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合集下载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2019年第8期(总第265期) 疾病防治43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彭 坤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 27330)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8-0043-02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小鹅瘟是当前危害养鹅生产的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区广为流行,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北方多见于夏季和早秋,南方多见于春夏两季,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一般2~5年大流行一次。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往往引起雏鹅群“全军覆没”,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某些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上,与鹅副粘病毒病、鹅巴氏杆菌病、鹅霉菌性脑炎、雏鹅副伤寒等有相似之处,可能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在鹅的饲养过程中熟知小鹅瘟的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合理规范的防治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是保证经济效益重要途径。

1 病例介绍临沂市平邑县某养殖场养殖肉鸭8000多只,2019年5月15日,饲养员巡查时发现10多只肉鸭精神萎靡,行走不稳,不合群,有下痢现象,发现有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防止病情扩散,前来就诊。

经剖检,发现小肠中后段粘膜充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见实栓,诊断为亚急性行小鹅瘟。

2 流行特点小鹅瘟主要侵害雏鹅及雏番鸭,成年鹅不易发病,一周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的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

该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雏鹅和带病的成年鹅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环境卫生差、温度变化大都会引起小鹅瘟的发生。

患病鹅群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像未及时隔离病鹅,健康鹅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等,会明显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鹅常见传染病特点、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鹅常见传染病特点、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在规模化养鹅场中,传染病是导致鹅死亡的重要因素,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鹅的常见传染病为小鹅瘟、鹅大肠杆菌病、鹅副黏病毒病、鹅浆膜炎、禽流感以及鹅巴氏杆菌病等,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以避免造成传染病大流行。

一、小鹅瘟小鹅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是对养鹅场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小鹅瘟的病原为鹅细小病毒,存在于鹅的内脏器官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1、流行特点未满30日龄的雏鹅易发生小鹅瘟,当未满20日龄的雏鹅感染小鹅瘟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小鹅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而降低,症状随之减轻。

小鹅瘟大流行后,当年存活的鹅群产生抗体,能够主动免疫鹅细小病毒,并对次年产出的雏鹅产生被动免疫力。

小鹅瘟的发生与舍内环境、饲养场地卫生情况有着直接关系,当饲养场地出现严重污染时,小鹅瘟的发病程度也会随之加重,且发病日龄越来越小。

小鹅瘟流行具有周期性特点,如果当年发生大流行,则会在次年以及今后几年不会再发生小鹅瘟。

日龄较大的病鹅症状相对较轻,病程不少于7天,主要以腹泻、食欲减退为主要症状。

2、诊断方法小鹅瘟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不满30日龄的雏鹅,7日龄雏鹅染病后步行艰难,远离群鹅,精神萎靡,腹泻严重,口鼻处流出稀薄液体,颜色为褐色;病鹅肛门粘有稀粪,粪便为黄绿色或黄白色稀薄排泄物;部分雏鹅临死前出现全身抽搐、颈部扭转等症状,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般不超过48h;多剖检几只病鹅后发现小肠肿大,含有灰白色假膜性凝固栓子。

病鹅十二指肠内填充大量黏液,黏液呈黄色。

肝脏、胆囊肿大,心脏颜色较浅。

用病鹅鹅肝做病毒分离试验、中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可对小鹅瘟作出准确诊断。

3、防治技术(1)预防①当发现已确诊的病鹅后,要将健康鹅与病鹅隔离,彻底消毒饲养环境。

在日常饲养管理,采用0.5%复合酚消毒剂对种蛋入孵前消毒,种蛋消毒时长为15-20分钟。

或者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进行孵化场地消毒,消毒时长控制在1-2小时。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作者:邓思思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9期邓思思(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畜牧兽医站401 321)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不易感染。

该病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鹅产业发展的重要疾病。

特别是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呈现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的趋势。

1 发病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d,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

最急性型多发生于1周龄的雏鹅,不见症状突然死亡,或在出现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全群。

急性型多发生于第二周龄雏鹅,小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严重的废绝,采食的草不下咽,随采随丢,饮欲增加;羽毛松乱,头颈缩起,嗜睡,离群独处,行走掉队;雏鹅流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雏鹅常有摇头症状;排灰黄色水样稀粪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少数有条状香肠样、表面有纤维性假膜硬性粪便排出;喙端和蹼色泽变暗;雏鹅临死前出现头颈部扭转,蹼呈划水样运动。

临床上大多为急性,病程一般为2~3d,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2周龄以上的雏鹅,临床症状为食欲降低,精神委顿,走路摇摆、排稀便。

病程一般4~7d。

病程过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2 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黏液增多,黏膜呈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小肠中后段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腊肠状为特征。

直肠黏膜轻微出血,内含黄白色稀粪。

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

胰腺颜色变暗,个别鹅的胰腺出现小白点。

心肌颜色变淡。

脾脏充血。

肾脏肿胀。

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后,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小鹅瘟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

小鹅瘟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

4 临床实践
平 遥 县 荣 岗 牧 业 专 业 合 作 社 奶 牛 养 殖 场 现 存 栏 奶 牛
70 , 从 2 1 年 3 8 份 有 8 高 产 奶 牛 相 继 发 生 骨 软 5头 00 ~ 月 头 病 , 经 过 当 地 兽 医 诊 治 未 见 好 转 。 临床 主 要 症 状 是 患 牛
此 ,搞 好 小鹅 瘟 的 防 治 工 作 是 当 务 之 急 。 1 诊 断 技 术
搐 ,两腿麻痹 ,l 2 内衰 竭死 亡 。1 日龄 以上 的雏 鹅表 ~d 5
现 为 亚 急 性 , 以精 神 萎 顿 、 消 瘦 、 稀 便 为 主 要 症 状 , 少
食 、病 程 长 , 有 的 可 自愈 但 生 长 不 良 。 一 般 病 禽 的 臼龄 越 大 , 病 程 越 长 , 症 状越 轻 , 死亡 率 也较 低 。 13 病 理 变 化 诊 断 可 见 肠 道 的 血 管 怒 张 , 十 二指 肠 的 .
21 0 0年第 1 2期 ( 总第 1 7期) 6
疾病 防治
小 鹅 瘟 的诊 断 与综 合 防 治 技 术
舒 永 方 ( 江苏省新 沂市畜牧兽医站 2 10 ) 24 0
中 图 分 类 号 :¥ 5 .3 88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 —7 32 1 )204 —2 0 71 3 (0 01 —0 10
出 , 呼 吸 用 力 ,喙 端 色 泽 变 暗 , 嗉 囊 中 有 多 量 气 体 或 液
, …
区别 : 病毒 性肠炎发 生于进雏 后6 3 d ~ 0 ,以8 1d ~ 5 多发 ,发
病 速 度 和 传 播 速 度 较 慢 , 发病 2 h 4 内只 有 1%左 右 的 患雏 ,往往 没有症 状就突 然死 亡 。

小鹅瘟诊断及防治

小鹅瘟诊断及防治
水禽 世 界
疾 病防 治
2 0 1 6 . 5
绱 瘟诊 断 防
李 中 习 县 畜牧 水 产局 大名 镇 动 物 防 疫 监督 站 , 河北 邯郸 0 5 6 9 0 0 )
中图分 类 号 : ¥ 8 5 8 . 3 3
文献 标 识码 : C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1 0 8 5 ( 2 0 1 6) 0 5 — 0 0 2 4 — 0 2
衰竭而死 ; 急性病鹅表现全 身无力 , 只饮水不 采 食, 嗉囊松软 , 行动缓慢或 嗜睡 , 呼吸短促 、 鼻 流 浆液性分泌物 , 喙端色泽发 乌 , 拉灰 白色或淡 黄 绿色混有气泡或脱落肠粘 膜 的稀粪 , 两腿瘫 痪 , 最后抽搐而死 ;亚急性病例病 鹅主要 以长期 拉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0 — 0 1
害l 0日龄 以前 的雏鹅和番 鸭 ,具有传播快 、 病
死率高 的特 点( 最 高可达 1 0 0 %) , 随着 日龄 的增 加感染率 和病死 率都下降 ,一月龄 以上 的鹅 与
番鸭极少感染 。
1 流 行 特点
回肠粘膜脱落 、 粘膜下形成 卡他性 、 纤维素性肠 炎 ,脱落 的肠粘 膜与纤维 素性 渗 出物凝 固后堵
全面 、 充足 、 平衡 , 变质 、 发 霉 或 过 期 的饲 料 不 能 再 用来 饲 喂 。 5 . 8 在 搞好小鹅瘟 免疫 、 预 防 的 同 时还 应 通 过
《 动物 防疫法 》 、 《 动物检疫管理 办法》和相应检
疫规程 、 规范 的规定 引进 , 若 为跨省 引进种鹅或 向无小鹅瘟疫病 区运输种 鹅 、商 品鹅时应 隔离
5 . 6 根 据 当地 小鹅 瘟 的流 行规 律对 出壳 当天 的雏 鹅注射 l m l 的小鹅瘟弱 毒疫苗 ,并在 注射 后 隔离饲养 7 — 1 0 d ,或对具 有较高小 鹅瘟母 源 抗体 的雏 鹅在 7 ~ 1 0日龄时 注射 2 m l 的小 鹅 瘟

小鹅瘟的流行、症状与防治

小鹅瘟的流行、症状与防治

小鹅瘟的流行、症状与防治作者:牛小会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4期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养殖业也开始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各种新型疫情也逐渐多样化。

小鹅瘟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染病鹅群年龄为4~20日龄的雏鹅。

在我国,该种病毒发病范围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是危害鹅类养殖业的几种重大疾病之一。

本文就有关此类病毒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广大养殖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1 流行特点小鹅瘟是一种球形病毒,属细小病毒。

疫情发生后,我国科研人员对该种病毒进行了分离纯化。

经研究,该病毒在56℃高温下仍可将鹅胚在30min内处死,且在这种温度中可存活3h 而仍然保持感染性,是一种高适应温度的病毒。

经过多项感染实验得知,此种病毒对其他家禽,如鸡、鸭以及其他家畜等都没有明显的侵染作用,即对鹅类有明显的特异致病性。

病毒侵入雏鹅体内后,主要存在于肝、脾、脑、血液等重要器官和循环系统中,且雏鹅自身免疫系统不具有自动清除此类病毒的免疫功能。

本病多发于4~20日龄的雏鹅,另有研究发现,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与母体是否有此类病毒免疫性密切相关。

另外,本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日龄以内的雏鹅染病后死亡率高达95%以上,给当地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其中,成年鹅也可感染此病毒,但因其通常短期内不会表现出发病症状,所以难以及时发现,这就导致成年鹅将病毒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给其他雏鹅。

疫情一旦发生容易引起鹅类大面积死亡,难以控制。

2 临床症状病鹅发病初期并无显著症状,染病雏鹅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双腿无力,食欲不振,眼皮沉重,鸣叫声虚弱等症状,通常排便会呈青绿色或白色稀水状。

一旦出现白色粪便排除增多现象,则鹅群内大部分雏鹅开始大范围的发病死亡,疫情暴发。

本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三种类型。

最急性病毒一般存在于7日龄内的雏鹅,鹅只极易染病,发病时间短,一般感染后突然发病死亡。

浅谈小鹅瘟病综合诊断与防治

浅谈小鹅瘟病综合诊断与防治

肿胀 。 法 氏囊 质 地 坚 硬 , 内部 有 纤 维 素 性 渗 出物 。
4 实 验 室 诊 断 确 诊 需 进 行 病 毒 分 离 或 血 清 学 试
病 的雏 鹅 一 般 为 急 性 , 病鹅精神萎顿 ,

治 疗 措 施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3
亡 。1 5 日以上 的雏 鹅 表 现 为 亚 急 性 .
接 种 营 养 琼 脂 平板 、 麦康凯琼脂平板 、 伊 红 美 蓝 琼 脂 平 板 ,置 于 恒 温 箱 内 ,
3 7 ℃培 养 2 4 h .在 各 种 培 养 基 上 均 有 菌落 生 成 。在 营 养 琼 脂 平 板 上 形 成 圆 形 、 微 隆起 、 光滑 、 不透 明 、 灰 白色 的菌
色, 胆囊 明显膨大 , 充满蓝 绿色胆 汁 。 胰 腺 颜 色 变 暗 ,个别 鹅 的胰 腺 出现 小
白点 。 心 肌 颜 色 变 淡 。脾 脏 充血 。肾脏
素高敏 ; 对诺氟沙星 、 新霉素 、 红霉素 、
卡 那 霉 素 中敏 ; 对呋喃唑酮 、 青 霉 素低
敏。
没有 症 状 就 突 然 死 亡 。1 5 日龄 以下 发
死 亡 率 高 .并 可 经 消 化 道 和呼 吸道 感 染、 经 卵垂 直 传 播 。因 此 , 要 搞 好 小 鹅
角有 液 体 甩 出 , 呼吸 用 力 , 喙 端 色 泽 变 暗, 嗦 囊 中有 多 量 气 体 或 液 体 ; 有 些 病
雏 临死 前 出现 神 经 症 状 , 颈部扭转 . 全 身抽 搐 ,两腿麻 痹 , 1 2 d内 衰 竭 死
3 . 3 药 敏 试 验
该 病主要 发生于 2 0 日龄 以 内 的

一例小鹅瘟的诊治及防控措施

一例小鹅瘟的诊治及防控措施
鹅 进 行 免疫 . 在 雏 鹅 易感 日龄 对 环 境 实 行严 格兽 医卫 生措 施 。 对 雏 鹅来 说 , 做 好 两 方 面工作 : 一 是
只. 灰 白色 或 青 绿 色便 明 显 增 多 , 大 群 粪 便 普 遍 偏 稀 由于 当时 几 天 气 温偏 高 , 畜 主 自认 为 天气 炎热 造 成 . 只加 强 屋 内通 风 , 加 放 电扇 , 暂 未 采 取 其它措施 。 1 1日龄 时 , 死 亡雏 鹅 1 0 4只 , 雏 鹅 死 亡
1 发 病 情 况
我市 张某 于 2 0 1 4年 5月 1 7 日从 山 东 引 进
雏鹅 5 0 0羽 . 地面散养 , 正规预混料饲喂 , 人 圈后 及 时水 中 投 服 环 丙 沙 星 Biblioteka 溶 性 粉 .预 防 肠 道 疾
病 。 连服 5 d , 长 势 尚可 。从 9日龄 开 始 , 发 现 个别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一 O 1 — 1 1
次. 治愈 率 为 5 0 % 8 0 %

密充满肠腔 . 干 酪 物 由两 层 构 成 . 中心 为 干燥 密
隔离 饲 养 , 且 整 群 注 射 小 鹅瘟 高 免血 清 或 高 免 卵
黄, 每羽 1 . 0 ~ 1 . 5 m l , 必要 时隔 2 ~ 3 d后 需 再 注 射

实 的肠 内容 物 . 外 层 由 纤 维 素性 渗 出物 和 坏 死 组
孵 坊 中的 一切 用 具 消 毒 . 刚 出壳 的雏 鹅 不要 与新 进 的种 蛋 和 成 年 鹅 接 触 . 以免 感 染 : 二 是 做 好 雏
鹅 的预 防 . 对 未 免 疫 种 鹅所 产 蛋 孵 出 的雏 鹅 于 出 壳 后 1日龄 注射 小 鹅 瘟 弱 毒 疫 苗 . 且 隔 离 饲 养 到 7日龄 : 而免 疫 种 鹅 所 产 蛋孵 出的雏 鹅一 般 于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张艳华
(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镇为农代理服务中心161600)
1发病情况
该饲养场2014年6月5日共购入雏鹅1500只,6月12日开始相继发病,6月24日来我们单位咨询时已经发病520只,死亡325只,发病率34.7%,病死率62.5%。

2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程度分如下3个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1周龄内的雏鹅或雏番鸭,发病突然,死亡和传播迅速,易感雏鹅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高达95%以上,常见病雏鹅出现精神沉郁表现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划动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死亡。

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

急性型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d内衰竭死亡。

亚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以上的雏鹅,常见于流行后期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鹅。

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腹泻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以精神沉郁、腹泻和消瘦为主要症状。

少量幸存者则出现生长发育不良。

病程一般为5~7d或更长。

有些病鹅可以自然康复。

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

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3剖检变化
取死亡在4h内的8只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具体病变如下。

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在其表面覆盖有大量的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病例,剖检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

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2~5cm)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

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

亚急性型病例,其肠道的病理变化与急性型相似,且更为明显。

该病的病理变化同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日龄的大小,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变化不一,剖检病鹅时,发现上述各型的病理变化,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是几种同时出现,也有时是全部同时出现。

总之,剖检时,小肠中后段形成腊肠状栓子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防治措施
种鹅应于开产前1个月进行首次免疫,即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mL;间隔7~10d后进行二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mL。

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雏鹅可以产生免疫力。

炕坊内孵化设备、一切用具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

免疫种鹅群和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使孵出的雏鹅有不同母源抗体,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果;来自疫区种蛋在入炕孵化之前应先清理蛋壳表面污物,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再入炕孵化。

小鹅出生后3次注射疫苗。

第一次是在小鹅出生的24h内;第二次是在小鹅出生的1个月左右注射禽流感疫苗;第三次是在小鹅出生2个月后注射霍乱疫苗。

同时也可以给小鹅喂服抗应激药物。

对于未经免疫的种鹅群和后期的雏鹅群,在出炕48h之内用1羽份雏鹅的活疫苗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d必须严格隔离饲养,防止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强毒的感染而发病,此法有较高的保护率。

雏鹅一旦发生小鹅瘟,首先要确诊。

在确诊小鹅瘟后,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每只雏鸡皮下注射高效价0.5~0.8mL天行健的天健鹅瘟清血清,在血清中可适当加入广谱抗菌素。

每只病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1mL抗血清,患病仔鹅每500g注射1mL天行健的天健鹅瘟清血清,如用卵黄液应加倍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