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实验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兴奋: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过程。

抑制: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过程。

动型:本来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五章:感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刺激量。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六章:知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人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错觉: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第七章: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有意识记: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识努力的识记。

意义识记: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能

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

前摄抑制: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第八章:表象与想象

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第九章: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于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

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变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

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利于问题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解决。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十章:言语

言语:是人们借助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现象。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

内部言语:一种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

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第十三章:个性和个性倾向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动机:是一个过程,它以某种方式引发、促进、保持和中止指向目标的行为。

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第十四章: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能力:各种活动中均表现出来的能力。

特殊能力:某种专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简答题

绪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即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既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变态心理现象。

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强化,即无关的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要形成条件反射除需要多次强化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2.条件反射抑制的类型:条件性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消退抑制是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它是条件性抑制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分化抑制是指在建立条件反射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类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使类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

3.高级神经活动的主要规律: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过程,这两个过程进行着有规律的活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在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位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使得周围部位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叫扩散;兴奋与抑制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叫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4.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5.两类信号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又受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人的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两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得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