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及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分析探讨

措施,雨水资源化利用主要用于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 面冲洗,车辆冲洗,冲厕,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等。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可采取的综合措施有建设下凹式 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 道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达到雨水资源综合 利用的目的且不增加径流量。
国发办〔2020〕23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2019.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16. [5]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S].北
规划和设计阶段文件应包括雨水控制及利用内容。雨水控 制及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使用。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应结合室外总平面、园林景观、 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相互配合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建龙,涂楠楠,席广朋,等.已建小区海绵化改造途径探讨[J].中
国给水排水,2017,33(18):1-8.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6] 候嘉琳.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雨水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
学,2017. [7] 何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教材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18:133-135. [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既有小区、老旧小区均为已建小区[1],对于有地下车库(地 下室)的小区,应根据车库顶板的覆土厚度、排水方式,合理确 定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的构造并采取防渗措施。同时, 优先考虑雨水的源头控制,采取雨落管断接的方式将屋面雨水 断接引入周围绿地或者高位花坛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 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雨水收集设施。有景观水 体的小区,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水源,并发挥景 观水体的雨水调蓄功能。
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摘要:对已投入运行3年的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回访,从该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对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总结,为今后对该系统的实施总结经验。
一、工程概况小区占地1.25万m²,地上商住楼32层,建筑高度99.95m,总建筑面积83081.28m²,绿化面积约4000m²,该小区获评2010年武汉市十大节水型示范小区。
二、设计原理1、雨水收集系统由于武汉处于雨水较为丰富地区,所以水源的收集较为可靠,收集到的雨水经处理后可作为小区景观,绿化及保洁等用水水源,以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的使用,达到节约用水及降低物业管理费用的目的。
考虑到该项目占地面积,投入运行成本、水源清洁及多方面原因,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待处理水源只对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并未将阳台、二层架空层雨水及路面纳入该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过程为:屋面-雨水管-溢水箱-雨水收集主干管-集水池。
因受限于地下室空间布局及考虑建造成本,集水池和清水池容积设计尺寸受限,该系统集水池由效容积50m³,清水池有效容积75m³。
为防止暴雨时雨水收集量过大,造成集水池溢水能力小于多余雨水流量,从而造成地下室强排水量增加而导致强排运行费用增加,在外立面雨水立管底部设置0.5mX0.4mX0.3=0.06m³的溢水箱,在箱内设置溢水管,对收集雨水进行第一步溢流以控制进入集水池的雨水流量,并出水管上安装阀门以便人工控制雨水收集量,同时在该箱出水管关口处设置一钢制雨水篦子,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为保证雨水收集集管道通畅,需定期对该箱内过滤杂质进行清理。
该小区绿化面积约4000m²,绿化日用水量约10m³,清水池有效容积75m³,在蓄满有效容积75m³处理水情况下,可维持连续7天不下雨时的绿化用水量。
2、雨水处理工艺雨水进入集水池沉淀后,经提升泵提升至过滤灌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净水进入清水池(见图1)完成雨水处理,将处理后的水接入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用水系统。
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随着全球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雨水的收集与利用越来越重视。
建筑物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设计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并介绍一些创新的技术与案例。
首先,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设计与建筑物功能的结合。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如住宅、商业大厦、学校等,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物的功能相匹配。
例如,对于住宅建筑,可以考虑设计一个集雨系统,把雨水用于浇灌花园或洗车等;对于商业大厦,可以设计一个雨水过滤系统,用于冲洗厕所或供应消防用水等。
其次,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系统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的可持续性,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例如,可以使用可再生材料来构建雨水收集设备,如回收塑料、不锈钢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选择具有较好耐候性和抗腐蚀性的材料,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降低城市的用水压力。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流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不同的冲洗和清洁用途,避免使用城市供水。
同时,还可以将雨水用于绿化和景观灌溉,减少城市的景观用水需求。
除了以上基本原则,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还可以借鉴一些创新的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植物自然过滤技术,将收集的雨水经过植物的根系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提高水质。
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技术,通过太阳能板将雨水加热,用于供应热水需求。
此外,还可以考虑雨水透水板和雨水花园等技术,将雨水完全融入建筑环境中,形成闭合循环系统。
在实施建筑物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时,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场地分析和勘测,了解降雨水量和质量,判断可行性。
海绵城市理念对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随着社会现代的高速发展,海绵城市是当前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态建设理念,其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必须注重小区雨水的回收利用,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居住场所,水资源供应和回收问题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设计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保的原则,贯切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才能提高小区的回收利用效率。
本文主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对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近年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小区地面采用水泥铺装,硬化面积逐渐扩大,大量的湖泊被填满,扩大城市面积,在一些城市小区的排水管网系统设计中,缺少严格的标准,所以造成一系列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夏季雨水不断增多,雨水排放逐渐成为了各大城市小区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用水量,小区用水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许多建筑小区高楼层出现缺水问题。
当雨水增多之后,将会带来城市内涝问题,只有利用地下管廊回收利用雨水,才能让城市不再受到内涝问题的影响。
总体来说,在设计城市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时,必须贯切海绵城市理念,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对雨水进行积存、渗透、净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小区用水需求。
一、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的总体思路1.1住宅小区规划以及水量平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设计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必须重视雨水资源,充分发挥雨水资源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方案,使住宅小区设计与水资源循环充分联系起来,才能维持缺水城市小区的水资源平衡。
具体而言,在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过程中,必须合理分布各个住区场地,对于住区用地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道路以及公共空间需要进行合理布局,以平衡分配的方式来划分房屋、街景布局,全面贯切落实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对住区进行合理规划,才能更好地使用水资源,确保小区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由于水是保持连续运动的状态,所以必须在水量上保持平衡,严格控制水的总量。
住宅区的雨水利用方案及效益分析

住宅区的雨水利用方案及效益分析摘要在当前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短缺已经变为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同雨水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住宅区雨水利用方案进行设计,力求不断推进雨水综合利用的进步。
关键词住宅区;雨水利用;效益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亦得益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城市淡水资源日趋成为人类文明延续的发展瓶颈。
在国家积极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势必加强,为了服务和容纳更多的居民成为“市民”,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必须建造。
由于城市人口具有高度密集性,进而对城市淡水资源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
伴随国家城市化变革过程中,大量原来的疏松透水地表被不透水材料覆盖,相比原生态环境中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阻隔了雨水向城市地下土壤渗透,显著改变了地区的水文循环。
所以,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可缓解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城市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问题[1]。
1 住宅区雨水利用的可行性分析瑶湖总部经济港拆迁安置房一期工程项目位于南昌市高新区东部大学城天祥大道西侧,紧邻区内公交汽车站旁。
建筑场地总占地170145.61㎡/255.22亩,建筑密度19.2%。
本项目为地埋一体机,雨水收集池采用PP蓄水模块,为收集屋面及道路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经过截污挂篮可以拦截2m较大垃圾和树叶,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可以排除前期2~5mm污染严重的雨水排掉,前期预处理设备能很好地去除水中70%的污染物和垃圾,从而干净的雨水流入PP蓄水模块蓄水池。
设置冲洗管道,进行冲洗,同时设置有排污沟,可以将沉淀物排出,避免池底形成沉泥,影响水质和蓄水效果。
蓄水池后端设置雨水地埋一体机,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以保障出水达到用水水质条件。
绿化浇洒等用水,处理后的雨水水质应符合以下指标绿化:COD≤30mg/L;SS≤10mg/L;道路浇洒:COD≤30mg/L;SS≤10mg/L。
因此,对于住宅区雨水应作为重要的雨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而不是同生活污水一样作为排放的对象,简单进行收集排放,应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排水工程中雨水的排放规划。
关于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的分析

关于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的分析作者:黄伟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6期摘要:我国属水资源并不多,部分水分源要想再次利用很难,为此,强化水资源再利用,显得尤为必要。
在推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过程中,再生水利用被纳入到规划当中,将多余的水调往别人的地方,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以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难题,这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重点。
研究了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状况,引导我国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雨水资源占有很大比例,当前水资源短缺,小区水资源实施回收与利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水资源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
将城市雨水收集起来,也是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措施,避免城市水资源流失,净化水资源,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其潜在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国外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的文献较多,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借鉴的,我国在这方面还需继续发展,对此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一、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的重要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水量越来越大,如,绿地与消防等的用水,在城市用水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用水不要求太高的水质条件,如果全部使用自来水,是一种水资源严重浪费的行为。
住宅小区收集雨水,并进行运用,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的情况。
我国紧随发达国家之后,在雨水收集及利用方面也快速发展起来,带来的经济收入是可喜的。
其中,上海在雨水收集利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方法比较可行。
部分城市在这方面发展较快,如,南京一些小区采取雨水循环的方法,将净化的雨水,变成了多彩的水景,经过处置后的雨水,年均节约支出为11万。
日本与英国等一些国家在这方面比较成熟,有许多方面值得学习。
其中,德国在雨水利用上已经处于产业化与规范化,还在这方面制定了一些法律与法规:建成后的小区,收集雨水,同时进行利用,如果要排放雨水,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美国也在这方面建立了法律规范。
二、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情况本次研究对象为某住宅小区,该小区年均降水量为1589mm左右,小区尚未建设之前,区域径流系数为0.12,小区建设成功之后,经过绿化,区径流系数为0.12,屋面径流系数为0.78,路面径流系数为0.75,其余硬化面径流系数为0.75。
施工设计方案高层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

施工设计方案高层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雨水收集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对于高层住宅而言,如何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还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本文将就施工设计方案中高层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进行探讨。
一、雨水收集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在高层住宅的施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首先,需要明确收集的雨水用途,如冲洗卫生间、浇灌绿化、消防用水等。
其次,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和建筑的层数、屋面面积等因素,合理确定收集设施的容量。
同时,要根据居民的用水需求,合理规划收集系统的布局和管网设计。
高层住宅的雨水收集设施主要包括屋面收集系统、管网系统和储存设施。
屋面收集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屋面上的雨水引导至收集设施。
管网系统则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至储存设施。
储存设施可以选用地下水贮槽或楼顶水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雨水水质处理与净化在雨水收集利用过程中,水质处理和净化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屋面的灰尘、污垢等污染物会随雨水一同收集进入储存设施,因此需要对雨水进行必要的水质处理和净化。
首先,可以通过设置天然过滤层,如绿色屋顶和河道水槽等,将雨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进行初步过滤。
接下来,可采用生物滞留池等设施,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进一步去除雨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
此外,在储存设施中可以加入适当的杀菌消毒装置,如超滤膜等,对雨水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以确保使用的雨水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
三、雨水的利用方式与应用在高层住宅中,雨水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包括冲洗卫生间、浇灌绿化和消防用水。
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卫生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利用方式。
通过将雨水与供水系统相连接,住户可以使用雨水冲洗马桶和洗手盆,从而减少对城市供水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浇灌绿化是另一种常见的雨水利用方式。
通过设置合理的管网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至绿化区域,用于植物的浇灌和景观的维护。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篇一: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技术】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技术一、技术研究报告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小区建筑雨水利用有较大空间,对于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北方大部分地区而言,雨水的直接排放无疑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而对于雨量比较充沛的南方地区而言,合理利用雨水更具有广泛意义。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
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替代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官网的负荷。
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较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城市雨水问题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国外的发达城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其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城市特别是对一些严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鉴意义。
城市中大面积的硬质不透水表面导致了城市雨水大量排放、地下水位降低等一系列问题,而城市中屋面的面积占去了整个城市硬质表面的30% 左右,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减缓雨水排放,改善城市水环境。
城市建设导致自然植被和土壤等覆盖的自然地表不断遭到破坏,自然地表被建筑、道路、停车场等人工构筑物所替代。
对于大型公用建筑、居住区、建筑群体等屋面及地面雨水,经收集和一定处理后,除用于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
雨水收集利用对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但减少了地下水开采,而且还可以补充部分地下水,减轻整个自然界水循环系统的压力。
减少水土流失,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城市,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技术分析水池的pp模块平面布置宜采用i型f型e型,最大高度4.5m,覆土高度0.5~1.5m,建于停车场地面下时,单台机动车的重量不大于25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某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及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摘要:我国年降雨总量远大于供水总量,但是以雨水为水源的供水
量所占比例却极小,大量的雨水资源被白白浪费,非常可惜。文章对
某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进行分析,充分的收集较清洁的屋面雨
水,以满足小区绿化、浇洒道路用水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住宅小区; 回收;雨水利用;设计
0 前言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中,雨水是城市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干旱加剧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开发利用雨水资源
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水危机的新途径,并受到普遍关注。我国
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104亿m3,可利用的
雨水资源量巨大,但从总体上看雨水利用率还是偏低的。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为100925m2;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82200m2。
按《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该小区须进行雨水利用的分析,确定
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
2 雨水利用方案
2.1 雨水利用方式
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应采用雨水人渗、收集回用和调蓄排放系统之
一或其组合。一般有以下5种组合方案:①入渗;②收集回用;③调
蓄排放;④入渗+收集回用;⑤人渗+调蓄排放。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
考虑到土壤渗透性、年降雨量特征、用地条件、运行管理和实际工程
案例等因素,采用收集回用作为该小区的雨水利用方式。
2.2 雨水收集回用方案的选择
雨水利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可收集雨水情况和需回用雨水情况进
行水量水质分析后确定。
2.2.1 可收集雨水情况
一般住宅小区内的雨水收集主要有道路、绿地、屋面3种汇流介质。
在这3种汇流介质中,地面径流雨水水量较大,但水质较差;绿地径
流雨水因经过渗透而水质较好。但可收集雨量有限;屋面雨水水质较
好、径流量大且便于收集利用。该住宅小区总建筑屋面面积约为
25800m2,由于小区管网已基本建成,雨水利用主要用于浇洒道路和
绿化用水,为减少开挖,保护原有管网,一期示范工程仅选用2栋建
筑屋面收集雨水(F=887m2),经管道汇人整流井。
2.2.2 需回用雨水情况
回用雨水主要可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
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以及消防用水。考虑到可收
集雨水量、回用用途、投资和水质需求。拟主要用于绿化和道路路面
冲洗。
2.3 雨水收集回用方案的确定
根据可收集雨水与需回用雨水的情况分析,确定采用屋面雨水,经
收集净化处理回用于杂用水如小区绿化、道路浇洒冲洗等,绿地考虑
自然人渗,超出绿地调蓄和渗透能力的雨水排入市政排水管,道路的
雨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
3 水量平衡分析
3.1 日雨水径流总量
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雨水径流计算4.2.1_1
公式 FhWyc10 (1)
W:雨水径流总量;
c
:雨量径流系数取0.9;
y
h
:设计降雨厚度,以日为单位计算查降雨量等值线图,查出江苏地
区约为100mm;
F:汇水面积
算得径流总量W=79.83m3/d。
3.2 需回用水量
绿化及道路占地面积29300m2,一般绿化和浇洒用水按1.5 L/
(m2·d)。夏季每日需水量按全额考虑为43.95m3/d;春秋季每日需水
量按全额的2/3考虑为29.30m3/d;冬季每日需水量按全额的1/3考
虑为14.65m3/d;则全年需水量为10700m3/a。
3.3平衡分析
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43.95m3/d,集水面雨水设计径
流总量为79.83m3/d。43.95/79.83=55%,满足规范不小于40%的要
求。
4工艺流程
根据所选择的雨水利用方案,工艺流程包括收集及预处理单元、
储存单元、净化处理单元和回用单元4部分。屋面雨水先经收集管收
集后进入整流井,整流井内设置格栅以阻挡与雨水同时进入落水管的
树叶、树枝等粗大杂物并将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同时,整流井还可用
于雨水回用系统蓄满时的溢流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经过整流井的雨
水自流进入雨水调蓄池用于调节雨量的不均衡性。调蓄池内的雨水经
一级提升泵提升后进入雨水处理系统,通过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
质达到出水水质要求后至清水池。最后采用变频供水系统加压配送,
用于绿化和冲洗用水。定期运行反冲洗水泵,对雨水处理单元进行反
冲洗,反冲洗水就近排人污水井。雨水收集回用工艺流程见图l。
图1收集同用工艺流程示意
5 各单元工艺设计
5.1雨水收集系统
5.1.1 雨水设计流量
根据规范中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FQm
(2)
取重现期P=2a,降雨历时t=5 min,取1.5的安全系数,计算雨水设计
流量Q=0.02135m3/s×1.5=0.032m3/s。
5.1.2雨水收集管
根据雨水流量选用管径,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径为dn300,
长155m,坡度i为0.004。
5.1.3格栅
在整流井进水处设置格栅拦截雨水中的漂浮物,采用不锈钢提篮
格栅,规格400mm×400mm×300mm,栅条间隙5mm,栅渣外运处理。
5.1.4 整流井
雨水经收集管网收集后首先进入整流井,整流井内可以截留、沉
淀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后续提升泵堵塞,为全地下式钢混结构,
设计尺寸为2m×1.8m×l.9m。
5.2 雨水积蓄系统
来水水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保证后续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降
低运行负荷,需要对雨水的水量进行调节,因此在雨水处理装置系统
前设置调蓄池。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其设计有效储水容积
不低于集水面日雨水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5.2.1雨水积蓄系统有效储水容积
5.2.1.1 日雨水径流总量
根据3.1节知日雨水径流总量W=79.83m3。
5.2.1.2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由于初期雨水径流水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弃流量的大小很难控制。
参考规范中的计算公式
FWi10
(3)
i
W
: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
初期径流厚度,考虑2mm初期径流;
F:汇水面积
算得弃流总量iW=1.77m3。
5.2.1.3 有效储水容积
is
WWW
(4)
s
W
:雨水积蓄系统有效储水容积;
W:集水面日雨水径流总量;
i
W
:
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算得有效储水容积sW=78.06m3。
5.2.2调蓄池
采用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平面尺寸为6m×6m,池深3.6
m,有效调节水深3.0 m,有效储水容积=108m3。内设提升水泵吸水管、
溢流管和通气管。
5.3 雨水处理系统
雨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为8m3/h,设计工作时间为5.5h/d,采用
精细过滤工艺进行处理。一级提升泵将调蓄池内雨水提升至雨水处理
装置,经精滤处理,达到绿化浇灌水质后进入清水池,反冲洗水泵从
清水池吸水定期对雨水处理装置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就近排入小区
内污水井。雨水处理装置及配套的设备放置于建筑单体地下室内,占
地面积约20m2,设—级提升泵2台,1用1备,单台Q=8m3/h,H=6 m,
N=0.55kW;反冲洗泵2台,1用1备,Q=30m3/h,H=8m,N=1.1kW;PAC
投加系统1套,其中加药泵l台,Q=0.5L/h,H=7m,N=0.04 kW,储罐
1只,有效容积V=50 L,工作压力1.0MPa;精细过滤采用Φl400一体
化的精细过滤器,滤速为5.2m3/(h·m2),反冲洗强度为19.5m3/
(h·m2)。
5.4 雨水回用系统
5.4.1 清水池
按规范要求,清水池容积取雨水回用系统最高日设计用水量35%,
其中,最高日设计用水量Q=43.95 m3/d,V=43.95×0.35=15.38(m3),
考虑无雨或少雨季节时,能蓄存较多的处理后雨水供给回用,将清水
池容积适当放大,取20m3。采用钢制成品水池,设计尺寸为4 m×2.5
m×2 m,放置于建筑单体地下室内,占地面积约13.5m2。
5.4.2 雨水回用设施
雨水回用设施主要包括二级提升泵、变频供水系统及回用管线等。
绿化、浇洒道路用水的增压方式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使用水过程
不受处理系统工作时间限制,管理更加方便,节电效果显著。设二级
提升泵2台,1用1备,单台Q=8m3/h,H=25 m,N=0.75kW;气压罐1套,
V=800 L,回用管采用PP—R管,dn32~50管共564m;绿地及道路冲洗
采用理地式快速连接阀给水栓,尽可能靠近入行道或绿化内小路敷设
以便于操作,共设DN32给水栓12套。
6 结语
雨水利用可以节约用水、蓄洪滞洪、修复城市水环境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部分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目
前仍面临许多政策和技术问题,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
究这个问题,本工程立足于住宅小区的具体情况,采用只收集较清洁
的屋面雨水的工艺流程,就地收集利用,以满足小区绿化、浇洒道路
用水,因地制宜,投资少、见效快,符合高效低耗的要求。