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
“风”情万种——论李白诗词中风的意象内涵

李 白生 活 在 繁 华 盛 世 , 欲 图 在 盛 世 中有 一 番 作 为 , 却 最终报 国无 门,抱病而亡 ,享年六 十二岁 。亲朋 的市侩 ,
通 过梳理 发现 , “ 东风 ” “ 清风 ” “ 春风 ” “ 秋风 ”
白的 “ 风 ”韵 。
关键词:李白
意象
风
性情
唐 朝 “文 章 四 友 ” 之 一 的 李 峤 曾 写 道 : “ 解 落 三 秋 暖 暖 地 碰 触 到 我 们 的 面 颊 。李 白诗 作 中也 不 乏 东 风 对 春 意 叶 , 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 , 入 竹 万 竿 斜 。 ”风 能 温 柔 的 点 染 。 如 《 古诗五十九 首》之 一: “ 桃 花 开 东 园 , 含 笑
旖 旎 春 风
、
风 是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中 出现 最 早 的 意 象 之 一 。据 统 计 ,
现存 《 诗 经 》 中就 已 有 二 十 处 风 意 象 , 其 他 先 秦 诗 中 共 含 发 思 乡 之 情 的 诗 。李 白也 曾用 东 风 意 象 写 思 妇 之 忧 , 《 久 六 处 风 意 象 。这 些 风 意 象 主 要 可 分 为 三 类 ,分 别 是 风 神 崇 别 离 》 : “ 别 来 几 春 未 还 家 , 玉 窗 五 见 樱 桃 花 。 况 有 锦 字
融 ,在他 的诗词 中,随处 可见风光景 物熠熠 生姿 。通过 对 紫 殿 红 楼 觉 春 好 … … 间 关 早 得 春 风 情 。 春 风 卷 入 碧 云 去 ,
《 李 太 白全 集 》 中 “ 风 ” 的 统 计 比较 , 发 现 李 白笔 下 主 要 千 门万 户 皆 春 声 … … 愿 入 箫 韶 杂 风 笙 。 ” 东 风 拂 面 ,绿 草 有 以 下 几 类 风 : 东 风 , 冬 风 , 秋 风 ,清 风 , 春 风 , 长 风 , 风 。还 有 一 些 并 不 单 单 写 “ 风 ” , 如 风 雷 , 风 霜 ,风 尘 , 风 俗 , 风 雅 , 风 雨 ,风 景 ,风 云 , 风 水 等 , 以风 带 他 物 。 具艺术魅力。
诗经中风的含义

诗经中风的含义《国风》(又称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
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国风》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
《国风》一共有15组、按地区划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和“曹风”,共160篇,又被称为“十五国风”。
《国风》被普遍视为《诗经》中的文学精华部分,后人将其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从风格上讲,《国风》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讲,《国风》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除少数是个别贵族外,大多是民间歌手。
扩展资料:形成过程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是贵族。
社会学家认为,国风中情歌的主题,源于人们即兴创作的集会,在古代村里的节日中,青年男女在竞赛中轮流演唱,创作出歌谣。
国风就是这类民间歌谣的选集,并在宫廷中演唱,贵族其后也创作出内容风格都相似的诗篇赏析“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
最新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风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情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
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要。
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更丰富、立体。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固定的表意表情作用。
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
结合中国古代诗歌中风和季节的联系,以熟悉的诗句为例,讲解东西南北风不同意象的内涵。
在古诗词中,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是带有季节性的,可以把诗词里的风简单对应为东风――春风,西风―秋风,北风―冬风,南风―春末夏初的风。
一、东风东风方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古代诗词们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
(1)东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2)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3)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感情深挚‘委婉缠绵、咏叹忠贞爱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写出了抒情者的心境。
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一、东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反衬“伤逝”之情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渲染离别情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象征造成悲剧的恶势力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唐婉被迫分开后,在沈园偶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二、南风○象征欣欣向荣,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苏轼《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古典诗词,“风”情万种——略谈古典诗歌中“风”的意象

古典诗词,“风”情万种——略谈古典诗歌中“风”的意象风,无形可观,无神可凝,无肤可触,可它能“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暖香”。
这大自然的精灵,飘荡天宇,无孔不入,使世间万物动容变形,摇曳生姿。
而一旦入诗入词,它又活跃于文学殿堂,穿行于诗苑词林,恰似一位善感怀春的姑娘,风姿绰约,又像一个手执铁板的关东大汉,豪气干云,真可谓是多姿多彩,“风”情万种。
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一、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习习之风,柔美轻拂,祥和静谧。
“吹面不寒杨柳风”若母亲般温暖、轻柔,“漫想春风外,柳丝千万缕”,又如少女般轻盈、妩媚。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风送暖,鱼游燕翔,自有一番闲情:“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别有一番飘洒。
“崇峰云霞锦旗卷,伊水细浪鳞甲生”,小河流水,悠悠吟唱,风使它别开生面:“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春日明丽,百花争放,风使之满室生香。
风,成了播洒美的天使!二、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催生者“东风一夜花千树”“春风又绿江南岸”,千树花开,江南岸绿,这是春风之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草逢春,暖风催生,这是春风之活力!“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剪出了细细的柳叶,是春风,裁出了复苏的早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是春风,唤醒了花仙,吹开了百花,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紧接着,“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春风拂过,落英缤纷,红花满地,足见春风之忙碌,更显生机之盎然。
三、豪迈、慷慨之壮歌高祖刘邦一统天下,意气洋洋,豪情满怀,不禁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壮士荆轲心系国家,身赴险境,义无反顾,踏歌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李白面对世事的艰难,感慨万千,但并未决志于去,反而豪气顿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济海,气概轩昂!这里的“大风”、“长风”、萧萧之“风”,充溢着豪迈、慷慨的气势。
曹植诗歌中风的意象分析

并未照着 自己, 而是 照着北林。用此 以喻 自己虽有 满腹才华抱
负, 却 无 处施 展 。 “ 江介 多 悲 风 , 淮 泗 驰 急 流 。 愿欲 一 轻 济 , 惜 哉
“ 风” 意 象的 内涵是 与 曹植 个人遭遇 与情 感历程 紧密结合在 一
起 的。
无方舟 ” ( 《 杂诗 六首》 其五 ) 暗示处境 不利 , 自己有立功之 心 而
人 生短暂 , 功业 难成 的叹 息
建 安至魏晋 时期 , 文人 崇尚老庄玄 学, 更加 关注生命 人生。
在 曹植 的后半生 中, 政治上受到严 重打击。他无法 实现 自己建功 立业的理想, 然而 时间的流逝却让年华老去 , 不禁使他产生 了对
君 不 见用 。 《 野 田黄 雀行》中“ 高树 多悲风 , 海水杨 其 波” , 更 以
到文章典 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 灵运 更是 赞许有佳 : “ 天 下才
共一石 , 子 建 独得 八 斗 , 我得 一斗 , 天下共分一斗 。 ” 在 他 的 作 品 中, 风 这 一 意 象也 是频 频 出现 。
“ 悲风 ” 意 象 中“ 悲” 的含义
在 曹植 所 有描 述跟 风有 关的 意 象中 , 最常 出现 的表 达 是
上 赋 予 不 同的 含 义 。 而 不 同的 风 也 往 往 给 人 截 然 不 同 的 感 受 。
如缓 而暖的春风 , 让人欣 然放松 , 便 有“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 日看 尽长安花” 的傲 然得 意之情 。如夏 日雷电交加之时的疾风 , 有“ 溪 云初起 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 的紧张气氛。又如秋风瑟瑟吹 来之时 , 总让人感 觉到“ 草木摇 落而变衰” 的萧瑟悲凉之感。历史 上的每一位诗人 , 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多变的风的影响。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 , 在两晋 南北朝时期 , 他被推 尊
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一、东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反衬“伤逝”之情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渲染离别情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象征造成悲剧的恶势力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唐婉被迫分开后,在沈园偶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二、南风○象征欣欣向荣,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苏轼《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乏描写自然风景和风情的篇章。
东西南北风成为了古代诗人们创作的题材之一,其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意象和意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将从东西南北风在古代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东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被描绘为温柔细腻、春风拂面的意象。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白日”指的是白天,白天的风向是东风,这时候的东风是柔和的,也是极具诗意的。
在诗人笔下,东风常被赋予柔情脉脉的气息,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的景象。
西风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被描绘成激烈而激动的意象。
李白的《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借用了西风之势,表达了壮阔澎湃的气象。
在古代诗歌中,西风被用来描绘出大气磅礴的壮美景象,凸显了自然的威力和恢宏的气势。
西风不仅代表了大自然的力量,也代表了诗人内心的豪迈和激情。
南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被赋予流畅柔和、温暖愉悦的意象。
这一点可以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得到体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时。
我亦忆临平,折梅踏雪去。
”南风不仅带来温暖,也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欢乐。
在古代诗人笔下,南风代表了温情脉脉,也代表了生机盎然。
北风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描绘成凛冽刚劲、寒冷刺骨的意象。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北风带来了严寒和荒凉,也使得古代诗人在北风的映衬下表达了深沉的离别情感。
北风不仅带来了自然的严酷,也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感伤。
东西南北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
东风温柔细腻、春风拂面;西风激烈而激动,壮阔澎湃;南风流畅柔和、温暖愉悦;北风凛冽刚劲、寒冷刺骨。
每一种风都代表了不同的自然风情和文化内涵,也为古代诗歌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风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情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
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要。
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更丰富、立体。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固定的表意表情作用。
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
结合中国古代诗歌中风和季节的联系,以熟悉的诗句为例,讲解东西南北风不同意象的内涵。
在古诗词中,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是带有季节性的,可以把诗词里的风简单对应为东风――春风,西风―秋风,北风―冬风,南风―春末夏初的风。
一、东风
东风方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古代诗词们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
(1)东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2)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3)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感情深挚‘委婉缠绵、咏叹忠贞爱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写出了抒情者的心境。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4)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5)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南风的意象,通常含有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
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东风表达伤感与西风所表达的诗不一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