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实行水稻工厂化育秧, 能够成倍地提升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养壮秧的有效门路。

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程序包含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三部分。

现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简要概括以下:一、播前准备1、育秧棚及秧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展、土质肥饶、背风朝阳,排灌优秀,土质松散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或水田地,方便运输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一般为 100m*7m*;大棚与本田比率为1: 70-80 ,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消除棚内杂草,刮平后压实,摆盘前浇足底水。

棚内中央留一条30-50cm 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

2、准备床土 : 床土应当选择不黏,不沙,松散,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源的肥饶土壤,一般选取菜园土。

选好土此后,需要进行过筛,这里使用的筛子,筛眼为5-8 毫米,营养土要求颗粒不得大于 5 毫米,此中, 2-4 毫米土粒达60%以上,别的,营养土要求不可以太干或许太湿,一般抓一把土,能略微团结在一同,一碰能撒开,这个湿度是最为适合的。

过湿需要在阳光下进行晾晒,过干则能够适合喷水,然后我们需要加入30%水稻育苗基质,进行混拌,提升土壤肥力,一般使用的是含钾许多的复合肥,混拌比率为3:1 左右就能够了,必定要混拌平均。

配置好的过筛营养土每200 公斤与壮秧剂公斤比率混匀即可装盘。

二、精量播种1、播种期:依据插秧时间、机械作业能力及水利条件分期播种,秧龄控制在 30-35 天,不行苗等地。

在当天气温稳固经过 5-6 ℃、棚内温度在 10℃左右时开始播种。

一般我们首批秧苗 4 月1 日前后即可播种,间隔7-10 天赋期播种,每盘播湿籽125 克(两),后期播种110 克左右。

2、播种流水线准备工作:将机具搁置在平展的可接入水源,较广阔的场所上,调理机架高低,使机架达到水平地点,将水管一端接入水源,经过手柄控制阀调理水量和水压,电源要接到高处,防止进水,出现电路短路,发生危险。

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 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

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 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

土为 宜 。覆 土不 能让 种 子露 出 土 播种 后 覆盖 用 土不 能培 肥 ,覆 土 玻璃 ,整体投资最高 ,同时需配 面、 一般 覆土 厚度 控制 在 2 7 3 m m。 后表 土不 能 洒水 ,覆 土 厚度 要适 套炼秧棚 ,搬动秧盘进行炼秧 ,
( 4 )控温催 芽 :播种结 束之 当,否则会出现肥害伤苗 、覆土 增加人力与投资。
泉雌氰碎 土 过 筛 、 榔啡闷 ) - + 1
时左右 ,当幼芽出土达 9 0 %、芽 网以免伤苗。
长3 - 5 m m时 即可 。
鳓 基 贡 、 无 土 期
晒 种 、 、 柳
} 柳 初

( 5 ) 控 水 硬 化 ,施 肥 促 嫁 。 “ 出嫁 肥 ” ,增 强 秧 苗 的盘根 和抗
[ 1 0 ]
l f ’ G U A N G 农 X l N O N G Y E J I X  ̄ E [ 亿 U A
在 严格 按 照技 术 流程 和技 术 大棚类型较多 ,但归纳起来 主要
清洗 、晾干处理 。杂交稻按每亩 要点规范操作的同时 ,应在以下 有钢架式玻璃大棚 、钢架式智能 大田 1 . 0 — 1 . 5 k g , 常规稻按每亩大 方面注意配套相关措施 ,通过加 大棚 、插管 式塑 料大 棚 3种类
田3 ~ 3 . 5 k g的标准 备种 。 播 种流 水线 进 行床 土厚 度 、洒 水
强农机农艺有效融合 ,有力促进 型。每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各地
可根据 实 际需 要 、资金投 人 等情 ( 1 ) 因 地 制 宜 ,规 范 操 作 。 况具体选定。
( 3 ) 机 械播 种 :播 种前 应 对 水 稻工 厂化 育秧达 到最佳 效果 。 量 、播 种 量 、覆 土 厚 度 进 行 调 注意总结适合 当地育秧模式和农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课件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课件

5、育秧大棚准备
(二)播种
长沙气象站资料
安全播种期的确定
1987
30
1997
2007
25
1988 1998 2008
长沙气象站1987年~2013年3月日平均温度
1989 1999 2009
1990 2000 2010
1991 2001 2011
1992 2002 2012
1993 2003 2013
早稻机插秧控制在22~25天,晚稻机插秧一般18天
大棚育秧一般每盘播杂交稻80~100克,常规稻140~160克
稻粒黑粉病
用催芽器浸种
稻谷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胚 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软,手碾成粉,折断米粒无响声
用种子催芽器催芽。催芽温 度设定为32度,运行20小时 左右。早稻催芽时,可在催 芽器上加盖塑料薄膜罩保温。 种子破胸率可达90%左右即可 停机取出种子。
80%以上。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往往很难做到早上 补水湿润到晚上,需要每天少量多次补水。一般要求播后每天补 水4次,分别在上午7-8点、11点和下午1点、5-6点进行,保持盘 土湿润,阴天每天补水2次。一般播种后3~5天可出苗,出苗后减 少补水,以盘土发白,秧苗卷叶为标准,根据需要随时补水。每 次补水都要使盘土水分饱和(秧盘开始滴水),每次补水时间大 约3分钟。
(2)去顶盖 工厂化育秧使用的是专用轻基质,水稻出苗时,会顶起盖种
稍厚或板结的基质,形成顶盖。若不及时去除顶盖会影响光照而 发育成徒长苗或黄化苗,故在齐苗期至一叶一心期,发现苗床中 有顶盖或露籽,要及时用木棍落盖并补土。
(一)育秧材料与设备准备
1、硬盘准备 硬盘规格:58cm×28cm×2.5cm 用量:常规稻每667m2大田准备32片,杂交稻准备25~28片。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浅析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浅析

床土用量 :使 用抛秧软盘 ,每盘 一般用土 2 0一 0 S 0g O ,若用机插软盘每盘 则需 lk ,用土量很大 。 g
该 环 节 是将 已经播 种 覆 土后 的 苗盘 在 秧架 上 叠
代 Mmr农aue I d Aulin I o现glE ms e irq 鲁I c 业装 t t p u
苗耗费高 昂、管理难 度大 ) ,一般经 过 6~ 8 d后 即可
揭 膜 露 绿 , 期 间须 加 强 发 芽 出 苗 的观 察 与 管 理 , 营 造
目前,最经济 的方 式是使用小 棚炼苗,这种方式 使 用毛 竹搭 架 即可 , 简单实 用 。 2 4 农机农艺相结合 .
在 实 施 该 项 工 程 技 术 中 , 要 充 分 做 到 农 机 与 农
系统 三大 部分组 成 。受 限于 资金和 降低 成本 的需 要, 也 可用 传统方 式浸 种, 利 用温 室控 温催 芽 。
脱 水 机 的功 能 是通 过 筛筒 转 动 去掉 稻 种之 间的
水分 和表面水分, 而使 稻种达到外干 内温程度,保 证 播种均匀度 ,简易工厂化 育秧可 以不使用 该设备,如 水分 仍多 ,可 稍加 晾干 ,或 掺伴 细 土降低 水分 。
目前, 华南 农业 大 学研 制的 电磁 振动 式水 稻 育秧 穴 盘配合播 种机 能连续 对秧盘 实施播 土 、播种 、覆 土 、
淋水,可靠性 系数达到 9 鬈 o 以上,播种生产率达到 5 0 5 盘/ h以上 ,空穴率小于 2 %。
1 1 6 温 室控 温催 根 立 苗 . .
1 15 .. 联 合播 种 作 业
环 节 。育秧 方 式有 符合 机插 要 求的 软盘 旱育 以及 用
于抛秧 的 5 软盘旱育 。 6 1穴

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与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与育秧技术
与技 术介 绍如 下 , 供农 友参 考 。

厂化育秧的核心设备 ,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电磁振动
式水 稻育秧 穴 盘联合 播种 机 ,能连续 对秧 盘实 施播 土 、 播 种、 土 、 水 , 覆 淋 可靠 性 系数 达 9%以上 , 0 播种 生 产率 达 到
5 0盘 / 5 小时 以上 , 空穴 率小于 2 %。
4 控温 催芽 。 . 配套 设备 有破 胸催 芽器 、 水机 。 脱 破胸
催 芽 器是 用 于水 稻种 子 的 消毒 、浸 泡及 破 胸催 芽 作 业 的 置、 自动循 环 系统和 自动 控温 系统 3部分 组成 。为 降低成
机 器 , 稻工 厂化 育秧不 可 缺少 的设备 。一般 由盛 料装 是水
◆ 。● ◆ -. _◆ 。‘ - -. ‘ -● ・◆ -◆ -◆ -● 一・ 一 ● - ● ・◆ -◆ -. -◆
5 7号 邮 编 :3 0 6 5 300 )
-◆ -. _◆ 一・ ● -. -● 一◆ -. -◆ 一◆ -. _◆ -. -◆ -◆ -

筏 襄 囊 熊 ” 壤 麓 纂 餐 种 鬣 明 了花 生覆 膜 “ 栽 培 法 及 标 准 W 戴 发 w” j 2 匿 家 发 隰 耘 察 愚 勰 鼙 蔗 枣 黜 化 实施 该 法 的 km) 花 生播 种 机 。
1 床土 配制 。 求 对床 土进 行消 毒 、 . 要 培肥 、 酸处 理 , 调 提高 床土 的有 机 质含 量 , 证 床 土土 质疏 松 、 保 土壤 颗粒 细
碎 ( 径 2 3毫 米 的颗 粒 占 7 %以上 ,其 余在 2毫米 以 直  ̄ 0
下 )不得 有石 块 杂物 、H值 控制 在 4 ~ .之 间 、 、 p .5 5 5 含水 量

来宾市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应用探索

来宾市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应用探索
育秧技术推广应用。
度 、湿度 、光照等条件都可 以人为
控制和调节 ,不受外界 干扰 。八是 优质。工厂化肓秧的秧苗 比室外大 田育秧 的秧苗 健 壮 、均 匀 、 无杂 质 、质量好 ,适于机械化移栽 。九
发动 、培训等前期 工作 ,加强技术
( )加大扶持 。各级政府对 示范 ,稳步推进水稻 工厂化育秧技 二
2 盘约2 g O k 稻种 ,而室外 大 田育秧
则用 约人 工抛秧 用秧 4 盘45 g 5 . 。 k
四 、推进 工 厂化 育 秧 技术 推 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 用。武宣县农
广应用的措施
机部 门引导农机 专业合作社建立育
( )加强领导 。水稻 工厂化 秧大棚 ,实施水稻 工厂化育秧技术 一
实 用 技 术
育秧相比具有 “ 九大”优 势。一是
节 水 。 1 0 田 的秧 苗 只 需 用 水 0亩 2 吨左右 ,而室外大 田育秧需 用水 5 吨左右 。二是省 工。工厂化 育秧 1 个 人 2 个 小 时可 完成 3 33 2 0 0 3 .h m
田所需秧苗 ,而室外大 田育秧则需
工 厂化 育 秧 示范 点 建设 要 加 大扶 术的推广应 用。
持 ,在资金上予 以每个 示范点适 当
补贴 ,采 取 “ 政府 + 合作组 织 ( 个
是成规模 ,可流水性作业 、集 中管
25
■ N XA 2 2 fA GIU 虿 ’ GOEI 0 G X _ 叁 N喇H 丽 I J U Y E N 1
菜种植 、反季节瓜 菜种植和菇菌类 种植等提供 良好的种植环境 ,充分 提高大棚的利用率 ,多方面增加农
民收入。
( )工 厂化 育秧 与普通 大 田 四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引言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主食。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田面积的减少,提高水稻产量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环保的水稻育秧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水稻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背景、原理、操作步骤和优势。

二、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背景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劳动力,产量相对较低。

而且,在传统的水稻生产过程中,除草、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效益,人们引入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原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主要是利用层叠式育秧盘、自动喷水系统和气候控制设备等装置来模拟自然环境,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

育秧盘具有良好的透气、排水和保湿功能,能够保证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

自动喷水系统能够自动灌溉水稻,定时定量地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

气候控制设备能够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为水稻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操作步骤1.选种:选择具有优良品种、抗病虫害性强的水稻品种作为育秧种子。

2.预处理:将种子浸泡在20℃的清水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3.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育秧盘的种植孔中,每孔放1-2粒种子。

4.发芽:将撒好种子的育秧盘放入专门的育苗室中,保持室内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80%以上。

5.定植:待水稻幼苗长到3-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栽到水田或灌溉设施中,每亩面积播种株数为30-40万株。

6.管理:对移栽的水稻苗进行必要的管理,如及时施肥、防治病虫害、调节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等。

五、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优势1.提高产量: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能够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节约土地: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水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浅析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浅析

上 年 秋冬 季 进 行 采 集 、 干粉 碎 、 贮 藏 干燥 通 风 处 。 土 晒 并 床 配 制 在 试 验 推广 阶 段 可 用 手 工 进 行 碎 土 筛 选 。 面 积 推广 大
应 用 阶 段 , 须 使 用 粉 碎机 进 行 碎 土作 业 。 则 床 土用 量 , 用 抛秧 软 盘 , 盘 一般 用 土 2 0 3 0 , 使 每 0 — 0 g若 用 机 捕 软 盘每 盘 则 需 lg用 土量 很 大 。 k。 ( 育秧 穴 盘 准备 2)
水 稻 工 厂 化 育 秧 是 利 用 现代 农 业 装 备 进 行 集 约化 育 秧 的生 产 方 式 。 机 电 一 体 化 、 准 化 、 集 标 自控 化 为 一 体 , 是

机 。播 种 作 业 是 水 稻 工 厂 化 育 秧 的一 个 极 为 重 要 环 节 , 它 是水 平传送秧盘 、 撒床土 、 平床 土 、 铺 刷 喷水 、 种 、 土 、 播 覆 刮 土 等环 节 进 行 流 水线 作 业 。 水 稻 育 秧 穴 盘 播 种 是 工 厂 化 育 秧 的核 心 设 备 。 目前 。
主要 包括 脱 芒 、 种 、 种 、 种 、 毒 等前 期 处 理 。 晒 选 浸 消 该 环 节 有 脱 芒 机 , 芒 的 目的 是 把 芒 和 小 枝 通 过 机械 和 人 工 脱 脱掉 , 以保 证 播 种 机 播 种 均 匀 , 达 到 苗 盘基 本 粒 数 。 并 ( ) 温催 芽 4控 主要 设备 有 破 胸 催 芽 器 和 脱 水 机

华 南农大研制 的电磁振动式水 稻育秧穴 盘配合播种机 能
连 续 对 秧 盘 实 施 播 土 、 种 、 土 、 水 。 靠 性 系 数 达 到 播 覆 淋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摘要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育秧质量好、节本省工等特点。

介绍了水稻育秧工厂的选地建造、育秧工厂的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关键词水稻;工厂化育秧;管理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采用温室或大棚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

拥有营养土配制混合机、苗盘播种机、育苗催芽室、机械传送系统、秧苗生长控制系统及自动喷灌等设施[1]。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

依托合作社、公司等通过代耕、代育、代插,农民只需选择品种、订购秧苗数,实现了商品化育秧,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工厂化机插育秧是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2-3]。

1 工厂化育秧的优势
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种苗生产过程,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培育秧苗,实现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育苗量大,秧苗素质好,秧苗质量均匀一致,适合机械化插秧;可降低育苗作业劳动强度,省工省力,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种稻成本,实现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生产规模大,有利于统一管理,可解决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妇女化的问题。

2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2.1 育秧工厂的选地与建造
工厂育秧是一种设施农业模式,是把传统的大地分散育秧改变为春棚集中育秧,为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的环境条件。

(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的旱田或水田边上,按水田面积1∶80左右比例扣棚。

要有适宜的水源条件,且排水良好,浇灌方便。

大棚最好南北走向,背风向阳,这样既光照充足,又方便通风管理。

整体原则要以培育壮秧为目的,便于管理为重点,提高旱育壮秧水平。

(2)建造。

秧田选定后,要确定水源、晒水池、秧田道路一般宽3~4 m,设计苗床用地,规划大棚的宽度、棚间间隔、数量、堆放床土及堆肥用地、安置
排水系统,做好整体秧田规划,为高标准工厂化育苗创造条件[4]。

育秧工厂可采用钢架结构建拱式大棚,建大棚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技术环节,大棚空间大、采光好、增温快、保温强,可防御春寒,培育旱壮秧。

框架采用钢管,设间距为1.2~1.4 m的作业道,周围挖好排水沟,大棚一般宽8~10 m,高2.2~2.5 m。

工厂的大小根据所承担的插秧面积来确定,每100 m2育秧面积可为1.67~1.87 hm2大田提供秧苗。

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工厂设施面积一般应确定在500 m2以上。

2.2 工厂化育秧的作业准备
(1)秧盘选择及标准。

大棚育苗应选择塑料硬盘,秧盘外径长60 cm、宽30 cm;内径58 cm,宽28 cm,深3.0 cm。

秧盘四周整齐,不变形,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并保证耐用,盘重量大于550 g。

(2)种子处理。

种子进行除芒处理,可除掉种芒、枝梗、秕谷、杂物,机械播种的均匀度得以提高。

为便于播后出苗快且均匀整齐一致,一般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以种芽破胸为度,用自动催芽器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3)整地。

一般根据播种机的轨道长度设计大棚小区宽度,一般10 m宽大棚可做3个小区。

秧床要做到实、平、光、直。

实:秧板沉实不陷;平:板面平整;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4)播种覆土。

床面整平压实后人工摆盘,秧盘摆放在作业道两侧,盘间紧靠,盘底与床面要紧密结合。

覆土用覆土机操作,先盖底土1.5 cm。

待浇水沉实后用播种机播种,再铺1 cm左右表土,播种量一般为干种100~110 g/盘,并结合喷灭草剂湿润表土后地膜覆盖[5]。

之后开启微喷设备及时为秧苗生长提供适宜水分。

2.3 工厂化育秧的管理技术
(1)棚温。

一叶一心至三叶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0~30 ℃,超过30 ℃就要适当通风炼苗。

秧苗三叶期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 ℃。

种子发根期,管理重点是控温,不超过32 ℃,超过时即通风,16:00关闭,打开大棚两头即可。

秧苗1叶1心时开始通风炼苗,2叶1心时多设通风口加大通风量炼苗,避免秧苗徒长,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时通风炼苗。

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防止立枯病。

秧苗3叶时需大通风,使秧苗逐渐适应外界温度。

灵活掌握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是温度管理的关键,如天气晴朗阳光充足,要及时通风,切不可超过控制温度时再通风。

如遇北风多云天气,可9:00以后通风,
遇寒冷可不通风。

特别是阴天后天气突然放晴,这时棚内的温度是棚外的2~3倍,要敢于通风,从9:00开始就可放风、降温。

做到1叶1心小通风、2叶1心中通风、3叶1心大通风。

(2)水分。

出苗前2 d如有缺水应及时补水。

出苗后地膜揭开时打开喷灌设备,水分管理要保证旱育,浇足底水后一般不再浇水,此时要注意水温要接近棚内温度[6-7]。

此后应根据秧苗的需水情况适当调整。

3叶后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此时要促进根系发育,使秧苗盘根良好。

插秧前2 d不浇水,以确保秧苗在运输、装入秧箱时秧片不散,保证机插不缺苗断条。

(3)追肥。

若床土肥力不够,秧苗叶片发黄,导致插秧后返青慢。

可在插秧前5 d,施磷酸二铵150 g/m2,促进根系发育。

(4)育苗期间如遇大风,可用管加固大棚,防止大棚变形倒塌。

3 参考文献
[1] 尹国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浅析[J].现代农业装备,2006(3):63-64.
[2] 王雪忠,徐华林,张卫华.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3):44.
[3] 史林娟,张洪元,刘建芳,等.浅谈水稻工厂化育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2):39.
[4] 金建和.丹东市水稻工厂化育苗的示范与推广[J].现代农村科技,2013(2):11-12.
[5] 张绍权,张翠华,陈亮.简易水稻机械化工厂育秧技术[J].北方水稻,2007(6):31-33.
[6] 姚成岩.水稻简易机械化工厂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2011(8):44-45.
[7] 吴畏,张永武,高长录,等.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