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12
三、配置管理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配置
流程及安全防护等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抗肿瘤药物的 配置工作。
抗肿瘤药物配置成品的保存条件,如放置时间、储存温度、 是否需要避光等应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以保证药效。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抗肿瘤药物的保存条件、给药方式、输 注速度、输注时间、渗漏处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15
谢谢大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16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7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
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 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 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 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 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必须参见说明书谨慎选择、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 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 时处理。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9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药物临床试验是在已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探索、拓展
患者治疗获益的新途径,以求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预后,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加。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8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
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 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PPT【89页】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PPT【89页】
一、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 为人类死亡的第1或第2位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 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21%
12.3%
二、肿瘤治疗方式
• 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热疗、冷冻、激光
• 化学治疗
• 生物治疗
新辅助化疗 辅助性化疗 根治性化疗
fraction,
GF):按指数进行分
分裂增殖的细胞(大部分药物作用对象)
裂增殖的细胞,占肿瘤全部细胞群中的比率。 血液性毒性时剂量调整
静脉用CF2小时达峰浓度,维持2小时。
GF值越大,对药物的反应越敏感。一般早期肿 及时停药
使用顺铂≥50mg/d,水化液体2000-3000ml/d
瘤F值大,药物疗效较好。 与细胞中DNA或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基团起烷化反应 (即取代这些基团上的氢离子),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
• 分子靶向治疗 姑息性化疗
• 内分泌治疗 抢救性化疗
• 基因治疗
化疗
特殊管理的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必须由护师复核。
注射发疱性药物前,应先抽回血,给药速度为5ml/分钟,每给2ml左右液体应抽回血一次,以确定针头位置未变,并反复询问病人有无
• 根治性化疗(curative 疼痛或烧灼感
并由药师复核药品,确认无误方可发放或配置。
功能低下者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 心功能不良、 严重感染者
四、化疗停药标准
• 呕吐频繁,影响进食或电解质平衡 • 腹泻超过每日5次或出现血性腹泻 • WBC<3.0*109/L 或 BPC<60*109/L • 心肌损害 • 中毒性肝炎 • 中毒性肾炎 • 化学性肺炎或肺纤维变
第二部分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8
抗嘌呤药: 巯嘌呤、硫鸟嘌呤
抗叶酸药:二氢叶酸 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RNA 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 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
甾体激素药:雌激素、 孕激素、雄激素和肾
上腺皮质激素
嘌呤合成
嘧啶合成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DNA RNA 蛋白质
抗嘧啶药: 氟尿嘧啶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如羟基脲。
完整版课件
25
• 伊立替康
完整版课件
26
• 依托泊苷(VP-16):
– S期和G2期的细胞对其最为敏感。 – 抗癌谱较广。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40%。
• 替尼泊苷:
– 作用和作用机制与依托泊苷相似,S期和G2期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毒 药物。
– 能通过血脑屏障,对治疗恶性脑瘤极为有利,与洛莫司丁又协同作用。 – 适用于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急性白血病,颅内恶性肿瘤,膀胱癌,
– 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 造血因子的应用
• 第四阶段
– 循证医学证据
– 分子靶向药物
– 肿瘤个体化治疗
完整版课件
4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基础
• 抗肿瘤药物分类 • 药效学特点 • 药代学特点 • 毒副作用与防治原则 • 耐药性与对策
完整版课件
5
抗肿瘤药物传统分类
• 来源和作用机制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物 • 抗生素 • 植物类激素 • 其他(铂类、靶向等
酰胺供应,从而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生长。 • 临床应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达50%以
上,用于肿瘤治疗时,应该与其他抗癌药联合应用。 •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荨麻疹、低蛋白血症、外围组

抗肿瘤药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03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常见抗肿瘤药物介绍
细胞毒类药物
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 DNA合成,抑制肿瘤 细胞生长,如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等。
激素类药物
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 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 细胞凋亡,如他莫昔芬 、来曲唑等。
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 进行治疗,如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 等。
靶向治疗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靶点,如酪氨酸激酶、血管生成因子等,设计合成 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进入细胞内与靶点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 散。
大分子靶向药物
包括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等,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结合,发 挥抗肿瘤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而抗体偶联药物 则可以将细胞毒药物精确地导向肿瘤细胞。
对机体影响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 小,而恶性肿瘤可严重 危害机体健康,甚至危 及生命。
常见肿瘤类型及其特点
A
上皮性肿瘤
包括癌和肉瘤,分别来源于皮肤和内脏器官的 上皮组织。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肉瘤则多见 于青少年。
间叶组织肿瘤
包括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等,多发 生于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这类肿瘤 多为良性,但部分类型有恶变可能。
免疫治疗药物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 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如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药物选择原则及适应症判断
个体化治疗原则
01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药物适应症判断
02
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范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药物副作用及风险评估

抗肿瘤药 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 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Mitosis
M
DNA content = 4n
G2
G1
S
DNA synthesis
DNA content = 2n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ONCOLOGY 肿瘤化学治疗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otherapy
Antibiotics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物烷化剂的药理特性
▪ 生物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 ▪ 生物烷化剂在抑制和毒害增生活跃的肿瘤细
胞的同时,对其它增生较快的正常细胞。 ▪ 生物烷化剂对骨髓细胞、肠上皮细胞、毛发
细胞和生殖细胞也同样产生抑制作用,因而 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脱发等。
▪ 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 疗(化学治疗)等。
▪ 化学治疗为主要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的概念
Definition of tumor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的概念
氮芥
▪ 2003年8月9日,齐齐哈尔市发现日本军队留下的芥子气,造成30多人 中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物烷化剂的作用原理
▪ 生物烷化剂能在体内生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 ,与生物大分子(DNA、RNA的重要酶类中 的富电子(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 酸基等)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 DNA分子发生断裂。
▪ 仅对淋巴瘤有效 ▪ 毒性大,特别是对造血器官 ▪ 不能口服 ▪ 在此药基础上可以进行结构改造-降低N原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ppt课件


:恶肉
性 瘤
淋 。
巴 瘤 、柔比星者不能再用。表柔比星总限量为550-800mg/m2。 多柔
多柔 比星、表柔
3.心脏毒性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缓和心电图改变。心脏
比 星 、比 星 、 吡 柔 毒性与累积剂量相关,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心功能,以减少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心
表柔
比星还可用 于治疗乳腺
4.使用氟尿嘧啶、卡莫氟时不宜饮酒或同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减少消化道出血
主 要 用 的可能。 于治疗 晚期胃
5.去氧氟尿苷和卡培他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肠炎与脱水。当发生严重的腹部疼痛、
癌。 腹泻及其它症状时,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卡培他滨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及手足综合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 201141年9月)
•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 • 代表药物:伊立替康、托泊替康、羟基喜树碱; • 适应症: 伊立替康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托泊替康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以及初始化
疗或序贯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羟基喜树碱、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多用于治疗恶 性淋巴瘤、白血病、消化道肿瘤、肺癌、膀胱癌,羟基喜树碱还可治疗头颈部上皮癌 •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 • 代表药物: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 适应症:依托泊苷对恶性生殖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卵巢癌有效;替 尼泊苷对颅内恶性肿瘤有效。
氨 蝶 呤 、病 , 特 别 是 急 培 美 曲 性淋巴细胞性
2.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仅能由专家、在有必需设备和人员的医
塞等 白血病,恶性 院内使用,同时应采用“亚叶酸钙解救”。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甲氨蝶呤
葡萄胎,绒毛
膜上皮癌,乳 血清水平以发现潜在的毒性,建议碱化尿液及增大尿量。
腺癌,恶性淋 巴瘤,头颈部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 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 放线菌素D、光辉霉素
– 作用于拓扑异构酶的抑制药物
– 作用于有丝分裂期,干扰微管 蛋白合成的药物
– 其他细胞毒药物
• 激素类
– 抗雌激素 – 芳香化酶抑制剂 – 孕激素 – 性激素 – 抗雄激素 –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拮抗剂
• 生物反应调节剂 • 单克隆抗体 • 其他:
• 第二阶段
– 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进行抗肿瘤药物活性筛选 – 细胞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 – 完善临床随机对照评价体系
• 第三阶段
– 肿瘤综合治疗和多药联合化疗 – 关注远期疗效和毒性 – 儿童白血病、滋养细胞肿瘤根治性疗效 – 发现原癌基因、多药耐药基因 – 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 造血因子的应用
• 博来霉素(BLM) • 作用特点:抑制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为细胞周期非特异
性药物。 • 临床应用:对鳞状上皮细胞癌、睾丸癌、恶性淋巴癌有较好疗
效。治疗睾丸癌时与长春碱、顺铂合用可使部分患者获完全缓 解。 • 不良反应:对骨髓抑制很轻,肺间质纤维化是本品的最严重的 毒性。
地缓解胃腺癌和肺癌,与环磷酰胺、塞替哌合用,可提高治疗恶 性淋巴瘤疗效。 • 不良反应:主要为毒性持久的骨髓抑制,最危险的毒性表现为溶 血性尿毒综合症,当总剂量高于70mg/m2时,肾衰的发生率高达 28%。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破处坏,请D联系N网A站的或本抗人删生除。素
• 本类药物可使细胞中核酸、蛋白质、酶上的氨基、羟基、 巯基以及嘌呤基等烷基化,从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使 细胞的分裂增殖受到抑制或引起细胞死亡。
• 分裂增殖快的肿瘤细胞首先受抑制,表现为治疗作用。 • 骨髓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增殖亦快 • 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选择性低,毒性大。 •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抗肿瘤药教学课件ppt

抗肿瘤药教学课件ppt
2. 研究新的作用机制:除了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目前还有许多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如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等
3. 降低药物毒性:传统抗肿瘤药物的毒性较大,往往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研发人员正在致力于开发低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抗肿瘤药的研发动态
1. 靶向治疗药物的兴起:随着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肿瘤细胞内一些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 免疫治疗的崛起: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抗肿瘤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不断进步的过程。早期抗肿瘤药主要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的,如长春碱、紫杉醇等
抗肿瘤药的特殊情况处理
药物相互作用
抗肿瘤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密切关注。如需联合用药,需要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和评估。
特殊人群用药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抗肿瘤药物的用法和用量需要特别注意,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05
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及案例分析
抗肿瘤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淋巴瘤等。
抗肿瘤药的发展历程
抗肿瘤药的研发方向主要包括发现新的靶点、研究新的作用机制、降低药物毒性等方面,未来抗肿瘤药的研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和综合治疗。
抗肿瘤药的研发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目前,抗肿瘤药的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现新的靶点:随着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发现新的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为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杀灭迅速生长的肿瘤细胞

药物治疗
激素:调节受体或抑制合成
靶向:特异性抑制肿瘤或血管生长信号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8
常用抗肿瘤药物
细胞毒类 (亦称为化疗药) 激素类 (糖皮质激素亦可作为 细胞毒类) 生物反应调节剂 分子靶向药物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竞争作用
抗雌激素类、抗孕激素类、抗雄激素类 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治疗一线药物
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
抑制作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 对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一种药物切除模式
与抗激素类合用疗效更优
调节激素作用于细胞核或细胞浆激素受体的活性,
并诱导 mRNA 合成/蛋白质合成/细胞功能改变。
2/27/2021
1
如何评价肿瘤合理用药
安全(safety) 有效(efficacy) 适当(suitability) 经济(cost)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2
内容
一、抗肿瘤药物概述 二、循证医学与肿瘤合理用药 三、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3
一、抗肿瘤药物概述
评价合理用药四要素
安全(safety):承受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治疗效果 有效(efficacy) :药物治疗产生预期治疗效果 适当(suitability):包括用药的各环节,如给药剂量、途径等 经济(cost):尽可能少的药费支出换取尽可能大的治疗收益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5
肿瘤的药物治疗发展
近代(20世纪)
40年代——氮芥、己烯雌酚 70年代——MMC等
50年代——MTX、5-Fu等
80年代——Taxol 、EPI 等
60年代——ADM、PPD等
90年代——GCSF、EPO等
现代(21世纪)
分子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物靶向传输系统——微乳、脂质体等
肿瘤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与策略
明确病理性诊断和分期 明确治疗方针和目标 根据药物治疗作用选择 充分利用联合化疗的优势 了解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 应达到有效的剂量强度 •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 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间隔 • 实施个体化用药 • 重视治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17
二、循证医学与肿瘤合理用药
循证医学可避免以下误区
恶性肿瘤化疗有害无益,只会加速死亡 以个人经验或个别报道决定化疗方案 借鉴、移植、套用其他肿瘤化疗经验 化疗药物组合、用量、用法随意 贸然使用新药、新方法
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治疗
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利益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8
血液系统毒性 消化系统毒性
普遍存在,对增殖活 跃的细胞产生较强的
抑制作用
特殊不良反应
肾脏:顺铂 膀胱毒性:异环磷酰胺 心脏毒性:蒽环类药物 神经毒性:长春碱类 肺毒性:博来霉素 过敏反应:紫杉醇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3
激素类
补充作用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早期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 现逐渐被取代,目前可用于改善恶病质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6
药物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对生长抑制信号 不敏感
无限生长 肿瘤细胞
侵袭和转移 新生血管形成
无限增殖 凋亡逃逸
肿瘤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7
药物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手术 肿
切除肿瘤或姑息,减瘤荷


放疗
杀灭迅速生长的肿瘤细胞
• • •
细胞内起作用 口服给药 使用单个小分子TKI可靶向作用于多个RTK
• 如吉非替尼、伊马替尼、索拉非尼等
对特异性靶点,进行精确攻击,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6
内容
一、抗肿瘤药物概述 二、循证医学与肿瘤合理用药 三、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4
生物反应调节剂
生物来源
细菌来源制剂 卡介苗等
真菌产物 香菇多糖等
免疫系统产物 胸腺素、干扰素
自然化合物或衍 生物
间接调节抗Te肿x瘤t 效应 直接分化诱导Te肿xt瘤细胞
合成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 左旋咪唑
核苷酸化合物 异丙肌苷
其他
非特异性作用机体免疫能力,可有利 影响患者对肿瘤的生物学反应
9
细胞毒类
1
烷化剂 抗代谢药 抗生素类 植物类 其他
2
干扰核酸合成 干扰蛋白质合成 直接与DN2A/2结7/2合021
3
细胞周期特 异性药物
细胞周期非 特异性药物
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有杀灭作用,而一 定剂量的化疗药物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0
细胞毒类
1
烷化剂 抗代谢药 抗生素类 植物类 其他
司莫司汀、环磷酰胺、白消安 甲氨蝶呤、巯嘌呤、阿糖胞苷、羟基脲、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依托泊苷、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长春新碱、紫杉醇、高三尖杉酯碱 顺铂、奥沙利2/2铂7/2、021卡铂、亚砷酸、替加氟、 门冬酰胺酶、亚叶酸钙、维A酸
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有杀灭作用,而一 定剂量的化疗药物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5
分子靶向药物
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的主要类型
• 作用于细胞外生长因子(配体)或生长因子受体
单克隆抗体
• •
主要在细胞外起作用 通过静脉给药的大蛋白质:无法配制口服剂型
• 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等
• 可拟合进入ATP结合位点、抑制RTK磷酸化作用的分子
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肿瘤的药物治疗发展 药物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常用抗肿瘤药物
2/27/2021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4
肿瘤的药物治疗发展
古代
中国:《周礼》上记载肿疡和疡医 强调内因为“邪之所凑,其气2/27必/202虚1 ”
埃及:草纸时代(公元前3000~1500年) 应用砷化物制成的油膏治疗肿瘤溃疡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1
细胞周期和细胞毒类药物作用的关系
S期
DNA合成期
S期特异性 抗代谢类
G2
有丝 分裂 前期
2/27/2021
M
前期 中期 后期 终期
有丝分裂
M期特异性
植物类
G1
DNA合成前期
G0
静止期
非特异性:烷化剂、抗生素类、顺铂、达卡巴嗪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12
细胞毒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