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的语言暗示10句家长最不应当说的话
回怼父母的万能金句

回怼父母的万能金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父母的言行而感到不满和委屈,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这时候,一些回怼父母的万能金句就能帮助我们化解矛盾,让我们更好地与父母相处。
1.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和决定也很重要,同时也表达了你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
2. “我需要自己去尝试和经历,才能成长和学习。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导。
3.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需要自己去承担责任和后果。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已经长大成人,需要自己去承担责任和后果,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们。
4. “我需要自己去做决定,即使犯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做决定,即使会犯错,但是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5. “我需要自己去掌握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掌握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导。
6. “我需要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导。
7. “我需要自己去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们。
8. “我需要自己去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导。
9. “我需要自己去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安排。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导。
10. “我需要自己去尝试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句话可以让父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尝试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导。
孩子不认真家长寄语简短

孩子不认真家长寄语简短1. 孩子,认真起来,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实现梦想。
2. 家长奋战四方,只为你能珍惜学习的机会。
3. 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请你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4. 孩子不认真,只会错过更多的机会。
5. 无数的辛劳只为你能将学习当做人生最重要的任务。
6. 学习,是你改变命运的关键,请不要浪费任何一分钟。
7. 家长期望你能将学习放在第一位。
8. 学习是一条蜿蜒而艰难的路,唯有认真坚持才能看到美好的远方。
9. 家长的期望,是你能不辜负自己的才华。
10. 孩子,珍惜你手中的笔和书,它们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11. 未来的路需要你认真趟过,家长在远方陪伴着你。
12. 学习是唯一能让你超越自我的方式,请你认真面对。
13. 学习不认真,只会在竞争中落后。
14. 孩子,认真的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15. 家长只希望你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需要你认真学习。
16. 学习是埋下未来种子的过程,请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17. 孩子,只有认真学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18. 家长期望你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学习开始。
19. 学习不认真,只会辜负家长的期望。
20. 孩子,认真学习是你向上飞翔的翅膀。
21. 家长只希望你能不留遗憾地努力学习。
22. 学习是人生的基石,请你认真铺好每一块砖。
23. 孩子,认真学习是你正视未来的勇气。
24. 家长只希望你能避免后悔,认真学习。
25. 学习不认真,只会失去珍贵的机会。
26. 孩子,认真学习是你脚下的道路。
27. 家长期望你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从学习开始。
28. 学习需要用心去做,请你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29. 孩子,认真学习是你追求梦想的动力。
30. 家长只希望你能智慧地利用学习的机会。
31. 学习不认真,只会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
32. 孩子,请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33. 家长期望你能珍惜学习的时光。
34. 学习是你能摆脱贫困的一把钥匙,请你认真使用。
35. 孩子,认真学习是你达成目标的捷径。
教育孩子不能说的50句话是哪些

教育孩子不能说的50句话是哪些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也是不能说的。
那么教育孩子不能说的50句话是哪些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不能说的50句话,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不能说的50句话1.贬低孩子的话——你简直是个废物,什么也干不成。
类似话语:傻瓜,没有用的东西!说你啥也不是,你真啥也不是!你蠢猪一个!2.揭孩子短的话——小时候就笨,上学了还这么笨。
类似话语:枉你啦,不好还怕说。
忘了你作业写不好就抹眼泪。
笑话人家考得不好,忘了上次你不及格了。
3.轻视孩子的话——小孩子,你知道啥!类似话语:小小年纪,还隐私呢。
小孩子问那么多干什么。
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4.威胁孩子的话——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类似话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人算了。
敢连我的话都不听,你不要后悔。
你可是我养大的,有本事别让老子养着你呀。
5.强迫孩子的话——为你花了这么多钱,你一定要坚持到底。
类似话语:再不好好表现,老师就不喜欢你了。
你别异想天开,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允许就是不允许,没有理由。
6.否定孩子的话——别想那些没用的事,你不行。
类似话语:天生不是学习的料。
你怎么越学越完蛋。
这点儿事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
7.误导孩子的话——学习好比什么都强。
类似话语:别人的话你都不要信,就听我们的就行。
咱家可就靠你了。
别听老师瞎说,咱学咱们的。
8.抱怨孩子的话——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类似话语:你真是让我伤透了心。
你不小了,怎么这点事也做不好。
怎么才考这么点分?9.误解孩子的话——老师冤枉你吗?类似话语:一定是你的不对,你必须认错。
你有什么可狡辩的,谁相信你的话!10.侮辱孩子的话——你真是笨孩子!类似话语:你怎么像死人一样!你真是猪脑子!你真是无可救药!11.讽刺孩子的话——你考试能及格独就谢天谢地了!类似话语:你也太聪明了吧!这种事只有你做得出来。
这么简单也不会,你可真行。
你还小,自己做很危险!类似话语:你还小,大了自然就能做了。
高三家长会[5篇范例]
![高三家长会[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be2e4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4.png)
高三家长会[5篇范例]第一篇:高三家长会各位尊敬的朋友们上午好你们也许很奇怪,为什么我不以家长朋友们向你们打招呼,因为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在我眼里你们首先是自然人,年龄在40至50之间,家长只是你们的社会角色之一。
也只有把自己当成一个自然人看待时,你们才能做好家长,因为与孩子的区别只是年龄上的,交流是平等的。
一、父母亲是孩子第一学习的榜样。
只有大人做一个永远有追求的人才能带领着孩子前进。
开会前,我随机问了几位家长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有的说:无法与孩子沟通,孩子自尊心太强;也有家长说:工作太忙了,没时间与孩子沟通,平时孩子住校,每周只回来一次。
我想忙是现实,但不至于忙到沟通的时间都没有吧,我估计是害怕与孩子沟通,是不是?看你笑得都不好意思了。
曾有一次乘出租车,司机对我说:“我的孩子没救了,我跟我的孩子说:我们爸妈已经年纪大了,不会有什么作为了,我们全家就寄希望与你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要好好读书给我们争气啊。
要知道爸妈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所以过得这么辛苦,你可不能让我们失望啊。
”听到这儿我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父母亲这样的真情告白非常真非常痛心。
孩子不仅无力承受这爱,更重要的是当孩子发现父母已经没有追求了,怎么可能会尊重自己的父母呢。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最优秀的。
还有很多父母经常一边打着麻将一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孩子表面上不说,心里肯定在想:你们只知道自己放纵自己,却要求我读书。
是啊,做父母确实很难,白天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夜晚打打麻将娱乐一下却不行。
更有一可爱父亲向我叹息道:“我儿子不想读书,我问他为什么,他竟然对我说:读书有什么用,我买彩票中500万不就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了吗!王老师,你看,怎么办呢?”我问他:“你当着孩子的面买彩票吗?他不好意思干笑几声,也买。
上梁不正下梁歪吗,家长朋友们,你連这都忘了吗?前几天参加一个婚宴,同桌有一位司机带着读初中的女儿来参加婚宴,我们这一桌只有六个人,当上一道菜时,父亲就让女儿赶快把没吃的菜装进准备好的袋子,把没喝的酒也放进去,还没等我们吃完已经装了满满的两袋,然后小声地对女儿说:“你吃饱带着东西可以走了。
消极的语言暗示10句家长最不应当说的话

个人收集整理-ZQ句家长最不应当说地话语言暗示,是心理暗示最基本地方式.家长教育孩子,更多地是使用语言.语言对孩子地暗示作用是潜移默化地.因此,家长不能对孩子给予消极地心理暗示.家长有句最不应当说地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句:“你真笨!”笨是人为规定地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地.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地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地时候,孩子很苦恼,同时也在找原因.“你真笨!”明明知道父母是在说气话,但是这种气话听多了,孩子还真以为找到原因了:“笨”.笨是先天地,没办法,努力也没用,那只有放弃努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暗示地结果,可能使孩子放弃努力.第二句:“你这样地孩子肯定没出息!”遇到孩子调皮捣蛋了,或者厌学了等等,有地家长就总是抱怨说:“你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没出息.”首先,这是一种静止地观点.孩子地问题是可以改变地,而且厌学地孩子不一定长大就没有出息.读书与出息也没有绝对地等式.比尔盖茨上学时成绩就不好,我国企业家史玉柱初二之前成绩也很糟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次,这是给孩子“贴标签”,贴上一个没出息地标签.家长不断暗示孩子今后没有出息,重复多了,孩子就会信以为真,从而破罐破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就是心理学关于心理暗示地“贴标签效应”.“弦外之音”:“努力是徒劳地.”结果:也是使孩子消磨意志,放弃努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句:“你还小,懂什么?你照我说地去做就行了.”岁以下地孩子,对身边地事物具有强地好奇心.岁,不仅具有好奇心,而且还有动手探索、创造地冲动.这正是少儿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养成和发育地关键时期.但这种探索、创造往往伴随着失败与破坏,所以不被一些家长允许.所以这些家长会不断地告诫孩子,不要动、不要碰.你还小,你不懂.最后,孩子终于相信:我还小,我不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按照“稻草原理”靠家长不断重复来实现.结果:从小扼杀孩子地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句:“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地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打了.”“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父母地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这样一个道理:以暴制暴,没必要采取组织地、法律地手段解决自己被伤害地问题.这样地孩子长大后,必然组织、法律意识淡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容易形成孩子“以暴制暴”扭曲地人格.第五句:“不要把朋友领家里来.”目前,我国家庭贫富差别越来越大.一些家庭条件好地家长经常会教育孩子:“不要把朋友领家里来”,“不要借钱给别人”,“不要搭理那些农民工地孩子”……父母地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和别人不一样.长大后容易出现清高、孤傲、不合群等严重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扭曲地人格,从而影响到孩子未来正常地生活与工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六句:“乘车时把身体放低些,省下钱给你买东西.”乘火车时,有地家长会让孩子故意把身子放低一些,在米以下,享受半票优惠.在公园里,还会放纵或者指使孩子摘花,说:“公家地花,不摘白不摘”,或者高兴地在孩子面前炫耀,谁送了当领导地爸爸多少钱.父母地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机会就可以占公家地便宜.长大后容易出现不当得利、侵占公物或者贪污受贿地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损公肥私”地扭曲地人格与错乱地是非观、道德观,从个人收集整理-ZQ而导致重大不良后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七句:“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地.爸爸问孩子:“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妈妈好.”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今天都陪你逛一天公园了,还说你妈妈好啊?”“爸爸好.”孩子马上改口.当妈妈问孩子地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久,孩子明白了:谁问,就说谁好,不必,也不能去思考.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地圆滑地扭曲人格,谎话连篇、俗不可耐地性格特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八句:“我没本事.”“唉!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地父母地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地.被自卑感“传染”地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育专家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地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地.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孩子地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地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地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地谈话.你应该用辩证地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地成才之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自卑”地人格.第九句:“一定要进前名!”在学习上,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值很高,经常会说,这次考试“你一定要进前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之类.孩子在接受家长美好期望地同时,也接受了家长地“弦外之音”:我考不进前名,我家长就不高兴,在人面前没有面子,甚至今后考不上好地大学,全家就没有了幸福……结果可想而知,压力.压力变成动力,这是家长所期望地.但是,压力地结果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双重地:压力还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慌.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优秀地学生结果却高考名落深山地原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与焦虑.第十句:“别参加比赛了!”.和好奇心一样,孩子往往拥有极强地“好胜心”,经常会要求家长报名参加什么“奥数比赛”、“作文比赛”之类.但有地家长觉得比赛,尤其是异地比赛,花钱还耽误时间,就阻止说:“别参加比赛了!自己学习好就行了.”时间长了,孩子读懂了家长地弦外之音:“人不要有好胜心”.以后当孩子不再提起报名参赛地时候,孩子地“好胜心”也就泯灭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让孩子长大后淡化竞争意识,形成“不求进取”地人格和消极地人生态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摘自《缺失地心理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年月版作者:舒以博士。
2021年最火小学生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方式方法(大全)

小学生家庭教育百问百答大全1、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适当的去示弱,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孩子就没有机会去插手帮忙啊,久而久之呢,就是孩子习惯性的去接受,他所有的需要,其实已经被父母无条件的满足了,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事情就应该父母来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是应该的,所以说的话就是,学会在孩子面前学会落后,孩子就能够做的事情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去吃苦,知道别人的给予和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如何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很多学生只知道用功地苦学,而没有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他那里是分散的、孤立的,没有连成片,没有长成知识树,当然在应用时就不知道从哪里提取,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人的大脑就像一间仓库,只有按一定规律进行存储,在使用时才能快捷地找到并提取。
归纳总结相似题目的类型,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
当学生会对所做的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培养学生归纳重难点的习惯。
数学的每一节,每一章都有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归纳出来,并下功夫掌握住,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要害,对整个学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的难点就是:确定圆心距与半径的和、半径的差的大小关系。
这样在遇到形形色色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题时,学生才能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要求学生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
知识点的学习是零碎分散的,缺少归纳整理,就如同废品收购站一样,乱七八糟,混乱不堪;有了归纳整理,才可以理清关系,巩固所学,形成合力,构建起强大的知识网。
例如:二次函数复习要点(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b、c是常数,且a≠0)(2)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①最高次数是2 ②a≠0 ③解析式是整式等等。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一、尽量表扬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
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
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
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
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
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一、模式教育,“让优等生”成了“问题生”有这样一个女孩子,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
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仗。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咳,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书就会了,有的上课听听就会了,可老师呢?反反复复地讲呀,反反复复地练呀,烦着呢!”她当时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可就是这个问题学生,从北京八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远赴美国读本科,一年后又因突出的成绩脱颖而出。
在全美的一个化学竞赛中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有7、8所知名大学发来邀请函。
最后,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这个事例反映了当前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式教育,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用同样的试卷。
这样就必然导致优等生吃不饱。
硬逼着孩子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练,只让孩子觉得别扭而厌学,使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消失殆尽,失去孩子原有的灵性,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是不错的了。
家庭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家庭教育单选题1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2人们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现象,称之为“皮格玛利翁效应”。
3.家庭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性4.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
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观念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
5.自古以来,我国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子女的交友活动,教导孩子多交品行好得朋友,主张“结交胜己者”,即交品行比自己还好的朋友,以便给子女以良好的影响。
6.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
7.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目的,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为实现家庭教育目的服务8.斯巴达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家庭的子女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勇悍。
9.古罗马奴隶社会,由于农业公社的传统存在,奴隶主培养教育子女,不仅要子女具备镇压奴隶的军人的素质,还要子女具备管理农业生产能力。
10.民国年间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家庭教育任务和内容,包括仁的教育、义的教育、礼的教育、智的教育、信的教育、制苟且的教育、勤俭的教育、公德的教育、军国民的教育.11.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时,把家庭体育放在第一位。
29.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常用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是说服教育。
30.说服教育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谈话;二是讨论。
31.以家长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育和影响子女的一种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法是树立榜样。
32.表扬奖励的具体方式有三种:一是赞许,二是表扬,三是奖赏。
33.奖赏是一种高层次的表扬奖励,应当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赏为辅的原则。
34.在惩罚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自然后果的惩罚”。
这种教育理论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最先提出的。
35.利用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叫反暗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极的语言暗示:
10句家长最不应当说的话
语言暗示,是心理暗示最基本的方式。
家长教育孩子,更多的是使用语言。
语言对孩子的暗示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因此,家长不能对孩子给予消极的心理暗示。
家长有10句最不应当说的话——
第一句:“你真笨!”
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
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
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当学习成绩总上不去的时候,孩子很苦恼,同时也在找原因。
“你真笨!”明明知道父母是在说气话,但是这种气话听多了,孩子还真以为找到原因了:“笨”。
笨是先天的,没办法,努力也没用,那只有放弃努力。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暗示的结果,可能使孩子放弃努力。
第二句:“你这样的孩子肯定没出息!”
遇到孩子调皮捣蛋了,或者厌学了等等,有的家长就总是抱怨说:“你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首先,这是一种静止的观点。
孩子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厌学的孩子不一定长大就没有出息。
读书与出息也没有绝对的等式。
比尔盖茨上学时成绩就不好,我国企业家史玉柱初二之前成绩也很糟糕。
其次,这是给孩子“贴标签”,贴上一个没出息的标签。
家长不断暗示孩子今后没有出息,重复多了,孩子就会信以为真,从而破罐破摔。
点评:这就是心理学关于心理暗示的“贴标签效应”。
“弦外之音”:“努力是徒劳的。
”结果:也是使孩子消磨意志,放弃努力。
第三句:“你还小,懂什么?你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
3岁以下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的好奇心。
3~12岁,不仅具有好奇心,而且还有动手探索、创造的冲动。
这正是少儿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养成和发育的关键时期。
但这种探索、创造往往伴随着失败与破坏,所以不被一些家长允许。
所以这些家长会不断地告诫孩子,不要动、不要碰。
你还小,你不懂。
最后,孩子终于相信:我还小,我不懂。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按照“稻草原理”靠家长不断重复来实现。
结果:从小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句:“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
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打了。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父母的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这样一个道理:以暴制暴,没必要采取组织的、法律的手段解决自己被伤害的问题。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组织、法律意识淡薄。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容易形成孩子“以暴制暴”扭曲的人格。
第五句:“不要把朋友领家里来。
”
目前,我国家庭贫富差别越来越大。
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经常会教育孩子:“不要把朋友领家里来”,“不要借钱给别人”,“不要搭理那些农民工的孩子”……父母的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和别人不一样。
长大后容易出现清高、孤傲、不合群等严重问题。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结果:容易形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扭曲的人格,从而影响到孩子未来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第六句:“乘车时把身体放低些,省下钱给你买东西。
”
乘火车时,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故意把身子放低一些,在1米以下,享受半票优惠。
在公园里,还会放纵或者指使孩子摘花,说:“公家的花,不摘白不摘”,或者高兴地在孩子面前炫耀,谁送了当领导的爸爸多少钱。
父母的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机会就可以占公家的便宜。
长大后容易出现不当得利、侵占公物或者贪污受贿的问题。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结果:容易形成孩子“损公肥私”的扭曲的人格与错乱的是非观、道德观,从而导致重大不良后果。
第七句:“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爸爸问孩子:“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妈妈好。
”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
招来一顿奚落,“我今天都陪你逛一天公园了,还说你妈妈好啊?”“爸爸好。
”孩子马上改口。
当妈妈问孩子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久,孩子明白了:谁问,就说谁好,不必,也不能去思考。
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结果:容易形成孩子“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圆滑的扭曲人格,谎话连篇、俗不可耐的性格特征。
第八句:“我没本事。
”
“唉!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
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的。
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
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
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
你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结果:容易形成孩子“自卑”的人格。
第九句:“一定要进前5名!”
在学习上,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值很高,经常会说,这次考试“你一定要进前5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之类。
孩子在接受家长美好期望的同时,也接受了家长的“弦外之音”:我考不进前5名,我家长就不高兴,在人面前没有面子,甚至今后考不上好的大学,全家就没有了幸福……结果可想而知,压力。
压力变成动力,这是家长所期望的。
但是,压力的结果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双重的:压力还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慌。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优秀的学生结果却高考名落深山的原因。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结果: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与焦虑。
第十句:“别参加比赛了!”。
和好奇心一样,孩子往往拥有极强的“好胜心”,经常会要求家长报名参加什么“奥数比赛”、“作文比赛”之类。
但有的家长觉得比赛,尤其是异地比赛,花钱还耽误时间,就阻止说:“别参加比赛了!自己学习好就行了。
”时间长了,孩子读懂了家长的弦外之音:“人不要有好胜心”。
以后当孩子不再提起报名参赛的时候,孩子的“好胜心”也就泯灭了。
点评: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结果:容易让孩子长大后淡化竞争意识,形成“不求进取”的人格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摘自《缺失的心理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作者:舒以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