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系统排痰护理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震动排痰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

震动排痰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

治本 科 的行 机械性 通气 治疗 的患者 5 例 , 中严 重 0 其
多发伤 l 例 , 外 伤术 后 7例 , 出 血合 并 肺 部 感 0 脑 脑 染1 1例 , 癌 术 后 9例 , 性 阻 塞 性 肺 部 疾 病 l 肺 慢 3
例 。随机分 为对照 组和 治疗组各 2 5例 , 中对 照 组 其 男 l 9例 , 6例 , 龄 4 ~8 女 年 l 5岁 ; 治疗 组男 l 8例 , 女 7例 , 年龄 4 3—8 3岁 。 两组 在 性 别 、 龄 和 疾 病 种 年
2 结 果
见表 1 ~表 3 。
表 1 两 组 患者 3天后 P 0 、 a 0 、 a 2 R a 2 P C 2 S O 、 R和 H 比较 R
表 2 7天 后 治 疗 组 和对 照 组 的 应 用 效 果 比较 ( ) %
表 3 两 组 患者 机 械 通 气 时 间 比较

类经 统计 学处 理 ,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差 1 2 方 法 两组 患 者均 采 取 常规 治疗 。对 照 组采 . 用传统 手扣 法 , 2小 时 翻身 1 , 天 扣 背 4次 , 每 次 每
感染而 加 重 病 情 。传 统 的 手扣 法 排 痰 , 果 欠 佳 。 效
的 临 床 效果 。
【 键 词 】 痰 机 ; 械通 气 关 排 机
中 圈分 类 号 :1 7 t 4 文献标识码: A
机 械通气 患 者 因病情 危 重 常 伴 咳嗽 无 力 , 重 严
者可发 生痰液 淤积 或痰液 阻塞 , 采取 吸痰 、 化等措 雾
施 , 部 小 支 气 管 的 痰 不 能 及 时 排 出 , 因继 发 肺 部 深 常
6 ・ 3
维普资讯

个案 一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体会

个案  一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体会

一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体会[关键词]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早期活动背景早期活动是指在生理功能稳定后即开始实施活动,目前的新观点认为早期活动应与疾病治疗同时进行,患者进入ICU24h后即开始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早期活动【1】。

早期活动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监护时间,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1】。

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表明,对于ICU 的患者,早期活动是安全、可行的【2】。

1、简要病史患者王某,男,69岁,住院号A00001487 ,患者于2015-12-10因咳嗽咳痰1周,气促、呼吸困难入院。

诊断:呼吸衰竭,肺部感染。

既往有COPD病史20余年,无过敏史,曾两次因AECOPD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入院时患者神志不清,HR120次/分,BP80/42mmHg,RR44次/分,SPO2 79 %,PH 7.3,PO2 56 mmHg ,PCO2 76 mmHg,CT提示:两肺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

入院后于心电监护,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感染,扩容,血流动力学监测,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化痰,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

患者因痰液量多、脱机困难于2015-12-21行经皮气管切开术,12-24开始试脱机至01-02完全脱机,01-05转入呼吸科继续治疗。

2、早期活动护理患者入院后即为其制定早期活动计划,病情稳定都即开始早期活动,从床上被动活动至下床活动,肌力逐渐增加,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无并发症,活动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

2、1、早期活动前评估内容:神志,RSSS评分,谵妄评分,肌力,活动意愿,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模式、PEEP、 FIO2),血管活性药物,管道,特殊治疗,活动禁忌。

2、2、早期选择活动方式: 床上被动活动、抬高床头并维持坐姿、床上自主活动、床边坐位锻炼、坐床旁椅上、床边站立、协助行走。

2、3、早期活动前准备:辅助用物、人员,病人,管道。

2、4、早期活动实施:活动开始前,开始5min后,开始20min后,开始,40min 后,结束活动时记录生命体征2、4、1 12-11至12-18 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PICCO心排量监测,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给予床上被动活动:先活动患者的手指关节做握拳和舒展手部的运动,接着进行双上肢的上举练习;活动下肢踝关节做外展、内收及旋转的运动,平卧位屈曲下肢至90度并复原,直腿抬高至30度并复原,两腿交替练习,每次被动活动时间10--15 min,3次/日,并每2 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改变体位,机械辅助排痰2次/日。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1.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

2.如患者意识清楚,应向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安全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和合作。

3.护士及时准确的记录呼吸机工作条件。

观察气道压力、呼出潮气量、SpO2等指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综合评估通气、氧合和酸碱状态。

4.通过听诊肺部呼吸音及观察插管深度(经口:气管插管距门齿20-24cm;经鼻:气管插管距鼻外缘2cm),判断
气道通畅情况,适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并观察分泌物的量、色、形状和味。

进行合理胸部物理治疗,促进排痰和呼吸功能恢复。

5.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6.呼吸机的监测观察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各种设置
有无异常变动;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松脱;保持湿化器内湿化液在正常刻度范围内,并观察管道内积水避免其阻塞通路或返流入患者气道;观察呼吸机报警原因并作相应处理,观察有无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观察撤机过程中患者有无不耐受指证。

7.呼吸机旁边必须备有简易呼吸器,以备急用,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8.病房内应随时备有一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9.除吸痰是护士需调节吸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工作参数。

10.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标,以方便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摘要:呼吸衰竭属于多发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致病原因主要为肺换气、通气出现异常,导致代谢紊乱、缺氧,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

临床多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能提升各器官供氧量,减轻临床表现,提升预后。

因该病风险较高,为进一步提升预后,应联合针对性、差异化护理。

本文以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采取机械通气疗法,就其护理措施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疗法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呼吸衰竭好转。

当下无创呼吸机应用广泛,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但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问题,易出现并发症,例如肺炎等,为此,引入精细化、综合化护理有积极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优质护理能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减少脱机时间,缩短住院时间[1]。

目前,该病存在多种护理模式、措施,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分析。

一、临床护理措施心理干预:通气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特别是佩戴鼻罩者,常伴有濒死感,产生严重心理负担。

多项研究表明,实施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病情,促使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提升,缩短康复时间。

临床应重视心理疏导、健康宣教。

通气前,先开展健康教育,加深患者认知,令其保持放松、乐观的心境。

气道干预:常见方法有气管内滴注及雾化吸入等,能稀释痰液,对气道起到湿化和保护作用。

巫瑞等学者认为,实施气道湿化,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及刺激性咳嗽,缩短康复时间[2]。

做好吸痰工作,保护呼吸道通畅。

营养支持:若患者能自主进食,可结合其病情、营养状态,提供营养指导,为患者提供半流食、流食,防范呛咳。

若无法自主进食,可提供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调节营养状态。

遵循无菌理念,积极防范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

二、临床护理模式(一)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模式,护理中心内容为“预防”,全面分析危险因素,拟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展开护理,能有效防范不良事件。

一项研究以Ⅱ型呼吸衰竭为对象,采取机械通气疗法,基于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包括腹胀、感染和压疮等,排痰量增加,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明显减少。

湿化液刺激排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湿化液刺激排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湿化液刺激排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耿梦雅;万和芝;徐骅;戴惠琴【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目的::探讨湿化液刺激排痰法配合常规呼吸机气道湿化法在机械通气气道湿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气道湿化法,试验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法+湿化液刺激排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中痰阻、窒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湿化液刺激排痰法配合常规气道湿化法,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总页数】2页(P33-34)【作者】耿梦雅;万和芝;徐骅;戴惠琴【作者单位】510220 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510220 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510220 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510220 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振动排痰法对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J], 柳莹2.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在ICU完全依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徐彦立;秦树巧;李翠3.充气排痰法加手法震颤在无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 [J], 杨宁梅;谢敏;杨兴华;王丽;陈柯;李雪梅;申艳玲4.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在ICU无自主呼吸完全依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J], 曾佳丽5.机械排痰法与人工叩击排痰法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护士“有创机械通气成人吸痰操作”现状调研

全国护士“有创机械通气成人吸痰操作”现状调研

全国护士“有创机械通气成人吸痰操作”现状调研尊敬的各位护理同仁: 您好,为实现护理技术流程标准化和操作同质化,中华护理学会重症和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正在起草“有创机械通气成人吸痰操作规范”团体标准,现对全国护士吸痰操作现状进行调研。

团队标准的制定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敬请各位护理同仁积极配合,客观真实的填写,对于您的配合和支持,我们深表感谢!(本问卷仅适用于成人有创机械通气吸痰)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1. 您所在省份: [单选题]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香港○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澳门○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上海○山西○陕西○四川○台湾○天津○新疆○西藏○云南○浙江○海外2. 性别 [单选题] *○男○女3. 您的年龄(岁):___________ [填空题] *4. 您的工龄(年):___________ [填空题] *5. 您的学历 [单选题] *○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 职务 [单选题] *○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7. 所在医院级别 [单选题] *○一级○二级○三级○不了解○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8. 科室名称 [单选题]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护理部○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9. 如您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具体是 [单选题] *○综合ICU○外科ICU○内科ICU○心脏ICU○呼吸ICU○儿童ICU○急诊ICU○神经ICU○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10. 职称 [单选题]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吸痰现况调查(一)评估11. 吸痰时机 [单选题] *○按需吸痰○定时吸痰○定时吸痰+按需吸痰○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12. 以下哪几项是吸痰指征(可多选) [多选题] *□可听见的分泌物(如痰、胃或上部气道内容物或血液)□听诊时肺部呼吸音粗糙□脉率加快或减慢□呼吸频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音延长□呼吸机上流量容量环显示锯齿状或气道内粗糙爆破音□流速波形呼气相上升段呈锯齿状□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下吸气峰压升高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模式下潮气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或动脉氧分压下降□气道内可见分泌物(如痰、胃或上部气道内容物或血液)□患者无力进行有效的自发性咳嗽□急性呼吸窘迫□需获得气道深部痰标本□以上全是□其他 _________________*13. 您在进行吸痰前,是否每一次都对患者进行评估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14. 一般情况下,您操作前评估的内容有哪些(可多选) [多选题] *□患者主诉□意识、配合度□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音□痰培养结果□人工气道的种类及型号□机械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呼吸机波形□吸痰装置完好性□吸痰负压大小□肠内营养方式、时间□肠内营养误吸风险□以上全是□特殊情况下增加 _________________*□其他 _________________*15. 您在进行吸痰前,是否会实施患者的疾病专科评估,以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16. 您在吸痰前会对哪些患者进行专科病情评估 [多选题] *□气管或纵隔手术后□胃瘫□胸腹部伤口□心血管疾病□颅脑疾病□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其他 _________________*(二)准备17. 您给自己吸痰操作前洗手的依从性打几分(0~10分,0分为从不洗手,10分为总是洗手) [单选题] *○0○1○2○3○4○5○6○7○8○9○1018. 您在对飞沫隔离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前是否会戴护目镜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19. 您每次吸痰必备以下哪些物品(可多选) [多选题] *□吸痰管□负压装置□连接管□吸痰罐2个□吸痰冲洗液□手套□护目镜□隔离衣□口罩□洗手设备□听诊器□简易呼吸器□血氧饱和度仪器□氧气设备□痰标本采集器□气囊压力检测仪□手电筒□以上全是□特殊情况下需添加 _________________*□其他 _________________*20. 您在吸痰前是否会对患者进行准备告知 [多选题]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每次都告知□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基本上都告知□如果患者有谵妄,也会每次告知□如果患者有谵妄,偶尔告知□如果患者无法应答,也会每次告知□如果患者无法应答,一般不会告知(三)流程21. 通常情况下,您在吸痰前还是吸痰后翻身拍背 [单选题] *○吸痰前○吸痰后○从不翻身拍背○无所谓前后22. 您吸痰前后是否翻身拍背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23. 您进行拍背的方式为 [单选题] *○手动拍背○震动排痰仪○以上二者均有○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24. 您在吸痰前是否会为患者预给氧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25. 您在吸痰前预给氧的浓度(%) [单选题] *○0~29○30~59○60~89○90~99○10026. 您在吸痰前预给氧的时间(min) [单选题] *○<1○1○2○3○4○5○>527. 科室是否配备气囊测压表 [单选题] *○是○否28. 您在吸痰前是否会检查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29.检查气囊压力的方法[多选题] *□气囊测压表□用手捏气囊感受压力□其他 _________________*30.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正常值为(cmH2O) [单选题] *○不知道○0~24○25~30○31~4531. 吸痰管外径应小于气管套管内径多少 [单选题] *○不知道○1/2○1/3○1/4○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32. 您进行吸痰时调节的负压为多少(mmHg/Kpa) [单选题] *○不清楚○0~40/0~5.33○40~80/ 5.33~10.67○80~120/ 10.67~16○120~160/ 16~21.33○160~180/ 21.33~24○180~200/ 24~26.67○200~300/ 26.67~40○300~400/ 40~53.33○>400/ >53.33○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33. 您是否会在吸痰前再次检查吸引器负压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34. 您在吸痰时会采用哪些技术防止增加下呼吸道细菌(可多选) [多选题] *□戴无菌手套□应用无菌盘放置冲洗液□吸痰时保护呼吸机端口不受污染□人工气道内与口鼻部不使用同一根吸痰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检查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气道内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其他 _________________*35. 科室是否配备一次性包装灭菌吸痰管? [单选题] *○是○否36. 您在进行人工气道吸痰时选用的吸痰管是 [单选题] *○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非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非无菌吸痰管○以上都可以37. 您在进行口腔/鼻腔吸痰时选用的吸痰管是 [单选题] *○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非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非无菌吸痰管○以上都可以38. 您在吸痰时是否会断开呼吸机连接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39. 吸痰时患者有以下哪些情况,您不会断开呼吸机 [多选题] *□氧储备能力较差□血氧饱和度较低,氧合差□飞沫传播疾病□其他 _________________*40. 吸痰时如断开呼吸机,则呼吸机端接口放置位置(可多选) [多选题] *□放于床上□用呼吸机固定支架悬吊于床头□放置于无菌防水纸上□患者身上□无菌手套包裹□其他 _________________*41. 吸痰断开呼吸机连接时,如何避免呼吸机喷出的气溶胶污染空气(可多选)[多选题] *□没有预防□暂停呼吸机□将呼吸机接口对准无菌防水纸□尽量缩短吸痰时间□呼吸机端口保护□其他 _________________*42. 您在断开呼吸机吸痰时如何预防冷凝水污染操作区(可多选) [多选题] *□没有预防□吸痰前清理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使用无菌防水纸□其他 _________________*43. 呼吸机产生的冷凝水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多选题] *□直接倒入生活垃圾桶□直接倒入医疗垃圾桶□直接倒入水池□倒入专用收集器内消毒后再倾倒□其他 _________________*44. 您在吸痰前是否会往气道内滴注湿化液体 [单选题] *○从不○痰液粘稠时偶尔会○有时○经常○总是45. 您吸痰前往气道内滴注液体的种类是 [单选题] *○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温开水○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46. 气道内滴注液体的量为(ml) [单选题] *○0~1○1~2○2~3○3~4○4~5○>547. 您插入吸痰管时是否带负压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48. 一般情况下,吸痰管插入深度 [单选题] *○不清楚○完全插入○插入至有呛咳反应○小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深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末端○吸痰管插入至有抵抗(即气管隆突处)后外提0.5~2cm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49. 您是否遇到过吸痰管插入困难的情况 [单选题] *○从未○偶尔○有时○经常○总是50. 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可能原因为 [多选题] *□人工气道内痰痂较多□吸痰管插入前未润滑□吸痰管外径过粗□人工气道内径过细□存在困难气道□其他 _________________*51. 遇到吸痰管插入困难时,如何处理 [多选题] *□在吸痰管前半段涂抹石蜡油润滑□检查人工气道内径大小,换取合适尺寸吸痰管□加强湿化,软化痰痂□其他 _________________*52. 您常用的吸痰手法为 [单选题] *○无固定手法○直接上提○旋转提拉○上下提拉○揉搓提拉○反复抽插○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53. 您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多少(s) [单选题] *○5○10○15○20○25○30○35○40○45○50○55○60○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无特殊要求54. 经人工气道吸痰连续吸痰不超过(次) [单选题] *○1○2○3○4○5○>555. 连续两次吸痰中间间隔时间 [单选题] *○0~30s○30~60s○1~2min○2~3min○3~4min○4~5min○>5min56. 一般情况下,吸痰顺序为 [单选题] *○气道—口腔—鼻腔○气道—鼻腔—口腔○口腔—气道—鼻腔○口腔—鼻腔—气道○鼻腔—气道—口腔○鼻腔—口腔—气道○没有特殊顺序57. 气道吸引后、吸口鼻腔分泌物时是否会更换吸痰管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58. 关于气囊上方吸引正确的是 [多选题] *□不作为常规推荐□对降低VAP的发生率无影响□推荐在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在48h或72h以上的患者使用可进行气囊上方吸引的气管导管□以上都对59. 您吸痰时是否会进行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60. 气囊上方滞留物清除时机(可多选) [多选题] *□无所谓□吸痰前□吸痰后□定时,与吸痰无关□持续囊上吸引□其他 _________________*61. 气囊上方滞留物清除时负压大小(mmHg/Kpa) [单选题] *○不清楚○1~20/ 0.13~2.67○20~40/ 2.67~5.33○40~80/ 5.33~10.67○80~100/ 10.67~13.33○100~120/ 13.33~16○120~140/ 16~18.66○140~160/ 18.66~21.33○>160/ >21.33○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62. 您在吸痰过程中会关注哪些内容(可多选) [多选题] *□神志□面色□呼吸型态变化□气道反应□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血压□痰液的量□痰液的性质□痰液的颜色□以上全是□其他 _________________*63. 吸痰完毕是否会继续给予一定时间的高浓度氧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64. 您在吸痰后调高氧浓度至(%) [单选题] *○0~29○60~89○90~99○10065. 您能有效快速的判断痰液性状并据此调整呼吸机湿化器温度吗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66. 是否知晓膨肺技术 [单选题] *○完全不清楚○不清楚○了解○熟悉○完全清楚67. 吸痰前/后是否会进行膨肺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68. 您或医生膨肺与吸痰的顺序为 [单选题] *○膨肺—吸痰○吸痰—膨肺○吸尽口鼻腔分泌物—膨肺—人工气道吸痰○人工气道吸痰—膨肺—吸尽口鼻腔分泌物○人工气道吸痰—吸尽口鼻腔分泌物—膨肺—吸痰○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69. 您或医生在何种情况下会膨肺(可多选) [多选题] *□每一次吸痰时□吸痰效果不佳时□肺泡塌陷时□其他 _________________*70. 您吸痰完毕是否会冲洗吸痰管路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71. 您使用的吸痰冲洗液种类为 [单选题] *○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自来水○消毒蒸馏水○稀释的含氯消毒液○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72. 您使用的冲洗液如何放置 [单选题] *○冲洗液为小瓶分装,即开即用,无需另用容器放置○单独放置,需要时倒入无菌盘内小圆碗中○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73. 冲洗液更换频率 [单选题] *○4h○8h○12h○24h○48h○72h○用尽后○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74. 负压装置更换依据 [多选题] *□时间□容量□其他 _________________*75. 负压装置更换时间 [单选题] *○1天○2天○3天○4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0天○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76. 负压装置装满多少时进行更换 [单选题] *○1/5○1/4○1/3○1/2○3/5○2/3○3/4○4/5○全满○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77. 您在吸痰完毕后是否会进行记录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78. 您吸痰完毕会记录以下哪些内容 [多选题] *□痰量□痰液颜色□痰液性质□呼吸音□血氧饱和度□其他 _________________*(四)评价79. 您在吸痰完毕后是否会评价吸痰效果 [单选题]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80. 您评价吸痰效果的指标有(可多选) [多选题] *□呼吸机波形□呼吸音□吸气压力峰值□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患者反馈□肺部分泌物□其他 _________________*(五)并发症及处理81. 您是否清楚吸痰并发症有以下哪些[矩阵单选题] *82. 您知道的吸痰并发症还有哪些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 您是否清楚以上并发症的处理办法 [单选题] *○完全不清楚○不清楚○了解○熟悉○掌握84. 您在吸痰中最常碰到的三种并发症为 [多选题] *□气道狭窄/痉挛□低氧血症□肺动态顺应性降低□肺部功能残气量下降□肺不张□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波动□气道组织/黏膜损伤、出血□交叉感染(增加下气道细菌定植,管内导管内壁细菌生物膜下移至下气道)□脑血流量的改变及颅内压增加□高血压/低血压□呕吐□疼痛□焦虑□其他 _________________*85. 您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发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 [单选题] *○心跳骤停○气道狭窄/痉挛○低氧血症○肺动态顺应性降低○肺部功能残气量下降○肺不张○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波动○气道组织/黏膜损伤、出血○交叉感染(增加下气道细菌定植,管内导管内壁细菌生物膜下移至下气道)○脑血流量的改变及颅内压增加○高血压/低血压○呕吐○疼痛○焦虑○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六)密闭式吸痰管使用调查86. 您日常工作中较多使用吸痰管为 [单选题] *○开放式○密闭式87. 科室对于使用开放式/密闭式吸痰管是否有相关规定 [单选题] *○是○否88. 您是否使用过密闭式吸痰管 [单选题] *○是○否89. 什么情况下需使用密闭式吸痰管 [单选题] *○不知道○所有进行机械通气者○飞沫隔离机械通气者○气管切开者○机械通气PEEP超过10cmH2O○机械通气>3天者○机械通气>5天者○机械通气>7天者○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90. 密闭式吸痰管更换频率 [单选题] *○不知道○1天○2天○3天○4天○5天○>5天第三部分吸痰操作规范培训调查91. 既往是否接受过吸痰相关培训 [单选题] *○是○否92. 吸痰培训内容包含多少以上内容 [单选题] *○全部内容○绝大部分内容○部分○小部分○无93. 是否有吸痰操作规范 [单选题] *○是○否94. 如果有吸痰操作规范,是科室统一还是医院统一 [单选题] *○科室统一○医院统一○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95. 吸痰规范形式(可多选) [多选题] *□课件□文档□视频□其他 _________________*96. 在吸痰过程中,您还有什么疑问?(填空)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

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

05 确认状态已改善
06 恢复监测





04
进行妥善处理

处理原则
如不了解呼吸机报警原因而盲目消除报警,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若呼吸机报警原因短时间内无法排除,应先断开呼吸机,使用简易呼 吸器接高浓度氧进行人工通气,然后再寻找报警原因;手动通气后病人情况缓解,则需要排除呼吸机系统的问题压(Peak):通气过程中气道内的最高压力值,出现于吸气末一般低于30-35cmH2O
呼吸机常见报警
呼吸机报警原因
病人原因
呼吸机原因
人-机连接原因
机器故障气源传感器等
管路积水杯湿化罐气囊等
气道进入单侧、脱出、阻塞等;气胸、支气管痉挛、分泌 物增多、心衰、体位改变、 烦躁、人机对抗等
SPONT(自主呼吸通气)
BILEVEL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机参数设置
A/C(辅助/控制通气)
是机械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相结合的一种通气模式;当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时进行辅助呼吸(A);患者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负压较小不能触发呼吸机时,按呼吸机设置好的 参数进行控制通气(C);辅助/控制呼吸模式通常用于需要呼吸支持较高的患者;易产生呼吸机依赖,造成呼吸肌萎缩
Drager Savina
科曼 V10
有创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应用有创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通过呼 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建立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颈正中线第3-4软骨环处切开

女性:导管距门齿约20-22cm男性:导管距门齿约22-24cm
心肺脑复苏治疗严重的急、慢性呼吸衰竭各种肺实质和气道的病变(如ARDS)呼吸中枢控制失调(如外伤、药物中毒)神经肌肉疾患(如重症肌无力)骨骼肌肉疾病(如连枷胸)等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

人工气道概述
人工气道的概念
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 的有效连接。
概述
气道内吸引 : 将吸引(吸痰)管置入人工气 道,吸引出气道内的痰液、血液、 误吸的胃内容物及其他异物的技 术操作
吸痰方式
1、开放式气道内吸引 open-endotracheal suctioning: 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的连接断开后,吸引(吸痰)管通过人工气道置入 气道内进行吸引的方法
确 认 吸 引方 式
1、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开放式气道内吸引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宣选择密闭式气道内吸引: ➢ 呼气末正压≥10cmH20 ➢ 平均气道压≥20cmH2O ➢ 吸气时间≥1.55s ➢ 吸氧浓度≥60% ➢ 断开呼吸机将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 ➢ 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
吸痰方式
2、密闭式气道内吸引 closed-endotracheal suctioning: 吸引装置与呼吸机结合,允许患者在呼吸机不断开的情况下,吸引(吸痰)管 通过人工气道置入进行的方法。
吸痰方式
3、声门下吸引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管导管,通过负压吸引,直接吸引积聚在气囊上 方的分泌物的方法。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 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重症医学科:李鹏英
目录
1 基本概述
5 气道温湿化
2 吸痰方式
6 气囊压力
3 识别吸引指征
7 基本要求
4 选择吸痰管
8 气道内吸引操作要点
人工气道概述
上呼吸道: 口、咽、鼻、喉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肺、各级分支的支气管 保护作用: 咽反射、喉反射、气管反射、隆突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第19卷第2期 ・护理研究・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系统排痰护理效果分析 邓全英 .凌璇 1.湖南省郴州市中医医院ICU,湖南郴州423000;2.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的排痰护理,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0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机械 通气排痰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的排痰护理包括增加室内湿度、湿化气道、掌握吸痰时机和吸痰技巧、保证机体液体 人量等,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通气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痰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 05),两组机械通气后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 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系统的的排痰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有创机械通 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效果。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痰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1(b)一133—02 

Effect analysis of expectoration care in reducing phlegm and improving ven- tilati0n 0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ENG Quanyinf,LINGXuan。 、 1.ICU of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enzhou City in Hunan Province,Chenzhou 423000,China;2.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Chenzhou City in Hunan Province,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pectoration care in reducing phlegm and improving the ventilation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Methods:One hundred and ei【ght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 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7 to December 201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4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expectoration care,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 en systematic expectoration care including increase indoor humidity,airway humidification,control the suction timing and suction techniques,ensure fluid intake,etc—Care effect and ventilation improvement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Phlegm of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stud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Death Cases of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PaQ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 ence,but PaCO2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tud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ce.Conclusion:The scientific systemanic expectoration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hlegm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it can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effect. 【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Artificial airway;Sputum;Nursing 

有创机械通气就是指建立人工气道后(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与呼吸机连接的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 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痰液阻塞气管是机械通气 的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l1l。本文笔者选择本 院近几年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54例,给予科学系统的 排痰护理。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7年10月一2010年l2月收治有创机械通气患 者共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研究 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19~76岁,平均54.5岁,经口气管 插管46例.气管切开8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 16~79岁,平均56.2岁,经口气管插管44例,气管切开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 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注意空气湿润,气道湿 化,及时吸痰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给予科学系统的机械通气排痰护理。 1.2.2.1增加吸气湿度:经面罩气管内持续雾化吸入,雾化液 以0.9%氯化钠溶液194 ml加沐舒坦2 ml,沙丁胺醇2 ml,布 地奈德2 ml,共计200 ml配制。气管套管的表面用两层消毒 湿纱布覆盖.注意保持纱布湿度。 1.2.2.2气道湿化:湿化液的配制与雾化吸入相同,每13 200 ml 为宜。湿化液体微量泵持续气道内滴注,即将50 ml注射器 连接静脉延长管插入套管内壁5 am,并固定,泵入速度为4~ 8 ml/h。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过度湿化导致咳嗽频繁,发绀加 重;以及湿化不足,分泌物黏稠,造成吸引困难回。 

CHINA MODERN MEDIClNE中国当代医药133 ・护理研究・ 1.2.2.3吸痰时机及吸痰管的的选择:临床观察患者出现咳 嗽、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增加,血气检查显示动脉血氧分 压降低、及呼吸窘迫时应及时行吸痰。对于吸痰管的选择尽 量选择多孔,质地较软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1/2的硅胶 管13]。 1.2.2.4有效吸痰:①吸痰方法,吸痰前后均吸入纯氧1~2 min, 吸痰时将压力调为40.0~53.3 kPa,避免负压过小吸痰不尽, 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严格无菌操作,先将导管尖端放入 无菌生理盐水中吸引;然后将导管轻柔插入,保证吸痰管尖 端在气管插管内口以外,先吸导管浅部痰液,然后关闭负压, 将导管下行到适宜深度,打开负压,左右旋转吸痰,边吸痰边 缓慢向上牵引,每次吸痰最多不超过15 s,每次连续吸痰最 多3次,并且一定注意避免吸痰时导管反复直上直下,损伤气 道黏膜。每条清洁吸痰管,吸痰1次后应及时更换新的吸痰 管。此外,吸痰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 呼吸以及患者非言语的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四肢动作等, 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止吸痰。对清醒患者告知配合要点,鼓 励主动咳嗽,配合吸痰,提高吸痰的成功率。吸痰后观察吸出 物的性状、量等,听诊呼吸音,判定吸痰是否彻底。②保持声 门下和气囊上区域清洁:首先抽吸尽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 物,吸痰管经鼻腔内插至声门下,冲入无菌0.9%氯化钠溶液, 然后从口鼻腔内吸出,每天冲洗1~2次,彻底清除分泌物。 1.2.2.5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人量:机体液体人量不足时,呼 吸道的水分也会进人到失水的组织,使气道分泌物黏稠,而 形成痰痂,因此呼吸道湿化必须以患者全身不失水为前提[41. 故临床应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人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 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痰阻发生情况比较 机械通气过程中,对照组痰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因痰阻处理不 及时导致死亡,研究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痰阻及通气意外发生情况 b较【凡(%)】 

2.2两组通气后血气指标分析 两组机械通气后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是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见表2。 

134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2012年1月第19卷第2期 表2两组通气后血气指标比较( 。mmHg) 

3讨论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 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 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有创机械通 气是经过人工建立气道实现机械通气.临床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较多[Sl。但是有创人工气道常产生各 种相关并发症,例如导管脱出、气管黏膜损伤、皮下纵膈气 肿、窒息肺部感染等,其中窒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排痰护 理死否有效有重要关系。 临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排痰不畅,可导致肺部感染、 痰阻等、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导致患者死亡。机械通气中发生 痰阻的原因主要有:①气道湿化不足,人体正常气道黏膜有 湿化功能,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正常的人体自身湿化作用, 加之临床气道湿化护理不足,导致气管干燥,分泌物黏稠,易 形成痰栓。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残留在导管内壁的 少量痰液通气气流吹干,形成痰痂。③人工气道的通气替代 作用使声门与气囊之间形成死腔,分泌物潴留,气囊放气后 分泌物流入气管,造成阻管 。④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液体 输入量不足,使呼吸道分泌物更加黏稠。 本文研究组患者给予系统排痰痰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 照组,且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表明排痰护理在减少 痰阻及改善通气效果方面有积极意义,因此临床应根据瘫阻 原因护理中注意空气湿度、气道湿化、掌握有效吸痰技巧,注 意保持声门下和气囊上区域的清洁等。以有效减少有创机械 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效果。 【参考文献1 【1]郭玉芳.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 医学,2005,4(15):113—114. [2】兰美娟,景继勇.长期气管切开病人并发气道狭窄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05. I3】曹珍珠.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 73. [4】田沈平.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卡在预防痰痂形成中的应用Ⅲ.中华护理 杂志,2003,38(4):308. [5】王克杰,王力红,魏嘉平,等.机械通气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J].首都 医学院学报,2003,24(4):410—413. [6】朱静,朱芹.不同吸痰时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排痰的影响『J].宁 夏医学杂志,2011,33(4):339—340. 【7】常迎红.振动排痰机配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呼吸衰竭12例效果 观察[J1_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2319—2320. (收稿日期:20¨_08—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