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辨证论讲义治方法概述-课件PPT(演示稿)

合集下载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绪论•《金匮要略》理论体系•《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金匮要略》临床应用举隅•《金匮要略》学术思想探讨与传承发展01绪论《金匮要略》简介《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匮要略》原名为《伤寒杂病论》,后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内容。

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临床学科的奠基之作。

作者及成书背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困苦。

他深感医者责任重大,遂发愤著书立说,以救苍生。

据传,《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成。

该书成书年代虽无确考,但一般认为不晚于汉末。

学术价值与贡献02《金匮要略》理论体系脏腑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特点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等。

经络分布与走向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分布、走向及与脏腑的联系。

脏腑经络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脏腑经络病变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理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内伤情志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及引起的疾病。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原因、致病特点及辨证治疗方法。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诊法与辨证01020304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治则与治法治未病思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缓急治疗原则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03《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组成01功效02主治03组成功效主治组成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

金匮要略 ppt课件

金匮要略 ppt课件

尿清长,无油脂,食可稀粥半盂,大便好。
金匮要略讲义
因选用金匮肾气丸,借以蒸发肾水,升降阴阳。方中附
子、肉桂温阳,熟地、山药滋阴,丹皮清虚热,山茱萸
涩精气,茯苓健脾升化,泽泻补肾清利,用以治小儿脾

泻而成阴亏阳微之口渴尿多证,将丸改作汤服。同时用

蚕茧15克,洋参3.5克,山药30克,蒸作茶饮。服药4
些病也许是有专方的。如大柴胡汤是治疗胰胆疾病的专
方,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如口腔溃疡、急慢性胃炎、胃十

二指肠溃疡以及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管道

感染的专方一样,猪苓汤可能是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
肾盂肾炎以及尿路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疾病的专方。
哪些病有专方必效方,值得研究,希望探讨!
金匮要略讲义
【消渴案】
赵守真医案:王女新琼,4岁。病由吐泻而起,先失治
理,后又治不适宜,延至1月而吐泻始已。无何尿多而渴,

家人不以为意,几至形消骨立,不能起行,奄奄床第,

又复多日,始来延治。按脉微细,指纹隐约不见,神志
清明,晴光亦好,唇淡白,舌润无苔,语微神疲,口渴
尿多,饮后即尿,尿后即饮痛已,腰痛亦减未
金匮要略讲义
消 渴 小 便 利 淋 病 脉 证 并 治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2)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13)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 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讲义
消 渴 小 便 利 淋 病 脉 证 并 治

金匮要略讲义PPT课件2024新版

金匮要略讲义PPT课件2024新版

历史与发展
成书过程
据考证,《金匮要略》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后经王叔和整理编次而 成。
流传与版本
该书在历史上有多种版本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所引 录的部分内容。宋代以后,该书逐渐被重视,出现了多种校勘和注释本。
学术价值与影响
学术价值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古籍之一,对 于研究中医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 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风燥伤肺
症状包括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 易咳出或痰中带血等,治宜疏风清 肺、润燥止咳,常用方剂如桑杏汤 。
哮喘辨证论治
冷哮
虚哮
症状包括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 促、喘憋气逆等,治宜宣肺散寒、化 痰平喘,常用方剂如射干麻黄汤。
症状包括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 促、动则喘甚等,治宜补肺纳肾、降 气化痰,常用方剂如平喘固本汤。
热哮
症状包括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 胸高胁胀等,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 喘,常用方剂如定喘汤。
胃痛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
症状包括胃痛暴作、恶寒喜暖、 得温痛减等,治宜温胃散寒、行 气止痛,常用方剂如香苏散合良
附丸。
饮食伤胃
症状包括胃脘疼痛、胀满拒按、 嗳腐吞酸等,治宜消食导滞、和
胃止痛,常用方剂如保和丸。
针灸操作方法
包括毫针刺法、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等,根据病情 和穴位选择合适的操作方 法。
推拿按摩手法介绍及操作示范
推拿按摩手法
包括推法、拿法、按法、 摩法、揉法、捏法、颤法 、打法等八种基本手法。
操作示范
通过演示和讲解,使学生 掌握各种手法的正确操作 方法和应用技巧。
推拿按摩作用
可舒筋活络、行气活血、 调整脏腑功能,对多种疾 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2024版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对《金匮要略》中的理论、方剂、药物等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对《金匮要略》的深入研究,旨在挖掘其学术内涵,阐发其理论精髓,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对该书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研究方法与目的
辨证治疗
根据湿邪的性质和部位,采用健脾祛湿、利水渗湿、芳香化湿等治法。
外感暑热之邪或内伤饮食不节,导致气阴两虚。
病因
暑热耗气伤阴,气阴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病机
根据病情轻重和暑热的性质,采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和胃降逆等治法。
辨证治疗
暍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04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精神恍惚、沉默寡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差、口苦、尿黄、脉象微数。
治法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方药
柴胡截疟饮加减。
症状表现
较间日疟症状轻,但病程较长。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祛邪截疟,调和营卫。
治法
何人饮加减。
方药
03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01
症状表现
症状与间日疟相似,但病程更长,病情更重。
02
治法
祛邪截疟,清热保津。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05
疟病脉证并治
疟病分类
根据病程和症状的不同,疟病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四种类型。
疟病定义
疟病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流行病学特点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2024年度金匮要略ppt课件

2024年度金匮要略ppt课件
背景
该书成书于东汉时期,是在《伤 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对内科杂 病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的重要著 作。
4
历史与发展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自问世以来,一直为历 代医家所重视,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整 理、注释和发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 学术体系。
发展脉络
该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 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逐 渐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治 疗方法。
历代医家对《金匮要略》的注释 、发挥与争鸣。
《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及辨证论 治规律的探讨。
《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
2024/3/24
19
临床实验研究
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研究。
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的探索与实践。
经方配伍规律及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2024/3/24
20
方剂学研究
《金匮要略》方剂组成原则及配伍规律 。
29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程学习中所取 得的成果,如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的有 效方法和经验,如如何理解抽象
概念、如何记忆复杂方剂等。
学习困难与反思
学生诚实地反映自己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针对
这些困难的反思和应对策略。
6
02
金匮要略核心内容
2024/3/24
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
阐述脏腑经络疾病的 病因、病机和治法。
提出“见肝之病,知 肝传脾,当先实脾” 等治未病思想。
2024/3/24
强调脏腑经络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整体观念 。
8
痉湿暍病脉证治
论述痉病、湿病和暍病的病因、病机 和治法。
提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等 治湿原则。

金匮要略课件演示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演示课件
背景
当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疾病流行,人民健康受到严重 威胁。因此,金匮要略的作者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疗杂 病的理论和方法,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匮要略的内容与特点
内容
金匮要略共分为二十篇,包括各种杂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涉及内科、外科、妇 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金匮要略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1 2 3
深入挖掘
对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病证治法、方药应用等 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精华和深层内涵。
与现代医学结合
将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 中西医结合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和疾病的防治水 平。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金匮要略学术思想的同时,开展创新研究 ,探索新的病证治法和方药应用,推动中医药学 术的进步和发展。
金匮要略的未来展
06

金匮要略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学术传承
随着中医药学术的不断发展,金匮要略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经典之 一,其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将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临床价值
金匮要略所阐述的病证和治法方药等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很高 的指导价值,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其临床应用的优势。
国际化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金匮要略作为中医药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学术思想和理论将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金匮要略的发扬与创新
发扬
金匮要略作为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不仅需要得到传承,更 需要得到发扬。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发掘其现代应用价值 ,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
在发扬金匮要略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医学和科技手段, 进行创新和发展。如利用现代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深 入研究金匮要略中的方剂组成和作用机制等。

金匮要略-6PPT课件

金匮要略-6PPT课件

跨学科融合
促进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 的交流融合,拓展其应用领域和研究 视野。
学术普及与推广
加强金匮要略学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提高全社会对中医经典的认知和认同。
保护与传承
加大对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文献的保 护力度,确保其长久传承和发展。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独特诊疗思路和方法
指导新药研发和方剂研究
病机
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 机理,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 血不和等。
辨证论治理论
辨证
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象、脉象等,辨别疾病的病因 、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过程 。
论治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针灸 、推拿等。
治则治法理论
治则
是指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扶正祛邪、调理气血、调和脏腑等。
学术研究价值
金匮要略所蕴含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诊疗方 法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医 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传承价值
金匮要略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不仅对 中医,还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 用。
金匮要略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现代化研究
加强金匮要略的现代化研究,挖掘其 科学内涵,提高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实 用价值和影响力。
痈疽
分为内痈和外痈,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等治疗方法。
丹毒
分为阳丹和阴丹,分别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等治疗方法。
瘿瘤
分为气瘿和肉瘿等证型,分别采用理气散结、活 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其他科别的证治分类与特点
妇科证治
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型,分别采用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PPT课件

金匮要略PPT课件

疾病分类与病邪性质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 ? 师曰:头痛、项、腰 、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 、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 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伤、六极,妇人 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gu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 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 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十三) 病 证 分 类
《 金 匮 要 略 方 论 》
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一)基本内容:共25篇 前22篇(方剂205首,原文398条,用药155味,40多种疾病。)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总论
——
第二篇“痉湿暍篇”到第十七篇“呕吐哕下利篇” 内科 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篇 第十九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 第二十到第二十二篇:“妇人三篇”
五 邪 中 人
阳病18(营、卫、营卫) 阳病—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六种经络病证
阴病18(虚、实) 病 证 的 分 类
阴病—是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有咳、上气、喘、哕 、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九种 五脏病18(六淫:气、血、气血兼病) 五脏病—五脏受六淫之邪而为病。
六微(六腑病)18(六淫:气、血、气血兼病)
《金匮要略》对疾病的命名 ——病因: ——症状: ——病机: ——病机加病位: 水气、痰饮、瘀血 腹满、痉病、呕、哕、下利 虚劳 血痹、胸痹、肝着、肾着
——疾病特征:
中风、历节
——疾病发生的特殊时期命名: 妊娠病、产后病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