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混合感染畜热综合症发生与防治

合集下载

猪混合感染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

猪混合感染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

猪混合感染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作者:崔秀敏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7期崔秀敏(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 064200)猪混合感染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引发的一种以高热、呼吸道症状和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高致死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前几年“猪高热病”流行的季节明显,主要发生于高热,高湿季节,现在流行的季节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主要侵害仔猪和母猪。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和接触性传播。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的感染情况下差异较大。

发病猪场主要为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散养户以及中、小型养猪场;免疫不到位,免疫程序和用药不合理的猪场发病更为严重。

2 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病猪皮肤发红,耳发绀;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和呕吐;病猪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眼发红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少部分猪群便秘,粪便于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浑浊,颜色加深。

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病猪后肢无力,频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张口尖叫。

有的病猪口吐白沫、全身抽搐而死。

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

有的猪场高达50%~90%,母猪在怀孕早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怀孕后期死亡率高。

3 剖检症状所有病死猪均出现全身淋巴肿大,心脏胀大变软。

肺病变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肝脏柔软,能捏成团,肺部呈现大理石样。

病猪脾脏重大,质胞。

病死猪肝脏肿胀,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

4 预防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隔离、消毒。

防止此病传人。

必须加强非典型猪瘟的预防,由于在猪瘟高热病病例中,猪瘟是引起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古必须确保猪瘟免疫效果到位。

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抗生素可通过药敏实验来选择。

猪多病因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猪多病因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便 中分 离 出来 。
C V 2 : 18 P 一 a 9 0年 原 始 毒 株 C V 2 P 一 分化出 2 A型 。 C V 2 : 18 P 一 b 9 4年 2 b型 出现 。 C V 2 :2 o 年 报 道 能够 感染 猫 。 P -c 0 0
止 血 采 用 联 合 用 药 肌 注 或 静 滴 止
泰 兴市 周 边 地 区 ,泰 兴 市 广 大 兽 医工 作 者 对 疾
猪多 病 因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肖 建 东 先对 疑似 病 例采 集 多份兴 市猪 的脑 、肺 中 心 移 因子 0 ,连 用 三 天 。 周 文 圣 一 苏 省 泰 濒死 畜 牧兽 医 、 ∽ 0 一 江 肌注 首
饲 料 ,以 减轻 胃肠 负 担 。提 高 治 愈率 。
6 预 防
克 、葡萄 糖 2 O克 ,加 水 10 0 0毫 升 。
任 犬 自由饮 用 或 深 部灌 肠 。
53 止 吐 止 泻 _

断 奶 后 5 7天 .无 疾 病 状 态 下 及 —
时接种疫苗。 犬 只 饲 喂 时 不 要 喂 太 饱 , 以免 撑
消 毒 ,不 留死 角 ,做 到每 周 消 毒 三 次 以上 ,杜 绝 小 刀 手 等 经 纪 人 进 舍 串 场 .尤 其 是 医 饲 人
员 坚持 进 场 消 毒 、换 衣 、换 鞋 ,建立 生 物安 全
少 用 高 能 量 的 原 料 如 : 玉 米 ,多 添 加 麸
皮 ,改 用 青 绿饲 料 。 对 妊 娠 母 猪 或 病 情 严 重 有 一 到 两 天 不 食 的 .可 以用 胃管 投 服 酸 牛 奶 .其 中加 1 2颗 吗 ~
呕 吐严 重 者 可肌 注 爱 茂 尔 02 l g . / mk

夏季猪血液原虫病混合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夏季猪血液原虫病混合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夏季猪血液原虫病混合感染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现在气温逐渐升高,猪的采食量下降,也会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

而这个时候,是猪病多发的时候,非常容易感染疫病,尤其是猪血液原虫病的混合感染。

有些养殖户的卫生不注意,各种蚊蝇昆虫活动频繁,非常容易传播疾病,导致养殖场内的猪混合感染。

那么猪血液原虫病混合感染都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防治?一、猪血液原虫病混合感染的症状以中小猪为主,初期体温升至40.5℃-41.5℃,部分高达42℃,呈高度稽留热,病猪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怕冷挤堆、有浆液性鼻液,呼吸浅表而快,部分皮肤发红,卧地不起,驱赶时叫声嘶哑,排黄色稀便。

全身皮肤发红,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暗红或紫色,指压后不褪色,2~4天后全身皮肤色泽变淡,呈苍白色,但耳、鼻、腹下、四肢等部位皮肤色更深,呈紫红色,皮下弥漫有大量斑点状紫色出血,触诊可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有的皮肤发黄,眼结膜、口腔黏膜轻度黄染,眼睛周围、肛门周围呈蓝紫色带状。

多数病猪粪便干燥,个别猪尿液发红,甚至呈酱油色。

有的初生仔猪出现类似黄痢及脑炎症状,咳嗽、喘气,鼻流黏液性液体,后期有明显的腹式呼吸,死亡前口鼻流出稍黄色黏液。

随着病程延长,不少仔猪和保育猪贫血消瘦,皮肤苍白,背毛逆立。

部分母猪和育肥猪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和跛行现象。

二、猪血液原虫病混合感染的治疗方案原则:以“抗菌消炎、清热、杀虫、补血强体”为原则,杀灭病原,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修复机体受损组织。

立即隔离病猪,彻底消毒周边环境和圈舍,全群拌料磺胺米诺+氟苯尼考5-7天,进行预防。

1、主要用于以高热不退、先期皮肤发红后期皮肤苍白、贫血消瘦、黄疸、为主要症状的仔猪和部分保育猪的治疗。

分别各侧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天;三氮脒+头孢喹肟,对贫血消瘦、厌食的仔猪,同时肌注右旋糖酐铁和复合维生素B作辅助治疗。

2、主要用于以高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血尿、便秘、猪体全身有淤血斑为主要症状病猪的治疗。

猪的传染病混合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猪的传染病混合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安 全重要 性的认识 。

2 可见头部左侧、 耳垂后 1-2 毫米处有外翻的宰杀 . _. 5 5
口, 其切面粗糙不平 , 有残留血迹和凝血块, 周边组织可见到
血液浸染区。
玉 皮肤外表微干或微湿润, 用手触 摸不粘手, 手指压后 , 凹
陷立即恢复。
4 鼻闻具有鲜鸡 肉 正常的气 味。
1 前观可见: 消瘦、 体态 精神萎顿、 似睡、 群呆立、 闭目 离 缩 颈垂翅、 反应迟钝 、 呼吸急促或困难、 歇张口、 间 冠髯发暗、 苍
可见小血管 瘀血或胴体一侧腹下有大片的血液沉积现象。 3 . 指压胴体腿 、 胸肌等处,凹陷恢复慢或不能恢复并留 有明显痕 迹。眼球皱缩或干缩呈凹陷、眼多紧闭,且眼部污
三、 健康的家禽产品 经营者持有当 地动检部门经检疫合格后 出具的有效时 间内的《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及每只家禽佩带绿色脚环为
标识
有否任何检疫证明 及佩带脚环标识,都可向当 地动检部门 要 求重新检疫。口( 莆田市涵江区 动物防 疫监督所 余玉星)

维普资讯
l 观体表拔毛干净, 创_ 坏死、 外 且无 伤、 溃疡、 化脓、 结节、 肿瘤及寄生虫寄生 等。皮肤有光泽, 因品种不同 而呈灰白、 灰
黑、 淡黄或淡红色。且眼球饱满隆起。
认真贯 彻落实温家宝 总理去年底在国务院亲自 主持《 部署我 国 l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 2 控措施》 会议上强 要坚持以 调“ 人 为本, 持预防为主’ 依法防治, 坚 , 及“ 群防群控” 的方针 , 在此特 向广大消费者简单介绍如何感官识别健康与病死家禽及其 产品的方法, 以增强消费者对动物疫病的了解及提高对食品
反射 兴奋性增 高。
礁 伤 风梭 茵 幼龄 培 养物 革 兰 氏 染 色阳性 ,8小 4 时常呈 阴性 。该茵 可产 生破伤 风痉 挛毒素 、 溶血毒 素

猪混合感染防治措施

猪混合感染防治措施

猪混合感染防治措施混合感染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对猪类养殖业有较大影响。

猪混合感染是指同一猪群中病原微生物的多种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动物健康。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猪混合感染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猪混合感染防治措施,以及如何有效地减少猪混合感染的风险。

1. 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猪混合感染防治的基础。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饲料与水质管理保持饲料和水质的优良是预防猪混合感染的重要措施。

饲养者应确保饲料的质量,避免饲料霉变引起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同时,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保持水质清洁、新鲜。

1.2 猪场环境控制良好的猪场环境有助于预防猪混合感染。

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猪舍设施应设计合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1.3 疫苗接种合理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混合感染的重要手段。

病毒性疾病是猪混合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及时接种适当的疫苗可以显著减少猪群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应遵循疫苗使用说明书的建议。

2. 定期监测和筛查定期监测和筛查猪群的健康状况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混合感染的重要手段。

以下几种监测方式常被采用:2.1 病原学检测通过对猪体表和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潜在的感染病例,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PCR和ELISA等。

2.2 体温监测定期测量猪体温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感染情况。

体温升高可能是猪体内存在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表现之一。

因此,监测猪体温常常被用于早期发现猪混合感染。

2.3 临床症状观察定期观察猪群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手段。

一些疾病会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通过观察和诊断这些症状,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感染病例。

3.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是减少猪混合感染风险的重要一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防疫隔离及时隔离感染猪和疑似感染的猪,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猪病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猪病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养 猪
猪病 混合 感 染 的综合 防治 对策
已 波 春
( 黑龙江 省 建三江 分 局浓 江农 场 畜牧 科 ,建 三江 1 6 0 3 0) 5
DOl 0.9 9 . : 36 ̄ I 1 SSN.6 - 0 7 2 1 0 .3 1 71 6 2 . 0 0.10 4
猪 病 的混 合 感 染 主 要 是 细 菌 间 或 细 菌 与 病 毒 病 病 原 的多 重感 染 , 断 和 防治 很 困难 , 这 些 病 诊 在 原 污 染 的猪 场 , 群 发 病 后 的 临床 症 状 复 杂 , 情 猪 病 严 重 , 场 也难 以确 诊 , 现 防治 效 果也 很 差 , 因此都 造 成 了严 重 的经济 损失 。随着 养猪业 生 产结 构模 式 和 技术 设施 的深 刻变 化 , 了有 效 地 控制 猪 疫 病 的发 为 生 和流行 , 集约 化 猪 场应 实行 多 地 生产 、 强 营 养 、 加 早期 断奶 、 全进 全 出 , 物保 健 、 疫 接种 和 有效 消 药 免 毒等综 合 防制对 策 。 混 合 感 染 中 的病 原 与单 一 感 染 病 原 有 相 同之 处, 又有 不 同之处 , 易 导致 临 床病 例 的错 误 诊 断 。 极 因此 ,在 分 析猪 传 染 病 的诊 断 和制 定 防治 措 施 时 , 均应考 虑不 同传 染病 混合 感染 的问题 。例 如病 料 中 检 出猪 瘟 病 毒 、 耳病 病 毒 和 圆环 病 毒 ; 蓝 紧急 措 施 首先 是控 制 猪 瘟而 不 是其 他 , 疫 情稳 定 再 定 。混 待 合感 染 是 许 多病 因混 合 感 染 和 多种 因素 相 互 作 用 的结 果 , 既 有病 原 因 素 , 它 又与 饲 养管 理 、 舍 环境 猪 有关 。因此 , 防制措施 应该 是综 合 性 的 , 其 即采用 改

猪场常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场常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场常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张浩吉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2期张浩吉/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当今的养猪生产中,疾病呈现出多发趋势,其中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II 型圆环病毒感染、猪细小病毒、猪流感、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依然非常严重,是传染性疾病的主体。

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气喘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是当今猪群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猪肺疫对肥育猪的威胁在许多地区有抬头趋势,这些致病菌在猪群的发病致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病原混合感染疾病己成为不同类型规模化猪场疫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尤其是病毒性疾病与多种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给养猪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长期以来养猪业过分依懒药物,全程滥用抗生素保健、治疗,导致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日趁严重,给猪肉市场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一、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多病因混合感染已成为我国规模化猪场的普遍现象。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猪群感染(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机体抗病力低下,使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下(如应激、天气变化等因素)导致机体发病,继发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使疫情难以控制,甚至造成大量死亡。

目前猪群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病因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II 型感染(PCV-2)、TTV、猪瘟(SF)、猪伪狂犬病(PR)、猪流行性感冒(SI)、霉菌毒素中毒等。

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可起多种疾病综合征发生,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同时还造成对疫苗接种副作用加大以及免疫无应答。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导病原变异加快,新病毒不断增多,毒力增强;如PRRSV 毒株变异的发生,近年来变异伪狂犬病毒毒株的出现,使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更加复杂,促使了混合感染的发生,增加了疫病预防的难度。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案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案
兽 导 21 第7 猪病防制I 医 刊 o1 期I 年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 的诊 断要点 及 防治 方案
夏道伦 (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湖北襄 阳 4 O 41 4) 1
近 年 来 ,生 猪 的 疾 病 均 以 病 原 精 神 沉 郁 ,高 热 4 ℃ ~ 4 ℃ ,呼 吸 1 2 的 多 重 感 染 或 混 合 感 染 为 主 要 流 行 困难 , 肤充 血 、 皮 发绀 , 并呈 蓝 紫色 ,
( )诊断 要点 -
( ) 猪 10 流产 ; 2 母猪 出 1母 0% ()
胸 膜 处 有 充血 、 出血 及 紫 色 的 淤 血
现 大 量 的死 胎 ; 3 排 黄 色 油状 黏 稠 斑 ;出现 高 温 稽 留热 现 象 的 病 猪站 () 稀粪 ;4 部分 病 猪 出现 耳 、尾 发紫 、 () 发 蓝现 象 ; 5 使 用抗 生 素 类 药物 治 ()
血 杆 菌 病 为 主 。加 之 现 阶 段 规 模 养
( )防治 方案 三
1 对 无 明 显 症 状 的 猪 , 紧 急 免 .
猪 场 的 饲 养 环 境 、 卫 生 状 况 、霉 变 饲 料 等 多 重 因素 的影 响 , 使 得 养 猪 场 的生 猪 疾 病 更 为 复 杂 、 更加 难 以
染 ,可 配 合 使 用 猪 白 细 胞 干 扰 素 、 白细 胞 介 导 素 、免 疫 球 蛋 白、 高 免
形 式 ,猪 病 的 发 生 往 往 不 是 由单 一 且 以 耳 尖 、耳 边 、腹 部 、尾 根 发 绀 血 清 等 广 谱 抗 病 毒 类 的生 物 制 剂 进 的 病 原 所 致 ,而 是 由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的病 原 体 相互 协 同作 用而 造 成 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混合感染畜热综合症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猪混合感染畜热综合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和治疗体会,并对各种类型的混合感染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仔猪及母猪提出免疫保健程序。

关键词生猪;混合感染;畜热综合症;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75-02
猪的混合感染畜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种高热、呼吸道症状和繁殖障碍为特征急性传染病[1-5]。

引起发病的病原包括:猪瘟、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病、伪狂犬、病毒流感病、链球菌、猪肺疫、副血杆菌病、附红细胞体和乙型脑炎。

由于多种病原感染并在体内繁殖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病原的大量系列侵入血液后会引起病毒(菌毒)血症,造成皮肤出血、充血或坏死。

病原的侵入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影响氧气的交换,表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

同时猪中枢神经系统初期兴奋,呼吸加快,后期抑制,出现心力衰竭,运动失调,痉挛,昏迷,感觉丧失。

炎症导致猪体发热,因此临床上常称为高热综合症。

1 流行病学
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及品种的猪,侵害仔猪和母猪,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和接触性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的饲养管理下,差异很大。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高达40.0~42.5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及废绝,常卧地,挤卧在一起。

(1)败血障碍型。

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弓形体,病猪皮肤发红、在耳部、腹下和四肢梢等处皮肤发红更明显,部分病猪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呈球形,有的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部分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及呕吐。

并流出水样或黏液样的鼻液。

(2)繁殖障碍型。

发生于母猪,继发感染了猪瘟、伪狂犬、附红体。

怀孕母猪出现流产,产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出现苍白、贫血,皮毛粗乱,后肢无力,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

表现间歇性抽搐、癫痫发作,特别是出生1~3周的仔猪。

(3)呼吸障碍型。

多继发感染猪流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支原体肺炎。

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胸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不规则呼吸,部分病猪流鼻涕。

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病猪出现结膜炎症状。

在继发或并发沙门氏菌时猪表现消化机能障碍,病猪消瘦,常出现呕吐和腹泻,便粪呈糊状,恶臭,部分病猪皮肤有痂样温疹。

(4)生长滞慢型。

在感染圆环病毒时,病猪常出现生长缓慢,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有时发热,皮毛粗乱,发病的猪随病情发展渐渐消瘦下痢。

(5)神经障碍型。

在继发伪狂犬、链球菌、乙脑,病猪出现神
经症状,呼吸困难,兴奋不安,盲目行走,转圈,倒地抽搐及昏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

3 剖检变化
(1)败血型。

病猪剖检可见全身淋巴肿大,出血扁桃体,气管有出血斑,肺部出血性肺炎,脾肿大,边缘有黑色坏死灶,肾乳出血,盲肠出血,回盲口出现溃疡灶,膀胱壁有针尖大出血点。

(2)繁殖障碍型。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或出现水肿,肝肿大,有坏死灶或出血点,脾肿大,边缘不整齐,个别的有梗死,脑充血、出血、水肿,部分猪出现全身性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腹膜炎等症状。

怀孕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3)呼吸障碍型。

全身淋巴肿大,出血或苍白,喉头肿胀,出血,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泡沫状或脓性分泌物,肺部出现间性肺炎,有的伴其他脓性物质,肝肿大,呈土黄色,易碎,肾肿大,部分猪出现胸肺与胸膜或心包粘连,胸腔有纤维性渗出、积液等。

(4)消化不良型。

出现消化道,肠系膜淋巴肿大,盲肠和结肠充血、出血,肝脏和脾脏肿大,常有针尖大坏死灶。

部分猪出现扁桃体肿大、坏死或溃疡。

(5)生长滞慢型。

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及下颌淋巴肿大,肺肿胀,脾中度肿大。

(6)神经障碍。

病猪剖检可见结膜充血或出血。

4 防治措施
本病由于是由多种病原生物包括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必须坚持以防为主,并做好消毒工作,加强猪营养,做好猪场的保温、防暑、降温和通风工作及日常保健,减少猪群的应激,防止喘气病流感继发畜病,并加强管理,必须做好猪的常规防疫接种和保健,特别做好猪瘟、伪狂犬及断奶仔猪的保健。

母猪在配种前做好各项防疫(猪瘟、伪狂犬、细小病菌)在饲料中加入微量元素及添加剂,加入脱霉剂。

做好仔猪保健及防疫接种。

乳猪出生后,用杆诺泰喷口,1次/d,连用3 d,并在出生第3天补充血铁,4~7 d接种气喘病疫苗,4~7 d接种伪狂犬疫苗,14~18 d接种水肿苗,21~25 d接种猪瘟疫苗(2倍量),65~70 d猪瘟疫苗加强1次(2倍量)。

做好夏、秋2季防疫接种,如猪瘟、伪狂犬、兰耳病、口蹄疫、链球菌等,并加强管理,防止饲喂霉变饲料等,在饲料中加入干扰肽500~700 g、转移肽300~400 g,连用3~5 d,或1 t饲料加喘速治1 200 g,连用3~5 d,对咳嗽及预防最佳方案。

对发病猪群,1 t饲料用消瘟败毒散1 000 g,并加入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充分饮水,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肌注干扰肽+转移肽及排疫肽。

对发病的猪群可加注消瘟败毒针及头孢喀肟钠以防继发感染。

5 体会
猪的高热病在贫困农村多见。

由于乡下兽医绝大多数不懂病理和药理知识,胡乱搭配药物,信口开河地妄下结论,随心所欲地进行
治疗,诊断失误或用药不当,也有乡镇兽医及养殖农户乱用抗菌素、抗病毒药,甚至使用违禁兽药和人药兽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使患病动物的康复率明显下降,死淘率明显上升。

猪的高热病在当前动物疫病防控较为复杂,建议农村广大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抗病力。

防治猪混合感染畜热综合症重点做好日常管理,提高猪群的自身免疫抵抗力。

在猪舍建设、消毒、防疫和日粮配合方面多下功夫,精心饲养,科学管理,才能减少猪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6 参考文献
[1] 潘丽红.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2):76-77.
[2] 卢绪秀,牛瑞燕.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6):105.
[3] 杨金雨,付彤,王思聪.猪高热综合征概况及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50-51.
[4] 刘宗凤.浅谈猪高热综合征防控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127-128.
[5] 陈升.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