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葡萄霜霉病的介绍与防治和治疗

葡萄霜霉病的介绍与防治和治疗
症状
叶片受害后,初期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随后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新梢和果实受害后,初期出现油渍状小斑点,随后扩展为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可使果实在成熟前变软、脱落。
葡萄霜霉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欧洲和北美地区最为严重。在我国,该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葡萄产区受害最为严重。
VS
选择对葡萄霜霉病有较高抗性的品种,如瑞都香玉、瑞香玉等,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推广抗病品种
将抗病品种进行推广,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从而降低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
选育抗病品种
03
清除落叶和病残体
秋季葡萄落叶后,及时清理落叶和病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数量。
01
合理施肥
施足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02
科学浇水
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害的繁殖和扩散。
06
CHAPTER
葡萄霜霉病的研究展望
01
02
加强病害与环境、品种之间的关系研究,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深入研究葡萄霜霉病的发病机制和流行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预测其发生趋势。
加强葡萄霜霉病防治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果农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后期,对葡萄植株进行精细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强化植株管理
在恢复期,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硫磺制剂等,以保护葡萄植株不受病菌再次侵染。
喷洒保护性杀பைடு நூலகம்剂
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定期检查葡萄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霜霉病的发病症状。
定期检查病情

葡萄霜霉病有何症状怎样防治?

葡萄霜霉病有何症状怎样防治?

葡萄霜霉病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病害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

危害葡萄叶片,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影响树体养分积累,树体枝条不能成熟,发生该病害的葡萄树越冬时极易发生冻害,并且来年春季萌芽缓慢,影响来年树体生长和结果。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

叶片受害,在叶面上产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黄色小斑,随后渐变淡绿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块。

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发病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

嫩梢受害,初生水渍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霜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新梢生长停止,弯曲枯死。

卷须、叶柄、幼花序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新梢相似,于病部产生霜霉;如若早期侵染,则最后变褐、干枯及脱落。

幼果受害,病部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软腐,但在果粒表面很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

果实着色后不再被侵染。

葡萄霜霉病一般多于7月份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发病渐多,8-9月为发病盛期。

但在5-6月份低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于6月中旬也可以开始发病。

果园低洼,植株过密,棚架过低,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则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排除果园积水,降低地表湿度;合理修剪,适时整枝,尽量去掉近地面不必要的枝条,使葡萄植株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增施磷、钙肥及有机肥,酸性土壤多施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果园卫生。

及时收集烧毁或深埋病残体,秋季清扫田园和深翻,可以减少一部分越冬菌源。

(3)药剂防治。

发病前喷布1:0.7:200波尔多液或35%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隔10-15天喷布一次,连续喷药2-3次,控制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应喷布具有内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如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64%杀毒矾锌400~500倍液,或乙磷铝与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混用。

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

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

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
哇塞,葡萄霜霉病可是让很多种植户头疼的问题呀!那到底该怎么防治呢?
首先呢,要加强果园管理。

这可太重要啦!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积累,这就好比家里打扫卫生,把垃圾清理掉,才能保持干净整洁呀!合理修剪,增加通风透光,让葡萄们能“畅快呼吸”。

还有呀,注意排水,别让葡萄“泡在水里”,不然它们可会不开心的哟!施肥也要合理,增强葡萄的抵抗力,就像给它们“补充营养”,让它们身强体壮。

在防治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必须要考虑的呀!咱可不能因为防治病害而给环境带来污染,或者对葡萄本身造成伤害呀。

所以选择药剂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选择那些对环境友好、对葡萄安全的药剂。

而且使用药剂的时候也要按照规定的剂量来,可不能随意增减,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哦!
那这种防治方法的应用场景可多啦!无论是大规模的葡萄园,还是自家的小果园,都可以用呀。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让葡萄健康生长,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实。

这就好比给葡萄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它们免受病害的侵害。

我就知道一个实际案例,有个果农之前一直被葡萄霜霉病困扰,葡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后来他采用了这些防治方法,加强了果园管理,精心呵护每一棵葡萄树。

嘿,你猜怎么着?那一年他的葡萄长得可好啦,产量大增,品质也非常棒,卖了个好价钱,他可高兴坏啦!
所以呀,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真的很重要呀!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让葡萄远离病害,茁壮成长,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

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

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
(一)病状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幼果。

叶片被害处先产生边缘不清的淡黄褐色水浸状小斑,病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或略成圆形的黄褐大斑,直径可达13厘米,病斑边缘界限不清,多病斑相连可成大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似霜状霉层,干旱年份大气湿度小时不产生霜状霉层。

病斑成红褐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斑及病斑外侧叶干枯或整叶干枯,并导致脱落。

新梢受害处生出水浸状褐色斑,严重时新梢扭曲,停止生长甚至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霜状霉层。

卷须、叶柄和穗轴也能被害。

幼果受害后产生水浸状淡褐色斑,湿度大时幼果和果德生灰白色霉层,秋季二次果受害较重。

果实着色后受害较轻。

(二)防治方法
1.消灭病原在生长季节和秋季修剪时都要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

2.加强管理
在生长期间及时剪除多余的副梢枝叶,创造通风透光条件。

雨季注意排水,降低湿度,同时注意减少土壤越冬孢子被雨溅到叶片上的机会。

此外,多施磷、钾肥,酸性土壤多施生石灰,均可提高树体的抗病树体的抗病力。

- 1 -。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葡萄霜霉病是平时在种植葡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整个葡萄植株死亡。

那么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表现症状是怎样?如何防治葡萄霜霉病?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葡萄霜霉病可为害葡萄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花蕾穗、果穗、嫩梢、卷须等,有时也可导致老叶发病,整体来说叶片受害最重,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量落叶、落果,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霜霉病的发生一般都是昼暖夜凉、多雨潮湿、雾大露重的条件下,这个病会严重发生,属于高湿性病害。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落叶之后,冬季修剪完,彻底打扫落叶、落果,集中带到园外烧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带病的落叶以及病残体入土越冬;霜霉病发生的葡萄地块应该是有炭氮比例失调的现象,要多施有机肥,适当的增施钙肥以及磷肥;要及时的打杈,留枝不要过于密集,及时绑缚,清除接近地面的枝蔓、叶片增强园内通风透光效果;低洼的果园要及时排水,注意通风散湿,在南方多雨潮湿的地区,可以采用避雨栽培的措施,这样可以显著减轻霜霉病的发生。

2、防治药剂当昼夜平均气温达到13度左右时,并且又出现雨、露等,一般在开花前或者落花后开始喷药,时间间隔为10天左右,一直到果实采收。

葡萄采摘之后,如果出现雨露较多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喷2--3次。

常用保护性杀菌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若是已经发生葡萄霜霉病病害,则可以喷施85%波尔·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有效治疗。

如何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如何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雨水传播
葡萄霜霉病的传播途径
急性发病
葡萄霜霉病病菌繁殖迅速,一旦感染,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大量叶片和果实的枯萎和坏死。
反复发病
葡萄霜霉病病菌可以形成潜伏感染,即使在低温或干旱条件下也可以保持侵染力,并在适宜条件下再次发作。
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特点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03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避免偏施氮肥,以降低霜霉病的发生率。
抗药性的治理措施
轮换用药
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可降低霜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基于作用机制创新
基于制剂技术的创新
基于生物防治的创新
新型药剂的研发与应用
葡萄霜霉病的生物防治
05
种类
生防菌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真菌中的卵菌纲和霜霉菌纲。
作用机制
生防菌通过寄生、拮抗、竞争等作用机制,对葡萄霜霉病进行防治。
xx年xx月xx日
如何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CATALOGUE
目录
葡萄霜霉病的基本认识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葡萄霜霉病的抗药性治理葡萄霜霉病的生物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中的误区与对策
葡萄霜霉病的基本认识
01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侵染葡萄叶片、新梢和果实等部位。
该病害在葡萄生长季节内反复发作,造成叶片早落、果实质量下降和减产等问题。
加强宣传力度。加大对葡萄霜霉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葡萄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防菌的研发与前景展望
葡萄霜霉病防治中的误区与对策
06
防治误区
要点三
误区一

葡萄苗常见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三大疾病特性及防治技术

葡萄苗常见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三大疾病特性及防治技术

葡萄苗常见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三大疾病特性及防治技术葡萄苗常见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三大疾病特性及防治技术一、葡萄霜霉病1、葡萄霜霉病表现:霜霉病是国际葡萄第一大病害,首要为害叶片,其次是新梢、幼果和卷须。

叶片受害,叶面开端出现油污状小斑驳,扩展后为黄褐色、多角形病斑。

环境湿润时,病斑反面发作白色霜状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嫩梢、花梗、叶柄发病后,油污状病斑很快变成黄褐色洼陷状,湿润时病部也发作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梢停止生长、歪曲、乃至枯死。

幼果感病,开端果面变灰绿色,上面满布白色霉层,后期病果呈褐色并干燥掉落。

2、葡萄霜霉病发病因素:萌开展叶后(5月上旬)至新梢成熟后落叶前(11月)的全部生孩子期均易感病。

以卵孢子在病叶等病残安排中越冬。

借雨水飞溅传达,由气孔、水孔侵入寄主安排。

中温高湿病害,多雨、雾、露珠气候易发病,防治不及时病害易迅速延伸,引起大流行,构成前期落叶。

3、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办理,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冬季修剪后彻底清除病残。

②坚持防重于治的准则,病害发作前: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

③初见病斑或在病害高发期,用医治兼保护药剂进行医治和预防:满分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瀚生质高55%烯酰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留意:6,7月份温度过高的幼果期,代森锰锌类的药剂慎用。

二、葡萄黑痘病1、葡萄黑痘病表现叶片受害,初呈针头巨细的圆形褐色斑驳,扩展后中心呈灰褐色,边际色深,病斑直径1~4毫米。

跟着叶的生长,病斑常构成穿孔。

叶脉感病,构成叶片舒展畸形。

新梢、卷须、叶柄受害,病斑呈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洼陷,后期病斑中心稍淡,边际深褐,病部常龟裂。

新梢发病影响生长,致使干燥变黑。

幼果受害,病斑中心洼陷,呈灰白色,边际褐至深褐色,形似鸟眼状,后期病斑硬化、龟裂、果小而味酸不能食用。

2、葡萄黑痘病发病因素:黑痘病是葡萄果实病害中发作最早的一种病害。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萌发至展叶期开端侵染,首要损害幼嫩绿色有些。

怎样防治葡萄霜霉病

怎样防治葡萄霜霉病

1、病原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低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

当日平均气温达13℃时,越冬孢子即可在潮湿土壤中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再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雨水溅射等)到葡萄幼嫩组织表面,从气孔侵染为害。

经7~12天潜育期,导致发病,产生大量菌丝病菌孢子(白色霜霉状物)。

该病菌孢子经气流或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芽中越冬的菌丝,第2年随幼嫩组织生长,直接导致发病,并产生病菌孢子进行侵染。

葡萄霜霉病再侵染次数多,流行性很强,防治不当常造成早期落叶,甚至死树。

一次落叶影响3年(当年绝收,次年无果,第3年产量很低)。

2、症状
葡萄霜霉病可为害葡萄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花蕾穗、果穗、嫩梢、卷须等,有时也可导致老叶发病,整体来说叶片受害最重,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量落叶、落果,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3、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目前葡萄霜霉病防治的最主要措施,建议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且不同类型的治疗性杀菌剂也要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耐药性。

一般从开花前或落花后开始喷药,用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0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药,直到果园采收)
德民欣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新包装上市,规格有20g,120g,500g,1000g,25kg.产品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证件齐全,1物1追溯码,1县1代理商,签订正式合同,请认准德民欣商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流行病害.该病严重流行时。 
叶片焦枯早落。枝梢扭曲畸形,果实瘦化酸涩,对 
树势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 一、发生的特点及危害症状 1.特点 病源为葡萄生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 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形成球形吸器伸人叶 肉细胞吸收养分。卵孢子在水滴中形成芽管.芽管 顶端形成梨形孢子囊.内生并释放3o_-60个游动孢 子。 2.影响病害发生因素 ①湿度、温度、光照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降 雨、大雾、阴天有利病菌侵入。其中降雨最易引起 病害流行.孢子囊的产生需要95%一100%的相对湿 度和至少4小时的黑暗条件 孢子囊在夜间形成. 阳光下暴露几小就会失活.因此侵染一般在早上发 生。从侵染到显症需4天 孢子囊及卵孢子的萌发 需要在水滴中进行,孢子囊形成温度为13—28℃。 最适温度15℃.萌发的温度为5—2lcI=.最适温度 为l l5℃,高湿冷凉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冬春潮 湿、接着是暖和的夏天。加之降雨不断的气候最有 利于卵孢子越冬、萌发和病害的蔓延传播。在昼夜 温差大、持续降雨、雾多水大少风时最适宜发病. 果园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种植过密、管理粗放等. 使园内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6月发 病,7月增多。8—9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老叶虽 不易感病,但幼叶仍可发病。 ②栽培管理不当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施肥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刺激抽发新梢造成枝 叶徒长.架面郁闭,使秋后枝叶繁茂.组织成熟延 迟,都能使病害加重。果园管理不善,棚架过低. 架面过密,排水不畅、杂草丛生、枯枝落叶乱堆乱 放,使田园通风透光不良,都易引起病害发生。 3.病菌传播 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等在土壤中 越冬。气候温暖地区.也能在菌丝或未脱落叶片内 越冬。卵孢子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存活长达2年.翌 年春季,当条件适应时,卵孢子可在水滴中、 土壤中萌发。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借风雨传播 株上,引起初侵染。卵孢子可随病叶等病残组 人土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4.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卷 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叶正面形 成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叶背产生白色的霜霉 状物。叶片受害,初期在叶正面产生半透明油 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随后渐渐变成 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多个 病斑常融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大斑块.叶片似火烧状 
焦枯、卷缩、早期脱落。在潮湿条件下,叶片背面 
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 
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病部干缩下陷,生长 
停滞,扭曲变形,皱缩脱落。甚至枯死。幼果从果 
梗开始发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 
感病的果粒初期变硬。成熟时变软。易脱落。在穗 
轴上留下疤痕。已着色的接近成熟的果粒较少感病, 
但感病的果梗可以传染给老果粒 小花及花梗受害, 
出淡绿色至黄褐色斑点.病部长出白色霜霉状物. 
最后腐烂、脱落。 ’ 
二、防治对策 
1.清除菌源 
秋季结合剪枝,剪去病枝、病梢、 
病果.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 
埋,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发现染 
病花序、叶片及果粒要及时摘除深埋。 
2.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夏剪和绑缚新梢.改善通 
风透光条件。注意田园及时排水.中耕 
除草,降低地表湿度,合理修剪,清除 
近地面的蔓、叶,降低小气候湿度;适 
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铜制剂是防治霜霉病的良好药剂.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一l0天喷药 
1次.直到葡萄采收 有时葡萄采收后 
多雨潮湿。还应喷药1—2次.避免早 
期落叶 对霜霉病预防效果好的药剂有 
80%大生M一45可湿粉600--800倍液 
对霜霉病有治疗作用的药剂有64%杀 
毒矾可湿粉600---800倍液、疫霜灵可 
溶粉600m800倍液等 为防止病菌产 
生抗药性.与其它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 
效果更好 

查苎 竺 竺! 

莆萄霜霉病的睛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