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见的逻辑错误讲解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常见的逻辑错误

——SUMC Honda

通过一学期《普通逻辑》选修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逻辑推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逻辑是一种思维的规律,它在论证中时时刻刻都在体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每时每刻都能保持着正确的逻辑思维,因此就会产生错误的逻辑思维。逻辑错误恰好又是是削弱论证的致命缺陷,所以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话语或者文章中找出逻辑错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或者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

逻辑错误,一般指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关于逻辑错误,首先,论证过程中存在逻辑错误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平常我们在报纸、广告及其他媒体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当我们在听某一论证时,表面上我们可能感觉其论证非常有条理性或者信服力,但实际上在某些细节论证方面就可能存在不足,往往就是这些被我们忽略了的地方存在了逻辑上的错误。事实上逻辑错误的类型有很多,在此我简单举例说明一下几个人们常见的逻辑错误,包括“偷换概念”、“同语反复”、“自相矛盾”“以偏概全”、“推不出”和“模棱两可”。

逻辑错误一:偷换概念

日常生活中夫妻吵架,妻子恼怒得对争论不休的丈夫说:“你用不着去听推理课,它无非就是为了改进人的辩论能力,你和我辩论得已经够多了!”

此处理由和结论的关系是:你和我辩论得已经够多了,所以你用不着去听改进辩论能力的推理课。结论中的辩论指的是论证,而在前提中它指的是争论。这便是偷换了“辩论”的概念,辩论的争论和论证两个意思,在此被理由和结论分别使用,自然使得论证无效。

逻辑错误二:同语反复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自由贸易对国家有好处,理由很清楚:不受限制的商品关系会带来物质流通不受阻碍的好处,这难道不明显吗?

“不受限制的商品关系”和“物质流通不受阻碍”其实和“自由贸易”是一个意思,如果把它们当作理由来论证自由贸易的好处,这显然就是用重复结论的方式来论证结论,很明显就是出现了“同语反复”的毛病。

逻辑错误三:自相矛盾

其实这个的例子非常常见,小时候听过的“卖矛与盾”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就是很好的示范。这里我想到一句经典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从美学的角度看,这则广告无疑是粗俗的,没有任何美感;从文化底蕴的角度看,它也没有可称道之处,浅显而直白;从制作的精美度来看,简直就是粗制滥造。并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广告是一个病句,它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不收礼”与“与收礼只收脑白金”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生厌的,粗俗的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广告偏偏让看过的人印象深刻,皆因为它在各媒介的轮番轰炸,从而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

逻辑错误四:以偏概全

前段时间新闻上可以看到很多官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查处的消息,所以有人便说“当官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里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诸如像“大学生都是好学生”“小孩子都很调皮”都是犯了此错误。这种错误的特点就是从不充分的、不具代表性的例证来推出普遍性的结论,这样显然就说服力就极低,无法支撑结论。

逻辑错误五:“推不出”

很多人也经常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即从论据不能必然地推出论题。论据和论题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小芳写字很漂亮,她的成绩一定很好。”“写字漂亮”跟“成绩很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以写字漂亮为依据,证明小芳成绩是否很好。

这个论证实际上运用了如下推理:

所有成绩好的同学写字很漂亮,

小芳写字很漂亮,

所以,小芳成绩很好。

这一推理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两个前提中的“写字漂亮”,表述方式都是肯定的,均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形式是无效的。

逻辑错误六:模棱两可

一学生这样说:“关于大学老师上课要不要点名的问题,我认为不点名好,因为确实存在一些质量不高的课程,点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另外点名多少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但是我也觉得不点名不好,因为很多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并且逃课成风,如果教师上课不点名,这是纵容学生,不负责任,变相助长逃课风气。”点名好与点名不好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此同学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

事实上人们常见的逻辑错误还有很多,像“混淆概念”“概念累赘”和“诡辩”等等。我们都时不时会不可避免地犯其中的某些错误,当然我们无法通过对普通逻辑的学习从而完全消除生活中这些错误,但是我们能通过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来避免减少犯错,当然还能提高在生活中的警惕性,理性地辨别对与错,有时候看似完美的背后往往就存在漏洞,这一点在面对一些诸如广告、新闻时就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理性看待信息。

——Hon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