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余5岁以下的儿童。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没研制出防疫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症状1.发热,体温达到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步骤/方法1.卫生消毒。
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
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
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
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
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
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
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还有上完厕所以后都要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净。
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还习惯,指甲长啦就会在指甲里面藏着很多细菌的。
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
小儿EV71型手足口病合并重症脑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 4 37 R 7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1 1 — 1 2 0 1 7 — 3 12 1 )1 0 2 — 2
恐惧 、 闹不安等情 绪 , 哭 被感染 的患 者大多数症 状轻 , 主要表 现为 发热及手 、 、 疱 疹及 口腔溃 疡的刺激 易产生 紧张 、 足 口腔等部位 的皮疹 、 疱疹 , 多数可 以治愈 , 中 E 7 其 V 1型不仅可 不配合 治疗 。护 士应 态度 温和 , 可采用提供柔软玩具 、 ̄ l p J, 歌 引起手足 口病 , 而且 还可引起严重 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 等形式安抚患儿 。 造成永久性神经 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 点是 起病 急, 特 病情发 21 .- 3皮肤护理 : 可能保持 患儿皮肤清洁。患儿衣着宜 宽松 、 尽 展快 , 预后差 , 护理难度大 。 0 8年 1 20 O月~ 0 9年 8月本院传 柔 软 , 20 剪短指 甲, 避免抓破皮肤 。每 日采用炉甘石洗剂和阿希 染科成功救治 7 E 7 型手足 口病并发脑炎 的患儿 , 例 V1 现将护 洛韦软膏轻涂擦患儿皮疹处 ; 疱疹破裂处局部涂龙胆 紫、 安尔 理体会报道如下。 碘, 防止皮肤感 染日 。 2. .4口腔黏膜护理: 1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进食前后给患儿生理 l 临床资料 11 . 一般资料 盐水或温水漱 口, 擦拭锡类散或 O %冰硼散外涂溃疡处 ; 可 . 2 也 本 组 7例 , 5 , 2例 ; 龄 1 一 , 均年 龄 将思密达粘剂调 成糊 状涂 于创 面。 男 例 女 年 O月 6岁 平 31 。人 院时体温 均 3 . .5岁 85 ℃以上 , 脉搏 10次/ , 吸 3 2 .饮食护理 : 0 分 呼 O .5 1 给予 营养丰富 、 易消化 、 凉的流质或半流质 , 温 次份 。 口腔有散在 白色溃疡 , 足 、 手、 臀部见较 多红色斑丘疹及 多饮水 , 忌食过硬及辛辣刺激性 食物 , 每次进食前 后喝少 量温 部 分疱疹 。 例人 院时有呕吐史 , 5 脑膜刺 激征 阳性 ; 例人 院后 开水 , 2 以便保持 口腔清洁 。 . 出现呕吐、 脑膜刺激征 阳性 , 患儿体温上 升 , 呼吸浅促 , 鼻翼扇 22病情观察 动, 肢体抖动持续数秒 , 偶有惊跳, 肢端偏凉, 皮疹增多。患儿 严 密观察患儿 意识 、 瞳孔 、 体征 、 生命 颈部抵 抗程度 和肢 以及有无神经 系统 异常体征 。注意患儿有 情绪轻度烦躁 , 易激怒 、 吵。腰椎 穿刺 C S培养 为无致病菌 体皮肤与活动情况 , 哭 F 高音调哭声及皮疹 、 疱疹增多 , 甚至点状 出血等情况 。 生长,V 1 E 7 阳性; 鼻咽拭子报告: 正常菌群生长,V 1 E 7 阳性。 无 呕吐、 1 . 2治疗 23高热护理 - 密切观察 患儿体 温变化 , 每隔 2 小时测量 1 , 次 若患儿 出 在抗病 毒及 支持 疗法基础上给予 2 %甘露醇 、 0 甲强龙 、 丙 种球蛋 白 微泵注射 ,速尿静脉推注 ,0 1%水合氯醛灌肠等治疗 现皮肤发烫 、 呼吸急促 、 色潮 红等症状时 , 面 应立即测量体温 , 后, 病情趋于稳定。 体温过高者要及时采用药 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物理 降温 时注 1 结果 . 3 意动作轻重 , 防止擦破疱疹 。 患儿均治愈出院 ,出院时均未 出现 明显神经 系统功能异 2 . 4呕吐和呕吐物护理 常。 并发脑炎患儿常有 呕吐 , 要观察 并记录呕吐次数 、 呕吐物 2护 理 性质 , 呕吐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床旁应备有吸引器 , 出现频繁 21 . 一般护理 呕吐的患儿将其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畅通。 21 消毒隔离: .1 . 将患儿置于隔离室,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清洁, 25脑水 肿护理 . 温、 湿度适宜 , 日紫外线灯照射 2 , 间隔 3 分钟 。严 每 次 每次 0 患儿颅内压升高时 ,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 甘露醇、 速尿 禁 患儿私 自外出并杜绝探视 。医护人员 接触 患儿前后严格 手 降颅压。 控制并记录2 小时出入量。 4 酌情使用镇静剂 , 保持病 消毒。 对患儿呕吐物、 粪便等用生石灰 1 搅拌 , : 1 放置 2 小时后 室安静, 治疗集中进行 , 使脑细胞得以休息, 促进恢复。 倒人专用厕 所。生活 、 固体废物均按传染性废 物处理 ; 医疗 各 26出院指导 .
手足口病课件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 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 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或低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重症病例(循环系统)
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出冷汗。 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重症病例主要死因
神经系统表现:PICU抢 60 救病例全部累及(以脑 炎和脑脊髓膜炎为主) 50
呼吸循环系统:全部累 40
及。
30
死亡病例
主要死因为:肺水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
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 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 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 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 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严重脑干脑炎
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 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
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 性肺水肿)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晚期表现(可诊断)
呼吸困难、发绀 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低氧血症 胸部X 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
治疗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是 由多种肠 道病 毒 引起 的常 见传 染 病 , 括 新 型 肠 包
道 病毒 E 7 、 萨奇 病毒 、 可病 毒等 , V 1柯 埃 多发 于学龄
我 院 自 20 0 8年 5月至 2 1 0 0年 6月 一共 收治 手
足 口病 患 儿 4 9例 并 发 脑 炎 的患 儿 5 1 2例 。并 发 脑 炎患儿 中男 3 0例 女 2 2例 , 年龄 0—3岁 的 4 0例 , 4
【 图分 类 号 】 8 中 R13
【 献 标识 码 】 文 B
文 章 编 号 :64—14 (0 0 0 0 2 2— 3 17 2 2 2 1 )4— 0 3 0
Cl c lO b e v to nd Nu sng Ca e o n o n i a s r a i n a r i r f Ha d Fo ta d ni M o t s a e wih Vi a e u h Die s t r lEc pha ii n Ch l e lts i i dr n
-
2 2・ 3
《 物 医学 工程 学进 展 ̄ 0 0年第 3 生 21 1卷第 4期 临床 医学工 程
手 足 口病 并发 病 毒性 脑 炎 患 儿 的 临床 观 察 及 护 理
钱 晓 玲
浙 江省 淳安县 第一人 民 医院(浙 江省 淳安 , 1 7 0 3 10 )
【 要 】 回顾 性 分 析 了 5 摘 2例 手 足 口病 并 发 病毒 性 脑 炎 的患 儿 的护 理 。总 结 护 理 经 验 : 过 仔 细 的 病情 观察 及 早 发 现 神 通
呕吐 的有 1 5例 ( 8 ) 主 诉 头 痛 的 患 儿 有 1 2% , 0例 ( 9 ) 肢体 抖 动 的患 儿 有 8例 ( 5 ) 嗜 睡 的 患 1% , 1% ,
手足口病

(七)糖皮质激素
• 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及危重病例酌情使用。可选用甲基泼尼松 龙1~2mg/(kg· d),或氢化可的松3~5mg/(kg· d),或地塞米松0.2~ 0.5mg/(kg· d),一般疗程3~5天
(八)机械通气
• • • • • • • • 机械通气指征:出现以下表现之一者,可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 (2)气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 (3)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明显渗出性病变; (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 (6)面色苍白、紫绀、皮温低、皮肤发花、血压下降; (7)频繁抽搐或昏迷
五、辅助检查
• (一)实验室检查
• 1.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 多数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部分 病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可升高。 • 2.血生化 部分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轻度升高,病情 危重者肌钙蛋白、血糖、乳酸升高。 • 3.脑脊液 神经系统受累时,脑脊液符合病毒性脑膜炎和/或脑炎 改变,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单核细 胞为主(早期以多核细胞升高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 和氯化物正常。
• 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常用药物有:如无静脉通路可
(二)病因治疗
•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研究显示,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 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若使用利巴韦林应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 毒性。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
(三)液体疗法
•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应控制液体入量,给予生理 需要量60~80ml/(kg· d)(脱水剂不计算在内),建议匀速给予,即 2.5~3.3ml/(kg· h),注意维持血压稳定。休克病例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同时,给予生理盐水5~10ml/(kg· 次)进行液体复苏,15~30分钟 内输入,此后酌情补液,避免短期内大量扩容。仍不能纠正者给予胶体液 (如白蛋白或血浆)输注。 •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依据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压(ABP)等指导补 液。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115例综合护理体会

本组患儿 15例 , 4 例 , 7 1 男 _ 女 1例 , 4 年龄 1 5— . , . 83岁 平
均 (. ± .) , 程( 1) 。均为急性病容 , 同程 度 46 11岁 病 4~ 1 d 有不 的高热 、 神萎靡 、 吐、 精 呕 肢体抖动 、 抽搐等症状 , 常规 、 经血 脑 脊液检查细胞数 明显升高 , 采集咽 、 肛拭子 E 7 感染 11 。 V1 0例 根据病情给予降颅 压 、 呼吸机、 镇静 、 止惊等对症支 持治 疗 , 给 予各 方面细致的综合护理 , 均治愈 出院, 患儿 元发 生任何并发
吉林医学 2 1 0 2年 6月 第 3 3卷 第 1 6期
・
32 ・ 55
首 先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素 质、 迅速 的应变 能力 、 扎
2 结 果
实 的临床技 能和高度的责任感 , 情的严密 观察 , 出正确 对病 做
的评估 , 在时 间限制 的条件下 , 配合 医生施 行最 紧急 的处理 , 为挽救患者生命赢 得最 佳时 机。同时 配合 以心理 护理 、 对症
本组 1 例在急救过程 中死亡 , 例 因为严重 的脑挫裂伤合 1 并多脏器损伤死亡 , 死亡率 为 3 1% ; . 3 其余 6 2例经过 抢救病
情稳定后进行 C T检查 , 然后迅速转送至颅脑外科 病房进一 步 救治 。
3 小 结
护 理等 , 为患者的急救赢得宝贵 的时 间 , 少并发症 的发生 和 减
症 和后遗症 , 平均住 院( . 8 6±17 d .)。
2 护 理
温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呼吸、 面色等情况 , 缓慢将温度降至正
常范围 , 对于发生抽搐 、 肢体抖动患儿应 及时通 知医生给 予镇 静剂, 备好氧气 、 吸痰器和各种抢救物 品, 意防止咬伤舌头 。 注 23 一般护理 : 儿 因伴 有脑 炎容 易 出现 呛咳 、 吸 、 水 . 患 误 脑 肿、 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 卧床休息 , 随意活 动 , 当抬 应 避免 适 高 床头。保 证患儿 衣物 、 褥的 清洁 、 被 干燥 , 平整 , 服柔 软 , 衣 减少对皮肤 的各种 刺激 。患儿 由 于疱疹 容易 引起 皮肤 瘙痒 ,
手足口病

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
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年版)》 14
14
皮疹表现特点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膝部、肘部、甚至躯干四肢)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 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个别 患者皮疹可以有痒感) 。
10
病理改变
死亡病例尸检和组织病理检查发现: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以胃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为主; 神经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脑干和脊髓上段有不同程度
的炎性反应、嗜神经现象、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单核细胞
及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血管套形成、脑水肿、小脑扁 桃体疝;
肺部主要表现为肺水肿、肺淤血、肺出血伴少量的炎细胞 浸润;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年版)》 7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季节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温带地区 夏秋季5--7月可有一明显的感染高峰,冬季感染较少。 流行特点:由于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型别众多,传染性强, 感染者排毒期较长,传播途径复杂,控制难度大,所以在流 行期间,常常发生幼儿园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有时, 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范围流行。
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
键。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年版)》 31
31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 表现: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 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 或休克。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 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发表时间:2017-08-03T15:20:09.80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作者:张娜[导读]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为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1],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410000)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手足口病患儿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BC)、空腹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50例和重症病例46例,并选取同期48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对症治疗,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WBC、空腹血糖和hs-CRP水平。
结果普通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WBC计数对比无差异,重症组外周血WBC计数较对照组和普通组水平高(P<0.05),普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hs-CRP计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三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和hs-CRP计数两两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WBC、空腹血糖和hs-CRP水平较正常儿童水平较高,治疗后出现下降,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有效的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为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1],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或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病毒性脑炎,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
因此及早诊断及治疗该病对缓解病程,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WBC)、空腹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经过治疗后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出机体的感染程度[3],而血糖和WBC也被认为与手足口病相关,本次研究系统探讨三项指标在该病中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本文选
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
为治疗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
象都采用脑电图实施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脑电图检测结果以及小儿手足口病
患者的脑炎严重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异常患者有44例,其中背景活动
异常患者31例,局部性异常患者13例,总异常发生率为88.00%,对照组的异
常患者有2例,其中背景活动异常患者2例,总异常发生率为4.00%,两组结果
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
炎患者采用脑电图实施检测后,能够明显的提高对并发脑炎症状患者的诊断效
果,在临床中对于实施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
广应用。
标签:小儿手足口病;脑炎;脑电图;意义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临床中传染率较高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
毒引发,在临床中夏季和秋季是此类疾病的主要发病时期[1],小儿是发病主要
人群,在发病后,小儿患者的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等位置会出现疱疹,部分患者
还会出现心肌炎、脑炎等不良的并发症状,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状况,因此临床中一定要给予广泛重视,临床中一定要对此类疾病加强治疗研
究和早期诊断,从而能够及早的对患者进行病情控制和治疗过程实施,提高其治
疗效果,将其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手
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和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脑电图
检测结果以及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脑炎严重程度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
行治疗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和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每组
各5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治疗组,年龄0.3岁~7岁,平均年龄(4.22±0.34)
岁。对照组,年龄0.3~7岁,平均年龄(4.23±0.33)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表现为嗜睡、头痛、精神差等[2]。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都采用脑电图实施检测,按照国际上的系统方式安装
电极[3],然后参考我院有关脑电图检测的各项参数设置标准完成设置过程,每
一次记录时间必须要超过30min,分别在患者和健康小儿清醒时、睡着后记录其
脑电图检测结果。
1.3脑电图诊断标准 其中脑电图检测结果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包括轻度异
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三个阶段。轻度异常主要是指通过脑电图检测后,患者
的背景活动出现异常,在脑电图检测结果中出现了和患者年龄不相符的诊断节
律,在诊断过程中出现了中-高波幅或者是低幅度的δ波与θ波[4]。中度异常主
要是指通过脑电图检测后,患者的背景活动出现明显异常,在脑电图检测结果中
出现了和患者年龄不相符的诊断节律,在诊断过程中出现了中-高波幅或者是低
幅度的δ波与θ波,同时各导联出现了尖波。重度异常主要是指通过脑电图检测
后,患者的背景活动出现严重异常,在脑电图检测结果中出现了和患者年龄不相
符的诊断节律,在诊断过程中出现了中-高波幅或者是低幅度的δ波与θ波,同
时各导联出现了尖波-慢波[5]。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
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脑电图检测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异常患者有44例,其中
背景活动异常患者31例,局部性异常患者13例,总异常发生率为88.00%,对
照组的异常患者有2例,其中背景活动异常患者2例,总异常发生率为4.00%,
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治疗组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的脑炎严重程度结果分析 在50例小儿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中,其中轻度异常患者30例,所占百分比为60.00%,中度异
常患者11例,所占百分比为22.00%,重度异常患者9例,所占百分比为18.00%。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患者的脑炎分级严重,采用脑电图检测后其诊断结果的异常
率越高,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2.3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治疗组中,轻度异常患者30例,首次
采用脑电图检测后发现痊愈20例,显效3例,有效5例,持续异常患者2例;
中度异常患者11例,首次采用脑电图检测后发现痊愈5例,显效2例,有效2
例,持续异常患者2例;重度异常患者9例,首次采用脑电图检测后发现痊愈3
例,显效2例,有效2例,持续异常患者1例,死亡1例。
3 讨论
脑电图检测是当前临床中用于诊断脑科疾病的一种检测方式,在检测过程
中,通过电极可以记录患者脑细胞群自发性、节律性的电活动过程,当前对于小
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有着很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在临床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
脑炎患者会出现局部神经细胞坏死、胶质反应性增生的症状[6],在临床中利用
脑电图诊断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这些大脑基本性病理症状进行很好的诊断,对于
患者大脑症状的出现可以通过脑电图进行很好的反映,因此临床中采用脑电图可
以实施很好的检测和诊断过程,实现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早期诊断,从
而开展科学治疗过程。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和同时期体检
的健康儿童50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脑电图检测结果以及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
脑炎严重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50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中,其中轻度
异常患者30例,所占百分比为60.00%,中度异常患者11例,所占百分比为
22.00%,重度异常患者9例,所占百分比为18.00%。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患者
的脑炎分级严重,采用脑电图检测后其诊断结果的异常率越高,两者之间呈现正
相关关系。这表明了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采用脑电图实施检测后,能够明
显的提高对并发脑炎症状患者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中对于实施早期诊断和治疗都
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俊,陈黎,路新国.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
[J]. 海南医学,2012,10:111-112.
[2]耿香菊. 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对预后判断的研究[A].
CAAE第五届国际癫痫论坛组委会.第五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集[C].CAAE
第五届国际癫痫论坛组委会:,2013:1.
[3]刘均喜,刘军,陈豪迈,等. 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在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中
的应用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11,04:688-690.
[4]刘均喜,刘举,蒋林. EEG、MRI和CSF在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中的诊断价
值[J]. 中外医疗,2011,14:4-5+7.
[5]马宇廷,邹映雪,陈净,郭永盛,马金辉.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208例
脑电图特征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4:6728-6729.
[6]冯少仁,林云,胡金平,等. 颅脑MRI不同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
炎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05:309-3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