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专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2题。(9分)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 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 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 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2. 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

1. B B项,“任嚣力主分裂”不正确,从所给注释来看,任嚣并未力主分裂;

“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不正确,诗人只是客观回溯历史,无褒贬之意。故选B项。

2. 答案示例一:同意。①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②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叹。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①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也属寻常。②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3—4题。(9分)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蓝田,今在陕西蓝田县,江陵,今湖北刑州。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想象弟弟携家人从蓝田前往江陵途中的艰辛跋涉,充满挂念之情。

B. 弟弟离开故土移居至江陵,对诗人来说好比春天到来,足见兄弟情深。

C. 忘乎所以尽情起舞,行也歌吟坐也歌吟,是诗人内心狂喜的外在表现。

D. 本诗情绪饱满,感情真挚,其风格沉郁顿挫,与诗人的《登高》相同。

4. 前人评价“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是“无情有情,极迁极切”,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3、D D项“风格沉郁顿挫,与诗人的《登高》相同”错误,这里表达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感情并不深沉抑郁。故选D。

4、. “无情有情”是指作者运用了移情的手法,将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梅花赋予人的情感。弟弟就要搬来与自己同住,诗人内心喜悦无比,于是他将这种感情也投射到梅花身上,感觉半开的梅花也在为诗人高兴;“极迁极切”是指作者对弟弟的真切情感。绕着屋檐走来走去坐立难安,移情于物都是这种真挚喜悦情感的表现。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和情感。考生需明确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方式,修辞手法等。本题属于前面给出观点,后面谈看法的题型。解答时要认真研读观点,往往观点就指明了答题的思路和方向。比如本题考生可以从“无情有情”、“极迁极切”两个角度分别作答。这里运用移情的手法。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是指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一定的情感,或者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杜诗胥抄》:欢剧喜多,尚与弟相距许程,于是步绕檐楹,索梅花共笑。此时梅花半开,即冷蕊疏枝,亦若笑不能禁也。说得无情有情,极迂极切。杜观为了诗人专门从蓝田搬到江陵,使诗人感到有一种春天来到了喜悦,也深深地为弟弟的一片真心所感动。作者急切盼望着与弟弟相聚,所以焦急得走来走去。同时心里又是非常喜悦的。梅花本来是没有生命、情感的,因为诗人内心喜悦无比,于是他将这种感情也投射到梅花身上,感觉半开的梅花也在为诗人高兴。故说“无情有情”。作者没有直接说自己如何盼望弟弟到来,内心如何的喜悦,可是却通过描述绕着屋檐走来走去的动作表现他因渴望兄弟团聚而坐立难安的情状,用通过移情于物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真切情感。所以才评价为“极迁极切”。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 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 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 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

6. 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忠,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6分)

【答案】

5、C C项,“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表述错误,结合语境,颈联中的“烟花”,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而不是“烟花燃放之美景”。故选C。

6. 后人之所以评说 "此诗真有杜忠,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是因为本诗在诗风方面与杜甫之诗风“沉郁顿挫”具有极大的相似点,具体在情感与表达方面表现如下: ①诗人对南未朝廷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此情与杜甫之诗中经常表现出的忧患意识极为相近。②诗人对向子湮等爱国人士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了高度热情地讴歌,此情与杜甫之诗中经常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极为相近。③本诗在行文思路方面体现了顿挫之美,首联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顿,颔联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出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颈联借用李白和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