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眼科 周蔚 主任医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纯泪小管、泪总管阻塞152例,治 愈:132例,有效率86.8%
(2)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346例,治 愈206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72.3%
(3)泪道多处阻塞530例,治愈243例,好 转164例,总有效率76.8%
结论:激光治疗泪道阻塞,临床上有一定 的疗效,并且有组织损伤小、方便,病人 无痛苦的优点,值的肯定和推广应用。
膜性管状泪道
( 1)泪小点:泪小点又名泪乳头,位于 上,下脸缘近内毗部的结膜侧。泪小点 是整个泪道的始端,直径极小,仅0.20.3毫米。上,下泪小点交错约0.5毫米, 闭眼时彼此分开,不互重叠挤压,所以 不影响导泪。观察泪小点,须将眼睑翻 转,如不翻转眼睑,就看到泪小点,这 说明泪小点位置异常。在正常情况下, 上,下泪小点的开口都朝向泪湖。圆形 稍呈隆起的泪乳头,周围环绕富于弹性 的结缔组织,因有环状肌纤维,故有括 约作用。
冲洗液自下泪点注入,由上泪点返流,为泪总管 阻塞;
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 为鼻泪管狭窄;
冲洗液自上泪点返流,同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为鼻泪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三.治疗: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女性多于男性,这是由于女性骨性鼻泪管 上口的横径明显地较男性狭窄;引起泪道 阻塞的常见原因为多种感染或损伤引起的 疤痕组织增生从而引起泪道管腔狭窄以至 闭塞;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泪道各层组织的 增生肥厚、慢性炎症细胞显著增生,新生 毛细血管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和阻塞,治疗 是以恢复泪道的生理功能为目的。
1、传统的泪道阻塞的治疗:(1)非手术 疗法:传统的穿线、探通或插管治疗,常 常只起到简单的扩张作用,或因插管穿线 对局部的刺激造成新的阻塞,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泪道阻塞。(2)手术疗法:主要有 泪囊鼻腔吻合术,鼻泪管环钻术及90年代 以来发展的激光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 造口术。虽然成功率逐步提高,但因操作 复杂,损伤大,颜面部遗留疤痕,复发率 高而不为患者及医生接受。
2.泪囊造影:鼻泪管不显影,而泪囊扩张。
3.多伴有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 曲或下鼻甲肥大等诱发疾病。泪道冲洗的 方法
4. 泪道冲洗时观察并分析冲洗情况,确定阻塞部 位。通常情况有以下几种:
冲洗时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 泪道通畅;
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泪道的解剖:
泪道的部位上起自上,下泪小点,止于下 鼻道外侧的鼻泪管下口。膜型管状泪道全 长约40毫米,下端较骨行管壮泪道长5毫米。 泪道主要作用是导流泪液。每16小时有0.5 毫升泪液,这些泪液除湿润眼球及部分蒸 发外,剩余泪液都由泪道导流入鼻腔。要 完成导流作用,除泪道通畅泪小点位置正 常外,还必须有泪道附属组织的密切配合。 泪道又分为膜性管状泪道和骨性管状泪道 两种,现分述如下;
5. 近几年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85例(99 眼)各种泪道阻塞患者中,总治愈率达 94.5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6.阻塞性泪管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目的:提高其治疗效果:寻求攻克难点方法,以括宽微 创治疗泪道阻塞适应症. 方法:
(1)泪小管阻塞——用机械或激光法再通泪小管, 逆行置入全泪道型引流管。
诊断:
(一)症状:
1.溢泪,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常有湿疹。 2.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
物自泪小点流出。
3.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 内眦韧带下方呈囊状隆起。
4.有除溢泪外,无其它症状,仅在冲洗泪囊 时,可见到分泌物倒流出来。
(二)体征:
1.泪道冲洗时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返流, 伴有多少不等的黏液脓性分泌物。
3. Nd:YAG激光是波长1064nm的红外线激 光,是一种高强度及低能量的激光,应用 于临床具有方向性好,需要能量少,组织 气化率高,穿透力强,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等优点。用激光气化泪道阻塞物达到再通, 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激 光治疗泪道阻塞1028例临床分析”其结果: 所有病人在激光治疗后观察半年:
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眼科 周 蔚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及多发 病,包括单纯的泪小点闭塞或膜闭、上、 下泪小管的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 塞及慢性泪囊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泪、 流脓等症状,给病人带来心身痛苦,同时 作为一种潜在的感染灶,容易造成角膜炎, 角膜溃疡等,并威胁着白内障、青光术治疗慢 性泪囊炎的体会(62例)”其
(1)结果:62例慢性泪囊炎的患者随访6 个月,60例泪道:通畅,2例泪道再阻塞, 总治愈率96.8%
(2)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泪道探痛失 败和不适宜行鼻泪道置管术的慢性泪囊炎 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手术时骨窗 要作的足够大,泪囊鼻腔粘膜要确切吻合, 留置胶管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鼻泪管:上接泪囊下端,下开口于下鼻道中,全 长约15-18毫米。鼻泪管横经不一,细者仅3毫米, 粗者可达6毫米,一般直径4毫。鼻泪管长度,横 经,走行方向都与鼻外形有一定关系。鼻子大, 高,尖者,鼻泪管直也长;鼻子小,圆,短者, 鼻泪管弯也短。鼻泪管下端在胚胎时最容易发生 闭锁畸形。鼻泪管粘膜及骨壁周围有许多静脉从 围绕,越近下口这种静脉丛越致密且成海绵状。 当泪水进入泪道以后,仅泪囊扩张,而鼻泪管则 因静脉丛围绕而变窄。静脉的单独充血肿胀就可 将鼻泪管闭塞。又如鼻炎,感冒多可使比粘膜肿 胀,压迫闭塞鼻泪管下口,而产生流泪。故泪管 阻塞多由下部(鼻腔)的原因引起,这就是慢性 泪囊炎常见的病因。
泪小管:泪小点是泪小管的开口,由泪小 点起到泪囊外侧壁止,管长约10毫米。整 个泪小管又分为两部分,即1.5毫米长的垂 直部和7-8毫米长的水平部。上,下泪小
管可单独进入开口于泪囊外侧壁,或先汇
合成泪总管再开口于泪囊,开口部一般与 睑内毗韧带水平,距囊端约2.5毫米左右。 泪小管壁极薄,内径仅为0.5毫米,有伸展 性,可扩张3倍。
2、自90年代以来,因国内逐渐开展激光泪 道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不仅对鼻 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有较好的疗效,而 且对不适合手术的泪小管、泪总管阻塞有 独特之处。泪道激光成形术的关键是确切 而可靠地再通泪道,而术后反复泪道冲洗 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尤其是对泪道 上段的功能与效果良好者,因过去泪囊鼻 腔吻合术是解决不了泪道上段的阻塞问题。 其他插管术或结膜泪囊吻合术效果也不理 想,而泪道激光成形术是从泪道腔内清除 泪道中的局部阻塞,恢复泪道原有的管状 结构,再现其泪道的生理导泪功能。
(2) 先天性、外伤性泪小管缺如畸形等疗效不佳。 (3) 泪囊源性分泌物缠绵不绝,泪囊松弛,仅有闭合性 脓肿等 ,在置管后要坚持不懈地清洁泪道、泪道内放置引 流管等以作支撑作用,直到泪囊炎完全康复后再拔管或 者重复置管 2—3次 (4) 鼻泪管骨性阻塞者—可用鼻腔泪囊吻合术,固定 再加置管术,或者用非常规置管术(用12号泪点探针从 泪管探通至鼻道从该通道逆行置入硅胶管治疗
(5) 泪管的多部位甚至是全泪管阻塞,手术吻合后、 激光、置管支术后复发者,明确所有阻塞部位的性质程
度,尽可能首选置入全泪管型引流管。包括一般泪管阻 塞在内的1030只治疗效果,近期治愈率为88.2%,远期治 愈率为84.5%。
6. 总之,激光泪道成形术操作简便,不 破坏泪道正常结构,不影响术后的导泪 功能。疗效高,颜面部不留疤痕,个别 患者一次不成功,还可行再次激光治.我 们认为,Nd:YAG激光用于泪道阻塞治 疗具有简单、方便和安全等优点,易于 为病人接受。
泪囊:泪囊是一个膜状囊,是泪道的垂直膨大部 分,长约12毫米,横经约6毫米,略向后倾斜,躺 卧在由上颌骨额状突及泪骨共同形成的泪囊窝内。 泪囊是一个膜状囊,周围有肌膜包绕。上端是一 盲腔 ,叫泪囊穹隆部,外侧壁上有泪小管开口,
泪囊下端移行为鼻泪管,二者以管腔变窄处为界, 但标界不确切,一般从骨性鼻泪管上口算起。内 毗韧带由泪囊前面横过,将泪囊分成上1/3和下2/3。 在韧带下2/3泪囊部分,组织掩盖薄弱,仅覆以少 许轮匝肌纤维,泪囊腔内压力大时,常在此膨出 或溃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