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小鹅瘟治疗与防治技术要点

小鹅瘟治疗与防治技术要点
小鹅瘟主要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依据感染雏鹅日龄不同,该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种临床表现,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鹅瘟治疗与防治技术要点。
小鹅瘟的治疗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进行免疫接种。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保持育雏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坊传播,必须把好这个关口。
发现孵出的小鹅在3-5日龄发病,应停止孵化,彻底消毒后再进行孵化。
小鹅瘟的预防接种
在该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使用小鹅瘟弱毒疫苗或小鹅瘟灭活疫苗免疫种鹅,是预防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
如未对种鹅进行免疫而雏鹅又受到威胁时,可使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免疫刚出壳雏鹅,或者使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对刚出壳雏鹅进行被动免疫。
(1)种鹅:于开产前15天左右使用小鹅瘟弱毒疫苗(种鹅用),进行1:100稀释,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只。
(2)雏鹅:无母源抗体的雏鹅,在出壳48小时内,使用小鹅瘟鹅胚化弱毒疫苗(雏鹅用)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1:50-1:100稀释,皮下注射或滴鼻,01毫升/只;有母源抗体的雏鹅,在7-10日龄进行免疫,免疫方法同上。
被动免疫:在该病流行区域,或者在被该病污
1。
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及防控措施

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及防控措施小鹅瘟是一种由鸭小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禽流行病,主要感染家禽中的鹅种类。
本文将介绍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及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小鹅瘟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湿度大、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易于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传播。
感染后,鹅只能迅速出现症状,传染性很强,死亡率高。
二、临床症状1. 突发性死亡:小鹅瘟常以突发性死亡为主要临床表现。
患鸭在感染后一到两日即可死亡,由于病程短暂,尚未出现其他症状。
2. 精神沉郁:受感染的鹅只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甚至拒绝进食的情况。
3. 呼吸道症状:患鹅会出现持续性打喷嚏、呼吸困难,甚至鸣叫时可听到呼吸声。
4. 消化道症状:鹅只的粪便会变得异常,常呈绿色或黄色,甚至带血。
5. 神经症状:小鹅瘟还可引起鹅只的神经症状,如瘫痪、抽风等。
三、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小鹅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核酸检测:可通过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鹅只体内是否存在鸭小病毒。
2.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鸭只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与水平变化,以确定是否感染小鹅瘟病毒。
四、鉴别诊断小鹅瘟在临床表现上与其他禽流行病(如禽流感、鸭病等)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鉴别,如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五、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小鹅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清洁消毒:每天对饲养的鹅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消毒剂可选用禽用过氧乙酸、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等。
2. 隔离措施:发现感染小鹅瘟的鹅只后,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对病死鹅进行安全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疫苗接种:可以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进行小鹅瘟疫苗接种,提高鹅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 消毒隔离区域:在病例发生地周围设立隔离区域,对进出人员、车辆、禽类等进行消毒措施,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鹅传染病防治技术-小鹅瘟

鹅传染病防治技术-小鹅瘟文章摘要: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常有发病报道,并分离到病毒。
其临诊特征是严重下痢,有时显现神经症状。
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黏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
1.�...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常有发病报道,并分离到病毒。
其临诊特征是严重下痢,有时显现神经症状。
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黏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
1.病原本病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2、流行特点出壳后3~4日乃至20日左右的雏鹅易发生本病,20日龄以上的雏鹅较少发病。
成年鹅对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
其他家禽均不易感。
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
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
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
死亡率高低,固然与被感染鹅的日龄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种母鹅群的免疫状态。
通常经过一次大流行以后,当年剩下来的鹅群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经过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这种免疫鹅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也能获得被动免疫,能抵抗自然或人工感染,因此不会发生小鹅瘟。
因此,本病的流行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大流行后的1年或数年内,往往不见发病。
但以后如果再有传染源传入时,往往又会暴发。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病鹅与带毒鹅是主要传染源。
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与饮水,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本病能通过种蛋传播,带毒的鹅蛋污染了孵化雏鹅的炕坊尤易传染本病。
3.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5日。
最急性型:1周龄内的雏鹅感染时常呈此型经过。
往往不显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只有半天或1天的病程。
急性型:为常见的病型,常发生于7~15日龄的雏鹅。
首先表现精神沉郁、缩颈、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水样与混有气泡的稀粪,鼻液分泌增多。
病鹅临死亡之前可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
小鹅瘟病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鹅瘟病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夏季高温高湿,鹅舍内容易滋生病菌,尤其是雏鹅,很容易发病。
而小鹅瘟为雏鹅的常见病,由于具有传染性,且死亡率高,一旦爆发会对养鹅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鹅人注意,一定要了解小鹅瘟引起的原因,便于更好的做好此病的防控,对于已经发病的鹅及时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小鹅瘟是怎么引起的?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感染鹅,20日龄以下的发病率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一月龄以上的鹅很少发生该病。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或垂直传播。
因此,平时在养鹅过程中,很有必要做好鹅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每天及时观察鹅群健康情况,发现疑似病鹅,及时隔离诊治,可有效减少此病的发生。
小鹅瘟的危害有哪些?1、轻则影响鹅的生长,延长出栏时间。
2、重则出现死亡,造成养殖场直接的经济损失。
3、另外,由于本病具有传染性,所以一旦有鹅发病,很容易造成大面积发病,控制起来较为困难。
小鹅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方法一:对已经感染小鹅瘟的雏鹅,治疗可用鹅疫清0.5-1ml/公斤进行肌注治疗。
若有细菌感染,可配合抗生素治疗,在药物搭配下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敏和应激。
方法二:也可用黄芪多糖100g兑水800kg,连用3-5天,拌料加倍,给病鹅服药治疗。
方法三:也可使用鹅免疫肽0.5ml/公斤,对患鹅进行肌注治疗。
注意:1、以上药物使用量和疗程,均可根据病鹅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建议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2、对于有治疗价值的患鹅,在治疗时要对病鹅进行隔离,避免其感染其它健康鹅群。
3、对病鹅所在舍内要做全面消毒,同时对未感染鹅群进行药物或疫苗免疫预防。
4、治疗病鹅疗程要足,待患鹅完全治愈,恢复健康再将其放入鹅群中。
5、由于小鹅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鹅病,所以治疗该病的药物有不少,在选择时要结合病鹅情况选择适合的才最有效。
6、对于有继发感染的病鹅,在治疗小鹅瘟的同时,要在兽医指导下,配合药物同时治疗继发病症。
小鹅瘟防治技术

小鹅瘟防治技术一、流行病学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10日龄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
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传染源。
在自然情况下,该病经消化道感染,与病禽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鹅细小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壳污染孵化器。
易感染雏鹅与雏番鸭造成该病传播。
二、临床症状1.最急性型:多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雏鹅,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2.急性型:常发生在15日龄内的雏鹅,病鹅初期食欲减少,精神萎靡,羽毛蓬松,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的黄白色稀粪,鼻孔流出黏性分泌物,口角有液體流出,摇头用力呼吸和甩头,喙蹼色泽变深,病死前头多触地,两脚麻痹倒地而死。
3.亚急性型:15日龄以上发病,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消瘦,少食,拉稀等特征。
三、病理剖检特点剖检时可见病变部位主要在消化道,其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小肠粘膜全部发炎、坏死和有大量渗出物。
特别是小肠后段,常可见到整条的剥落上皮与渗出物混合凝固而形成的长条或香肠样的栓子,常常堵塞小肠后端的狭窄处。
直肠粘膜充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膨大,充满胆汁。
肝、肾、心等实质脏器变性。
四、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为进一步确诊,应采取病雏鹅的脾、肝送兽医检验部门进行病原分离,有条件时可用琼脂扩散试验或荧光抗体试验进行确诊。
五、综合防治1.治疗小鹅瘟治疗成本高,主要靠抗小鹅瘟血清治疗,也是治疗的唯一药物,其他抗生素药物起不到治疗作用。
小鹅瘟血清每瓶100ml,对已感染的鹅只,10日龄以内胸部皮下注射血清1ml,10—20日龄皮下注射2ml,注射一次可维持4—6天,4天后再观察确定治疗方案。
2.预防(1)疫苗预防。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疫苗预防是办好鹅场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雏鹅1—3日龄皮下注射。
雏鹅小鹅瘟发病原因与小鹅瘟治疗方案

雏鹅小鹅瘟的症状与小鹅瘟治疗方案小鹅瘟可以说是养鹅业的头号杀手、危害比较严重、发病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发病后耐过的鹅只容易形成僵鹅、饲料报酬很低,所以给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巨大隐。
一、小鹅瘟病因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引起小鹅发病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鹅在产蛋期小鹅瘟抗体水平低,小鹅母源抗体就低、抗病力弱;二小鹅饲养管理不当、忽冷忽热、密度、湿度、饲料营养低等原因导致小鹅体质偏弱、引起发病。
二、临床症状发病鹅普遍出现下痢、口吐粘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情况。
日龄较大一般没有出现神经症状,发病鹅表现为下痢、采食量减少。
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
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
三、解刨症状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解剖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
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2-5厘米)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以上俗称为腊肠粪的变化,是小鹅瘟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
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小鹅瘟的症状与防治
一、症状潜伏期为3~5天,可分三型。
1.最急性型:多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雏鹅,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剖检:病变不明显,只小肠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出现败血性症状。
2.急性型:常发生在15日龄内的雏鹅,病雏初期食欲减少,精神萎靡,羽毛蓬松。
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有液体甩出,喙和蹼发绀,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病程1~2天。
剖检: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的中段、下段,外表包围着一层厚的坏死肠粘膜和纤维形成的伪膜,往往使肠腔完全堵塞。
部分病鹅的小肠内虽无典型的凝固物.但肠粘膜充血和出血,表现为急性卡他性肠炎。
肝、脾肿大,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点,胆囊也增大。
3.亚急性型: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委顿、不愿走动,减食或不食、拉稀和消瘦为主要症状,病程3~7天,少数自愈,但生长不良。
剖检:主要病变在消化道。
二、防治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此病均无治疗作用,因此主要作好预防工作。
1.消毒:孵化用的设备、器具于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
种蛋用福尔马林熏蒸20分钟消毒。
育雏室要定期用福尔马林熏蒸30分钟消毒。
2.小鹅瘟疫苗注射:母鹅产蛋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免疫期300天,母鹅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免疫力。
3.免疫血清注射:本病流行区,未经免疫种蛋所孵出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小
鹅瘟血清,保护率可达90%。
出现症状时,注射量为0.8~1毫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新购入的种鹅应注射小鹅瘟疫苗并隔离饲养7天后,方可入场。
小鹅瘟的防治方法,小鹅瘟疫苗什么时候打

一、症状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2、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
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3、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
病程一般4-7天,间或有更长,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二、预防1、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
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2、引种: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
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3、免疫:种鹅应于开产前一个月进行首次免疫,也就是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间隔7-1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鹅雏才可以产生免疫力。
4、分蛋:炕坊内的孵化设备、一切用具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炕坊应注重消毒。
免疫种鹅群和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避免“混蛋”,使孵出的雏鹅有不同母源抗体,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