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基坑工程技术举例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基坑工程技术举例综述

摘要: 介绍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并对基坑支护体系进行了分类, 对

国内外当前基坑工程技术进行了举例,并对我国当前基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对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基坑工程; 支护体系;土压力; 变形控制;施工技术

一、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基坑工程是基础和地下工程施工中和一个传统课题, 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难题, 既涉及土力学典型强度问题和变形问题, 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 是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仪器以及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的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早在20世纪40年代, Terzaghi 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 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 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粘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 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并从70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 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 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 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 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 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 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 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任何一个工程方面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 一种新的支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 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支护的增加, 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支护开挖。迄今为止, 支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支护机理来讲, 基坑支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 然后有悬臂支护、内支撑( 或拉锚) 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放坡开挖需要场地有较大的空间, 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场地周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放坡开挖至今仍然不失为基坑支护的好方法; 悬臂支护是指不带内支撑或拉锚的支护结构,其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形成支护结构。另外, 悬臂支护结构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加固改良形成, 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 为了改善悬臂式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 满足较深基坑支挡土体的要求, 发展了内撑式支护和拉锚式支护结构; 为了挖掘支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 使支护结构型式更加合理, 并能适合各种基坑型式, 综合利用空间效应, 发展了组合型支护结构型式。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 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土钉墙等。钢筋混凝土桩设置方法有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和预制桩等。

二、国内基坑工程技术

20世纪年0代前,由于基坑规模小工程量少,支护形式多为放坡钢板桩支护等简单形式,而今,土钉墙水泥土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挡式结构都已广泛应用。

1、土钉墙

土钉墙最初在北京、山东、江苏、昆明等非软土地区成功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这

一支护技术被列入了我国第一版基坑工程规范,但对其适应性相关规范都作了限制,如适用条件为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不宜用于淤泥质土饱和软土及未经降水处理地下水位以下的土,不宜用于饱和的粉细砂层、砂砾卵石层和淤泥质土层。由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我国沿海软土地区,如福建浙江上海等在20世90纪年代也曾大量采用土钉支护结构,一般开挖深度4-6米,最大为7-8米。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但发生较大位移甚至整体滑动破坏的事故也不鲜见。在深入研究了软土地基土钉墙的破坏机理后,认识到软土地基中的土钉墙除应考虑土钉加固土体本身的稳定外,还必须分析软弱下卧层对土钉墙稳定性的影响,应持科学谨慎而又积极的态度,针对各种软土状况进行相应设计验算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复合土钉墙使土钉墙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展诸如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止水帷幕复合土钉墙以及微型桩复合土钉墙等形式在实际工程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使非软土地基的土钉墙开挖深度更大,也使软土地区土钉墙的稳定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11年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颁布了《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2、水泥土搅拌桩技术:

水泥土搅拌桩技术一般认为是我国目前5米以内的首选支护形式。该技术既能挡土又能挡水,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它有好几种布置型式:实体式、空腹式、格构式、拱型或拱型加钻孔灌注桩,既可以浆喷也可以粉喷。

3、钻(冲、挖)孔桩、沉管灌注桩或钢筋砼预制桩:

对于5-10米深软土基坑,常采用钻(冲、挖)孔桩、沉管灌注桩或钢筋砼预制桩等技术。如需防渗止水时,则辅之以水泥土搅拌桩、化学灌浆或高压注浆形成止水帷幕,有时亦用钢板桩或H型钢桩。

4、锚杆技术:

锚杆技术以其能为基坑开挖提供较广阔的空间优势,在我国应用广泛。上海、天津先后提出了二次注浆技术、干成孔注浆技术等,有利于在饱和软土中推广应用。近年施工有许多成功的实例。

5、地下连续墙:

基坑深度大于10米时,较多地采用。国外及港台地区常倾向于采用地下连续墙技术,该技术在大深度基坑和复杂的工程环境下有优良表现,但造价较高,经济性不佳。以地下连续墙为挡土墙兼作地下室外墙,采用逆作法施工可缩短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大面积暴露的时间,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性能,使其刚度大为增强节省支撑或锚杆的费用,使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大为减少,从而使总造价降低,一举多得,是一种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

6、SMW工法连续墙:

SMW是soil Mixing Wall的缩写。该工法是以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现场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重叠搭接施工,然后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至水泥结硬,便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

SMW工法近年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大量应用,有以下特点:施工不扰动邻近土体,不会产生邻近地面下沉、房屋倾斜、道路裂损及地下设施移位等危害;钻杆具有螺旋推进翼与搅拌翼相间设置的特点,随着钻掘和搅拌反复进行,可使水泥系强化剂与土得到充分搅拌,而且墙体全长无接缝,从而使它可比传统的连续墙具有更可靠的止水性,其渗透系数K可达10-7m/s;可在粘性土、粉土、砂土、砂砾土、Ф10 以上卵石及单轴抗压强度600Mpa以下的岩层应用;可成墙厚度550-1300mm,常用厚度600mm 。成墙最大深度目前为65m,视地质条件尚可施工至更深;所需工期较其他工法为短,在一般地质条件下,每一台班可成墙m;废土外运量远比其他工法为少;经济性好,目前在日本造价约为1500日元立70-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