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修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主观题

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理想有强大的动力推进作用)

时代性和阶级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现实性和超前性——具有可预见性

可能性和科学性——具有可实现性

3、理想的类别

按理想的时序划分长远理想中期理想近期理想

按理想的主体划分社会理想个人理想

按理想的内容划分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4、信念的定义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念的特征

执著性,信念是一种稳定的观念,是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基础上形成的“非做不可”想法;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的追求理想目标;

激励性,能激励人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看法和观念。

6、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如影相随,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的重要保障。

7、对大学生而言理想信念的价值何在?

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首先,理想对于人生具有指向性、引导性。它能够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引导人们不断地趋近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人生才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不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纯自然过程。

其次,理想对人的意志和情感具有激励和鼓舞作用。有理想,人便有志向,就能够按照自己的志向培育和调动意志与情感,这样人才有了成就一番事业主体条件。可见,理想是人的整个生命机能的拉动者。

最后,理想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拥有高于现实境界的精神境界——超越现实的缺陷与局限的美好自由境界。而自觉追求远大的理想,人就会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个人的得失进退置之度外,保持一种阔大而明净的心境。

8、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你期望自己如何,你就会变成什么样。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科学的理想信念使人生道路变得宽广。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个人奋斗与祖国人民未来联系在一起。

第二章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2、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3、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要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创新型人才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二)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三)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事

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第三章第二节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的评价

1、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2、人的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3、人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4、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5、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6、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整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第四节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稳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作用

第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第三、个人品德是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4、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一)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5、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七章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所谓法律至上,即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人人受法律的支配,人人只受法律的支配。法律不仅支配着每一个人,而且统治、管理着整个社会,把全部的社会生活都纳入到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框架之中,所有的人、组织、团体,所有的行为、事务都遵守、适用已知的法律、法律原则、法律规范。

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权为民所赋),应为人民而行使(权为民所用),因此权力运行必须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人权保障人权是指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在确认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确保公民享受各种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正当程序“没有程序(法)即无实体(法)”这一法律格言,在刑事领域体现得最为彻底。为此,由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事先明确规定刑事诉讼程序,规范刑事诉讼活动,保证刑事诉讼的有序性和公正性,就显得尤其必要。

3、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第七章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制权威

1、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尊重法律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权益的根本保障

2、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