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保护长江流域的措施

保护长江流域的措施长江流域是一处具有重要国际地位和地理意义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财富的宝库。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保护和利用工作,对促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维护长江流域的环境,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长江流域环境改善规划。
政府部门应根据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针对性调查结果,制定全面有效的污染治理规划,加强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和环境改善工作。
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充分考虑长江流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全力防止新的污染源出现。
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长江流域水质的检测和监督。
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加强污染内容的超标率监测,通过实施现场监测、环境测试和普查,提高对水体及水质的监控能力。
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实行严格的环境标准,保障环境安全。
第三,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
应严格落实水利改革,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合理使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同时加强洪涝节水应急工作,减小灾害的影响。
第四,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
在高校、中小学以及广大社会人群中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民众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认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促进长江流域环境修复、保护工作。
总之,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政策,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努力改善长江流域的环境状况,促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财富的宝库,全面加强长江流域保护和利用工作,对促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保护长江流域的措施,如加强环境改善规划、加强水质检测和监督、加强洪涝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环境教育等,切实发挥社会各方力量,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

摘
要 :江 汉 平 原 湖 区是 长 江 流 域 生 态 环 境 最 脆 弱 的 地 区 之 一 ,洪 涝 灾 害 严 重 、 泥 沙 淤 积 和 沼 泽 化 现 象 普 遍 、
湖 泊 水 体 污染 与 富 营 养 化 问 题 突 出 、血 吸 虫 未 得 到 根 治 等 是 该 区 目前 存 在 的 主 要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 这 些
江汉 平原 湖 区 的范 围从不 同的角 度 出发看法 不
一
切 。长江 流域洪 水按 成 因可 分 为 由暴 雨形 成 的 山洪 和 由客水形 成 的洪 水 ,按照 洪水 出现 的地域 可分 为 全流 域性 洪水 和 区域性 洪水 两种 基本 类 型 。全 流域 性洪 水洪 峰高 、流量大 、灾害严 重 ,出现频 率 相对
唐 朝 以来 , 汉 平 原 湖 区洪 涝 灾 害 一 直 频 繁 发 生 , 江 且 频 率加快 ,唐代平 均每 1 8年 发生 一 次洪 涝 灾 害 , 元代 平均 每 6 9年发 生一 次洪 涝灾 害 ,清代 平 均 每 . 4 3年发生 一次 洪涝 灾 害 。江汉 平 原 湖 区洪 涝 灾 害 . 从成 因类型 看 以客水成 洪 为 主 。 江 汉平 原 湖 区洪涝 灾 害从 水 文方 面 看 ,具 有 峰
( ) 洪 涝 灾 害 一
江汉 平 原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洪 涝灾 害与长 江流域 洪 水关 系密
收 稿 日期 :2 0 — l 9 0 51 _ O
基 金 项 目: 国家 重点 基 础研 究 计 划 ( 7 9 3计 划 ) (0 3 B 1 2 1 ;湖 北 省 人 文社 科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资 源 环 境 20C 450) 中 武
论文-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内容摘要】: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占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可以说,没有长江流域,就没有这一地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都会是另一种状况;反之,如果中国没有了长江流域水资源或长江流域水资源不再能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如今,我们对长江的期待是巨大的,它在经济发展方面担负着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重任;同时,它还担负着喃水北调”以解决北方缺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举世无双的黄金水道,如今却成了两岸人们排放废污水的卜水道,倾泻而入的各种废物垃圾,己使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水污染进行现状分析,呈现长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及其成效,提出治理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来唤起广大市民以及企事业的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意识,为其保护水资源提供策略及实践借鉴。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污染统一管理水资源保护意识建议近几天,武汉市民纷纷接到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的“关爱生命之水、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短信。
江苏靖江市官方微博“靖江发布”9日11时许发布通报称,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
靖江事故绝非个例,这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缩影。
一个必须正视的痛切事实是,长江全流域水污染事故的概率高企,且短时间内无力改变现状。
据统计,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
如此众多且凶险的潜在污染源,每天都在虎视眈眈着长江。
除此之外,那些根本无法预料的江面事故,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亦对长江水体的安全构成日常而致命的隐患。
一、长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分析据统计,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 km,其中南京长122.8 km、武汉77.3 km、上海52.3 km.岳阳29.5 km.重庆27.4 km、镇江21.2 km,六城市累汁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30Ic。
长江流域典型城市河段黑臭水体生态整治案例分析

长江流域典型城市河段黑臭水体生态整治案例分析长江流域典型城市河段黑臭水体生态整治案例分析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河流的水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一些城市河段水污染问题突出,出现了“黑臭水体”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长江流域典型城市河段的黑臭水体生态整治案例进行分析。
一、长江流域黑臭水体问题现状分析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承载着庞大的经济和生态压力。
长江流域典型城市河段黑臭水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浑浊、异味扑鼻、水质恶劣等。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所致。
长期以来,这些城市河段黑臭水体给城市的环境和市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成都市岳池河黑臭水体整治案例分析成都市岳池河位于成都市城区,是典型的黑臭水体治理案例。
在该项目的整治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放线瞄准目标针对岳池河黑臭水体整治,制定了治理目标和指标。
明确了治理的范围和标准,并建立了有效的数据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水质参数。
2. 源头治理对排入岳池河的各类污染物进行了综合治理,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力度,提升处理效果。
3. 河道修复对河道进行整治,清淤、疏浚和绿化等工作,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的自洁能力。
4. 生态修复在岳池河两岸建设了湿地公园和绿道,恢复生态环境,增加水体的景观价值,促进城市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三、武汉市关山口黑臭水体整治案例分析武汉市关山口河流经市北部,是典型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
在该项目的整治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水质提升对关山口河的水质进行改善,加强了废水排放的监管,修建新的污水处理设施,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
2. 河道整治对关山口河的河床进行疏浚和清淤,恢复了河道的自洁能力,提高了水体的水质。
3. 河道景观提升在关山口河两岸建设绿化带和景观区,通过绿化和景观的提升,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河流的关注和爱护,促进了社会的参与度。
高中地理新教材课件选择性必修: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2023
PART 02
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
REPORTING
维持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1 2 3
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 重要。
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失衡
长江流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环境保 护有助于保护这些物种,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失 衡。
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03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福祉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 活质量。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 水平。
大量汽车、船舶等交通工 具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加 剧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对周 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
2023
PART 04
治理措施与政策法规解读
REPORTING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限值标准
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针对长江流域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制定更为严格的污染 物排放标准,确保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压力增大
生活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长江流 域水环境造成压力。
垃圾渗滤液污染
城市垃圾处理不当,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 成污染。
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加剧
船舶油污排放
长江流域航运繁忙,部分 老旧船舶存在油污泄露风 险,对水体造成污染。
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形成统一的整体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战线。
2 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形成 合力
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 但具有环境效益同时有具有经济效益。要 在依靠政府引导的同时充分借助市场的力 量,使保护工作顺利进行。长江水生态环 境保护是一项较大的社会公益工程,需要 经历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因此必须 依靠政府的号召和强制推进,来调动全民 全社会合力。同时对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 境保护可以打造绿色概念、实现生态旅游, 给市场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可以充分调动 市场的资源来进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 水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系统性和整体 性,监管机制待完善
当下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和政策,长江 经济带各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以及长江水 电建设单位都做出了各种保护建设工作, 但这些工作都是各自为阵,缺乏整体上的 衔接和连贯,导致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 影 响 水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工 作 效 果。 同 时 当 前缺乏统一的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 章制度;相关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缺失; 没有建成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和长效管理机 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要达到的标准以及 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应对措施都没有统一 的规定。这些导致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 作无法很好的施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长江拥有我国三分之一的淡水资源, 五分之三的水能资源储备,每年供应着四 亿多人的饮水,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之河。 长江水环境的状况对我们国家人们生活、 经济发展、环境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 境的保护。在我国之前的经济发展进程中, 各种人为因素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造成 了很大的破坏,严重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 绿色可持续发展。最近几年我们的党和国 家加大了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 保护力度,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但仍然 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如仍有部分水域污 染严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完善等, 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仍然有 很长的路要走。
(完整word版)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近年来,可用水资源的总量有明显的下降,追其原因有二:水的总量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
下面以长江流域为例,以水的总量和水污染的角度来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流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上游地区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坡地的不合理开发,已经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年土壤流失量超过黄河流域而达24亿t ,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江,使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沿江居民难觅清洁饮用水,;森林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退化,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悬念重重的三峡库区的未来生态环境问题等等。
所有这些,都将可能严重制约并影响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1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江流域的全局性问题1。
1水土流失面广量大20世纪50一80年代,长江流域曾开展过三次流域性的水土流失调查统计: ①50年代末期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36.38万kmZ,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0。
2%,估算全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24.5亿t。
②1985年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Z,占流域总面积的31.2%,水土流失区年土壤侵蚀总量22.4亿t。
③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3。
94万km,,风蚀5。
25万kmZ,冻融侵蚀72万kmZ。
长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约24亿t,输沙量为9.6亿t,其中70%以上来自上游的金沙江、山民沱江和嘉陵江。
上游输运的泥沙不仅淤积了本地区的水库、湖泊、河道,而且大部分最终将冲入长江。
泥沙在长江中下游的淤积不仅增加了长江干流防洪压力,同时降低了入江诸河的泻洪能力,是造成沿江湖泊不断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森林植被破坏问题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下降为25%.长江流域的天然林已经砍伐殆尽,涵养水源、保土拦沙功能明显下降,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受到严重影响。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在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我国水生态环境脆弱,水污染问题突出。
从源头上严格防治水污染,提升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水生态安全屏障,是确保我国生态安全,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推进跨区域协作,加快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步伐;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境破坏外部成本内部化;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人水和谐共生。
关键词:水生态治理;河湖连通;建设模式引言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与发展不均衡、不均衡发展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背景下,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并将“幸福河”作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中,“幸福河”的建设,是一种更关心民生、更多地关心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是“人与水的和谐共存”的发展,它将推动新时期的河湖保护与开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流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流域的大规模城市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损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给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同时,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二)流域水生态系统退化。
湿地面积较80年代减少16%,湖泊、沼泽及滩地分别减少了25%、21%、40%。
另外,由于地区的生态环境,30多年来鱼类资源总量下降了50%左右。
在上游,自然草原退化的比例为60%~90%。
从以上分析可知,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河流和湖泊空间的挤压,致使源区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与河争地”“与湖争水”等严重违反自然法则。
(三)农村经济下滑,区域发展不平衡。
流域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值增长缓慢,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5 页) 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作者: 赵树义 指导老师:张军 内容摘要: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五分之一。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担负着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的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因此,客观评价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污染、水环境、治理
一、长江流域概况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自治区,在上海的崇明岛注入我国东海。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 长江水系发育,支流数以千计,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9条,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长江干流从江源至湖北省的宜昌为上游,长约4500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 宜昌至江西省的湖口为中游,长约938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长约835千米,流域面积13万平方千米。 第 2 页 (共 5 页)
长江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担负着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水环境问题
1、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环境。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水污染严重。 (1)长江流域水污染的具体表现: ①长江流域水污日益严重,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特别突出。 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千米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4%,Ⅲ类水占54.4%,Ⅳ和Ⅴ类水占17.2%;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39.6%,Ⅲ类水占47.2%,Ⅳ和Ⅴ类水占13.1%.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耗氧、氨氮和挥发酚等。与1991年流域水质比较,枯水期Ⅲ类水体由20.7%增至54.4%,Ⅳ和Ⅴ类水体由11.0%增加到17.2%,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②长江下游的河网地区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 骨干河道污染河长占73%,江苏境内受污染河道为85%,上海达90%,而江南运河已被全程污染,并通过200余条平交河流向两侧扩散。多数城市的水源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嘉兴、常熟等城市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上升为与洪涝灾害同样严重的突出问题。 ③三峡工程对水的污染。 三峡工程在取得巨大的防洪、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对上下游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位抬高,水流趋缓,复氧和稀释扩散能力下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现在排污条件下的岸边污染范围扩大。据1996年统计,三峡库区年均接纳废污水量超过10亿吨,其中重庆年排废污水量8.50亿吨;涪陵有排污口22个,年排废污水量1.35亿吨。大量未径处理的废污水排入库区水域后,使沿江城镇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岸边污染带。三峡水库是长江的一部分,其不仅受到来自上游的污染,同时,三峡水库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 (2)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①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及寄生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一些地区产生一些传染病,甚至造成局部流行。水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目前城市地区选择一个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第 3 页 (共 5 页)
源地日益困难,普遍呈现缺水危机。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个,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若都改为从江心取水,那么需要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 ②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水环境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少,一些珍贵品种面临灭绝。长江天然资产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是减产原因之一。如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③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 水污染影响了水的功能用途,使水的景观,娱乐功能减弱。许多天然浴场消失,一些风景区也因水污染大为逊色。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还影响到水的渔业和农业用途。 (3)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①无节制地排放污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污水量不断增加。据水利部最新调查资料表明,长江流域污水年排放量达256亿吨,已超过80年代污水量的一倍以上,这些污水80%以上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的,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流域内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它们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耗能高、污染重,给乡镇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小造纸、小制革等十五小对水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 ③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 由于用水量加大和流域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供水日显紧张,再加上水体污染,成为当前污染型缺水地区,水网地区等无水可用的一种严峻的现实问题。 ④流域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是水污染不能有效遏制的原因 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早在1986年已编制完成,并纳入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编制配套的区域规划,有些城市在编江段规划时又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其制订的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流域缺乏能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一个能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法律地位的法规,因而无法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导致污染从城市上游向下游转移,甚至是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势头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2、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具体表现: 根据80年代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平方千米,年土壤侵蚀量达15.68亿吨。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及重庆至鄂西的三峡库区,上游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5.3亿吨,其中金沙江的来沙占45.3%,嘉陵江的来沙占27.4%. (2)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危害 第 4 页 (共 5 页)
①破坏土地资源,制约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山高坡陡、土层薄、雨量大而且集中,土层抗蚀年短,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可很快造成土层变薄,地力减退,甚至发生石化和砂砾化,丧失农业利用价值。 ②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 ③水土流失淤寨河道,湖泊及水库等水利设施,对长江中下游航运,水利工程效益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防汛保安带来危害和不利影响。
三、治理对策 1、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也是导致水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问题对水环境的影响十分重大。因为人口的膨胀对经济形成巨大的压力,对食品需求量的增加会迫使人们乱掠夺自然资源。长江流域七省二市面积占全国的15.4%,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0%,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要控制和改善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必须坚定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保持人口、水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
2、制订长江水资源保护条例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保护法制在实现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确立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根据长江水污染的特征和流域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以有效地揭制住长江水污染势头,保证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的资源。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而忽略了对水资源的爱惜和保护。因此,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长江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倡导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齐心协力,加快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
4、加强流域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以长江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实现中央、流域、分区三级管理。完善落实双重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现有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且赋予它们必要的管理与监督职权,在流域内行使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流域监测管理,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对省界断面、水资源保护纠纷和其它水污染事故,以及城市入江排污口实施统一监测和管理。
5、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随着水资源目益短缺,开发费用日益昂贵,为缓解水资源矛盾,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长江流域经过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