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国家的财富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3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

13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

第十三章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对城市规划应从学科意义和实践行为的多方面加以把握。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与公共政策、公共干预密切相关,城市规划暗示为一种当局的行为。

按照现代行政法制的原那么,城市规划行政打点的各项行为都要有法律的授权,并依法施行打点。

法制化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行政权力与法制建设一城市规划与行政权力对城市进行规划,实施规划打点,涉及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把握,因此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

城市规划在实践中又暗示为对资源的配置,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涉及资源开发操纵的价值判断和对人们行为的尺度。

所以现代城市规划又是城市社会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建制。

无论是对城市开展的有意识、有方案的主动行为,还是对无数项开发活动的被动控制,都必然联系到权威的存在及权力的应用。

按法国学者拉卡兹(Jean-Paul Lacaze)的说法“人们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更深入的理论阐发,但是为此必需同意将它作为权力行为来研究,以便理清政治打点的决策、意识形态和专业实践经验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

纵不雅世界各国,城市的建设和打点均是城市当局的一项主要本能机能,城市规划无不与行政权力相联系。

二、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当局的一项本能机能,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起因和不同的立法授权方式,但是当局的规划行政权力来源于立法授权倒是共同的。

(1)在英国,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当局的本能机能发源于公共卫生和住房政策。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开展了出产力,同时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堆积,发生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造成了社会不安,甚至动乱,从而迫使当局采纳对策。

为了克服由于人口过密以及不适的卫生条件给城市带来的经济代价和社会政治代价,就必需对市场经济的自发行为以及私人财富权益加以公共干预。

19世纪英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立法就是在这样的布景下发生的。

为了使城市能够达到适当的卫生尺度,处所当局被授权制定和实施处所性的法规。

《国家财政》ppt课件.ppt

《国家财政》ppt课件.ppt
第一框 国家财政
1 新情境·激趣导航 材料一 2015 年 1 月 30 日,财政部公布了 2014 年财政收支情 况。2014 年我国财政收入 14.035 0 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 8.6%, 其中税收收入 11.915 8 万亿元,比一次 午餐上向当时的一位白宫官员解释税率与生产和税收的关系时,在 餐桌上画出了拉弗曲线,如图: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分类(按具体用途)。 ①经济建设支出。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 ⑤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 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启示:国家必须确定合理的税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分配关系。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理解财政收支关系。 2.明确财政收入的构成及财政支出的种类。 3.深刻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重点) 4.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重点、难点)
新知预习
一、财政及其作用
②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计划在 批准前称预算草案,计划执行的结果称决算。
(2)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 两个方面。财政通过国家预算来实现的,而不是决算。
3.财政的作用(重点)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①必要性: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方式: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 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第十章_国民财富统计

第十章_国民财富统计

二、土地资源统计 土地资源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即主要由岩石 及其风化物与土壤构成的物质资源。是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 物质财富。
(一)土地资源总量及构成统计 一般用土地总面积指标来反映。 土地总面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主权 范围内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 域面积)的总和。
Hale Waihona Puke 林木生长量 年末林木蓄积量 年初林木蓄积量
3.森林采伐量统计

主要是对林木采伐数量的统计,常用指标是森 林采伐量,指每年实际砍伐的林木数量,可用 采伐面积来表示,也可用采伐木材量来表示, 一般后者更常用于对森林资源的统计分析。
(二)森林资源统计分析
采伐量与蓄积量对比,求得木材蓄积利用系数 指标,反映森林采伐程度; 将采伐量与生长量对比,研究森林资源的采伐 是否合理适度; 将造林面积与采伐面积作比较,可分析森林资 源的更新情况; 将木材蓄积量与木材需要量对比,可反映森林 资源对木材需要的保证程度。
三、森林资源统计

森林资源是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 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的总体。
(一)森林资源统计的内容 1.森林资源量统计 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从与土地资源的联系角度设立森林面积 指标; 二是从可利用价值角度设立林木蓄积量指标
(1)森林面积指标: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有林木的土地面积和适合种植 林木的无林地面积之总和面积。 森林总面积:指林业用地面积中的有林地面积,包括 :林木覆盖的土地面积;林中沼泽地、草地、荒地等无 林木土地面积。 森林覆盖面积(森林面积、实有森林面积、郁闭林面积) :不包括:疏林地、灌木林、苗圃地、新造未郁闭林、 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道路、防火线占地面积。 森林经营面积:指人工营造的成片林地实有面积。

第十章_国民财富统计

第十章_国民财富统计

林木生长量 年末林木蓄积量 年初林木蓄积量
3.森林采伐量统计

主要是对林木采伐数量的统计,常用指标是森 林采伐量,指每年实际砍伐的林木数量,可用 采伐面积来表示,也可用采伐木材量来表示, 一般后者更常用于对森林资源的统计分析。
(二)森林资源统计分析
采伐量与蓄积量对比,求得木材蓄积利用系数 指标,反映森林采伐程度; 将采伐量与生长量对比,研究森林资源的采伐 是否合理适度; 将造林面积与采伐面积作比较,可分析森林资 源的更新情况; 将木材蓄积量与木材需要量对比,可反映森林 资源对木材需要的保证程度。
内容主要包括: ①土地环境统计,以反映土地及其构成的现有 量、利用量和保护情况; ②自然资源环境统计,以反映食物、森林、水、 矿物资源以及文化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游 览区、草原、水生生物等现有量、利用量和保 护情况;


③能源环境统计,以反映能源及其构成的现有 量,开采、消耗、回收和利用情况以及对环境 的影响;④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以反映人群 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劳动条件、居住条件、 娱乐和文化条件以及公用设施等方面的状况; ⑤环境污染统计,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污染 状况以及污染源排放和治理状况。此外,还有 反映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的组成和工作发展情况 的统计。

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指标
森林面积 森林覆盖率 100% 土地总面积 森林覆盖面积 森林密度 100% 森林总面积 林木株数 相应的林地面积

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 要达到30%,且分布均匀,才能保证较好的 生态平衡
四、矿产资源统计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 中或出露于地表的有用矿物资源。 (一)矿产资源总量统计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 源,具体又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黄金 属等十大类。矿产资源总量指标主要有矿产 储量和已开采量两类。

12第13章:兽的真相(上)

12第13章:兽的真相(上)

第13章:兽的真相(上)再次真诚欢迎大家来到启示录讲解当中。

我们现在是来到启示录研究的中心部分,很多惊人的预言正在我们面前一幕幕地揭开。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习的预言会比以往的内容更加扣人心弦,是直接与生活在现时代的我们有密切联系的。

我们终于到了研究13章的时候了,13章以兽的印记的预言而闻名。

13章的内容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1-10节,主要说明人们被强迫接受其印记的这个兽是谁;后一部分是11-18节,是有关兽的印记的预言。

有很多人不考虑兽的真面目,而随意解释兽的印记,这样是不行的。

我们一定要先搞清楚这个兽到底是谁,先要搞清楚这个兽的真相,然后再去研究这个兽的印记,这样才可以。

这一章我们一定要详细地查考,我们先要了解兽的真相。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13章前半部分里面出现的、从海中上来的兽到底是谁,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希望你能提起精神来,好好注意以下的话语。

启13:1-10,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有十角七头,在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七头上有亵渎的名号。

我所看见的兽,形状像豹,脚像熊的脚,口像狮子的口。

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权柄都给了它。

我看见兽的七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那死伤却医好了。

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又拜那龙,因为它将自己的权柄给了兽,也拜兽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它交战呢?”又赐给它说夸大亵渎话的口,又有权柄赐给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个月。

兽就开口向上帝说亵渎的话,亵渎上帝的名并他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

又任凭它与圣徒争战,并且得胜。

也把权柄赐给它,制服各族、各民、各方、各国。

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刀杀人的,必被刀杀。

圣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

有关兽的印记的详细解释是在10节以后的经文当中。

人们将被强迫接受兽的印记,而1-10节是在解释这个隐藏在背后的兽的真相是什么。

有一点我们要清楚,13章说到两个兽,第一个兽从海中上来,第二个兽从地中上来,并且第二个兽要为第一个兽建立兽像,所说兽的印记是指第一个兽的印记。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3章 通货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3章 通货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通货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通货膨胀、通货收缩、通货紧缩与滞胀这几个概念有何不同?答:(1)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收缩又称反“通货膨胀”,指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的过程。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它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3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经典习题及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名词解释1.食利阶层答:食利阶层是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垄断资本家组成的阶层。

占人口极少数的垄断资本家,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剥削,在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通过攫取的巨额货币资本,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作为进一步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

他们投资和参与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分散于许多部门和行业,甚至分布于世界各地。

他们不可能一一地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只能通过雇佣大量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来代为经营。

以“剪息票”为生而不参加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食利者增加了,他们依靠握有大量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和利息,使他们可以过着穷奢极侈的寄生生活。

二次大战后,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也更加集中在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手里。

日益扩大的食利阶层不仅直接无偿地占有巨额的国民财富,而且为了满足他们腐朽的寄生生活,还发展了许多专门为之服务的行业和部门,如赌博、贩毒等。

食利阶层的出现表明,资本家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已经是多余的了,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的赘瘤。

2.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

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中,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一(另一个是资产阶级)。

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

虽然在英语中这一术语早在1663年就已出现,但它的现代含义却是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确定的。

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宏观经济学_第十三章_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_第十三章_IS-LM模型
变现风险(Liquidity risk) ;
事件风险(Event risk)。
第二节 IS曲线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二 IS曲线的概念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
在产品市场上总需求 与总产出相等。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 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
Y=
a+ I ————
1–b
I= e – d r
[案例] 减税还是加税?(2)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数据 显示,2012年全国财政 收入为110740亿元,同 比上一年增长11.2%。

在关注财政收入的同时 要注重财政支出,未来 减税是税改的目标。 当一国财政的民生支出 规模较小时,民众往往 觉得没有直接受益。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r
产品市场均衡 i(r) = y – c(y)
·
y
·
投资储蓄均衡 i=s (2)
o
r
i
投资需求
(4)
·
o
·
·
y
o
·
(1)
i
第二节 IS曲线 二、IS曲线的斜率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四 IS曲线的斜率

若将r看作因变量,则IS曲线的斜率为:
也可表示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d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国 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反之,越不敏感。 投资乘数KI越大, IS曲线越平坦,投资(或政府支出 )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反之,越小。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第二节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利率
三 货币的供给 3、银行体系的货币再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