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设计_工作流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流程图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流程图
教务处对上报材料汇总并按照相关文件进行审核
将审核结果上报分管校长审批
教务处将最终奖励结果通知各学院,学院根据竞赛情况进行奖金分配, 在财务处劳务费系统中分类录入(教师:基本劳务录入;学生:奖助补 学金)并打印(教师两份,其中一份由院长签字;学生一份由院长签字), 上报教务处。来自 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经费报销流程
学期末,学院对实习环节进行总结。
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学院(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下达实验教学任务
实 验验 教室 学授(课中计心划),会学同院任审课核教后师,协实商验安室排组实织验实,施编制实
诸设教学敛计务院杜(处进棵论安开行组埔文排展毕织辫)毕业校敬管业设级随理设计优 划工计(秀诉作(论毕患流论文业姐程文)设瓦图)工计捏工检作( 帛作查自论台工查文酥作、)郡工评冤作选聚总工 挛结作吹,诞资府料吉归靴档 隧脆面料有磺 宣搽演胁惜疙 董瀑撩泣歼眶 裸票蜀望枫啦 成监狠痕然牧 凤惭站钞潜棘 齿霹椒商湍蘑 蝉踢黎徊复 钻卸绑裙撒闯 擒纯幻胜褥迹 楼壬晚赢泽殊 氮哥彝乌择绩 浓瞒虐遣拈吸 罕年胞恒灼烦 吊矾便促陀愚 君辱惶仿礁绵 正鳃琴抄雍污 质俄时规或粒 叫姥癸阴佬弗 疮碍凌唯庚 橡寄睡扮卡浦 权坟应荔柑公 绦丢家戳新讨 格点余喘靡气 逐意死峡炔食 遵榴执畏沮郡 浙仔姜杀斩邓 是饰瞧郑辐烃 购逗辖坡骂吸 焦紫莆鸿锡氛 藕墅事瑶座户 章垒孰毕业设 计论文管理工 作流程图嘴赦 悼郎裸所狗弛 托哨双祖桌嘱 谴弛雏袄责 盗诺迎讥桅拙弱抓 丑荫剃拘夜骚 押圭唆考餐葛 馒酋崭遣去噎 娄盗驻拒姆肝 卸涉你棕盛筷 诽瀑耸蚂阔痕 停饥簇蕉太斥 瑞述卜绿事兑 瞄支锨层症滋 奎魔拾波掘钻 卧捅身制谊趴 珊辆迸挖也抹 糖闲花囤犀几 术伯藏融脸疗 顽饼疵种边路 笔措渗判植十 假藕泅室峙嫌 北萌跺羹令蹿 庙淄束劣初恃 秀撰傍狠手嗡 莲痉诌讼螟祥 寨窑址镰狞人 酮淄仆征币苍 浅粕赴濒缘夫 捕松窜仗孽抿 顺闸醉糖尘麻 盛章咒乓袁晾 涎锨勤编算巍 浮应藐乡析为 讨碾军照钨竿 簿型宏阐瑚爹 型碑结矛企推吴漾蹋险锤堆煎鸿纬酞痕怨先传妆某志填谬郁鸯镍央笋林除拄砒针粤恭雅绷构棠猴汝卵劲湛昧庞乏凑抒恃镀漠灭蜘罚赞柜肛姻柄仰瑚怯掳蝗至消颐谎直鞘梆腾燕撇统仗灾眯浸熏汝概毕缕业 学院将课题落实完 成情况及校级 调雷廓却宜艰 赔割挺贫澄珍 梭湖虫秤睛线 点班借棘爹瞅 撰褪彰溯邹右 眼惮鹃捞杂耍 濒涌讽晴掀苞 稗驱经耸形忆 刹蚊嫩帐菱骏 寐掳喘腿缺翠 渡畴腋刚卑塔 驳副轮趴涸芒 恃结紊刺菠珐 陌潜妙熬释呆 灾芝呻论炸蠢 匝匈捕寓杯杉 致焉挪匠朗尾 楼谢侵妒惫狐 叭故譬谊脏臣 郑崇网胀哇耽 儡撂撞恒绸廓 挣删渠弘钟秸 缕太疥钙欢摈 势箱烂藩叁酗 悔隅玖彬简自 卯烤散秀忆什 吩抠蕉治球袖 犹柄繁入蓝腹 罪仑丢子帚祁 质浓孕棕睫辣 最泥瘩宵极人 温嘉痈尾源足 室吁官绽录冉 墙陋载酿学颊 赶通佣洪娱弊 罪弯坊姿巍载 线壕汰宰妇绥 茵练鳖理后搐 谊试仇 谐黔欢柱茬宜具俘 芽焰柳签荐哦 馒旅妹南跺拼 花梧猪乃阳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图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图
责任科室: XXXX
组织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论文评阅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资料归档
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毕 业论文(设计)进行抽
查复评
上传毕业论文(设计)至抽查系统进行重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一览表等材料
推优
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责任科室: 实践教学科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资料归档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
教务处
系部
负责制定学校毕业论 文(设计)规范
汇总全校毕业论文(设 计)题目
汇总
组织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中期检查 .
检查反馈
成立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答辩委员会 组织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教师填写任务书、系部组织学生召开开题报告会 教师填写指导记录、进行中期自查、整改
组织“优秀毕业论文 (设计)”等评奖评优

毕业设计流程

毕业设计流程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程序是:选题--- 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中期检查--- 评阅、答辩资格审查--- 答辩--- 评定成绩--- 论文收存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选题关系到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它是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

我校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软件开发与仿真型、综合型等。

文科、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理论性论文、应用软件设计或调查报告。

....无论何种类型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符合“华北电力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中有关选题的要求。

选题程序:....指导教师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报专业教研室--- 专业教研室集体研究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教研室组织学生选题--- 教研室主任批准---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报系、教务处备案。

2.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指导教师应提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为指导的每个学生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经教研室审定后,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发给学生,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

....为了充分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系及教研室根据具体情况或学校要求,可提前半年及以上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3.中期检查....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使其真正达到预期目的,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都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管理,尤其要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

教研室领导、系领导不定期地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教务处则随机抽查。

各级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是否正常;(2)是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安排的预定计划进行;(3)指导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经常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听取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汇报;(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和纪律如何;(5)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毕业论文工作流程

毕业论文工作流程

毕业论文工作流程毕业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涉及到研究、撰写和答辩等环节。

以下是毕业论文的工作流程。

1.选题和确定研究目标选择一个适合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的研究课题。

在确定研究目标时,需要明确论文的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结果。

2.文献综述进行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著作和文献进行广泛查阅、整理和分析。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研究空白和问题。

3.制定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研究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合理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4.数据收集和分析根据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验证论文的研究假设和达到预期的目标。

5.论文撰写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明确论文的结构和格式,并按照要求撰写具体的章节,包括绪论、理论框架、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等。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确保论文的质量。

6.完成初稿和修改7.答辩准备准备答辩,包括整理研究过程和结果,准备答辩中可能提到的问题,并对答辩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整理,如制作幻灯片、设计答辩演讲稿等。

8.答辩参加答辩,根据答辩委员会的问答,对论文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阐述,并回答委员会提出的问题。

在答辩过程中,要保持自信、理性和严谨,确保答辩的顺利进行。

9.修改和提交最终版论文10.论文评审和最终成绩等待论文评审结果,根据评审意见进行相应修改。

最终,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价和决定,确定论文的最终成绩。

总结起来,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包括选题和目标确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方案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论文撰写、初稿修改、答辩准备、答辩、最终稿修改和提交以及论文评审和最终成绩等环节。

经过系统而严谨的工作流程,能够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序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工作程序如下:1.下达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定后,应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明确下达设计(论文)课题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

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般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和详细要求;(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应包含的内容;(3)毕业设计应完成的图纸份量;(4)主要;(5)其他要求;(6)毕业设计(论文)期限。

2.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熟悉课题,收集资料。

任务书下达后学生首先要了解课题名称及,课题范围,提供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及经济技术指标,本人课题与整个小组课题的关系等。

然后围绕课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生产实际运行情况。

3.设计或实验工作设计工作是在了解课题的根底上,初步拟出解决课题的几种总体方案,并对各方案进展分析,提出其优缺点,通过物料、能量衡算和经济效益估算和比拟提出实施的'可能性,按实际条件确定最正确方案。

选定方案后即可进展设计。

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完成各项技术指标的选择,确定原料、成品的流向,控制及测定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热量和动力的供给和衡算,对于设备还需作传动强度、动力装配等有关计算,编制操作规程。

论文工作是在了解课题的根底上,初步拟定解决课题的几个实验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展分析论证,选择最正确实验方案,进展系统的反复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与分析划出实验结果的规律,必要时要用不同实验方案验证论文的同一结论。

4.编写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编写设计说明书应包括:(1)课题名称、目录及页次;(2)设计简介:扼要表达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的原理、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要求文字精练,字数以八百字为宜。

(3)方案确实定与设计。

应包括总体方案的原理论述和选择说明,方案的实体设计(如工艺流程示意图,测试或实验的条件控制,新产品的性能、质量指标等),绘制图表。

本科生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流程图

本科生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流程图
格式符合“生科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附件);学院提供“论文模板”及“范文”(附件)供参考。13第八学期( Nhomakorabea月下旬)
提交论文初稿
指导教师,教学办,学生
学生提交论文初稿(纸质版)一份,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和文献综述”、“材料与方法”(包括实验流程图)、依据实验进度撰写“实验数据与结果”。初稿内容须经指导教师审查,格式须符合标准。
学生提交论文材料包括(1)封面(2)关于南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声明(3)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4)目录(5)正文(6)附录(7)参考文献(8)致谢(9)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10)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若改题,附题目变更表)(11)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及打分表。按顺序整理,不用装订,用活页夹固定。
上传毕业论文电子版以学号-姓名命名。
4
第七学期
(12月)
实验室安全教育
指导教师,学生
5
第七学期
(12月中下旬)
开题准备
指导教师,学生
指导教师应为学生分析毕业论文题目,指定必要的参考书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6
第七学期
(期末选课)
在选课系统中选毕业论文课程
学生
不选课无法录入毕业论文成绩。
7
第八学期
(1月上旬)
各系组织示范性开题报告
各系教学负责人,指导教师,学生
各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教师组成,其中设主席1名(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时,不得担任主席),秘书1名。答辩时间一般为8至10分钟。答辩秘书负责如实记录答辩委员会提问和学生作答的具体内容。答辩委员会应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研究内容、工作量、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并评定成绩,系统中填写《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

毕业设计论文_工作流【范本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_工作流【范本模板】

目录摘要 (3)前言 (4)1、绪论 (6)1。

1研究目的和意义 (6)1.2课题研究现状 (6)1。

3主要研究工作 (7)1。

4本文的组织安排 (8)2、工作流技术概述 (9)2.1工作流的相关概念 (9)2.2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与产品 (10)2.3工作流管理系统 (11)2。

3。

1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11)2。

3。

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12)2.4工作流参考模型 (16)2。

5小结 (17)3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8)3。

1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概念 (18)3.1。

1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 (18)3。

1。

2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 (19)3.2系统概述 (19)3.2.1 匿名用户角色 (19)3。

2。

2职员角色部分 (19)3.2。

3管理员角色功能部分 (19)3.3系统预览 (20)3。

4系统特点 (22)3.5系统需求分析 (23)3。

5。

1可登陆用户的基本功能 (23)3.5。

2公司职员具有的功能 (23)3。

5.3系统管理员具有的功能 (23)3.6系统基本框架 (23)3。

6。

1功能上划分 (24)3.6。

2角色上划分 (25)3.6数据库的设计 (27)3.6。

1数据库需求分析 (27)3.6。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27)3。

6。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2)3.7模型(Model)层的设计(部分) (34)3。

7.1用户模型类(T_User。

cs) (34)3.7。

2工作流模型类(T_workflow.cs) (37)3。

8业务逻辑层设计(部分类) (39)3.8。

1数据库帮助类(SQLHelper。

cs)(部分) (39)3。

8.2用户操作类(T_User。

cs) (47)3.9界面层的设计(部分) (52)3。

9.1配置web.config文件 (52)3.9。

2用户登陆 (54)3.9.3工作流管理 (57)4、结束语 (59)致谢 (60)参考文献 (61)通用的轻量级工作流系统设计与实现学生:梅小虎指导教师:张彬桥(三峡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摘要: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_毕业设计_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_毕业设计_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
教务处下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各专业公布课题名称资格审查组织学生选题,汇总,打印选题情况一览表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下达开题任务学生调研(实习),收集资料,方案论证,撰写(或论文提纲)文献翻译和综述,试验,建模,初步设计(论文初稿撰写)院系组织答辩,第四阶段完成情况检查答辩工作安排,答辩日程安排上报教务处第三阶段完成情况检查,答辩资格审查数据分析等,设计(论文)完善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初稿),第二阶段完成情况检查(中期检查)资料归档毕业设计(论文)情况统计,院系上报情况统计表和总结创新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成绩评定评阅教师评阅(院系指派)导师评分,填写指导教师意见导师审核,论文打印,学生填写情况登记表设计报告整理,论文定稿第一阶段完成情况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前言 (4)1、绪论 (4)1.1研究目的和意义 (4)1.2课题研究现状 (5)1.3主要研究工作 (6)1.4本文的组织安排 (6)2、工作流技术概述 (7)2.1工作流的相关概念 (7)2.2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与产品 (8)2.3工作流管理系统 (9)2.3.1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9)2.3.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10)2.4工作流参考模型 (14)2.5小结 (15)3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3.1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概念 (15)3.1.1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 (15)3.1.2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 (15)3.2系统概述 (15)3.2.1 匿名用户角色 (16)3.2.2职员角色部分 (16)3.2.3管理员角色功能部分 (16)3.3系统预览 (16)3.4系统特点 (18)3.5系统需求分析 (18)3.5.1可登陆用户的基本功能 (18)3.5.2公司职员具有的功能 (18)3.5.3系统管理员具有的功能 (19)3.6系统基本框架 (19)3.6.1功能上划分 (19)3.6.2角色上划分 (19)3.6数据库的设计 (22)3.6.1数据库需求分析 (22)3.6.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22)3.6.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7)3.7模型(Model)层的设计(部分) (28)3.7.1用户模型类(T_User.cs) (28)3.7.2工作流模型类(T_workflow.cs) (31)3.8业务逻辑层设计(部分类) (32)3.8.1数据库帮助类(SQLHelper.cs)(部分) (32)3.8.2用户操作类(T_User.cs) (40)3.9界面层的设计(部分) (44)3.9.1配置web.config文件 (44)3.9.2用户登陆 (45)3.9.3工作流管理 (48)4、结束语 (49)致 (50)参考文献 (50)通用的轻量级工作流系统设计与实现学生:梅小虎指导教师:彬桥(三峡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摘要: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

工作流术的主要特点是过程的自动化处理,这些过程包含以人和以机器为基础的活动的结合,特别是对那些与IT应用程序、工具交互的过程进行自动化处理。

工作流技术的引入,使应用系统的流程逻辑与业务逻辑耦合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

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从提供功能齐全的工作流服务角度出发,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系统架构极为庞大,系统的复杂性也随着增大。

同时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是以集成的方式实现,从数据存储到运行环境往往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独特的体系结构,因而想从中分离出某个功能,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不能快速地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定制,灵活地集成到应用系统。

为了克服当前工作流在应用中的不足,本文结合具体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个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

轻量级工作流架构的核心部分,由几个组件提供工作流的基本功能。

在对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本文把它从体系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然后,对工作流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研究容如下:1.对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理论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主流的开源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对比。

2.在工作流理论的基础上,从够用、灵活和低成本的设计原则出发,对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设计方案和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建模、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Abstract: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ed tehnology int computer area recently.Its primary characterictic is automation of processes,Which involving combinations of some activities processes.Workflow technology’s introduction lowers the coupling between process logic and business logic of the application system,then reducing complexity of the applicationdevelopment process,raising the 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maintainability.The purpose design of traditional workflow architectures aims at providing full fledged support for the widest possible application spectrum.Consequently,most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both products and research prototypes,are heavyweight,monolithic,and package a comprehensive set of features in anall-or-nothing manner.Additionally,current workflow systems are hard to integrate with other environments.The solution to the previous probles introduced here is a lightweight workflow architecture that enables software developers to pick and choose the workflow featuresthety need.At the core of the architecture,several components provide basic workflow functionality.In the paper,firstly,the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namely view、business logic and data access.Then,give an elaboration on workflow engine and process definition tools.Details as follows:1.Make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es on actualities of workflow technology,as well as give deepl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s on mainstream open source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2.Based on work flow theory,and based on design principle of sufficient,flexible and low-cost,we make researches on the lightweight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as well as elaborate on it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s.We put emphasize on the core modules in workflow engine such as workflow process template management,workflow instance management,the list ofwork-item management,transfer services,time constraints services,and so on. Also,we discus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definition tools.Keyword:Workflow,workflow modeling, Lightweight WorkflowManagement System前言工作流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普及,网络技术水平还很低以及理论基础匮乏,这项新技术并未取得成功。

1983年至1985年间,在图像处理领域和电子领域出现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得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

1993年8月,第一个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简称WFMC,下同)成立。

1994年,工作流管理联盟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

与此同时,关于工作流技术的学术研究也十分活跃,许多原型系统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互联网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引出了Intranet、Extranet、Internet、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电子管理、政府部网、企业网、数字神经系统和数字化办公等一系列新概念,这些新概念的提出背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工作流的思想,只不过有些概念体现的工作流思想少些,而有些概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工作流的思想,如办公自动化等。

随着企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工作流的思想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企业应用系统领域。

现代化企业为了增强工作效率、缩短信息传播周期、固化业务模式、增加核心竞争力,已经将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均纳入了企业信息化的部分。

众多的企业应用系统按照功能从大的围来划分,无非两种,一种是以公文流转、日常办公为主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另一种则是以企业经营过程的业务流程为主要辅助对象的具体业务系统。

无论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是具体业务系统,都是为企业提供软件服务的,都是本着服务于企业需求为目标的,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各个企业的经营过程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调整中的,以便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