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管理联盟工作流标准-工作流参考模型
工作流概念总结

⼯作流概念总结⼯作流管理联盟:定义:创建并完善了⼯作流的相关标准,开拓了相关市场,是唯⼀的致⼒于⼯作流标准化的专业组织。
该组织推出了⼯作流XML(Wf-XML)和XML过程定义语⾔(XPDL),现在有超过80种有名的解决⽅案中使⽤了这两种语⾔来存储和交换过程模型。
发布了⽤于⼯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作流参考模型,并且为了实现不同⼯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WfMC在⼯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术语、体系结构及应⽤编程接⼝等⽅⾯制定了⼀系列标准⼯作流:定义:⼯作流是⼀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动执⾏的经营过程,根据⼀系列过程规则,⽂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者之间传递、执⾏。
从⼯作流的定义可以看出:(1)、有多个参与者:(2)、按照⼀定的规则进⾏活动(传递⽂档、信息、任务等);(3)、活动的推进是⾃动的或部分⾃动的。
【⼯作流管理联盟】⼯作流管理系统:定义:⼯作流管理系统是⼀个软件系统,它负责⼯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作流逻辑推进过程实例的执⾏。
⼯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是通过对⼯作流程中涉及各步骤的⼈员和IT资源的合理调整,从⽽起到对⼯作流的定义、管理和实现的确定性作⽤。
⼯作流管理系统是⽀持企业实现业务过程管理和⾃动化的强有⼒的软件⼯具,它能完成⼯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作流逻辑推进⼯作流实例的执⾏。
所以⼯作流是⼯作流管理系统的最重要的被管理的元素,就像表、试图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样。
【⼯作流管理联盟】⼯作流参考模型:定义:1.通⽤的⼯作流系统实现模型2.把⼯作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组件和这些组件间的接⼝⼀起看成抽象的模型作⽤:1.这个模型可以与市场上的⼤多数产品相匹配,因此为开发协同⼯作的⼯作流系统奠定了基础2.⼯作流参考模型的引⼊为⼈们讨论⼯作流技术提供了⼀⼀个规范的术语表,为在⼀般意义上讨论⼯作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提供了基础:⼯作流参考模型为⼯作流管理系统的关键软件部件提供了功能描述,并描述了关键软件部件交互,⽽且这个描述是独⽴于特定产品或技术的实现的:从功能的⾓度定义五个关键软件部件的交互接⼝,推动了信息交换的标准化,使得不同产品间的互操作成为可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抽象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组成部件和接口,具有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为实现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提供公共的基础。
工作流引擎包括数据模型及控制模型两个部分。
数据模型包括机构模型和信息模型。
机构模型描述的是企业或者部门的组织机构关系,信息模型则定义工作流引擎中所用到的各种控制数据。
通过数据模型,可以方便地描述关键业务的业务规则、活动的依赖关系以及任务的指派等特征。
控制模型是工作流引擎的核心,负责任务的调度、任务指派、依赖检查及转发控制等功能。
机构模型描述的是企业或者部门的组织机构关系,包括部门信息、工作组信息、人员信息、角色信息。
系统提供这些信息的定义和维护等功能。
信息模型定义工作流引擎中所用到的各种控制数据。
包括业务过程信息、业务活动信息、业务活动前依赖规则、业务活动后流转规则、任务指派规则、人员任务列表、人员已完成任务列表。
通过数据模型,可以方便地描述关键业务的业务规则、活动的依赖关系以及任务的指派等特征。
系统提供这些信息的定义和维护等功能。
控制模型将机构模型和信息模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根据其中定义的业务规则对业务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活动的流转以及任务指派等工作进行控制和协调。
控制模型是工作流引擎的控制中心,系统提供系统调度、任务管理、任务指派、依赖检查、转发控制等功能。
机构模型和信息模型通过可视化建模工具实现,它是工作流引擎在构造时的定义中心;控制模型通过引擎控制器实现,它是工作流引擎在运行时的控制中心。
工作流管理概述

工作流管理概述工作流管理(Workflow Management, WFM)是人与电脑共同工作的自动化协调、控制和通信,在电脑化的业务过程上,通过在网络上运行软件,使所有命令的执行都处于受控状态。
在工作流管理下,工作量可以被监督,分派工作到不同的用户达成平衡。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通过软件定义、创建工作流并管理其执行。
它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这些引擎解释对过程的定义,与工作流的参与者(包括人或软件)相互作用,并根据需要调用其他的IT工具或应用。
总体来说,实际企业中运作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人—电脑”结合的系统。
它的基本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1)定义工作流,包括具体的活动、规则等,这些定义是同时被人及电脑所“理解”的。
(2)遵循定义创建和运行实际的工作流。
(3)监察、控制、管理运行中的业务(工作流),例如任务、工作量与进度的检查、平衡等。
1.工作流与BPR作为企业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平台,工作流管理系统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技术相结合管理企业的各种流程,实现企业流程的自动化。
BPR是对企业过程中的核心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便在现有衡量企业表现的关键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
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提供了流程自动执行、流程统计分析、实例实时监控和跟踪等功能的一系列软件工具集,一方面实现了流程在计算机上的自动处理,大大缩短了流程的生命周期,提高了企业的工作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分析企业业务流程,找出不合理之处,快速给出流程重组的方案。
因此,工作流是业务流程重构技术的实现和延伸。
2.工作流机工作流机是一个为工作流实例的执行提供运行环境的软件服务或“引擎”。
它主要提供以下功能: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控制过程实例的生成、激活、挂起、终止等;控制活动实例间的转换,包括串行或并行操作、工作流相关数据的解释等;支持用户操作的界面;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提供一个用于激活外部应用程序和访问工作流相关数据的界面;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的功能。
工作流

1介绍工作流(Workflow)[1],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工作流引擎流程审批功能包括:数据表定义、表单定义、流程定义(B/S 架构图形化流程定义工具)及工作流审批引擎,天生创想OA系统采用WFMC 的流程标淮实现各种复杂流程的电子化流转, 并且采用插件式的设计方法让工作流模块还可以被其它功能模块调用,完成相关的业务流程,复杂的流转还支持人员设定、顺序流、分支流、并发流;支持会签、撤销、分发等;[2]2概述2.1计算模型工作流(Foundare 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
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任务。
我们可以将整个业务过程看作是一条河,其中流过的河水就是待审核的表单。
工作流属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的一部分。
后者是普遍地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协同工作的。
许多公司采用纸张表单,手工传递的方式,一级一级审批签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对于统计报表功能则不能实现。
而采用方蝶工作流软件,使用者只需在电脑上填写有关表单,会按照定义好的流程自动往下跑,下一级审批者将会收到相关资料,并可以根据需要修改、跟踪、管理、查询、统计、打印等,大大提高了效率,实现了知识管理,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2ECP的工作流ECP工作流的定义是:实现工作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整合化。
工作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灵便的实现数据整合和数据统计,消除信息孤岛,既能实现OA办公系统内部工作流之间的数据整合,如借款与报销、预算与决算等,又能实现OA办公系统工作流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如HR、ERP、CRM等。
工作流模型

过程视图是工作流模型的核心视图。
它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业务过程中包含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和活动间以连接弧表示控制关系。
通过描述活动的基本属性,如活动由谁执行,有哪些人员、组织或盟员企业负责执行,活动执行需要的软件(如应用程序)和硬件(如机床设备)资源,以及活动的触发条件、执行状态等,可以建立过程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的关系。
过程视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ECA规则来表达过程视图。
基于ECA规则和元操作的工作流建模原理3.1 工作流模型的结构图:工作流模型的结构1.1.1过程视图过程视图是工作流模型的核心视图。
它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业务过程中包含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和活动间以连接弧表示控制关系。
通过描述活动的基本属性,如活动由谁执行,有哪些人员、组织或盟员企业负责执行,活动执行需要的软件(如应用程序)和硬件(如机床设备)资源,以及活动的触发条件、执行状态等,可以建立过程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的关系。
过程视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ECA规则来表达过程视图。
1.1.2组织视图组织视图描述企业中的组织单元和组织单元间的关系。
组织单元是具有一定功能和责任的组织实体,一般会承担过程模型产生的各种任务。
组织单元之间往往存在从属或协作关系,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
本文对组织视图描述中,采用一种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不同于传统的层次结构。
是在组织模型中引入类的概念(如角色类、组织类、人员类、职位类等),建立类之间的关系模型,支持层次化的查找和匹配规则,便于工作流的任务分配和执行者绑定。
1.1.3资源视图资源视图描述企业中资源的类型以及资源实体的属性。
资源是工作流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活动可以执行的必备条件。
资源类型可以是执行活动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等,或者是活动执行后产生的新的物理实体。
组织视图和资源视图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即每一个资源实体都有与其对应的责任组织单元,该组织单元负责对此资源实体的使用和维护。
工作流基本理论

16
Chinasoft International Ltd.│Basic Technic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 2008 Chinasoft International Ltd.
工作流参考模型
工作流参考模型基本部件包括:工作流执行服务、 工作流参考模型基本部件包括: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 流引擎、流程定义工具、客户端应用、调用应用、 流引擎、流程定义工具、客户端应用、调用应用、管理监控 工具; 工具; 工作流参考模型基本部件交互使用的接口包括: 工作流参考模型基本部件交互使用的接口包括:
建立阶段 过程定义 运行阶段 过程更改
过程实例化与控制
工作流执行服务
人机交互
软件工具与 应用
11
Chinasoft International Ltd.│Basic Technic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 2008 Chinasoft International Ltd.
7
Chinasoft International Ltd.│Basic Technic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 2008 Chinasoft International Ltd.
workflow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从办公自动化到产品化(70-90年代早期) 从办公自动化到产品化(70-90年代早期) 年代早期
接口一:工作流定义交换 接口一: 接口二: 接口二:工作流客户端应用接口 接口三: 接口三:被调用的应用接口 接口四: 接口四:工作流系统互操作接口 接口五: 接口五:系统管理和监控
工作流参考模型(WFMC)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1 -翻译人:张敬波(网名:踏冰) OICQ:42508298Email:say4ever2u@ MSN:tabingfly@翻译人:韩伟(网名:浆糊) OICQ:3413384Email:java_cn@ MSN:Java_cn@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工作流管理联盟规范WFMC ——工作流参考模型文档编号 TC00-100395年1月19 日版权ã2002WFMC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2 -目录目录.................................................................................................................................. - 2 -1.简介.............................................................................................................................................. - 4 -1.1. 背景.................................................................................................................................... - 4 -1.2. 目的.................................................................................................................................... - 4 -1.3. 范围.................................................................................................................................... - 4 -1.4. 对象.................................................................................................................................... - 5 -1.5. 如何阅读............................................................................................................................. - 5 -1.6. 参考.................................................................................................................................... - 5 -1.7. 修订历史............................................................................................................................. - 5 -2.工作流系统简介........................................................................................................................... - 6 -2.1. 什么是工作流(workflow).............................................................................................. - 6 -2.1.1. 建立时期功能.......................................................................................................... - 7 -2.1.2. 运行时期过程控制功能........................................................................................... - 8 -2.1.3. 运行时期活动交互.................................................................................................. - 8 -2.1.4. 分配与系统接口...................................................................................................... - 8 -2.2. 工作流的发展..................................................................................................................... - 9 -2.3. 产品实现模型..................................................................................................................... - 9 -2.4. 可选择的实现方式(Alternative Implementation Scenarios)....................................... - 14 - 2.5. 对标准化的需要(The Need for Standardization)........................................................ - 17 - 3.工作流参考模型(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 18 -3.1. 简介.................................................................................................................................. - 18 -3.2. 工作流模型(The Workflow Model)............................................................................ - 18 -3.3. 工作流执行服务器(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s)................................................... - 19 - 3.3.1. 什么是工作流执行服务器?................................................................................. - 19 -3.3.2. 工作流机(The Workflow Engine)..................................................................... - 20 -3.3.3. 同种和异种的工作流执行服务器(Homogeneous & Heterogeneous 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s)........................................................................................................ - 21 -3.3.4. 工作流应用编程接口与数据交换(Workflow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Interchange)................................................................................................................... - 23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3 -3.3.5. 工作流控制,工作流相关数据和工作流应用数据............................................. - 23 -3.3.6. 数据交换(Data Interchange)............................................................................. - 24 -3.4. 过程定义(Process Definition)...................................................................................... - 25 -3.4.1. 过程定义工具(Process Definition Tools)......................................................... - 25 -3.4.2. 工作流定义转换(接口1).................................................................................. - 26 -3.5. 工作流客户端功能(Workflow Client Functions)........................................................ - 29 - 3.5.1. 工作流客户端应用程序(Workflow Client Applications)................................ - 29 -3.5.2. 工作流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接口2).............................................................. - 30 -3.6. 应用程序调用功能(Invoked Application Functions).................................................. - 32 - 3.6.1. 应用程序调用(Invoked Applications).............................................................. - 32 -3.6.2. 应用程序调用接口(接口3).............................................................................. - 33 -3.7. 工作流协同工作流能力(Workflow Interoperability)................................................. - 35 - 3.7.1. 异种工作流执行服务器......................................................................................... - 35 -3.7.2 模型1 ——链锁式(Chained)......................................................................... - 35 -3.7.3. 模型2 ——子过程嵌套(Nested Subprocesses)............................................ - 36 -3.7.4. 模型3 ——P2P (Peer-to-Peer)....................................................................... - 37 -3.7.5. 模型 4 ——相似同步(Parallel Synchronised)............................................... - 38 -3.7.6. WAPI 协调工作功能(接口4)........................................................................... - 38 -3.8. 系统管理(Systems Administration)............................................................................. - 41 -3.8.1 管理和监视工具(Administration & Monitoring Tools).................................... - 41 -3.8.2. 管理和监视接口(接口5).................................................................................. - 41 -4. WAPI 结构、协议和一致性....................................................................................................... - 44 -4.1. WAPI——API功能简介................................................................................................... - 44 -4.2. WAPI协议......................................................................................................................... - 45 -4.3. 一直性原则....................................................................................................................... - 45 -4.3.1. 一致性的意义........................................................................................................ - 46 -4.4. 协同工作能力分类和一致性级别.................................................................................... - 46 -4.4.1 定义工具、工作流执行软件.................................................................................. - 46 -4.4.2 可户端应用程与工作流执行服务器序协同工作.................................................. - 46 -4.4.3. 应用程序和工具集成............................................................................................ - 47 -4.4.4. 工作流执行服务器协同工作................................................................................. - 47 -4.4.5. 公共工作流管理.................................................................................................... - 47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4 -1.简介1.1. 背景工作流管理系统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各种行业渐渐的采用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管理技术

❖ 1)构造时功能 ❖ 2)运行时功能 ❖ 3)运行交互功能
构造时功能 运行时功能
经营过程分析、 建模与定义工具
过程设计与定义
过程定义
过程整改
工作流执行服务
过程实例化与控制
运行交互功能
软件工具 与应用
图9.10 工作流管理系统组成
2.工作流管理系统参照模型
过程定义工具 接口1工作流API与交换格式接口5 工作流 管理工具
工作流执行服务 工作流机
其它工作流 接口4 执行服务
工作流机
接口2
工作流 客户应用
接口3
工作流机直接 调用的应用
图9.11 工作流参考模型
WfMC定义的5类接口的介绍 接口1:过程定义输入输出接口
过程分析、建 模与定义工具
交换格式与API 过程定义
工作流执行服务 工作流机
过程结构 活动与导航 角色与参与者 触发条件 触发的应用 其它信息
图9.12 过程定义的交换接口形式
接口2:客户端应用接口
工作流执行服务 工作流机 标准化的API和交换接口
客户端的应用
直接启动的应用
用户界面
图9.13 客户端应用接口
接口4:工作流执行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接口
工作流管理系统A 工作流执行服务 工作流机
工作流管理系统B
接口4
工作流执行服务 工作流机
图9.15 工作流执行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接口
按口5:系统管理与监控接口
W A PI 接口5
工作流执行服务1
工作流机
应用管理
典型的功能范围 用户管理 角色管理 监控管理 资源控制 过程监控功能
工作流执行服务2 工作流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