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徐丙垠-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对配电
网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恢复的技术。
它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对故障点进
行准确的定位,然后通过控制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实现故障的自动隔离和恢复,提高配电
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技术应用:
1.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
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故障点。
通过运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对电流、电压、温度
等综合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专业的故障诊断算法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故障点
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4.故障动态管理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配电网的运
行状态,实现对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动态管理。
通过对电网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可以实
时更新电网的拓扑结构和电力负荷分布,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调整控制策略和优化
系统运行,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5.故障响应与策略优化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
算法,实现对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快速响应和策略优化。
通过运用优化算法和智能决策模型,可以根据实时的电网状态和故障信息,制定最优的故障隔离和恢复方案,提高故障处理的
效率和灵活性。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作者:马一杰来源:《华中电力》2013年第04期摘要:建立智能配电网,是配网发展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其核心技术——自愈控制技术。
本文介绍了智能配电网的含义,阐述了自愈控制技术建立的意义和实现的环境条件,介绍了自愈控制技术的具体组成和展望。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含义;实现条件;组成1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含义所谓的智能配电网技术,就是在少人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对地区电网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掌控配电网运行的整个过程。
要求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并且对其加以自动解决。
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前提,便是自愈技术的实现。
2实现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必要性及其组成(1)高效、可靠的电网架构是建立智能配电网的基础。
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偏低,远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由于技术不成熟、网架结构调整频繁、运行维护力量不足等原因,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装置处于闲置状态。
而且未来将有大量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以及其它发电电源接入配电网,配网将变得更加复杂难以驾驭,所以智能配电网建设应以可靠性为核心,以高效运行为目标。
(2)数据的有效采集和通信信道的畅通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技术的实现,需要提供电网的一次、二次设备的状态数据和计量数据,这些数据信息量大且不集中,因此,就需要强大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作为支撑,从而能够快速的传输电力系统的动态数据。
系统自愈,需要对配电网进行检测、记录和实时监视,最重要的是要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以满足自愈系统自我监控、预防和恢复的要求。
此外,在实体配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前瞻性的探索、规划和构建,以长远的眼光来研究我国配电网的发展,大力推进先进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成熟先进技术,使实体配电网在架构上、技术上、装备上满足未来智能电网自愈的需求。
(3)先进的智能电网应用技术智能配电网需要有智能传感器来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系统中出现的不易察觉的问题进行检测和传输,并对信息进行记忆和储存,为自愈系统对电网的进行静态和动态的评估提供数据依据。
探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探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发布时间:2022-05-20T08:15:12.839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35期作者:张枝进[导读]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
张枝进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瑞丽供电局,云南瑞丽 678600摘要: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
智能配电网是有许多功能特征的,其中比较重要就是自愈控制技术。
目前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因为自愈控制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将供电的可靠性进行强化,可以将我国配电网中常年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这对于人们的日常用电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因为事故的发生而影响附近居民用电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实际应用前言电网安全保障问题在国家的安全防御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所以,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非常有效的解决了这一安全问题。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的作用。
自愈控制技术在电网正常的运行中可以有效的优化智能配电网的功能,并且可以对配电网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警,做到防范的作用。
除了可以提前预警,自愈控制技术还可以准确诊断故障情况,精确发现出现故障的位置,从而保证智能配电网的正常供电,有效防止出现停电等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自愈控制技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重要。
一、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内涵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的主要内涵就是针对于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中存在不同性质的电网进行协调保护,同时也是为了将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优化的一种控制手段和策略,最主要的就是要促成配电网具有与自主感知能力相关的能力,这也是为了保证配电网在不同状态下都可以进行又可靠又安全的运行,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正常运行的配电网中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主要职能就是预防特殊情况的发生,监控配电网的供电情况,并且在发现突发情况的时候进行预警。
配电线路故障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_2

配电线路故障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2T09:25:22.59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5月10期作者:王文娟[导读] 配电网负荷开关通过与分界开关控制装置的配合,能快速故障定位、快速故障隔离,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尽可能的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
王文娟新疆旷宇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配电网负荷开关通过与分界开关控制装置的配合,能快速故障定位、快速故障隔离,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尽可能的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自愈:即馈线自动化,主要指馈线故障自动定位、自动隔离和非故障区自动恢复供电。
馈电线路自动化是配网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馈电线路自动化是指变电站馈线电路开关以后,用户表计以前,馈电线路网络上的各种测量控制装置。
当馈电线路故障引起停电时,尽快判断、隔离故障区域,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是配网自动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自愈控制技术引言自愈是智能配电网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的显著特征,为提高各项自愈技术实用化水平,需要准确掌握智能配电网整体免疫力水平。
因此,借鉴人体免疫系统机理,提出了智能配电网免疫系统,包括免疫耐受、免疫自稳、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恢复5类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距离法相结合的智能配电网免疫力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并构建了智能配电网免疫力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智能配电网免疫力评估模型。
此评估模型能够全面且多层次地考虑影响智能配电网免疫力强弱的各类因素,在实际应用中为智能配电网精细化运维检修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基于分层多代理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恢复系统配电网中输电线路故障一般可分为暂态故障和永久故障两种,其中暂态故障可通过重合闸消除,而永久故障则需切断断路器来隔离故障,使故障在用户端发生大范围的中断现象,等待检修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智能配电网讲座第五讲柔性配电与故障电流限制技术

供用电第27卷第1期2010年2月#本刊特约撰稿#智能配电网讲座徐丙垠1,3,李天友2,5,薛永端3,金文龙4(1.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31;2.福建省电力公司,福建福州350003;3.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公司,山东济南250100;4.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北京100044;5.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6)第五讲柔性配电与故障电流限制技术由变压器、机械开关、导线组成的传统配电系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如短路引起的过电流与电压骤降危害、重合闸或倒闸操作引起的供电短时中断、电压与功率不能连续调节等,而柔性配电技术、故障电流限制技术的发展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将使配电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这两项技术对提高供电质量与配电网运行效率至关重要,也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技术内容。
1柔性配电技术概述柔性配电技术是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 ransmission System,FACTS)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简称为DFACTS(Distribution FACTS)。
FACTS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相位等基本参数进行灵活快速地调节,进而对系统的有功和无功潮流进行灵活地控制,以提高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与稳定水平。
作为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与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FA CT S技术已在电力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
智能配电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很高的电能质量,能够为用户提供定制电力(Custom Pow2 er)技术或定质电力。
所谓/定制0,是指用户根据其负荷运行需要向供电企业提出的对供电质量的特殊要求,如要求供电一刻都不能中断,没有电压骤降、谐波、电压波动的影响等。
而依赖传统的供电技术难以满足用户的这些特殊要求,这就需要应用DFA CT S技术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
电能质量控制是DFA CT S技术的一种主要的应用领域,鉴于此,有人将其称为定制电力技术。
智能配电网的故障自愈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的故障自愈技术研究王学冬;肖白【摘要】为解决配电网严重滞后的问题,减少电力系统大面积级联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优化配电网的结构模式,电力系统将\"自愈\"这一概念引入到智能配电网中.主要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分析故障自愈技术如何消除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线路的网络损耗及节点电压等参数的影响.通过借助蚁群算法的分析模式,进一步降低网络损耗,平衡电路负荷,提高电压水平.【期刊名称】《东北电力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5页(P80-84)【关键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自愈控制;蚁群算法【作者】王学冬;肖白【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2;TM76配电系统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其作用是将电源系统或输变电系统与用电设备连接起来,是向用户设施分配、供给电能的重要环节[1].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方法.最近几年,随着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对配电自动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使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更加完善、成熟,电气设施的生产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些都为配电自动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3].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成为未来电网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4~6].近些年,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小型、分散化、靠近用户端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得以大量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其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这样不仅能解决大量的用电需求,还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7];分布式电源能够直接与用户端相连,减少了长距离输电过程中传输线带来的损耗,减少运行及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分布式电源在用作备用电源进行投切时,操作方便的同时还能保证电力的持续供应[8].现如今,由于分布式电源被大量投入到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针对分布式电源的故障自愈技术逐渐成为配电网智能化的核心,也是智能配电网建成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之一[9].1 智能配电网特点智能配电网以配电自动化技术为理论研究基础,结合了传感技术、控制科学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等,在智能开关设备、双向通信网络及可视化等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智能配电网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监测、保护和优化控制以及在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愈保护控制 [10~11].智能配电网和传统的配电网比较,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2]:具有更好的供电可靠性;具有故障自愈能力;具有更高的电能质量;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具有更高的电网利用率;具有可视化的管理平台.1.1 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概念及特点智能电网中的故障自愈技术是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并快速诊断、隔离和调整电路中故障的技术,消除故障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不良影响;在故障发生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监视控制手段在少许或没有人工控制的情况下,连续地对电网的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在线自我评估,并且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发现诊断并隔离故障,采取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使电网能够自我控制恢复供电到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避免发生大面积事故停电,使事故发生时几乎不中断对用户负荷的供电服务不影响正常供电,降低用户遭受的停电风险与影响[13~14].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图1 智能化配电网的示意图1.2 配电网自愈控制模式1.2.1 分层递阶控制结构分层递阶控制结构分为两种[15~16]:一种是Villa提出的以数学解析与知识表述为基础的两层递阶控制结构,另一种是Saridis提出的以IPDO原理与三个控制层为基础的三级分层递阶控制结构[12],如图2所示.图2 分层递阶控制系统三层结构示意图1.2.2 运行状态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是根据系统获取设备的量测信息,对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变压器、母线、开关等设施的状态作相应的判断,并对设施的潮流、电压等作相应的测量,确保系统运行状态判断的准确性[17~18].1.2.3 诊断决策框架对于不同强度的电压,配电网具有不同的运作方式,因而需要采取的诊断决策措施也有较大的差异.如果配电网的电压等级为高压,应当以灵敏度计算为基础,将规划方案结合起来,给出负荷与电源点调节的整体性意见;如果配电网的电压等级为中压,应当通过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实现越限消除与持续供电[19].配电网状态诊断及控制决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配电网监测信息的监听和判别;(2)故障诊断和风险评估;(3)恢复决策与控制.2 基于蚁群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2.1 蚁群算法简介蚁群算法的灵感来源于动物界的蚂蚁,蚂蚁能通过感知其他蚂蚁释放出的路径信息素的多少以及强度,通过路径的概率高低搜求食物的所在地,最终形成最短路径.实际上这一方法是蚂蚁通过判断概率的形式来完成线路的搜索和寻找,蚁群算法有很大的可能会向已经成功寻找正确的解集或领域来选择搜索的方向[20~23].图3 配电网重构流程图2.2 求解流程本文结合蚁群算法分析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重构问题,将负荷、变电站、电源都定义为节点,节点连接线表示电气设施中的一对节点间的相连.蚂蚁能自动形成遍历各个节点的辐射形态的网络,并且可行解可以是算例中的每个解.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感知的信息正反馈现象,使得其路径上蚂蚁经过的路越来越多,最后选择这条线路搜索选择的概率就会增多.对事故停电地区进行配电网的供用电恢复的重构整体步骤如下:(1)对整个配电网络所有节点和支路进行重新编号,输入配电网的原始数据信息,形成包含所有联络开关的连通图G,可操作开关集,设定m为蚂蚁在蚁群的总数目,初始化“信息素”密度τij(0)=const,设定Nma为最大迭代次数,ρ为信息素的挥发率,β为期望的启发式因子,信息素强度Q,以及α为信息的启发式因子等参数的数据[20];(2)初始化蚁群,运用潮流计算,计算初始网损值fbest=f(0),开关转换次数minSw=Sw(0),负荷平衡minLBsys=LBsys(0);记录形成的重构方案Amax;(3)设定迭代次数N为0,k=1,2,…,m;(4)k=k+1,蚂蚁每次的循环都需要从电源处开始分头寻找它们自身的最优路径,把走过的节点路径储存在禁忌表tabuk中,剩余的节点存在于allowedk={C-tabuk},根据公式计算转换概率,分配每只蚂蚁的路径来选择每一节点,形成一个辐射网络,记录形成的m个重构策略的方案A1,A2,…,Am;(5)调用潮流程序计算每只蚂蚁的配电网重构所设定的目标函数值f、Sw、LBsys;对于满足符合设定约束条件的,找出其中的最小值fmin、Swmin、LBsysmin及重构方案Amin并与目标函数比较,若其值小于目标函数则其值代替初始值,否则对“信息素”进行更新;(6)迭代次数N=N+1,判断迭代次数是否小于Nma,若是则返回步骤(4),否则进行下一步;(7)输出fbest,minSbest,LBsysbest以及重构方案Abest.配电网重构流程图,如图3所示.图4 含分布式电源DG的14节点配电网系统图2.3 算例分析引用IEEE14节点配电网络算例[24~26],应用Matlab编程软件对基于蚁群算法的配网重构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中有16条支路、3个联络开关、13个分段开关、1个电源网络基准电压23 kV、三相功率准值取100 MVA、整个网络总负荷为28.7 MW+j7.75 MVAR.当主网与配电网络相连接的线路因发生事故故障而停电,那么整个电网就形成一个失电区域,我们需要寻求新的供电运行方式以及路径信息来对停电的地方进行供电恢复,如图4所示.两台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络中,分布式电源的容量详见表1所示,配电网中含有三条联络开关分别是S15、S16、S17,需控制联络开关的闭合来进行重构. 表1 DG安装位置和容量节点位置分布式电源容量(MW)功率因数11DG11.80.86DG22.31根据蚁群算法,将电源、变电站、负荷都定义为节点,边表示电气设施中的一对节点间的连接.对整个配电网络所有节点和支路进行编号,输入配电网的原始数据信息,形成包含所有联络开关的连通图G,可操作开关集,依据蚁群算法设定蚂蚁数量等于节点数量,均为14.图5 配电网重构后的优化结构图然后对所有节点和支路进行编号,输入配电网的原始数据信息,形成包含所有联络开关的连通图G,可操作开关集,依据蚁群算法设定蚂蚁数量等于节点数量,均为14.设定初始化“信息素”密度τij(0)=const,信息的启发式因子α为2,期望的启发式因子β为0,信息素的蒸发系数ρ为0.1,信息素的更新总量设为100,迭代最大次数Nma为200.先求取分段与联络开关之间的转换概率,在初始的时刻,设定各开关信息素数值都相等τij(0)=const.还需要为每只蚂蚁建立数据结构,并记录每只蚂蚁已经走完的行进路径,并且在此次整体循环中蚂蚁不能够行进相同的路径.然后,随时进行信息素更新迭代,最终经过Matlab编程计算得到最小网损值为536.030 4的全局最优解为整个配电网络的重构结果,最终整个配网重构选定联络开关为S15、S16连接网络.优化后的配电网重构图,如图5所示.通过以上算法验证了蚁群算法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重构中的应用,该实例也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3 结论配电网故障处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以及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基础应用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框架,并阐述了相关控制模式.利用蚁群算法解决离散型问题的优势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进行故障后配电网重构处理,对整个配电网络所有节点和支路进行编号,输入原始信息形成连通图,通过Matlab编程进行信息素更新迭代,计算最小网损值,从而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电压水平及平衡负荷,进行供电恢复的配电网重构.结合配电网案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蚁群算法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愈控制应用中的有效性,实现配电网快速的恢复供电.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刘健,倪建立,邓永辉.配电自动化系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2] 王守相,成山.现代配电系统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4] 秦立军,马其燕.智能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5] 李勋,龚庆武,胡元潮.智能配电网体系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18(8):108-111.[6] 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38-55.[7] 龙仁兵,徐元杰.浅论现阶段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5):47-50.[8]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The modem grid imitative[R].US:Department of Energy,2008:26-30.[9] Saifur Rahman.Global energy use,climate change,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R].China: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2006.[10] 胡学浩.智能电网—未来电网发展的态势[C].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科技前沿论坛,北京,2009.[11] 李宁.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布点规划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5,35(4):21-24.[12] H.Liu,X.Chen,K.Yu,et al.The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self-healing urban powergrid[J].Smart Grid,IEEE Transactions on,2012,3(3):1119-1129.[13] S.Nasir,M.Taimor,H.Gul.Optimization of decision making in CBR based self-healing systems[C].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2:68-72.[14] 王迪,吴鑫强,王振浩.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6,36(2):12-16.[15] 万秋兰.大电网实现自愈的理论研究方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29-32.[16] 周学斌,段斌.基于IEC61850的电网自愈控制操作研究[J].现代电力,2010,27(3):7-12.[17] 鲁丽娟.自愈性的智能电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5):92-95.[18] 李大虎.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分析与展望[J].湖北电力,2010,34(A1):12-14.[19] 王明俊.自愈电网与分布能源[J].电网技术,2007,31(6):1-7.[20] 丘东元,张波,潘虹.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一般构成方式及原则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1):24-35.[21] 李广春.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具有的基本功能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0,29(4):18-21.[22] 崔其会,薄纯杰,李文亮.10kV配电线路保护定值的整定探讨[J].供用电,2009,26(6):32-34.[23] 万善良,胡春琴,张玲.配电网继电保护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J].供用电,2005,22(3):12-15.[24] 陈根军,王磊,唐国庆.基于蚁群最优的配电网络重构算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13(2):48-53.[25] 吕勇,赵光宙.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3,18(4):70-74.[26] 彭春华,徐雪松.基于蚁群算法的电力网络节点编号多方案优化[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2):60-65.。
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的一种新算法

电力科技2016年11期︱171︱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的一种新算法陈子程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广东 茂名 525000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新自愈算法的新思路,进而具体详细的分析了设备及开关信息编码。
关键词:新算法;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思路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1-0171-01对于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而言,其直接面向于电力用户,因此对于电气企业而言,要保障供电的稳定、安全,就必须保障在电网运作中关键环节的配电网运作正常。
在电网运作中自愈功能指的是在配电网出现故障时,可以自行进行诊断和恢复,是保障电网运作稳定可靠的一类关键性技术,同时也是未来的电网智能化研究的重点所在。
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为中心,分两部分对文章提出的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新算法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自愈算法思路 1.1 信息分类 在自愈信息思路介绍之前实现需要对电网运作的信息进行分类,根据电网信息的层次不同可以将其划分开关信息、系统信息、设备信息三种。
其中开关信息主要包括开关的运作状态信息、故障信息以及开关的合闸命令信息和跳闸的命令信息;系统信息主要指的是在电网中各个FTU 所发布的隔离成功信息;设备信息,主要包括设备的故障信息、设备状态信息、设备故障位置的识别信息、相邻设备故障信息以及相邻设备的跳闸信息和设备跳闸信息[1]。
1.2 设备和开关定义 在配电网系统中主要的设备又被称作指环网柜。
在该设备的首段设备指的是直接和变电站出线相连接的环网柜,末端设备为连接开关的环网柜,中间部分为中间设备。
在首段断路器部分,其上一级设备为送电设备,下一级则为受电设备。
在开关部分主要分为进线开关、出线开关以及负荷出线开关、联络开关四种,受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展开谈论。
1.3 自愈算法原理 配电网新自愈算法其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剖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及其关键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及其关键技术发布时间:2021-01-14T03:21:42.405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0年第23期作者:宋海涛丁伟玲[导读] 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又是智能电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这说明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栖霞供电公司摘要:配电网智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是,可以使电网的自愈性控制技术得以实现,因为它可以在配电网存在自愈性控制技术的情况下,对配电网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智能处理,从而保证配电网更好地运行。
自愈式控制技术最重要的技术特征是能够保证智能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因故障问题而导致配电网无法正常运行。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概述;技术特点前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又是智能电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这说明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
为了使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工作能更好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把握好自愈式控制技术,因为自愈式控制是智能配电网的"免疫系统",也是保证智能配电网实现智能运行的前提条件。
这篇文章将在下一节展开详细的分析描述,希望能给相关团队提供基本的参考建议。
1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概述研究为了使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呈现出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的运行状态,就尤其需要建立更多的智能配电网,因为智能配电网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为可持续供电战略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
智能型配电网的自愈性主要是指它能较准确地预测电力系统故障状态,并能及时传递故障状态信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主要解决的是“不间断供电”问题,它能通过信息系统或辅助设备,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及时预测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同时迅速消除安全隐患和电网故障问题。
所以,从未来发展的理念来看,智能配电网具有更强的自愈性,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可靠、更优质的电力服务,同时也支持清洁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最终使国内配电网的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更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