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水稻育苗主要技术要领

水稻育苗主要技术要领

水稻育苗主要技术要领水稻育苗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育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获得优质的水稻育苗,必须掌握一些育苗的主要技术要领。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水稻育苗的主要技术要领。

一、选用优质种子选用优质、无病无虫的水稻种子是水稻育苗的第一步。

在选择种子时,应该选择籽粒饱满、色泽饱满、无霉变的种子,同时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进行种子消毒和浸种处理,以减少发霉发芽。

二、合理施肥在育苗过程中,施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苗期的生长速度,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一般来说,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结合的方式进行肥料施用。

种植前2-3天可施用追肥,提高苗期的生长速度。

三、温度控制育苗时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水稻生长需要,控制好温度。

在育苗初期,温度应保持在25-30摄氏度左右,适合水稻幼苗生长。

水稻幼苗一般对温度要求较高,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节温室内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四、适宜的湿度水稻幼苗对湿度的要求相当高,干旱和干湿都会影响幼苗的生长。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重保持适宜的湿度,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过于干燥,以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的湿度还可以减少幼苗发生病害的可能性。

五、密植适宜水稻育苗密植是为了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和株型结构,但是密植的幼苗也容易导致株型不良,影响日后的生长发育。

在育苗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密植的程度,使幼苗之间能够适当竞争,促进幼苗的生长,但也不要过于密植,以免影响日后水稻的生长发育。

六、定时浇水在育苗过程中,浇水的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幼苗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但是也要注意控制好浇水的量,防止水浸害幼苗。

七、适当遮阳在幼苗生长期间,适当的遮阳可以减少幼苗的受害,保护幼苗不受过强的阳光照射。

在高温季节,适当遮阳还可以减少温室内的温度,降低对幼苗的伤害。

水稻育苗主要技术要领是选用优质种子、合理施肥、温度控制、适宜的湿度、密植适宜、定时浇水和适当遮阳。

水稻机械化育秧作业规范

水稻机械化育秧作业规范

水稻机械化育秧作业规范
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通过技术工程与生物工程有机结合,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浸种、破胸、催芽、播土、洒水、播种、覆土、控温、控湿作业,实现自动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一、工厂化育秧的种类
工厂化育秧分普通大棚工厂化育秧和钢化大棚工厂化育秧两大类。

(一)钢化大棚工厂化育秧是采用钢架结构育秧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育秧的一种工厂化育秧方式,该技术标准化程度高、育秧质量稳定,适合种植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育秧生产,是广西大规模水稻机插育秧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普通大棚工厂化育秧是采用简易大棚设施与规程进行规模化育秧的一种方式,该技术投资少,操作简单,便于管理,适合中小规模种植和市场化的育秧生产,是广西中小规模水稻机插育秧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技术流程
钢化大棚工厂化育秧与普通大棚工厂化育秧的育秧技术流程、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基本一致。

三、育秧机械化主要设施设备 (一)床土加工设备 (二)种子催芽设备 (三)播种设备 (四)暗室催芽室 四、秧苗标准
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

参考标准为:叶龄3叶1心,苗高12~20厘米,茎基宽不小于2毫米,根数12~15条/苗。

晒 种 发芽试验 浸种
消毒
粉碎过筛
拌肥调酸
堆 沤
或用育秧基质
机械播种
叠盘催芽
上架绿化
水肥管理
病虫防治
炼苗硬化
移 栽
选 种 催 芽 晾 种 采 土。

水稻大棚盘育苗综合技术技术

水稻大棚盘育苗综合技术技术

水稻大棚盘育苗综合技术技术水稻机插秧近几年在开原市发展迅速,到2016年已占全市水田面积的80%,水稻大棚盘育苗作为机插秧的配套技术,与传统的小拱棚育苗相比在育苗质量、方便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了水稻大棚盘育苗的配套技术。

标签:水稻;大棚育苗;机插秧;配套技术一、选址育苗棚要建在地势高燥、平坦、土质肥沃、盐碱轻的园田、高地、闲置空旷地,育苗棚附近应靠近电源、水源,还要考虑灌排水、通行的方便。

建棚后要留有充分的空地,方便运送和堆放各种育苗材料。

大棚建好后四周要挖排水沟,一般沟深0.8m,沟宽1.5m,两棚之间还要要挖深0.3m左右的小排水沟,与围沟相通。

二、建棚1.建棚规格和面积可根据水田面积和育苗的情况因地制宜。

一般按每5平方米育苗田可插一亩水田,据此计算确定大棚建设面积。

考虑到建设成本和方便作业,每个大棚长度一般不超过100m;宽度6m——10m;高度2.5m。

2.棚架要求棚架从地面起往上1.5m高处要与地面垂直,不能有弧度,因为弧度与棚内产生的夹角,使靠近棚膜附近的区域温度过低,造成秧苗生长缓慢,同时也影响作业。

3.扣棚膜大棚通风炼苗时的开口一般在距地面1.5—2.0m处,主要是防止靠近棚边处温度过低和上下拉布方便。

采用幅宽 1.8m的农膜,顺大棚底脚处埋入土层20㎝,上面还剩1.6m左右,把此处作为通风口的部位。

顶部也用同样的农膜,计算好宽度后,把几幅农膜粘在一起扣在棚顶,棚顶膜要与下面通风口处农膜重叠30㎝,同时要在大棚的两头留出作业通道。

4.压线扣膜后要及时用线绳压膜,顺棚架放绳,每空压一道线,将线绳拽紧系牢,防止大风吹坏棚膜。

三、棚内置床处理春季建棚前应在选好的育苗地上进行翻(旋)耙之后整平,做到棚内放盘的置床表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根茬,小范围内不能出现高低不平现象。

整平后的置床表面要进行镇压,力争土壤表面平整紧实,摆盘时可与土壤紧密接触。

四、配制营养土营养土是由黑土、农家肥、壮苗剂(化肥)按比例混拌而成的。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水稻秧苗管理技术要点一、揭膜期管理当秧苗有80%立针“顶盖”时即可揭膜,揭膜前可用压磙在地膜上轻压一遍,将“顶盖”土压碎,然后揭膜补水,此次补水不易过多可选择性补水,只浇落干处,不缺水处不浇,苗完全出齐了,视苗床干湿情况,再均匀浇水。

二、温度管理1、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出苗):也叫出苗期,棚温不超过32℃。

2、一叶一心期(出苗至第一叶展开):棚温控制在25℃,不超过28℃。

3、二叶至三叶期(离乳期):棚温控制在22℃,最高不超25℃,3叶期后棚温最高不超20℃,昼夜通风,最好使秧棚温度与外界温度持平,防止棚温与外界温差大造成移栽后大缓苗现象发生。

4、移栽前准备期(第三叶至移栽):棚温20-22 ℃,移栽前5天尽可能控水,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在插秧前一天结合“三带”下地进行浇水,一带磷肥,每平方米秧苗带磷酸二铵2.5-3两;二带艾美乐防止潜叶蝇,每100平方米用70%艾美乐7克,兑水叶面喷雾;三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1克/棚,或生物肥。

三、水份管理要做到“三看”浇水,尽量减少浇水次数,秧床始终处于旱田不旱状态,始终处于略渴水状态,有利于秧苗根系长、发根多、根毛多。

“三看”一看是:早上看叶尖是否吐水珠,如无水珠可能是缺水。

二看是午间秧苗是否卷叶。

三看床面是否发白。

有以上症状可进行浇水。

四、秧苗健身防病水稻秧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立枯病有真菌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两种。

真菌性立枯病应用杀菌剂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进行一次防病,每平方米(6盘)用30%瑞苗清1.5ml兑水喷雾防治,也可在此期浇一次千分之一的硫酸水。

生理性立枯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通风炼苗,健身防病,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就开始适时通风炼苗,控制好苗床温湿度,同时在秧苗二叶期、三叶期各追加肥一次,每次每盘秧苗追硫酸铵5克,施后及时浇水一次,或喷施一遍叶面肥。

五、灭草在秧苗1.5至2.5叶期,苗床稗草每100平方米用10%千金6-9ml,阔叶草每100平方米用48%苯达松25ml,兑水喷雾防治。

寒地水稻大棚育秧技术

寒地水稻大棚育秧技术

寒地水稻大棚育秧技术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一些原本不适宜水稻生长的地区,也开始尝试种植水稻。

而在寒冷的地区,种植水稻需要有特别的技术和管理。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寒地水稻大棚育秧技术。

1. 大棚选址与建设在寒冷的地区,春季抽苗需要更长的时间,一般需要在5月中旬至6月初完成育秧。

在选择大棚时,需要考虑光照、风向、排水等因素。

一般来说,大棚应建在山东、青海等不适宜水稻生长的区域,以便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照和土壤资源。

建设大棚的时候,需要选择高质量的轻钢结构,搭建高度一般在2米左右,长宽比在1:1.5左右。

顶部应选用透明材料,以保证充分的光照。

排水方面,应设置排水沟,将雨水导出大棚外。

2. 基质的选择在寒地水稻大棚育秧中,选择合适的基质非常重要。

常见的基质有泥炭和腐殖土。

泥炭通常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但需要添加适量的肥料。

而腐殖土则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有机质,能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

3. 育秧管理在育秧行前,应先将基质水分充分调节,保持适宜的湿度。

播种时,应在电热毯上播种,利用温度助力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

在发芽期间,应保持基质湿润,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

在幼苗期,需要适当控制温度,以保持在20-30℃之间。

同时,要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时施肥,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4. 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在寒冷的环境中,病虫害的发生率较低,但仍需加强防范。

应定期检查大棚内的植株,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同时,应注意通风和湿度的控制,避免湿度过高造成病虫害的繁殖。

总之,寒地水稻大棚育秧技术,要选择合适的大棚、基质以及加强管理,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生长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防范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水稻大棚培育壮苗技术

水稻大棚培育壮苗技术

水稻大棚培育壮苗技术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壮秧,插后返青快。

如果秧苗不健壮,属“三类苗”,则插后管理拖后,待其成壮苗后,再对本田施肥施药,否则易造成肥害药害,成为病苗,严重的会死苗,造成生产损失。

一、棚育苗的优点1棚保温好,光照好,增温快。

水稻播种后,在4月10日前播种的,采用三膜覆盖增温,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苗床保温效果好,有利于提高苗床温度,使种子根发育健壮。

大棚面积大,采光面积也大,能加快秧苗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同时促进棚内增温。

桦川县所在积温带,属典型的寒地稻作区,春季常有倒春寒现象发生,观察天气预报,如果有霜冻发生,要在大棚内采用小型炭火炉,升温1h,或用液化气炉烧开水30min增温。

小棚育苗,棚内空间小,中间也没有田间道,不可能用以上措施保温、增温。

2大棚能旱育壮苗。

大棚育苗,多采用集中育苗,高台育苗,床面高出地面30-50cm,以确保旱育壮秧;而小棚育苗往往在本田,多数小棚没做高台,这样在春季灌水泡田时,苗床地易进水,成为湿润育苗或水育苗,达不到旱育壮根和早育壮秧。

壮苗根系发育好,白根多,在10条以上。

根系长而壮,茎粗在3mm左右,百株地上部干重3g以上,这样的秧苗插秧后,抗低温能力强,很快返青分蘖,如果有伤根现象,新根长得快,返青后,很快进入分蘖期。

而小棚的苗一般叶龄在2.5叶,秧龄26d左右,秧苗不足月,插秧后,抗外界低温能力弱,延长了返青期,推迟分蘖期。

有伤根的秧苗或伤根严重的弱苗,插秧后,生新根慢,新根下扎泥中才能完成返青。

因此,地上部表现为黄叶,甚至心叶也枯萎,造成弱苗或死苗现象。

3大棚育苗经过秋翻地、秋做床、秋建棚工作,在3月末至4月初,就可以清除置床积雪,提前10—15d用塑料扣棚预温。

大棚内温度上升,当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12℃以上时开始播种,4月18日结束。

而小棚只有等待自然解冻后,才能育苗,育苗结束时间在4月末,大棚育苗可抢积温200℃以上,以利于水稻在霜前成熟。

简述水稻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方法

简述水稻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方法

水稻旱育秧苗在成长中,容易出现长势弱、芽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水稻秧苗的这类问题,广泛采用了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的方法,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水稻秧苗形状是上毯下钵,其特征是返青快、机插漏秧率较低、成秧率高、整体素质较好等等。

在黑龙江省广泛推广使用这种技术,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1.水稻品种和秧田选择在选择种植的水稻品种时,要依据当地的茬口类型,例如具有适中生育期、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是比较合适的。

同时要选择的水稻品种应具有耐低温、抗高温、较强的抗病性、直立叶片、适宜株高、中等偏大的穗型、协调的颗粒等等特征,比如常用的水稻品种有龙粳40、恳稻5等等。

在育秧大棚的建设中,要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有方便水源、排水良好、向阳背风、地势平坦的旱田地块。

育秧大棚最好是高2.8米左右,宽8米左右,长70米左右。

2.处理种子2.1晒种与选种在浸种之前,要进行一到两天的晒种,假如种子有芒要利用脱芒机实施脱芒。

在选种时,对不同的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选种方法,在选择杂交稻时,采取风选法;在选择常规稻种时,采取盐水选种,配置的盐水比重是1.13,50千克水配10千克盐,将悬浮杂物和瘪种剔除,在用盐水选好中种子之后,要马上用清水清洗干净。

2.2实施浸种和消毒在催芽之前,要依据病虫害的预防要求实施药剂浸种,同时进行浸种和消毒工作。

在浸种中,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咪鲜胺乳(25%,2毫升)+吡啉(60%,50毫升),或者是浸丰(4.2%,2毫升),或者是迈舒平(25%,17毫升),和6到8千克的相兑,直接将5千克的稻种浸泡到里面,杂交水稻的浸种时间大概是25小时到35小时之间,常规中籼稻的浸种时间是37小时到47小时。

通过浸种和消毒,能够有效预防水稻发生病虫害。

2.3催芽在种子浸好后,将其放到大概31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破胸,在大概百分之八十的水稻种子破胸后降低温度至25摄氏度实施催芽。

在水稻芽长到2毫米左右时,温度降至18摄氏度左右,进行晾芽和待播。

水稻大棚育苗插秧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插秧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插秧技术摘要介绍了水稻大棚育苗及插秧技术,包括大棚育苗前准备、播种、苗床管理、插秧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水稻;大棚育苗;插秧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9-0194-01近年来,桦川县水稻育苗逐渐向大棚育苗推进,尽量避免小棚育苗。

大棚育苗能培育带蘖大秧,插在本田后,能快速返青分蘖,对水稻插后管理十分有利,健壮的秧苗是水稻生产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前提和保证。

1大棚育苗前准备1.1建棚大棚长度是根据所育秧苗面积确定的,钢管骨架大棚宽6.0~6.5m,高1.8~2.2m。

大棚单侧开门,窗式通风或肩部通风,培育壮苗。

桦川县属于寒地稻作区,春季容易因大雪导致大棚倾倒或棚膜破损。

因此,建棚时要注意宽度不宜超过7m,高度不宜超过2.2m。

在宽度不变情况下,如果把大棚建造成屋顶型或山丘型,温度高低不均,秧苗也会高矮不一,而平顶型易塌棚,因此大棚建成拱型为好。

1.2做床秧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出苗及苗齐、苗壮。

采用钵盘和软盘育苗都要采取旱整地。

苗床要求平整、土松软,床面平、直、实。

每10m2苗床内高低差不超过0.5cm;置床边缘整齐一致,每10m延长误差不超过1cm;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以利于根系下扎吸收养分和水分。

表层0~5cm的深度内,要求土细无杂质,平整的床面可以提高水稻出苗的稳定性和生育的一致性,提高秧田的管理水平。

1.3苗床施肥苗床施肥有施化肥、农家肥2种。

施化肥,将尿素20g/m2、磷酸二铵50g/m2、硫酸钾25g/m2均匀撒施在床面上,并用镐等工具将其反复掺混在3~5cm土层内。

农家肥施优质过筛农家肥10~15kg/m2,与10cm深床土混拌均匀。

1.4配制育苗土育苗土质量好坏是能否培育壮秧的关键。

在育苗土的配制上,要选择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表层熟化土壤和腐熟的农家肥,不能用喷施除草剂的土壤育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
1.清雪扣棚
目前没有清雪扣棚的农户要马上行动,力争在3月20日前扣棚结束,采用围裙式扣棚方式。

清除的雪要远离大棚四周,防止其化成雪水浸入棚内,大棚要经常放风排潮、挖排水沟。

2.整地做床
春做床要及时清除积雪,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

2.1钵体育大苗需早春人工清除育苗地积雪,早扣棚膜烤地增温,扣棚时间为3月1~10日,当棚内土壤化冻35~40厘米深时,清除根茬打碎坷垃,床面土必须过筛,过筛后的床土厚度要达到8~10厘米,用木板刮平,浇足底水后摆盘,边浇边摆,边装营养土,要求钵盘乳头与置床紧密结合。

2.2普通育苗(机插盘育苗)要在3月中旬扣棚,于4月初整地做床,配制营养土,在摆盘前,要将床面整平、压实,在此基础上摆盘装土待播。

注:秋季未备育苗土的要尽早选择肥沃旱田地或岗地水田取土,最好选用山地土育苗。

采用冻土集中增温化冻晾干的方式进行备土。

实在无法取土的农户,也可以采用无土育秧基质进行育苗,抓住播种最佳时期。

3.精选种子
农户要提前做好发芽试验,准确把握种子出芽率;提早做好水稻种子清选工作,采用盐水选种,剔除不饱满种子,提高选种质量;可根据芽率适当增加播种量。

采用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提高种子活力。

4.加强苗床管理
4.1温、湿度管理
出苗到一叶一心温度控制在25-28℃,株高控制在4.5-5.5厘米,见绿就通风,此期应控制浇水;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温度控制在20-25℃,株高控制在7.5-8.5厘米,增加通风时间,严格控制浇水,浇水在早晚进行,一次浇透;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温度控制在20℃,株高控制在12.5-13.5厘米,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缺水补水,特别是钵体育苗的,此期一定要注意水分的管理;三叶一心到插秧,棚内温度不超过20℃,插秧前3天,昼夜揭棚炼苗,在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控制浇水,蹲苗壮根。

4.2苗床除草
4.2.1播种时封闭除草
新马歇特25-30毫升混扑草净5克(100平方米苗床),或禾草丹(高杀草丹)22-30毫升混扑草净5克(100平方米苗床)兑水喷雾。

注:苗床要求平整、覆土均匀,水分适中,水分过大床面有积水易产生药害,苗床过干影响药效。

4.2.2苗床茎叶处理
水稻一叶一心期用16%敌稗150毫升兑水4斤左右(100平方米苗床)均匀喷雾,不要重复喷雾,避开中午高温期和早晨有露水时喷药,喷药后立即盖膜,30-40分钟通风正常管理。

水稻1.5-2叶时用千金7.5-10毫升兑水4斤左右(100平方米苗床)均匀喷雾,千金杀草速度慢,喷药后10-15天稗草才能死。

4.3苗期病害防治
今春的春涝会给育秧大棚带来的低温高湿情况,苗期很容易发生青枯病、立枯病等病害,要及时通风炼苗,提高幼苗抗病性。

苗床消
毒可用瑞苗清、噁霉灵、移栽灵等药剂,如有发病苗床也可采用以上药剂进行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