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鹅病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夏季鹅群中常见的八大疾病分别为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鹅大肠杆菌病、鹅霍乱(巴氏杆菌病)、鹅曲霉菌病、鹅软脚病、鹅白痢、鹅中毒症。

1、小鹅瘟:病鹅会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水样稀便,鼻孔会流出浆性分泌物,治疗时可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鹅副黏病毒病:病鹅出现拉稀、精神萎靡等症状,可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一、小鹅瘟1、症状(1)鹅发生严重的下痢,排出水样稀便,颜色多为黄白色或黄绿色,鼻孔还会流出浆性分泌物,且经常摇头。

(2)部分患病鹅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2、防治方法(1)种鹅产蛋前1个月,注射2次小鹅瘟疫苗,如果不对母鹅做防疫处理,可在小鹅1日龄时皮下注射小鹅瘟疫苗,或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发病时,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喂服藿香正气水,每天2次,每次1毫升。

二、鹅副黏病毒病1、症状(1)症状具有3-5天的潜伏期,发病后病鹅会出现拉稀(排出黄色、绿色、白色、红色的稀粪)、眼中有分泌物、精神萎靡、随水漂流、行走无力的情况,部分鹅在发病后期会表现出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

(2)10日龄的雏鹅,会出现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发病6-7天会有所好转,9-10天后自然恢复。

2、防治方法此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打疫苗进行预防。

三、鹅大肠杆菌病1、症状此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取决于发病年龄、侵害部位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等因素,发病原因主要为饲养管理不当,其中饲料和饮水被病鹅的粪便污染是传播此病的主要原因。

2、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定时消毒,舍内保持通风干燥,冬季做好防寒措施。

(2)向饮水中添加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轮换使用。

四、鹅霍乱(巴氏杆菌病)1、症状病鹅食欲废绝,从口鼻处流出粘液或泡沫,同时会排出绿色或灰黄色的稀便。

2、防治方法每升水中添加0.05克环丙沙星,让病鹅饮用。

每公斤饲料添加0.2克氟哌酸,喂服病鹅。

五、鹅曲霉菌病1、发病原因(1)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摘要】鹅是一种重要的家禽,但在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

本文从常见的鹅疾病、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营养调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针对不同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预防措施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来减少鹅的发病率。

在养殖过程中,营养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结论部分提到了加强管理与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健康鹅群和持续关注鹅的健康问题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确保鹅群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鹅,疾病,诊断,防治,常见,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方法,营养调理,管理,监测,健康,群体,重要性,关注,健康问题。

1. 引言1.1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鹅是一种重要的家禽,但在饲养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

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鹅的主要疾病对于保障鹅的健康和生产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帮助养殖户提高鹅的生产效益。

鹅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以及传染病等。

诊断这些疾病的方法包括观察鹅的行为表现、体温、粪便和呼吸等生理指标,也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疾病。

为了预防鹅的疾病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合理饲养密度、定期进行消毒和疫苗接种等。

一旦发生疾病,及时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鹅的营养调理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帮助增强鹅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加强对鹅的管理与监测,保障鹅群的健康,是养殖户们的责任。

健康的鹅群可以保证鹅的生产效益,持续关注鹅的健康问题,也能让养殖户及时掌握鹅的健康状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 正文2.1 常见的鹅疾病常见的鹅疾病包括传染性胸膜炎、禽流感、鹅瘟和大肠杆菌感染等。

传染性胸膜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喉部炎症和黏液鼻涕。

鹅常见传染病特点、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鹅常见传染病特点、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在规模化养鹅场中,传染病是导致鹅死亡的重要因素,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鹅的常见传染病为小鹅瘟、鹅大肠杆菌病、鹅副黏病毒病、鹅浆膜炎、禽流感以及鹅巴氏杆菌病等,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以避免造成传染病大流行。

一、小鹅瘟小鹅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是对养鹅场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小鹅瘟的病原为鹅细小病毒,存在于鹅的内脏器官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1、流行特点未满30日龄的雏鹅易发生小鹅瘟,当未满20日龄的雏鹅感染小鹅瘟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小鹅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而降低,症状随之减轻。

小鹅瘟大流行后,当年存活的鹅群产生抗体,能够主动免疫鹅细小病毒,并对次年产出的雏鹅产生被动免疫力。

小鹅瘟的发生与舍内环境、饲养场地卫生情况有着直接关系,当饲养场地出现严重污染时,小鹅瘟的发病程度也会随之加重,且发病日龄越来越小。

小鹅瘟流行具有周期性特点,如果当年发生大流行,则会在次年以及今后几年不会再发生小鹅瘟。

日龄较大的病鹅症状相对较轻,病程不少于7天,主要以腹泻、食欲减退为主要症状。

2、诊断方法小鹅瘟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不满30日龄的雏鹅,7日龄雏鹅染病后步行艰难,远离群鹅,精神萎靡,腹泻严重,口鼻处流出稀薄液体,颜色为褐色;病鹅肛门粘有稀粪,粪便为黄绿色或黄白色稀薄排泄物;部分雏鹅临死前出现全身抽搐、颈部扭转等症状,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般不超过48h;多剖检几只病鹅后发现小肠肿大,含有灰白色假膜性凝固栓子。

病鹅十二指肠内填充大量黏液,黏液呈黄色。

肝脏、胆囊肿大,心脏颜色较浅。

用病鹅鹅肝做病毒分离试验、中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可对小鹅瘟作出准确诊断。

3、防治技术(1)预防①当发现已确诊的病鹅后,要将健康鹅与病鹅隔离,彻底消毒饲养环境。

在日常饲养管理,采用0.5%复合酚消毒剂对种蛋入孵前消毒,种蛋消毒时长为15-20分钟。

或者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进行孵化场地消毒,消毒时长控制在1-2小时。

家鹅常见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家鹅常见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家鹅常见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鹅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家禽,具有养殖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是个不错的养殖项目。

鹅虽然抗病能力强,但是也会遭受疾病的侵害,那么养鹅过程中常见病有哪几种?如何有效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家鹅常见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1、小鹅瘟家鹅若患有这个病,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等症状,主要分为3种病型,最急性型家鹅会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急性型雏鹅出现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拍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水便等症状表现,高发于1~2周龄的雏鹅。

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雏鹅群中,出现精神差、不进食、水便等症状,有些会不药而愈。

防治方法: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连续两次注射小鹅瘟疫苗,让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对种鹅已经接种的,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酌情注射弱毒苗;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鹅流感鹅流感主要发生在雏鹅时期,因天气突变,饲养管理不善,雏鹅受寒而感染。

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会污湿蓬乱,病程一般为3~5天,死亡前严重下痢。

防治方法: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注意保暖,科学饲养管理;该病多发地可以注射灭活苗进行预防;病鹅群肌肉注射青霉素,口服磺胺嘧啶片效果较好,同时注意保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3、副伤寒鹅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多发生在雏鹅时,多数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

病鹅表现为腹泻、结膜炎、消瘦等症状,病鹅食欲消失、腹泻,粪便污染后躯,十涸后封闭肛门,导致排粪困难,成年鹅呈慢性,主要是消瘦。

防治方法:注意饲养管理,不喂腐烂霉变的饲料,慢性病的种鹅要淘汰,经常发病地区从种蛋孵化起就要注意消毒,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饮水和饲料的干净卫生。

4、禽霍乱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又叫出败,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鹅也易得。

鹅常见的10种疾病是什么?怎么预防与治疗

鹅常见的10种疾病是什么?怎么预防与治疗

鹅常见的10种疾病是什么?怎么预防与医治在众多家禽养殖中,大家都知道,鹅是其中最难养的,特别是雏鹅阶段。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养好鹅,本文在这里详细介绍了常见的10种鹅病,并附有防控策略建议,供参考。

1、小鹅瘟此病应主要以预防为主。

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2次小鹅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

也可对雏鹅用抗鹅瘟血清实行紧急免疫,预防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可达90%。

病鹅医治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注射1次,治愈率可达70~85%,也可用高蛋黄注射液进行紧急防治。

2、软脚病该病主要是由于鹅饲料中缺少维生素D和矿物质所致。

医治方法是每只鹅喂服维生素D10毫升,每天2次,连服3~5次。

3、鹅白痢此病主是要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可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

待米糠炒熟放凉后饲喂,连喂2天即可治愈。

4、鹅流感主要产生于雏鹅,大多因温度突变所引发。

病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摇头晃脑。

方法是给病鹅肌肉注射青霉素,也能够口服碘胺嘧啶片。

5、副伤寒7~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主要表现是食欲废绝,口干喘气,痉挛抽搐。

医治此病可用氨0.6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饲喂,连喂3~8天,即可见效。

6、禽霍乱病鹅闭目呆立,食欲丧失,体温高达40~43℃,发病后2~3天死亡。

发病后应及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新诺明。

7、风湿症此病又称"风脚病"。

防治此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8、中毒症主要是由于鹅误食了喷洒农药的青绿饲料所致。

鹅产生中毒现象,可给鹅嘴中塞入干尿素10~15粒,然后喂水。

喂水后将鹅赶入水塘里自由饮水,一样中毒较轻的鹅,2小时后便可渐渐复原正常。

9、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21~90日龄的雏鹅。

预防应主要集中于21~90日龄。

可在饲料中加入氯苯胍。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在鹅的养殖中,常常会因为季节、环境、营养、日龄和免疫情况的不同,及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各类疾病。

雏鹅的抵抗力较低,较易发生疾病,处于产蛋期的种鹅也易发生疾病。

鹅发病后会停止生长、停止产蛋,或导致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本文就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分析,以利于对鹅病及时防治,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

1、小鹅瘟(1)病症此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20日龄的雏鹅,发病后雏鹅会呈现精神不振,腹泻严重,很快死亡等病症。

在发病和死亡病例中,以10日龄的占比最高,此病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

(2)诊断本病主要是由病鹅与带菌鹅通过消化道形成传染的,直接接触病鹅或与病鹅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及饮水接触,都会感染此病。

而且,病鹅生的种蛋也可形成传染。

(3)防治措施一是进行疫苗接种。

首先对种鹅进行免疫,用小鹅瘟弱毒活疫苗在种鹅产蛋前进行第1次免疫,5个月以后进行第2次免疫注射,以提高对种蛋孵出的雏鹅的保护强度。

其次,如果未对种鹅进行免疫注射,需在雏鹅7日龄时注射小鹅瘟血清,可预防小鹅瘟病发生。

此病严重流行的地区,需连续注射2次小鹅瘟疫苗或小鹅瘟血清,以对雏鹅形成切实的保护,控制小鹅瘟的发生。

二是坚持自繁自养。

不轻易从外地引进鹅苗或种蛋。

需要引进时,应对引进地区有无疫病及种鹅是否接受过免疫注射进行充分了解,种鹅引进后应隔离饲养30天左右,确实无病后再合群饲养。

未接受免疫的应列入免疫接种计划。

三是发病后要及时对养殖场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更大范围扩散。

没有治疗价值的病鹅及时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不可乱丢、不可食用,更不可出售。

发病初期应及时对病鹅进行小鹅瘟血清注射,每天注射1次,注射3次后,治愈率可达85%以上。

2、副黏病毒病(1)发病特点此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可以感染各年龄的鹅只。

明显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不食,水样稀便,体重减轻,神经质行为等。

脾脏、胰腺、消化道黏膜出现坏死和溃疡等病理变化,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8%,是鹅养殖中必须非常重视的疾病。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2023-11Βιβλιοθήκη 04目录•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概述 •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类型 • 疾病防治措施 •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 疾病防治中的注意事项 • 农家养鹅疾病防治案例分析
01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与分类
疾病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出现异常病变和临床表现,从而影响生长、繁殖和生产力,给养殖业造成 经济损失。
鹅流行性感冒
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病鹅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眼睛肿胀、 流泪。
寄生虫性疾病
鹅球虫病
由球虫引起,病鹅精神沉郁、拉稀、消瘦,后期发生痉挛、 麻痹,常因极度衰弱而死。
鹅蛔虫病
由蛔虫引起,病鹅消化紊乱、消瘦、下痢,常因极度衰弱而 死。
中毒性疾病
有机磷农药中毒
由于误食有机磷农药引起,病鹅呕吐、流涎、呼吸困难、瞳孔缩小、痉挛、死亡。
禽曲霉菌病
由曲霉菌引起,病鹅呼吸 困难,消瘦、腹泻,后期 发生麻痹,常呈角弓反张 姿势。
鹅链球菌病
由链球菌引起,病鹅精神 沉郁、呼吸困难、食欲减 退,常有神经症状。
病毒性疾病
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病鹅精神沉郁、拉稀、消瘦,常因脱水而死 。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由新型鹅细小病毒引起,病鹅严重下痢、消瘦、死亡。
鹅霍乱防治方法
症状识别
病鹅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 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等症状,严重时还 会出现便血、抽搐等症状。
防治方法
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同 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的免疫力。 对于已经发病的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 如使用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等。
鹅大肠杆菌病防治方法

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1.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高达90%以上。

典型病状是病鹅离群独处,毛松颈缩,闭目呈昏睡状,重者废食;排黄绿色稀便,鼻孔周围粘附有污秽分泌物,濒死时发生颈部扭曲、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小肠中下段肠腔内有黄白色带状假膜,堵塞肠腔,形成栓塞状物,质地坚实,形如腊肠;亚急性病例腊肠样物十分明显,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采取肝、脾、胰等病料作病毒分离与鉴定。

防治措施:①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坊传播,因此孵坊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消毒。

发生本病后应立即停止孵化,对全场彻底消毒后方可再孵。

②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在母鹅产蛋前作二次免疫接种,所产后代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③对出壳雏鹅每羽注射1毫升小鹅瘟高免血清,病鹅每羽注射2~3毫升用于治疗。

2.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

母鹅剖检病变以腹膜炎、卵巢炎和输卵管炎为主,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液体和卵黄块,卵巢萎缩、变性、坏死,输卵管管腔中含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子宫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病程一般为2~6天,少数病鹅能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是交配器出现红肿、溃疡,其上常覆盖着黄色黏稠液体,并有坏死痂皮;仔鹅表现行动迟缓,拉黄白色稀粪,病死仔鹅常见心包积液,且包膜混浊增厚,肝肿大,气囊壁增厚、混浊,常覆盖有干酪样物,有的小肠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①药物防治。

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

②减少授精污染。

带菌公鹅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给母鹅,因而有严重病变的公鹅应作淘汰处理。

治疗:将交配器上的结节切除,清创消毒,肌注抗菌药物,使其康复。

③免疫预防。

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月龄时各注射一次,可控制发病。

3.鹅鸭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患病母鹅卵泡变形. 卵泡膜充血. 患病母鹅卵泡膜出 血斑.
精品课件
患病母鹅输卵管浆膜充血, 出血,腔内有凝固蛋白.
病程较长的母鹅卵巢中的卵 泡萎缩,卵泡膜充血,出血,变形, 其中枚呈紫葡萄样.
患病雏鹅法氏囊黏膜呈散 在性点状出血.
精品课件
患病雏鹅肌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有条状出血斑. 患病雏鹅盲肠黏膜出血,呈黑色,直肠黏膜出血.
精品课件
诊断
▪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 仅饮水。拉水样释粪,羽毛松乱,精神沉 郁。
▪ 曲颈斜头,左右摇摆等神经症状,尤雏鹅 明显。
▪ 站立不稳,伏地不起,或后退倒地。 ▪ 有呼吸道症状,头颈肿大,眼睛潮红或出
血。
精品课件
患病雏鹅死后头颈下勾,两腿向后伸直神经症状.
患病雏鹅不能站立,不断摇动头颈,头颈向后仰,两腿向后划 动.
触片染色
精品课件
预防措施
▪ 种鹅主动免疫 : 有效又经济 开产前 15天免疫
▪ 雏鹅主动免疫 : 未免疫的种禽群或 种禽免疫后100天所产蛋
▪ 各种抗生素均无效,特异性防制有赖于被 动免疫
精品课件
鹅副粘病毒病
▪ 各种年龄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 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8%。 ▪ 对鹅和鹅胚,鸡和鸡胚均属于强毒力的毒
精品课件
小鹅瘟:肠腔内的纤维素性肠栓与肠黏膜分离面平整 精品课件
残留的肠黏膜表面光滑,固有层中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 与鹅流感:发病日龄等 ▪ 与鹅副粘病毒病:发病日龄 不同病变 ▪ 与水禽沙门氏菌病: 肠栓 肝脏触片染
色 肝脏病料接种麦康凯。 ▪ 与水禽巴氏杆菌病:发病鹅群,病变 ,
患病雏鹅脑壳出血
精品课件
▪ 雏番鸭小鹅瘟,7日龄内感染后往往呈最急 型。一般雏鸭在感染后,精神委顿,缩头 ,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等。
▪ 病鸭通常在出现症状后12-48小时即死亡。 ▪ 病鸭肛门附近常有释粪沾污,泄殖腔扩张
,挤压时流出黄白色或黄绿色释薄粪便。 口腔和鼻腔中流出棕褐色释薄液体。 ▪ 流行后期,或大日龄病鸭,症状比较轻。
患病鹅腺胃与肌胃交界 处有黑色出血带.
患病鹅腺胃黏膜有陈旧 出血斑
精品课件
患病鹅肠道有局灶性环 状出血环块.
患病鹅肠道有局灶性环 状出血环块.
患病鹅肠道黏膜出血性 溃疡灶.
精品课件
患病鹅直肠黏膜弥漫性出血. 禽流感 患病鹅心肌有灰白 色坏死斑. 禽流感 患病鹅心内膜出血 斑.
精品课件
患病鹅肺郁血,出血. 患病母鹅卵泡破裂于腹腔 中. 患病母鹅卵泡膜充血,出血.
▪ 鹅毒株与鸡S1133和PR株抗原性差异较大
▪ 种鹅防疫:开产前15天用油乳剂免疫。
▪ 雏鹅防疫:种鹅已免疫 10日龄免疫

龄内免疫
种鹅未免疫 7日
精品课件
鹅浆膜炎
▪ 又称鹅鸭疫里默氏杆菌 ▪ 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 ▪ 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呈急性或慢
性败血症。 ▪ 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 今几年雏鹅群也发生流行,
▪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差异很大。 ▪ 鹅,鸭毒株除了对鹅鸭有高致病力外,对
鸡也具有高致病力。
鹅源毒株感染SPF鸡,死后冠发紫. 鸭源毒株感染SPF鸡,死后冠发紫.
精品课件
▪ 有一种H5亚型流感毒株对不同日龄和品种 的鹅群有高度致病性。
▪ 雏鹅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95%。 ▪ 产蛋种鹅发病率近100%,死亡率40%-80%。 ▪ 纯种番鸭死亡率高于其它品种。 ▪ 一年四季均发生,以冬春为主要流行季节 ▪ 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蛋传染。
株,对雏麻鸭无致死力。 ▪ 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 ▪ 病毒抵抗力不强。
精品课件
▪ 1997年江苏发现本病后,现已在许多省市 暴发流行。
▪ 发病最小3日龄,最大300日龄。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 流行无季节性,不同品种的鹅均感染发病 。
▪ 主要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 ▪ 也能通过鹅蛋传染。
患病鹅头肿大,皮下水肿.结膜白色坏死. 精品课件
患病鹅皮肤毛孔充血,出血. 患病鹅大脑组织充血,出血,灰 白色坏死灶. 患病鹅喉头有大凝血块
精品课件
患病鹅脾脏肿大,郁 血,出血,呈三角形.
患病鹅肝脏肿大,郁 血,有大小不一出血斑.
患病鹅肾脏肿大,充 血,出血.
精品课件
患病鹅胰腺有弥漫性圆 形出血斑和坏死灶.
精品课件
诊断
▪ 特征:生长受阻。 ▪ 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 雏鹅:多急性,精神委顿,食欲大减。一
侧或两侧跗关节或拓关节肿胀。 ▪ 仔鹅:亚急性或慢性。跛行,腹泻,消瘦
。 ▪ 鹅胚孵化至25天后死亡。
精品课件
患病雏鹅精神萎靡,不能站立. 患病雏鹅无力,头颈着地,双腿向后曲.
精品课件
肝脏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紫红色 出血斑.
肝脏有弥漫性,大小不一鲜红色 出血斑和散在性淡黄色坏死灶.
脾脏稍肿大,有大小不一坏死 灶..
精品课件
胰腺肿大,有散在坏死灶.
肾脏肿大,充血,出血,有 弥漫性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 灶.
肌胃角质层下肌层有鲜红 色出血斑.
精品课件
肌胃角质层下肌层有鲜红色出血斑. 患病雏鹅脑壳充血,出血.
精品课件
鹅胚胚肝肿大,有弥漫性 大小不一的黄色和红色相间 的坏死灶.
部分病例腺胃黏 膜充血,出血.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 鹅鸭瘟病毒感染:在下眼睑,食道 和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溃疡和假膜特 征性病变。
▪ 鹅流感 ▪ 鹅巴氏杆菌病:抗生素药物治疗作
用效果不一样。病变,肝脏触片染 色。
精品课件
预防措施
▪ 新城疫的弱毒和中等毒力的活疫苗无效。 ▪ 鹅副粘灭活苗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和
精品课件
病例:小鹅瘟
特征
小肠急性卡他性或纤维素性炎症(严重时 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3-4日龄小鹅可发生急性死亡
日龄较大的鹅病程1周以上
小肠的空肠、回肠 体积膨大2-3倍
纤维素凝固形成的栓子 肠内栓塞与肠壁完全分离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小鹅瘟,小肠部分肠段显著膨大
精品课件
显微变化
空肠和回肠段肠粘膜层坏死 渗出的纤维素与粘膜坏死物质凝固在一起 绒毛、肠腺消失 肠壁仅残存固有层,固有层水肿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其中夹有少数异嗜性粒细胞。
株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 ▪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主要发生于10-45日龄
雏鹅和小鹅。
精品课件
▪ 鹅鸭瘟病毒感染发生于鹅鸭群混养,主要 发生于青年鹅,雏鹅和小鹅较少发生。
▪ 鹅浆膜炎,主要发生于10-45日龄鹅,日龄 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流行面在不 断扩大。
▪ 鹅巴氏杆菌病(鹅出败),主要发生于青 年鹅,雏鹅和小鹅较少发生,发病率和死 亡率因饲养条件而异。
鹅胚绒毛尿囊膜有黄豆大 的至蚕豆大的紫红出血斑.
鸡胚绒尿囊膜增厚水肿, 有大小不一水泡样痘斑.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 与小鹅瘟: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等。 ▪ 与鹅流感:发病日龄、病理变化。 ▪ 与鹅副粘病毒病:流行病学、病理变化 ▪ 与鹅鸭里默氏杆菌感染:心包炎、触片染
色。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患病鹅以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和严重腹泻 为特征性临床诊状
▪ 以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表层大片坏死脱 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栓子物堵塞小肠为特 征。
▪ 自然条件下成年鹅感染不表现临床诊状, 但病毒经排泄物及卵传播疾病。
▪ 对雏鹅和雏番鸭有特异性致病作用,而对 鸭,鸡,鸽,鹌鹑等禽类及哺乳动物物致 病性。
孤病毒。 ▪ 2003年Palya从匈牙利雏鹅分离到鹅呼肠孤
病毒。 ▪ 我国已在数省份流行发生,造成危害
精品课件
▪ 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 ▪ 人工感染能致死雏鹅,不能致死仔鹅、青
年鹅、成年鹅和雏鸭、雏鸡。 ▪ 能致死鹅胚、鸭胚、番鸭胚和鸡胚。 ▪ 发生于1周龄至10周龄的雏鹅和仔鹅,多发
生于2-4周龄雏鹅。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 ▪ 病毒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发生。 ▪ 种鹅免疫和雏鹅免疫。 ▪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 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精品课件
鹅禽流感
▪ 又称“鹅肿头病” “鹅红眼病” “ 出血症”
▪ 具高度发病率和致死率,俗称“鹅疫” ▪ 可引起大批番鸭死亡和蛋鸭产蛋下降,以
及雏鸭,仔鸭发病死亡,称之“新鸭疫” ▪ 对养鹅,鸭业危害很大。
精品课件
患病雏鹅消瘦,皮下充血,出血,胶样浸润 患病雏鹅的胸壁有黄白色干酪样物附着
精品课件
患病雏鹅肝包膜坛厚,有 一层灰白色纤维素膜,心包 膜坛厚.
常见鹅病诊断与防治
精品课件
唐振华
鹅病现状
▪ 老病没有消灭,新的疾病不断出现
▪ 1961年
小鹅瘟
▪ 1997年
鹅副粘病毒 鹅禽流感
▪ 2001年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 近几年
鹅浆膜炎
精品课件
鹅病发生规律
▪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3周龄内 ▪ 鹅副粘病病毒各种年龄均可发生,15日龄
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 鹅禽流感各日龄鹅均可感染发病,流行毒
回盲段肠道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出血.肿胀光泽,肠腔内充 满着浅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
精品课件
患病雏鹅十二指肠至回盲肠部肠道肠壁变薄,肠腔内有栓塞 物堵塞,表面包有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患病雏鹅肝脏稍肿大,质地变脆,呈深黄红色.
精品课件
.
患病雏鹅胆囊显著扩
张,充满暗绿色胆汁.
患病雏鹅肾稍肿大,呈 深红色,质脆,输尿管扩张,充 满白色尿酸沉淀物.
患病鹅胰腺肿大, 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 死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