资本市场未来三到五年市场建设和政策取向,促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救市效果

国九条出台当天,沪深股市放量大涨,随后三个交易日内继续攀升。由于政策效应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淡化,在政策出台后的48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仅上涨了11.56%,最高涨到1783点。以后则由于宏观调控、清查国债回购等原因致使股指下跌。 第七次——股权分置改革

政策出台背景:虽然“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政策引发股指井喷,但暂停国有股减持,依然还没有解决问题,随后股指仍是下跌,2001年到2005年,“国有股减持”的阴影使得市场始终处于熊市之中。

救市政策

股权分置改革 4月13日,证监会负责人明确表示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条件已经具备。 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5月31日,证监会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意见》。6月6日,上证综指探出著名的998点。随后,最大一波牛市正式展开。

其他政策 2005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1月24日,国务院批准印花税减半至1‟。 2月16日,保险资金获准独立入市操作。

救市效果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走出了一轮史无前历的大牛市,沪指从2005年的历史低点998点走到了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 第八次——印花税单边征收+降息+4万亿

政策出台背景:虽然“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政策引发股指井喷,但暂停国有股减持,依然还没有解决问题,随后股指仍是下跌,2001年到2005年,“国有股减持”的阴影使得市场始终处于熊市之中。

救市政策

印花税单边征收等三大利好 9月18日,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国资委罕见地联手,同时祭出三大利好:印花税单边(卖方)征收1‟,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汇金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